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1976—2001年云南38组M≥5地震震例中地下水宏观异常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这些震例地下水宏观异常的共同特征;再对2011—2021年云南各地州、市通过地震行业内网上报的755项宏观异常中705项地下水宏观异常进行梳理;参照震例中地下水宏观异常的共同特征对云南M≥5地震与地下水宏观异常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地区地下水宏观异常出现在震前3个月内的、出现在极震区内的比例均为100%。  相似文献   

2.
叶建刚  胡益兴 《山西地震》2001,(4):34-35,39
历次大地震前,地下水异常现象十分普遍,如何正确判断地下水宏观异常到底是地震前兆异常还是其他因素引起的异常,这对从事地震监测预报的人员来说十分重要。在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论述了怎样分析地下水宏观异常的问题,提出了在分析判断地下水宏观异常时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如何利用地下水宏观异常作强烈地震的临震预报,详细叙述了利用地下水宏观异常预报地震三要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震前宏观异常是地震短临预报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对山东地区39个有感地震前地下水、动物异常反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在时间、空间、数最和种类上有一定规律性,地下水与动物异常的时空特征不尽相同.最后讨论了宏观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包头6.4级地震临震前动物、地下水等宏观异常时、空、强分布特征的研究,提出了利用动物、地下水震前宏观异常加强短临追综研究,进行短临预报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初步探讨了1983~2000年天祝地区地下水宏观异常与地震的关系,并结合6个震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祝地区地下水宏观异常的表现形态、幅度,如:喷涌、自流、趋势上升或下降等,与发震时间、强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为此,对以前在预测预报上的模糊认识有了一个清晰的思路,从而也初步认识到天祝特殊地理环境下地下水宏观异常与地震三要素的基本规律,为天祝地区在地震短临预报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7.
地下流体宏观异常变化中气体作用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大量实例讨论了气体在地震地下流体宏观异常中的作用。地下水中气体成分及含量的变化, 可以引起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 是产生流体宏观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 引起一部分元素的迁移或析出, 可导致地下水发浑变色。气体逸出可引起地下水流量、水位和温度的显著变化。震前地下水中气体的释放可以达到较大的数量与规模。  相似文献   

8.
2008年3月21日,新疆于田、策勒县交界处发生了7.4级地震;2012年6月30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交界处发生了6.6级地震。通过统计计算对比分析两次震后获得的宏观异常数据,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强震发生前,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宏观异常现象;(2)震区烈度越高,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越多;(3)在各类宏观异常现象中,动物类异常所占比例最大,接下来依次是地声、地光类异常、地下水异常和其他不常见异常现象;(4)在震前宏观异常现象中,地下水异常出现最早,地声、地光异常出现最晚,而动物类异常出现时间则居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全面总结了1979年7月9日溧阳6.0级地震前后地下水、油气动态、人感地动、地面变动等宏观异常现象,着重分析了宏观异常的时空分布及迁移特征。最后对宏观异常与区域应力活动、地震后效与前兆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地震前兆的观察和监测仍是地震短临预报的重要手段。地震宏观前兆异常具有独特的映震特征,在地震预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无论是动物行为异常,还是地下水的大幅度升降变化以及其他种类的异常,也存在着与地震无关的其他原因。因此正确鉴别认定或排查落实宏观异常,才能起到对地震预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外热带大气扰动对ENSO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峰  何卷雄 《地球物理学报》2007,50(5):1311-1318
合成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5次主要的ENSO事件,发现外热带大气扰动通过经向风异常不仅对ENSO的发生起到重要的触发作用,而且影响到ENSO的发展和衰减. 因此,尽管ENSO对外热带大气扰动有影响,但同时外热带大气扰动又与ENSO有相互作用. 在ENSO发生前,南印度洋中纬度为反气旋异常,并通过Rossby波的频散作用加强了澳大利亚附近的反气旋异常;同时,澳大利亚东部沿海的南风异常与菲律宾附近的北风异常在赤道辐合,促进了赤道西太平洋西风异常的爆发和其后ENSO的发生. 在ENSO发生之后,东南太平洋上的气旋异常及相关的南风异常进一步增强了赤道中东太平洋的西风异常和ENSO的发展. 当ENSO达到成熟时,澳大利亚东部的反气旋异常东移,使东南太平洋的气旋异常减弱,南方涛动型环流异常亦随之减弱;同时,阿留申气旋异常加强,尤其是副热带北太平洋的风场异常可加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的涌升,使该地区海表温度降低,加速ENSO的消亡.  相似文献   

12.
地震电磁辐射前兆异常特征和异常指标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美  卢军 《地震》2008,28(4):112-120
根据收集的地震电磁类资料, 总结分析了地震电磁异常特征及震例的异常指标间的关系。据统计, 一般对M≥ 3.0地震, 电磁异常平均出现在震前10~45天, 异常的平均传播距离为100~600 km, 震级越大, 异常提前出现的时间越早, 异常传播的距离越大; 一定范围内, 震级和异常提前出现的时间、 震级和异常传播的距离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地震发生在异常出现后两个月之内的概率达93.5%。有88%的地震发生在异常结束后或异常结束当天, 有98%的地震发生在异常结束后20天以内。  相似文献   

13.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的多重分形分析与分解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是找矿的重要依据,异常的空间结构性包括奇异性和自相似性.奇异性反映了地球化学元素在岩石等介质中的局部富集和贫化规律,根据不同的自相似性特征可以分离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的背景场和异常场,有利于进一步评价异常与矿化的关系.近年来出现了基于空间域、付立叶域、特征值空间、沃尔什域的C-A、C-D、S-A、MSDV、W-A等异常的分解和分析方法,并成功应用于对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异常的解释中.本文对这些方法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探讨了小波域进行多重分形分析的方法在地球化学异常的分析和分解中的应用.并以山东乳山市葛口-石城测区的Au为例,以小波变换下的多重分形方法分析了该地区金成矿的可能前景,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电磁学科异常核实规范的操作流程,利用电磁学相关原理和方法,对安庆地震台地电阻率干扰异常事件进行核实调查,结合数据异常变化特征进行重点排查,查明干扰源排除干扰,以便数据恢复正常。观测数据异常核实是判别地震异常和干扰的重要手段,异常资料性质判定对地震形势的研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形态分析法和速率分析法,研究2020年1月19日新疆伽师M S6.4地震前乌恰钻孔倾斜的异常特征,并利用潮汐分析和R值评分方法对其异常可靠性、预报效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伽师地震前乌恰钻孔倾斜出现加速E倾变化,异常持续天数为196天,异常幅度达到4.54″,与之前异常变化相比,持续时间长,异常幅度大。综合现场异常核实和潮汐因子计算结果认为:伽师地震前乌恰钻孔倾斜的E倾加速异常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多种地震前兆异常的综合异常指数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海涛  曲延军  和锐 《内陆地震》2002,16(4):302-305
在单项地震前兆异常判据和预报指标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了单项异常指数计算公式 ,进而定义了综合异常指数 ,用于提取多种地震前兆异常的综合群体特征。作为算例计算了新疆北天山乌苏地区 8种地震学参数的综合异常指数 ,结果表明两组地震前综合异常指数均出现了明显的高值异常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根据青海龙羊峡电磁台自1991年9月以来的资料,对电磁波辐射在震前的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地震往往发生在电磁波异常结束后,电磁波在一组异常中出现显著异常是地震进入短期(短临)异常的主要特征。显著异常判断指标是一次地震中异常幅度(产生的场强)最大的或异常持续时间最长的异常。通过对有震异常、无震异常和漏报的统计,龙羊峡电磁波辐射的预报效能并不高。  相似文献   

18.
重新探讨了强地震前地下流体趋势异常,获得了一些认识:地下流体异常不一定存在完整的趋势、短期和短临等异常类型,但趋势异常普遍存在;地下流体特别是地下水位的趋势性异常,其开始时的形态不一定为缓慢变化;地下流体趋势异常不一定具有时空转移特征;地下流体趋势异常可能为“共同前兆”.  相似文献   

19.
系统分析了北京及其邻区多年积累的震例资料, 提出该区的地下流体异常分为趋势上升型中期异常、 转折型中短期异常、 突发型短期异常和短临异常等类型。 运用“同一化”思路、 从属函数、 剩余曲线及原始曲线均方差等异常判定方法, 提取了中等以上地震, 特别是5级以上地震的中、 短、 临异常实例。 通过对流体异常特征的统计分析, 给出了北京及邻近地区的中期、 中短期、 短期和短临异常的时间分布特征, 并对地震前各阶段异常的超前时间进行了总结, 该时间可作为发震时间的预测指标。 在实际应用中可为该区的震情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综合异常指数的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指数分布函数出发对于基于多种地震前兆异常的综合异常指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综合异常指数具有直接的数学来源, 蕴涵着明确的物理意义:将失效分布函数中的失效率分段取值, 并与地震研究中某种预测手段或方法所处的状态联系起来, 即取为某种预测手段或方法在某研究考察时段内的异常隶属度, 产品的失效则意味着该预测手段或方法出现了异常,得到异常指数;对其进行加权, 得到单项异常指数;对单项异常指数进行综合后即得到综合异常指数。综合异常指数包含了所研究的所有观测手段或方法所蕴涵的地震信息。最后将其具体应用于宁夏震情监视区, 进行了预测检验。发现对于1970 年后发生在宁夏及邻区的9 次中强地震事件, 综合异常指数均有较好的对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