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浙江测绘》1991,(2):36-36
长期困扰我国测绘界的大地天文观测难题终于得到解决。由第二炮兵测绘大队和总参谋部测绘信息技术总站合作研制的“大地天文测量观测暨数据处理系统”日前在京通过鉴定。该系统总体技术居国内领先地位,性能达到当代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2.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CCD图像传感器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目前,已逐步应用于天文观测。本文研究了CCD数字摄影在天文定位中的坐标系统,初步探讨了CCD天文定位的基本原理和其应用特点,想必在不久的将来,该技术会应用于我国天文测量,告别过去经典天文观测费时费力的模式,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和观测精度,使摄影天文定位数字化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贾景云 《测绘通报》1995,(6):11-16,27
阐述解析天方位角基本原理和观测方法,指出它具有原理浅显、观测简便,一般测绘人员都能进行操作等特点和优点,介绍解析天文方位角对控制测量能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2000中国大地测量系统》的启用,天文测量需要采用新的天文星历系统,为此我们研制了“电子星历信息快速定位系统”。该系统以天文星历为主要信息源,编制了天文大地测量观测专用的电子星表,改进了传统的星位处理模式,建立了星位信息数字平台,实现了动态和可交互性信息的查询检索。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0中国大地测量系统》的要求,天文测量需要启用新的天文星历系统。本次建立的“电子星历信息快速定位系统”以天文星历为主要信息源,编制出适应天文大地测量观测的电子星表;其改进了传统的星位处理模式,建立了星位信息数字平台,实现了动态和可交互性信息查询。电子星历信息快速定位系统的研究,将为《2000中国大地测量系统》的启用和高精度天文测量数据综合处理体系的构建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地图》2009,(1):8-9
2008年11月14日升空,11月30日返航,16天的太空巡航时间里,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一直新闻不断。除了庆祝国际空间站十周岁生日、意外走失一只试验蜘蛛(后来又寻回),NASA最大的尴尬是:一名宇航员在11月18日的太空行走时,错手丢失了一个工具包。目前,这件糗事引发意外效应:浮游太空的工具包已经成为全世界天文爱好者最热门的天文观测目标。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制约三维平差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1)天文观测工作量大,(2)受垂直折光的影响天顶距观测精度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把天文经纬度作固定的天文固定三维平差法。该方法采用现有的垂线偏差分量来代替外业天文经纬度观测值,并在函数模型中适当处理天顶距垂直折光的影响,获得了满意的结果。另外,本文还针对三维平差观测值种类多的特点,通过试验,认为采用Frstner近似公式为好。同时,本文给出了边长和天顶距的垂直归心公式。  相似文献   

8.
全国天文经度基本点网是我国继国家85基本重和网后又一项大的测绘基础工程,从1984年开始实施,到1994年底人武部完成。野外联测编制了一套十分科学的观测纲要,使偶然误差基本消除,系统误差大部份得到抵消和削弱。内业数据处理预先征求了全国众多天文专家的意见,采用了目前世界是最新理论,设计了一套完整的严密的计算方案。其最后成果精度达世界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9.
刘彩璋  张金通 《测绘学报》1993,22(4):295-298
本文介绍了短波时号异常现象的存在,短波异常时号产生的机理、特性及规律,及其导致短波传递时延增大的幅度。从而分析了短波时号异常对高精度天文经度测定的影响,在相应的观测实施中,收录无线电时号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红英 《测绘科技通讯》1997,20(3):18-23,14
根据“联合平差”的要求,对天文计算成果要进行统一归算。本文推导出新天文常数、系统对恒星视位置影响的计算公式,并进行了试算;然后通过新旧系统天文点的试算分析,导出了天文点改算模型;最后对JYD和IRP两极坐标系统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两极坐标系统差。  相似文献   

11.
本法在不同时间预测两颗相对于北方向足够对称的未知恒星,可精确测定目标的天文方位角和测站的天文纬度,与只用一颗未知星的类似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具有减少预测所需时间,可提供足够数量的解算方程及可提高结果精度等优点。此外,所提出了方法不需要测站的推算位置,与时间观测无关,并且不需要知道星历。一般说来,除了能观测恒星外,不需要天文知识。  相似文献   

12.
实现天文大地定位测量仪器的自动化观测,特别是消除传统天文大地测量人仪差影响的全自动测量,一直是我国天文大地测量工作者追求的目标。采用当今先进的恒星CCD成像技术、精密倾斜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研制而成的一种用于地面点精密天文定位的数字式测量设备,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本文论述了数字天顶摄影天文定位测量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数字天顶摄影天文定位测量仪器旋转轴方向天文坐标解算的技术途径。通过天顶摄影定位测量原理样机研制的工程实践,验证了该技术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3.
10月15日晚,在“神舟”五号飞天揽月遨游太空之际,《科学探索》杂志与新浪网在河北隆国家天台联合举行了“搜索太空”天科普观测活动,北京天研究员吴宏在现场为观测介绍观测知识。  相似文献   

14.
不同历表计算天体视位置不同,对天文定向产生一定影响,影响程度随着观测天体的不同而不同。通过观测恒星、太阳、金星和火星进行天文定向时,历表对天文定向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观测月亮和土星进行天文定向时,必须考虑历表对天文定向结果的影响;通过观测木星进行天文定向时,在高精度要求下,必须考虑历表对天文定向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天文定向是通过观测天体确定方位的高精度定向方法,在天文测量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实现自动天文定向是目前天文定向的发展趋势。基于视频全站仪的工作模式,本文提出了一种星识别定向方法。首先通过视频测量连续快速拍摄多颗星,再将高度角和方位角差作为匹配条件,识别出各恒星,最后利用观测数据和解算的恒星数据关系获得定向结果,实现天文定向自动化。本文分析了因测站坐标误差和观测误差引起的星识别误差,由此给出匹配阈值,进一步提高了匹配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6.
以翔实的资料,较详细地回顾与介绍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50年来我国高精度大地天文测量取得的巨大成就,包括大地天文测量的主要历程,采用的方法,获得的成果及其精度。  相似文献   

17.
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天文大地网与GPS2000网联合平差数据处理中的主要数学模型、大规模稀疏矩阵的有效解算方法,用Helmert方差分量估计算法进行地面网的方差分量估计,并用该方法对我国天文大地网的观测数据及空间网数据进行联合平差,得出全网平均点位的点位中误差为o.11m,点位精度95.5%优于0.3m。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述了间接平差中能对大规模网同时考虑观测误差和起始误差影响的精度估算新方法;计算分析了几类典型图形中起始误差与观测误差影响的比例关系;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分析了我国天文大地网的最弱点点位中误差,精度为±2.0m。  相似文献   

19.
光学天文大地测量技术是大地测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早期的天文大地控制网建立、高精度垂线偏差测量、惯性导航设备标校、大尺度工程测量以及军事测绘保障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回顾了光学天文大地测量仪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目前主流观测仪器的现状及其特点,比较了不同观测仪器之间的优劣;总结了光学天文大地测量理论及其发展,介绍了最新的矢量天文定位理论及任意星定向理论等,阐述了理论进步对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列举了光学天文大地测量技术在大地水准面模型验证、大尺度工程测量、地震等自然灾害预报、地球自转参数监测与预报领域的成功应用,强调其在国家基础测绘领域的重要性,并对其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天文定位是一种重要的导航定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大地天文测量、天文航海等领域。该方法中观测恒星的选择会影响最终的定位精度,目前缺少针对同时测定经纬度天文定位算法中最优选星问题的研究。随着观测仪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观测数据的获取变得更加高效,这就要求研究最优的选星方案以达到最高的定位精度。本文借鉴卫星导航中几何精度衰减因子GDOP的概念,研究了天顶距法中恒星的数量以及分布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试验和实测数据验证得到结论:在天顶距观测误差的统计特性一定时,GDOP能够用来描述恒星的分布对定位结果影响的优劣,且观测的恒星方位角均匀分布时定位误差最小。考虑到不同高度的恒星天顶距大气折射改正残差不同,在实际测量中应尽量采用等天顶距且方位角均匀分布的恒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