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收集了山东省多年来的地裂缝地质灾害调查和研究资料,结合地裂缝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环境背景,对山东省内地裂缝的区域分布特征、发育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山东省内构造型地裂缝广泛发育,并对山东省构造型地裂缝的成因机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五莲县汪湖-管帅-于里一带的地裂缝,自70年代发生以来一直处于活动状态.本文对其主要特征、危害程度及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地裂缝分类及地面沉降区构造地裂缝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裂缝类型多样,灾害严重.根据主导因素及动力类型,将地裂缝分为构造地裂缝和非构造地裂缝两大类和16个类别;基于地裂缝的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和活动特征,认为地面沉降区构造地裂缝发生超常活动的本质原因是地裂缝错断了含水层,在过量抽取地下水时地裂缝两侧形成明显的水头差,产生不均匀压缩,从而导致地表发生较大的差异沉降;提...  相似文献   

4.
根据山东省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分布与发育规律,结合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山东省分为7个主要地质灾害区(地面沉降、地裂缝、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崩塌泥石流、海咸水入侵)、26个地质灾害地段。通过调查及综合研究,对各区段地质灾害特征和发生规律等进行了概略评价;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的行政性对策建议,并针对不同类型地质灾害提出了技术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山西断陷盆地是汾渭地堑地裂缝带的一部分,区内大同、太原、晋中、临汾、运城等均发生了不同规模的地裂缝灾害,是地质灾害的重灾区,研究其时空分布,对其进行长期建网监测,在掌握其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成灾机制合理避让,科学控制人类活动的影响,实现防灾减灾。  相似文献   

6.
西安市区地裂缝从1965年就已开始发生,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房屋建筑的安全,所以,研究的单位和人员也很多,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我们闻讯之余,也曾前往勘察,兹参考前人资料,对新地裂缝略述己见(对古地裂缝暂时不谈),供同志们参考,不足之处,尚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地裂缝分布广泛,遍布43个县(市)128处。主要形成于1970~1991年间。文章概述了全省地裂缝时空分布,分析了地震、构造、地层岩性、人类活动等因素对地裂缝形成的影响,探讨了地裂缝成因、活动周期、预测、防治等问题。认为全省地裂缝主要是人类采矿活动和构造活动两大因素引起的。构造活动引起的地裂缝主要是地应力释放的结果。与太阳黑子11年活动周期一致,而且发生在谷年附近。地裂缝危害主要发生在显示阶段,气象干旱强烈蒸发以及阵雨、暴雨引起地面积水汹涌流入地下是地裂缝显示的两个条件。故控制这些显示条件,可有效地防治和减轻地裂缝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1987年7月8日15时40分大雨过后,在西平县砖探乡李湾、杨树庄和楼房庄分别发现了地裂缝。相隔11天之后,遂平县诸市乡葛口村,又发现了地裂缝。西平县三个村庄的地裂缝发生在洪河右岸,遂平县葛口地裂缝发生在沙河左岸,两地近南北向,相距约27公里,两处地  相似文献   

9.
西安地处祁吕山字型、纬向构造、新华夏系和陇西系等四大体系的复合部位。 地裂缝有“古”、新之分,本世纪50年代以前形成的地裂缝称“古”地裂缝,50年代以后形成的称新地裂缝。“古”地裂缝有三条,新地裂缝有十条。 由“古”地裂缝与断层关系显示,可推测出新地裂缝是由基底断裂活动在地表土层中的反映,但并非一蹴而就,是经过长期蠕动而逐渐形成的。至于断裂之所以活动,则取决于主压应力的方位。 根据地裂缝的羽列及张性裂缝的踞齿,其主压应力方位为NE—NEE。在这种主压应力下,有无发生地震的可能?据推测,在渭河大断裂与铲河断裂交汇部位有可能发生较强的地震,也可能在临潼—长安断裂与铲河断裂复合部位发生较强的地震。 如果发震,则位于地裂缝通过之处的房屋和道路等均可能遭到破坏,故新建筑物应避开地裂缝一定距离。此距离视建筑物类型和重要程度,建议由15米到50米。  相似文献   

10.
西安地裂缝活动给市政建设带来了重大损失,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静力位错理论对小寨地裂缝、边家村地裂缝和辛家庙地裂缝活动所产生的垂直位移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地裂缝活动使地基或基础的不均匀沉降超过极限时,建筑物就会出现裂缝,发生变形,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根据不同工程地质性质的场地和不同结构的建筑物对最大差异沉降的要求,对地裂缝带进行了严重区、较严重区、轻微区的安全性分区。并依每区的标准对这三条地裂缝进行了成灾评估,从而明确了不同地裂缝的成灾程度。  相似文献   

11.
兖州煤田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之一,区内煤炭资源丰富,煤质优良,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极大地促进了鲁南地区乃至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地面塌陷、地裂缝、水环境污染、水源地破坏等地质环境问题。兖州煤田分布区地处汶泗河冲积扇地下水富水区,是农村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分布区。煤炭开采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周边地下水和土壤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部分地区村镇饮用水水质已成为制约其生产发展和生活改善的难题。通过兖州煤田村镇饮用水水质调查分析,掌握区内村镇饮用水水质状况和地域分布,提出保证村镇饮用水水质安全和水源地保护的措施与建议,对于改善煤田居民饮水与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山东巨野核桃园地区是鲁西南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床的成矿有利靶区,利用地面高精度磁测对该地区航磁异常进行查证,圈定了磁异常区4处,选取其中1个异常区进行钻探验证,首次在山东巨野地区发现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地质找矿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为下一步勘查工作奠定了基础,验测结果表明,李登楼—考庄一带找矿靶区成为今后巨野核桃园地区铁矿勘查工作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地下水监测工作历史悠久,随着时间的推移,监测点破损严重,现有监测网络已经不能满足全省地质环境工作的需求。针对地下水监测工作现状,剖析了现有监测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下一步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优化调整方案,以供全省地质环境监测工作方案调整借鉴。  相似文献   

14.
以最新水资源评价成果为依据,阐述了山东省地下水资源状况、重要水源地的分布、开发利用潜力及地下水独特的优越性,强调了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地下水资源对山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地下水过量开采或开采程度过低,容易引起超采漏斗区、地面塌陷、沉降、裂缝、海水倒灌以及土壤盐渍化、渍涝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山东实际情况提出促进地下水利用良性循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城市,地貌类型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北部为平原区。济南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齐全,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5类。据地质灾害调查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型地质灾害点257处,其中近80%分布在南部山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为主,威胁当地村镇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增强南部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和成效,在总结多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及他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提出济南南部村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识别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特点提出南部山区村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016年,济南南部山区村镇共发生地质灾害11起,由于临灾识别和防治措施到位,未出现一例人员伤亡,为济南南部山区村镇地质灾害有效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铍矿以荣成大疃刘家铍矿较典型,为一小型蚀变岩型铍矿床。该文在充分收集山东省铍矿相关资料的基础上,选取荣成大疃刘家铍矿作为典型矿床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了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机制,总结了找矿标志。通过详细的矿床解剖和试验测试工作,研究了山东省铍矿的分布规律,总结了区域成矿要素,划分了找矿远景区4处,并对远景区进行了找矿远景评价,提出了下一步勘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该文详细论述了鲁北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以多期水准测量数据为基础,以校验后的多年insar解译数据辅助,获取了鲁北地区地面沉降速率及多年累积地面沉降量。结果表明,鲁北平原年沉降速率大于50mm/a的地区面积502.73km~2,区内存在2个显著的沉降中心,一个位于德州市城区西北部张庄,地面累积沉降量超过1.3m,一个位于广饶县县城东北部,多年地面累积沉降量达1.605m,200mm沉降等值线圈闭面积14 904km~2,占鲁北平原区面积的34.34%。分析了鲁北平原地区地面沉降机理,建立了地面沉降与地下水水位相关关系,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了防治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山东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历史上矿产资源开发规模和强度较大,因受政策性关闭、修复不系统等因素的影响,遗留了一大批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存在矿山地质安全隐患、土地资源损毁、植被破坏等一系列生态地质环境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美丽山东建设。矿山生态修复难度较大,必须结合当地生态环境的综合情况开展系统修复。本文引用2022年山东省历史遗留矿山核查成果,系统分析了山东省在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方面的探索实践,客观分析了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面临的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科学开展矿山生态修复的对策措施,以期为山东省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岩盐资源丰富,岩盐开采形成的溶腔空间巨大,因岩盐地层具有较好的密封性等特点,溶腔可以用来储气缩能。国内岩盐溶腔储气研究始于2000年前后,而山东省岩盐溶腔储气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该文在碳中和战略背景下,总结了国内层状盐层溶腔建库存在的问题,提出山东省岩盐溶腔建设储库所面临的难题和研究的方向,对山东省内岩盐储气库规模化建设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