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晔  马亮  念东 《广西地质》2009,(5):35-36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都是脚踩在土地上写成的。 而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善于种地也最乐于种地的族群。会种地的民族,自然对土地看得最重,与土地的纠葛和牵绊也就格外悠远绵长。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所讲述的那样,“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中华人这么喜爱耕种。中华人足迹所到之处,必然地会出现青葱的农田。一个中华人就是一棵树,离不开泥土,而且紧抓着泥土,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俞孔坚的神情和话语,处处流露着他对于土地的热爱与忠诚。“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土地是生存的基本资源。近20年以来,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变迁,也改变着人们对于土地的信仰。然而,对于土地的情结是我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财富,是一种历史的遗产。它会告诉我们,这么多人口在这么少的土地上怎样生存,怎样发展。”“如果我们抛掉了善待土地、热爱土地的传统,也就失去了信仰,没有了根。今天我们可以看到,由于隔断了人与土地之间的精神的联系,城市发展中出现了大量挥霍土地和破坏大地生命的现象,这直接导致城市环境的恶化,越来越不适合人的生存。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必须像祖祖辈辈在土地上耕耘的农民一样珍惜和善待土地,而这就要求重建人与土地之间的精神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脚步丈量大地,将资源和宝藏献给祖国!他们是国家发展的先驱,民族复兴的功臣,他们就是我们地矿人!遍布祖国山川大漠的地矿人足迹,印证了他们的拼  相似文献   

4.
我们知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一个人在拓起壮大、前进跨越、振兴发展的漫漫征途上必然会遇到、会产生诸多挑战、困难和灾害,这也是人类发展史中的客观规律.一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屡遭灾难并在灾难中留下不可磨灭的文化记忆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一、隋运河没有失踪 纵览中国地图,你就会惊奇地发现,我们的祖先以如椽巨笔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万里长城是那阳刚、雄健的一撇,而大运河,则正是那阴柔、深沉的一捺。  相似文献   

6.
亲亲泥土     
“泥土”,这是一个多么平凡的词语,但是又有什么词语能比它的含义更深刻、更厚重呢? 当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承接我们生命的便是这厚实的泥土,滋养我们成长的也是这厚重的泥土。尽管它是那样的贫瘠,那样的匮乏,但它像母亲似的永远给予我们关爱与付出。  相似文献   

7.
萧跃 《山西地质》2013,(6):43-45
如果你打开一幅中国地图,你会惊奇地发现,在我国中部广袤的平原之上,有-llJ孤峰独起,如鹤立鸡群,傲然屹立在祖国的大地上,这就是被称为“中华五岳”之一的衡山。  相似文献   

8.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到底有多少座矿山,一般人还真不清楚.在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大力支持下,历时8年,由陈毓川院士领衔,600余家单位和4000余名地质人员参加完成的《中国矿产地质志》,总计200余部,正在陆续出版中.该志书囊括了百年来中华大地173个矿种、69763座矿山的产地与特征.座座矿山,是代代探矿人的...  相似文献   

9.
近日,省人大正着手出台《浙江省土地登记条例》,笔者认为应“三思”而行: 一思立法的必要性。《浙江省土地登记条例》是否立法取决于国家对不动产立法的进程。我们不期望一部法律管“一辈子”,但至少也要管上几年,根据《物权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  相似文献   

10.
酝酿了两年之久的《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5月25日正式公布,拉开深圳历史上又一次“土改”的序幕。在启动仪式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宣布,《总体方案》已于今年2月29日获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政府联合批复。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将采用部省合作方式,共同支持、指导深圳开展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验与试点工作,并要求深圳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为国家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对于石头有着别样的情怀,从远古时期的女娲补天,到清代最伟大的著作《石头记》(又名《红楼梦》),或者诸多神怪传说都赋予其美好而浪漫的象征意义。 我们对石头的情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们对土地的情怀。因此,在新中国诞生60周年的时候,我们选择用石头来代表中华儿女的拳拳赤子之心。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句人人都会的经典红歌,让我们为祖国60周年献礼的时候,多了一种方向,多了一份表达,因此,在万木霜天的季节,我们《石头记》栏目特别采访了两位石头收藏家,选取难得一见的红色石头,献礼所有的读者,共享祖国60周年的盛世华年。  相似文献   

12.
樊志全 《辽宁地质》2011,(12):13-17
改革开放的阳光普照中华大地,科学发展的春风令神州充满生机。值此纪念国家土地督察机构设立五周年之际,回顾中国土地督察机构诞生和成长的过程,能够深刻理解中国土地督察工作的重要性,更为自己曾是一名国家土地督察人员而骄傲。  相似文献   

13.
《湖南地质》2009,(4):94-94
我是《导刊》的忠实读者,看着杂志稳步健康成长打心眼里高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建议在《国土资源报》、《中国土地》上刊载过的文章或通讯,《导刊》尽可能的少登刊,即使刊登也要根据湖湘特色有选择性,腾出的版面尽可能多发具有代表性、指导性、前瞻性、能够反映湖南具体情况的讯息,使系统内工作人员能根据具体情况对号入座,  相似文献   

14.
黄汲清 《地质论评》1982,28(6):603-610
我国古代的知识分子和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创造发明是丰富多采的,这早就被国际科技界所公认。正如茅以升先生所说:“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历来就是处于世界上的前列。有过惊人的辉煌历史。要知道我们的祖先在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阅读一下《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就可以有初步的了解。我们的祖先对地质现象的观察和理解是很深刻的。《诗经》中讲“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是对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陕西一带大地震所引起的山崩地裂现象的描述。“沧海桑田”这种说法也是对海陆变迁过程的概括。最值得称颂的是北宋人沈括;他观  相似文献   

15.
土地制度关乎国运。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90年土地风云,书写了中国宏大历史命题。伴随《土地改革法》的修改,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风声渐劲。中国民主革命最核心的问题是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许是出身农村的原因,许是在土地部门工作了20多年的原因,无论在什么报刊书籍上见到关于土地的文章,都要认真渎下去。因此,对于陈廷一老师的长篇报告文学《生死系于土地》(见《中国报告文学》2011年10月号)便利用开会的间隙很快滨完了。几乎是同时,我又从《国土资源》2011年9月号和10月号上看到了对这篇文章的连载,题目换成了《响亮地回答西方世界》,副标题换成了“新中国耕地保护大事记”,这二主、副标题的更换,似乎使这篇文章立意更高远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鸟类》简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连海教授撰写的《中国古鸟类》专著(云南科技出版社,2003年出版),从内容看,是迄今中国古鸟类研究文献中涉及种群数量最多、种类最多样、最集中系统论述的一部总结性专著,也是世界古生物学、古鸟类学研究的重大进展,对古鸟和今鸟系统演化与分类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书中的研究成果,有的已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在世界著名刊物《NATURE》、《SCIENCE》上连续发表。其中孔子鸟的发现被一些著名科学家推崇为20世纪脊椎动物化石研究的重大发现之一,美国《发现》杂志也将其列为1995年世界100条重大科技新闻之一。这表明,中国古鸟类研究…  相似文献   

18.
耕夫 《广西地质》2009,(11):4-7
重温历史,可以让我们有所启示 “100年前,中华大地就像砧板上的一块肉,长江归英,福建归日,德据山东,俄据东北,广西、云南归英法所掌,台湾被日寇占领。甲午之战,中国惨败,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决心‘尽革旧俗,一意维新’,开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19.
依照《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启动的土地违法问责最快会在什么时候将处分落实到人头?谁又将成为问责处分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奉献唱响地质赞歌〉. 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辽阔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远离繁华都市,告别温暖家庭,头顶烈日,脚踏寒露,默默地奉献着……他们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动地的伟绩,然而,正是他们改写了新中国"贫矿国"的历史,为共和国建设立下了不朽功勋!说到这儿,大家不难猜出他们是谁?他们就是新中国最可爱的人--地质工作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