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地质学   7篇
综合类   9篇
  2009年   1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治水不力的鲧先生被杀死在羽山后,民间的怨言虽然少了,可大地上依旧是洪水肆虐,广大群众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相似文献   
2.
吴晔  马亮  念东 《广西地质》2009,(11):42-43
在大禹的英明领导下,大夏王国总体形势一片大好,各项事业欣欣向荣,唯一令他遗憾的是,到了这个时候,他不得不开始考虑自己的退休问题了—到底让谁来接自己的班?这个事要是搁在以前,其实都不能算是问题。那时候实行的是禅让制,在任的领导觉得谁的品德好,群众呼声高,举办个仪式,宣布把领导位置让给他,就算顺利交接了。  相似文献   
3.
吴晔  马亮  念东 《广西地质》2009,(7):54-56
为民舍命尝百草, 创制文明价更高。 圣贤为了争资源, 也把脸皮撕破了。  相似文献   
4.
吴晔  马亮  念东 《广西地质》2009,(6):37-39
中国人很骄傲,却一直称自己为炎黄子孙,可见炎帝和黄帝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了。而且这么多年来,一直将“炎黄”并称,按现代人的思维理解,他俩的关系就算不是特别亲密友好,至少面子上也还过得去,都是老祖宗,那肯定是以和为贵的了。  相似文献   
5.
认识一到位,事情就好办了.团结胜利的大会结束之后,在禹的领导下,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著名的治水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相似文献   
6.
为民舍命尝百草, 创制文明价更高. 圣贤为了争资源, 也把脸皮撕破了. 黄帝打败了炎帝,抢占了当时最重要的生存核心资源后,放眼望去,中原已无敌手.不过,他老人家并不懈怠,依然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事业上大有作为.譬如,他发现了国土资源中的另一大种类--矿产.他命人在首山挖洞采掘铜矿,经过冶炼,在荆山下铸造了一只大鼎.这只鼎的主要功能是用来展示他老人家的杰出政绩.用这种像飞碟一样当时极为稀罕少见的东西,来象征自己治理天下的丰功伟业辉煌成就,黄帝实在是太有才了.  相似文献   
7.
吴晔  马亮  念东 《广西地质》2009,(8):37-39
治水不力的鲧先生被杀死在羽山后,民间的怨言虽然少了,可大地上依旧是洪水肆虐,广大群众仍然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  相似文献   
8.
吴晔  马亮  念东 《广西地质》2009,(5):35-36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都是脚踩在土地上写成的。 而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善于种地也最乐于种地的族群。会种地的民族,自然对土地看得最重,与土地的纠葛和牵绊也就格外悠远绵长。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所讲述的那样,“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中华人这么喜爱耕种。中华人足迹所到之处,必然地会出现青葱的农田。一个中华人就是一棵树,离不开泥土,而且紧抓着泥土,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9.
大禹即位以后,开创了中国文献记载中最早的朝代——夏朝。不久,决心成为一个强有力统治者的他发出了历史上第一份重要会议通知——  相似文献   
10.
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都是脚踩在土地上写成的。而中国人,又是世界上最善于种地也最乐于种地的族群。会种地的民族,自然对土地看得最重,与土地的纠葛和牵绊也就格外悠远绵长。正如柏杨在《中国人史纲》所讲述的那样,"世界上再没有第二个民族像中华人这么喜爱耕种。中华人足迹所到之处,必然地会出现青葱的农田。一个中华人就是一棵树,离不开泥土,而且紧抓着泥土,根深蒂固。"人们吃土地,穿土地,生长在地上,归葬于土中。可以说,无数的先人在大地上舒展的个体命运汇集到一起,就是一部人与大地的故事集,就是一部厚重的华夏史。本期开始连载的《中华五千年国土资源风云录》的第一部——《青铜时代的土地战争》,是一段旨在梳理人与大地故事的文本。它从一个特别的角度,让我们得以窥见我们的先祖是如何去认识、了解和掌控土地资源的,它用尽可能忠于过往但又不失鲜活滋味的文字,为我们展现出惊心动魄而又趣味盎然的历史的另一面。沙场上的金戈铁马,宫廷内的权谋术数,闺房里的儿女情长……这些并不是历史的全部——人与土地的千古传奇,才更宏大,也更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