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右江盆地二叠纪生物礁时空分布和沉积构造演化新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笔者等在右江盆地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研究了二叠纪海绵礁、藻礁的分布、时代、岩石类型、发育特征及发展演化,取得了新的认识,认为沿大小台地边缘断续发育的礁滩相沉积,是一套具有成因联系、密切相关的广义礁灰岩组合;礁灰岩主要形成于高水位期;成礁时代始于早二叠世紫松期晚期,并一直延续至晚二叠世末,划分为三个造礁期。完整连续、环状的礁滩相带及台缘沉积岩墙群、假不整合构造的分布、发育特征,证明右江盆地从泥盆纪至三叠纪是连续发育的沉积海盆;包含于三叠系中的晚古生代地层是孤立碳酸盐台地沉积,是原地系统,而非后期推覆构造形成的无根异地系统。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对东昆仑南坡早二叠世灰岩块体的成因的新认识。(1)在前人所称的三叠纪地层中发现了中薄层生物或生物碎屑灰岩,其中产有大量保存完好的早二叠苞类化石,所以该区早二叠世灰岩块体与其周围砂板岩及中薄层灰岩之间应属于同期上沉积。(2)该区早二叠世礁灰岩之下常伴生有砾岩及乐岩,而非礁相灰岩周转则常常缺乏砂砾岩,这种分布特征是礁上体系沉积的必然结果,但很难用推覆体来加以解释。(3)通过对砂砾岩与灰岩块体之间的地层序列研究,发现它们之间属于一种沉积接触关系,而非推覆体的关系,由于该地区早二叠世灰炭块体的成因对于该区大地构造的解释至关重要,因此这些新发发现将引起人们对该区大地构造的演化历史进行了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盆地隐蔽油气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渤海湾盆地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总体上受控于裂谷断陷湖盆的生成演化。中新生代以来 ,多旋回的挤压、走滑与伸展作用 ,使华北地台解体 ,地壳薄化 ,并形成由一系列掀斜断块组成的裂谷盆地。在盆地内 ,常出现含油的潜山披覆背斜构造、拖曳构造、重力滑动构造、冲断构造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构造复合叠加而成的复杂隐蔽断裂构造。受老第三纪构造旋回与古气候旋回控制 ,在沉积建造上形成了 5个不整合或假整合界面和 4套层序叠覆的层序结构 ,以及富于岩相岩性变化的断陷湖盆沉积。在水进超覆层内或水进超覆层之间 ,建造的低水位扇砂体、浊积岩体、生物碎屑灰岩与火山岩体等 ,极易形成大量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和岩性与构造复合油气藏。  相似文献   

4.
渤海湾盆地陷隐蔽油气藏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谯汉生  王明明 《地学前缘》2000,7(4):497-506
渤海湾盆地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总体上受控于裂谷断陷湖盆的生成演化。中新生代以来,多旋回的挤压、走滑与伸展作用,使华北地台解体,地壳薄化,并形成由一系列掀斜断块组成的裂谷盆地,在盆地内,常出现含油的潜山披覆背斜构造、拖构造,重力滑动构造、冲断构造和不同时期不同类型构造复合叠加而成的复杂隐蔽断裂构造,受老老三纪构造放回与古气修旋回控制,在沉积建设上形成了5个不整合或假整合界面和4套层序叠覆的层序结构,以及富于岩相岩性变化的断陷湖盆沉积。在水进超覆层内或水进笔层水间,建造的低水位扇砂体、浊积岩体、生物碎屑灰岩与火山岩体等,极易形成大量的地层岩性油气藏和岩性与构造复合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正> 燕山地区的昌平组以豹斑状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地层,假整合覆于震旦系青白口统景儿峪组之上,与上覆地层馒头组呈整合接触。昌平组在北京昌平县龙山一带发育最好。项礼文等(1964)在该地昌平组灰岩中发现Palaeolenus fengyangensis Chu和Redlichia sp.  相似文献   

6.
东南运动是1964年阎俊峰、尚冠雄研究江西省中、晚二迭世地层时提出来的,主要表现在江西中二迭世乐平煤系和晚二迭世长兴灰岩之间的假整合现象。1965年尹赞勋、黄汲清教授建议改称东南上升,十多年来,对该问题曾有不少争论。近几年,我们在苏南地区煤田地质工作中,对东南运动的存在取得了一定的地质证据。详细地研究“东南运动”,有助于上二迭统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对龙潭组煤系分段对比亦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蒲圻矿区位于湖北省东南,蒲圻县境内。东西长约70公里,南北宽约35公里。区内早二迭世麻土坡组煤系分布普遍(图1)。一、麻土坡组煤系沉积特征麻土坡组位于下二迭统栖霞组的底部,与栖霞组成连续沉积;与下伏中石炭统黄龙群灰岩呈假整合接触。该组地层与鄂西马鞍山煤系、汉中的梁山组层位相当。(一)剖面介绍Ⅰ、随阳3071钻孔柱状  相似文献   

8.
贵州境内峨眉山玄武岩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境内的峨眉山玄武岩主要出露于西部地区,露头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分布区呈东凸的舌形,西厚东薄,最厚1249米(威宁舍居乐),黔西—安顺一线以东厚仅数十米,且多不连续,在瓮安—福泉一带尖灭(图1),分布面积约3.2万平方公里。 峨眉山玄武岩呈岩被假整合于下二叠统茅口组灰岩之上,二者之间时有厚数十厘米的古风化壳铁铝质粘土岩,抑或直接与灰岩接触。接触部位普遍未见由热效应而产生的蚀变现象。上覆地层为上二叠统含煤岩系,并在含煤岩系中尚夹少量玄武岩和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分布区西部,含煤岩系与峨眉山玄武岩呈假整合接触;东部则为整合接触,并与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渐变过渡。  相似文献   

9.
关于龙门山地区东吴运动的存在及其性质的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吴运动是二叠纪的一次重要地壳运动,但对其位置、性质、发生时间历来都有不同的意见,而对于龙门山地区,更是很少有人专题涉及。近来,笔者等人对龙门山地区二叠系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通过对该区地层缺失、不整合接触关系、沉积响应及火山岩分布等特征的分析,论述了龙门山地区东吴运动的存在及其性质。研究认为龙门山地区东吴运动主要表现为茅口组上部地层缺失;在茅口组和龙潭组之间普遍存在不整合面,并于不整合面的底界发现底砾岩;中、晚二叠世岩相古地理发生突变以及火山爆发等。其发生时间于晚二叠世早期至中期,即龙潭组沉积期,属于地壳的升降运动,并伴随龙门山南段玄武岩浆的爆发而结束。东吴运动结束了龙门山地区早二叠世以来的稳定地台沉积,使该区发生了强烈的岩相分异。  相似文献   

10.
在1:50000广顺幅区调过程中,首次发现广顺地区下二叠统粱山组有大量丰富的遗迹化石存在。本文特作以报道,并为该区早二叠世古环境分析提供了新的地质资料。一、广顺地区梁山组简介梁山组为早二叠世栖霞早期的沉积地层。它与下伏地层上石炭统马平组(主要由亮晶生物屑灰岩、团粒灰岩组成)呈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下二叠统栖霞组(由泥—细晶生物屑灰岩夹钙质页岩、泥灰岩、燧石灰岩组成)呈整合接触。梁山组主要由石英砂岩、页岩和粘土岩组成,也见有生物屑硅质岩。有较多的腕足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