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钪矿床主要类型与成矿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范围内钪(Sc)金属资源丰富,主要集中于俄罗斯、中国、乌克兰、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家,但易选取、高品位的钪矿床非常稀缺。钪金属资源属于中国优势关键矿产资源,其储量占全球的33%,且中国供给全球90%的钪金属。钪元素因其独特的地球化学性质导致其形成的独立矿床较为稀少,主要以伴生矿产的形式产出。依据钪矿床成因类型,可以分为2大类:第一大类为与内生成矿作用相关的钪矿床,包括:Ⅰ.花岗伟晶岩型钪矿床;Ⅱ.碱性-超基性岩型磷、稀土(Sc)矿床;Ⅲ.基性-超基性岩型钒、钛、铁(Sc)矿床;Ⅳ.第二大类为与外生成矿作用相关的钪矿床,包括:Ⅳ.沉积型钪矿床;Ⅴ.风化淋滤型钪矿床。其中,在与内生成矿作用相关的碱性-超基性岩型磷、稀土(Sc)矿床和基性-超基性岩型钒、钛、铁(Sc)矿床中,钪金属主要作为副产品被回收利用,是全球钪金属的主要来源;而与外生成矿作用相关的沉积型钪矿床和风化淋滤型钪矿床开采成本较低,其中钪以离子态形式赋存、易选取、回收率高,因此,欧洲、澳大利亚、美国等钪资源研究团队认为该类型钪矿床有望改变全球钪资源的分布格局。对于钪载体矿物的研究表明,独立钪矿物主要发育于花岗伟晶岩和碳酸岩中,部分发育于热液石英脉或表生风化环境中。除独立钪矿物以外,钪主要赋存于铁镁质矿物:如辉石;富高场强元素(HFSE)矿物:如斜锆石;表生风化矿物:如针铁矿、黏土类矿物;稀土矿物:如磷钇矿等。其中,热液或岩浆成因的辉石是最重要的载体矿物之一。关于钪赋存状态的研究表明,与内生成矿作用相关的钪矿床中,除独立矿物相以外,钪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赋存于矿物晶格中;而在与外生成矿作用相关的钪矿床中,钪主要以类质同象和离子吸附2种形式赋存。对于钪矿床成矿机制的研究表明,硅酸盐岩浆体系中钪的富集与铁镁质造岩矿物密切相关,推测岩浆的结晶分异过程可能不利于钪的富集;相比而言,热液过程对于钪的再次迁移和富集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钪(Sc)的地壳丰度为21.9×10-6[1],是地壳中广泛分布的稀散元素,主要以伴生状态产于其它矿床中,很少形成独立矿床。因其特殊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Sc被多个国家或组织列入关键矿产目录。目前,已知钪矿床主要分布在俄罗斯、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塔吉克斯坦、马达加斯加和挪威等国家。这些地方钪矿床中Sc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辉石?角闪石?黑钨矿、黑云母、铝土矿、褐帘石、磷灰石、烧绿石、锡石、锆石、斜锆石、锆铁矿、钛铁矿、钛磁铁矿、钒钛磁铁矿和锐钛矿等矿物中,少量以钪钇石、磷钪石、水磷钪石、钠钪辉石、硅钙矿石、铍硅钪矿和钛硅酸稀金矿等钪独立矿物存在,部分以离子吸附态赋存于针铁矿和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中。主要的钪矿床类型有碱性岩-超基性岩型、碱性岩型、伟晶岩型、沉积型和风化淋滤型等,成矿时代为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侏罗纪和白垩  相似文献   

3.
杨波  杨莉  孟文祥 《岩矿测试》2022,(2):185-198
随着对钪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世界各国近年陆续开展钪成矿机理研究及找矿工作,核心内容之一是厘清钪的赋存特征.据前人研究,各类钪矿床中钪主要以类质同象、离子吸附形式存在,目前发现的含钪矿物种类已逾800种.对于白云鄂博矿床,钪资源储量较大,无独立钪矿物产出,钪以类质同象形式进入其他矿物,分布分散、含量低.囿于测试技术及取样...  相似文献   

4.
九子沟岩体为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主要由磷灰石黑云母透辉石岩、正长岩及橄榄岩组成。稀土钪赋存于磷灰石黑云母透辉石中,岩体内部载体矿物为褐帘石及磷灰石。通过深部勘查发现,稀土钪矿在岩体内部是以独立矿物和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在岩体风化壳中稀土钪以独立矿物、类质同象及离子状态的形式存在。矿石中稀土主要为轻稀土La、Ce、Pr、Nd、Sm及重稀土Gd、Y。稀土平均品位为0.07%,Sc平均品位为40×10~(-6)。九子沟稀土钪矿成因类型为超基性岩型稀土钪矿,为幔源结晶型。形成时期为加里东期。研究稀土钪的赋存状态及成矿规律对本区稀土钪的地质找矿和选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钪是最昂贵的稀有金属之一.目前国外钪的年产量大约为几十公斤.自然界中一般没有钪的独立工业矿床,其他金属矿中钪的含量也很低.含钪的主要矿物和矿石是黑钨矿、锡石以及铀矿和铝土矿.据外刊最近报道,在所有类型的工业钛矿床中,钪的含量较高,其中钪主要富集在钛铁矿(23.5~100克/吨,单位下同)、磁钛铁矿(10.2~25)、金红石(11~45)、白钛矿(20)中.钛铌钙钛矿含钪不超过10.辉岩、辉长岩和辉长角闪岩中的钛铁矿以及由基性岩生成的砂矿中的钛铁矿,含钪最富.有些砂矿和风化壳矿物,如水锆石  相似文献   

6.
黔中铝土矿及其赤泥中钪的某些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肖金凯  雷剑泉 《矿物学报》1994,14(4):388-393
本文论述了黔中铝土矿和其紧密伴生硬质粘土岩及其炼铝残渣赤泥中的钪和稀土元素含量与分布特征,通过淋滤实验、酸处理实验、人工合成方钠石及电子探针分析等手段,探讨了钪在赤泥中的赋存特征。  相似文献   

7.
刘国栋  付勇  何伟  唐波  龙珍  杨颖  龙克树 《地质论评》2021,67(4):67040952-67040972
钪(Sc)作为新世纪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但其分布极为稀散,钪的独立矿物稀少,独立矿床几乎没有。铝土岩系中的钪资源储量巨大,本文统计了中国各铝土矿成矿带Sc数据,在对比山西(断隆)成铝区、华北陆块南缘成铝区、渝南—黔北成铝带、黔中成铝区和滇东南—桂西成铝区的数据基础上,发现滇东南—桂西成铝区的Sc含量最高,含钪铝土岩系形成时代主要为石炭纪和二叠纪。通过对比分析A/S与钪的关系,在A/S小于2.5,钪的含量总体较高,且与A/S正相关,大于2.5后,与A/S负相关。从而得出在铝土岩系中,Sc分布在顶层的黏土岩、中部的铁质铝土矿以及底部的铁质黏土岩、铁质岩,尤其是在含铁铝土岩系中高度富集。通过对比分析铝土岩系各元素含量,发现钪与铁、铌、钒、铬元素成正相关,综合铝土岩系中其他元素的矿物表现形式,推测钪在铝土岩系中的赋存形式可能为:类质同象、离子吸附、和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本文初步探讨总结钪在铝土岩系中可能的赋存形式、时空分布规律及钪的迁移转化机制,为铝土矿中伴生钪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刘国栋  付勇  何伟  唐波  龙珍  杨颖  龙克树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03-67040003
钪(Sc)作为新世纪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但其分布极为稀散,钪的独立矿物稀少,独立矿床几乎没有。铝土岩系中的钪资源储量巨大,本文统计了中国各铝土矿成矿带Sc数据,在对比山西(断隆)成铝区、华北陆块南缘成铝区、渝南—黔北成铝带、黔中成铝区和滇东南—桂西成铝区的数据基础上,发现滇东南—桂西成铝区的Sc含量最高,含钪铝土岩系形成时代主要为石炭纪和二叠纪。通过对比分析A/S与钪的关系,在A/S小于2.5,钪的含量总体较高,且与A/S正相关,大于2.5后,与A/S负相关。从而得出在铝土岩系中,Sc分布在顶层的黏土岩、中部的铁质铝土矿以及底部的铁质黏土岩、铁质岩,尤其是在含铁铝土岩系中高度富集。通过对比分析铝土岩系各元素含量,发现钪与铁、铌、钒、铬元素成正相关,综合铝土岩系中其他元素的矿物表现形式,推测钪在铝土岩系中的赋存形式可能为:类质同象、离子吸附、和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本文初步探讨总结钪在铝土岩系中可能的赋存形式、时空分布规律及钪的迁移转化机制,为铝土矿中伴生钪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凤县九子沟一带稀土(钪)矿赋存于基性—超基性杂岩体中,目前在地表圈出4个稀土(钪)矿体,矿床类型为风化壳离子吸附型。九子沟一带稀土(钪)找矿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
钪的有色反应虽然很多,但用作钪的比色测定並不合适。文献曾介紹钪的螢光測定,此法旣不特效,要求的条件亦甚严格。A.E.Eberle等提出用茜素磺酸鈉显色測定钪的分光光度法,由于茜素磺酸鈉亦非钪的特效試剂,故Eberle等综合了Miller、Fisher及Peppard等的方法,使所有的干擾元素与钪分离。該法首先用磷酸三丁酯萃取分离稀土,然后,用鉄試剂——三氯甲烷萃取除去铁、钛、锆、錫……等杂質,更以钇作載体用酒石酸銨沉淀钪,最后再用磷酸三丁  相似文献   

11.
新疆图拉尔根Ni-Cu硫化物矿床产于康古儿塔格—黄山韧性剪切带的北东段,属于岩浆熔离贯入型矿床。1号岩体以全岩矿化为特征,各岩相环带状产出,岩性具有单期岩浆多次脉动上涌成矿特征。由大地电磁测深剖面图、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可知1号和2号岩体具有同源性,并具有互补性,在深部具有同一个岩浆通道。较低的La/Sm(2)和Th/Ta值(4.6)表明成矿岩浆为地幔来源,岩体就位时很少受到地壳的混染。PGE特征表明,图拉尔根岩浆源于地幔低程度的部分熔融。Pd-Ni图显示在岩浆演化早期没有发生过硫化物的熔离作用。根据岩石学、岩相学、地球化学等资料综合分析,对图拉尔根Ni-Cu硫化物矿床的成矿模式进行了探讨,认为其成矿模式为深部熔离反相复式贯入成矿。构造在图拉尔根矿床就位过程中起了重要影响,决定了矿体的产出状态。  相似文献   

12.
赵准 《云南地质》2007,26(1):1-14
矿床形成于兰坪-云龙古新世湖盆东部,沘江同生断层西侧的次级坳陷。容矿岩系为古新统云龙组中、上段。中段为重力滑塌岩块及角砾岩相-构造活动型冲积扇相沉积;上段为河口砂坝相沉积。矿床两层结构明显:上部是化学沉积成矿系统;下部是补给成矿系统。两系统的矿体形态、矿石类型、结构构造、矿化及蚀变强弱均有显著差异。矿床显示SEDEX型(Sedimentary Exhalation喷气沉积的缩写)矿床特征。成矿物质系深源,硫来自硫酸盐经分解而产生的还原硫,成矿介质属混合水。矿床在有利的聚矿次级坳陷、导矿同生断层、有利矿化沉积岩相、上下屏蔽层圈闭及外来岩系掩埋等条件下耦合形成。属陆相SEDEX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3.
卡乌留克塔格铁磷矿,赋存于塔里木地台北缘库鲁克塔格断隆南侧的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内低品位特大型矿床.通过对该矿床含矿杂岩体特征、杂岩体岩石化学组成、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组成与矿床特征以及铁、磷选矿试验研究并对铁、磷、钛、稀土元素综合利用前景的分析.认为含磷岩石相属偏碱性铁质岩系列;杂岩体中主微量元素明显不和谐,岩石中不相容...  相似文献   

14.
甘肃西成铅锌矿田控矿相模式雏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周维君 《沉积学报》1983,1(4):39-48
控矿相是控制矿床形成的沉积相,控矿相可以是单独的一个相,或者是相的组合。西成铅锌矿的控矿相就是一种相的组合。本文除概略介绍控矿相、控矿相组合的特点、分类和分布外,还模拟了一个西成铅锌矿田控矿相的综合模式,供讨论和参考。不妥之处,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15.
四川大岩子铂-钯矿床(点)热液成矿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岩子铂-钯矿区的岩石有白云岩、辉石岩脉、辉绿岩脉,矿体赋存在构造蚀变破碎带中,以外接触带的白云岩一侧为主,次为内接触带的辉石岩,矿石类型有矿化白云岩和矿化辉石岩两种类型。通过对含矿白云岩、含矿辉石岩、断层泥及辉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大岩子矿床先后经历超基性岩浆的侵入,即形成辉石岩脉;基性岩浆的侵入,即形成辉绿岩脉;富含Pt、Pd的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即形成以Pt、Pd为丰、富含As、Cu、Sb、Ag、Cd的热液矿床,其中Pt、Pd的富集成矿主要与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关于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成矿建造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陕西凤县八卦庙特大型金矿床赋存于上泥盆统星红铺组下岩段一套半深海细碎屑岩浊积岩相中, 成矿作用主要受脆—韧性剪切活动控制。通过成矿建造分析研究, 具体阐述八卦庙金矿床的形成演化、成因及成矿模式。据八卦庙金矿床的成矿特点, 将八卦庙金矿床的形成演化划分为生矿建造、含矿建造、造矿建造和容矿建造。并将控矿构造内容引入成矿建造概念中。  相似文献   

17.
红岩黄铁矿床是产于广东英德盆地中泥盆统东岗岭碳酸盐地层中的一个层控矿床。作者经详细研究之后,认为在含矿地层沉积时就存在着一个古水下隆起,由于古水下隆起控制了古地形,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沉积作用。在矿区的中部东岗岭组较薄,主要为潮坪一泻湖相,而矿区的东、西部东岗岭组沉积较厚,表现为礁滩相。黄铁矿在东岗岭组沉积期和成岩早期沉积并再富集。 在东岗岭组成岩的晚期发生白云岩化作用。来自下伏地层砂岩、泥岩的富含Mg、Fe的水与孔隙水以及地下淡水发生混合引起了灰岩的白云岩化,以及矿源层中成矿元素的活化,并与来自砂岩和泥岩中的成矿物质叠加在一起。在白云岩中,特别是在古水下隆起之上经白云岩化之后,含矿溶液经过充填和交代作用而形成红岩矿床。显微镜研究,微量元素分析,硫、铅、氧、碳同位素研究的结果都支持这一成岩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红舍克铝土矿由沉积型及风化堆积型二类。沉积型铝土矿由越北古陆中的岩浆岩、变质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后,经长距离搬运沉积而成,受基底、古岩溶地貌、沉积环境和沉积相的控制。堆积矿床属于表生第四纪岩溶堆积型,不但与岩性、气候、构造、地形地貌关系密切,亦与沉积型矿床有直接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9.
云南建水荒田铅锌矿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铅锌矿赋存于下二叠统灰岩与上二叠统玄武岩之间玄武质、灰质角砾层中,与早二叠世海相火山喷发玄武岩有关的火山沉积—岩浆期后热液叠加改造矿床,后期构造对矿床富集有一定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小尖山金矿位于康古尔金矿中东段,矿体主要有含金蚀变岩和含金花岗细晶岩两类,以蚀变岩型金矿为主,发育于变质岩区,具有低温绿片岩相的面貌,受韧性剪切带控制并以剪切作用为主要的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