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三榀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两榀复合耗能支撑框架,一榀普通支撑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对复合耗能支撑框架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包括受力性能,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和耗能能力等)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复合耗能支撑框架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三榀钢支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包括两榀复合耗能支撑框架、一榀普通支撑框架)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结果。对复合耗能支撑框架结构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工作性能(包括受力性能、破坏形态、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和耗能能力等)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复合耗能支撑框架结构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3.
铅挤压消能支撑框架模型结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铅挤压消能器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以及安装有铅挤压消能器的钢筋混凝土消能支撑框架模型结构的伪静力试验,主要研究了铅挤压消能器单独受反复荷载时的消能性能以及其在模型结构中所起的消能作用,模型结构的破坏机理和整体消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铅挤压消能器具有很好的消能能力,在模型结构总耗能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模型结构具有较好的耗散地震能量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低周往复水平荷载试验仿真分析方法,该法既不同于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又不同于常见的弹塑性静力分析。它能模拟低周往复水荷载试验的过程,既避免了地震波频谱的影响又体现了水平荷载的往复作用,可用于计算结构和构件的滞回曲线、截面的屈服顺序及相应的荷载和位移,尤其适用于分析消能支撑框架结构等耗能减震结构。本文用此方法分析了在框架柱轴压比超过限值要求时消能支撑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黄炜元  张超  王艮平 《地震工程学报》2019,41(3):638-644,663
为研究扇形铅黏弹性消能器设计参数对加固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使用ABAQUS软件建立加固框架试件的精细化有限元模型,并基于试验结果验证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扇形有效半径、黏弹性层宽度、铅芯直径3个关键设计参数对扇形铅黏弹性消能器加固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及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增加扇形铅黏弹性消能器的扇形有效半径、黏弹性层宽度、铅芯直径均可以提高加固框架的初始刚度、屈服荷载和峰值荷载;增加消能器的扇形有效半径可以显著提高加固框架的抗震性能;为避免消能器扇形有效半径过大导致梁柱局部应力集中,在既有结构加固中,扇形铅黏弹性消能器应避免选取过大的扇形有效半径;消能器的铅芯大小对加固框架的后期承载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
消能支撑框架结构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消能支撑框架结构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够实现罕遇地震下结构的目标位移控制,其主要设计思路是框架主体结构按非抗震设计或降低烈度进行抗震设计,消能支撑则由罕遇烈度地震下满足给定层间位移角限值的优化计算来确定。本文还给出了一个15层框架结构的设计算例,并把本文方法的设计结果与按常规方法的设计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装有复合型摩擦消能支撑的钢框架模型的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复合型摩擦消能支撑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反应。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带有新型SIP墙板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4个试件分别为一榀空框架试件、一榀未开洞的新型SIP墙板框架试件和两榀在不同位置开洞的新型SIP墙板框架试件,且4个试件的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均相同,对比4个框架试件的抗震性能,得到了新型SIP墙板对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观察试验现象及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新型SIP墙板作为填充墙板对框架结构的延性、强度、耗能等抗震性能是有利的,同时新型墙板与框架结构之间的连接方式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消能支撑-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设计了一榀消能支撑框架,方钢管混凝土通过不同频率、不同位移幅值下的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验证了消能支撑框架优异的消能能力,提出了相关连接构造的设计建议,为中高层钢结构住宅提供了一种新的抗震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0.
摩擦消能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时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摩擦消能支撑及框架主体结构弹塑性本构关系,并给出了动力时程分析的计算方法。同时,对六层钢框架模型做了各种工况下的地震反应时程分析。结果表明,摩擦消能支撑钢框架(FEDBF)比抗弯钢框架(MRF)的地震作用明显降低,尤其在强震作用下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为检验抗侧刚度比和支撑布置方式等因素对具有不同总层数的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影响,借助SAP2000软件,探讨6层、12层、18层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结构在抗侧刚度比分别为1、2、3、4、5共五种工况及倒V型和单斜向两种支撑布置方式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屈曲约束支撑钢框架结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曲线呈典型的双线性特征;随抗侧刚度比的增大,结构的层间位移角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基底剪力及支撑轴力增大,顶点水平位移变小,框架所分担的剪力降低;倒V型布置支撑较单斜向布置具有略大的基底剪力、谱加速度,较小的顶点位移、层位移、层间剪力和框架剪力分担率。分析表明,总体上来看,倒V型布置较单斜向布置时支撑框架结构具有略优的抗震性能;抗侧刚度比较支撑布置方式对支撑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是偏心支撑结构中抗震耗能的结构形式之一,为了研究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中耗能梁段腹板高厚比对结构滞回性能的影响,进行了2榀1/3缩尺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本文主要介绍了试验过程,分析了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滞回性能、延性、刚度退化规律以及耗能能力.试验结果表明: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延性好、耗能能力强,耗能梁段腹板高厚比的改变对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强度、刚度以及耗能能力具有较大的影响.耗能梁段腹板高厚比设计得合理,Y型偏心支撑钢框架侧向刚度较大,可以满足在小震或中震作用下的结构变形要求,在大震作用下提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耗散地震能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MA)-黏弹性阻尼器(ViscoelasticDamper,VED)自复位支撑,设计了普通预应力筋自复位支撑钢框架与SMA-VED自复位支撑钢框架。采用组合模型以及改进材料模型准确模拟了支撑的力学行为,详细讨论了考虑构件失效的模拟方法,通过试验确定了VED的失效应变范围,最后基于概率统计方法进行了易损性分析以及全周期风险分析。研究发现: SMA-VED自复位支撑可显著提升框架抗震性能;倒塌风险以及残余变形超越概率均显著低于普通预应力筋自复位支撑钢框架,下降比例最高超过50%。预应力筋断裂失效导致框架倒塌风险可提高5倍以上; SMA-VED自复位支撑失效会造成残余变形超越概率有所上升但幅度不大。总体来说,SMA-VED自复位支撑钢框架具备更好的地震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the torsional response of buildings with peripheral steel‐braced frame lateral systems is evaluated.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of a three story braced frame with various levels of eccentricity is created and the effects of torsion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is assessed for four hazard levels. The response history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unlike frame structures, the torsional amplifications in the inelastic systems exceed those of corresponding elastic systems and tend to increase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inelasticity. The ability of two simplified procedures, elastic response spectrum analysis and pushover analysis, to capture the torsional amplifications in steel‐braced frames is evaluated.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扇形铅黏弹阻尼器(SLVD)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PC)框架抗震性能的提升效果和其设计参数对PC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Abaqus精细化有限元模型,与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正确性。对比加装SLVD的PC消能框架与RC框架抗震性能的差异,分析不同铅芯直径、橡胶硬度和扇形半径三个关键设计参数对PC消能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LVD在PC消能框架中起“耗能腋撑”作用;铅芯直径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大,随铅芯直径增大,结构刚度、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均有所提高;橡胶硬度对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影响较小;铅芯屈服区域随扇形半径增大而减小,但可提高整体结构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二阶非线性随机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用的高层钢框架-支撑结构,考虑材料非线性和几何非线性,建立了框架部分、支撑部分的二阶动力分析模型。用等效线性方法对结构进行非线性随机地震响应分析,结合工程算例,论述不同场地土、不同层数、不同支撑情况下,二阶效应对结构地震响应统计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Equivalent viscous damping for steel concentrically braced frame structure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direct displacement based seismic design procedure utilises equivalent viscous damping expressions to represent the effect of energy dissipation of a structural system. Various expressions for the equivalent viscous damping of different structural systems are available in the literature, but the structural systems examined in the past have not included concentrically braced frame structures. Thus, this study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of an equivalent viscous damping equation for concentrically braced frame structures based on the hysteretic response of 15 different single storey models. Initially, equivalent viscous damping is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area based approach and then corrected for the earthquake excitation. An iterative procedure is adopted to calibrate the equivalent viscous damping expression to the results of inelastic time history analyses using a number of spectrum-compatible real accelerograms. From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a new damping expression is developed as a function of the ductility and the non dimensional slenderness ratio.  相似文献   

18.
在地震来临时,一般假设建筑结构同时受到两个正交水平方向分量与一个竖向分量的地震动作用。双向水平地震效应组合方法用于估计两个正交水平分量地震动同时作用时结构的内力效应。本文主要对我国与美国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使用的平方和开平方根(SRSS)方法与百分比组合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首先,对比了我国与美国规范在考虑双向水平地震效应时的适用情况及相关规定上的异同。以一4层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为工程案例,考虑两国规范在适用情况上的规定,设置了三个结构布置方案。对三个结构布置方案建立有限元模型,选取22组地震动,开展了动力时程分析。提出了针对SRSS方法与百分比组合方法的评估指标,基于时程分析结果,发展了双向水平地震效应组合的概率性评估方法。评估结果表明:SRSS方法与百分比组合方法用于平面扭转不规则结构的设计较为保守。在简化组合规则的适用条件上,美国规范对平面扭转不规则结构不进行考虑有一定的合理性。建议我国规范对中心支撑-框架结构中含双向受压柱的设计要求考虑双向水平地震效应组合。  相似文献   

19.
巨型梁设置对巨型钢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个巨型钢框架结构作为算例,通过改变巨型梁数量和位置,假设了不同的结构计算方案,输入代表不同场地条件的5条典型地震动和4个场地类别的设计反应谱,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不同计算方案的算例进行三维弹性地震反应分析。通过对不同计算方案结果的比较分析,研究了巨型梁的数量和位置对巨型钢框架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巨型钢结构的抗震性能及抗震设计方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