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近年来,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在城市建设规划阶段,进行地质环境适宜性的分析与评价十分必要。本文在门头沟规划新城前期区域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基础上,通过对区域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地质灾害危险性、工程建设场地适宜性以及规划建设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等主要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对门头沟新城规划分区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与探讨。认为该新城规划分区的地质环境总体来说是适宜或基本适宜的,但个别功能分区的地质环境不适宜。对于基本适宜及不适宜的功能分区,指出了其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芳 《甘肃地质》2011,(3):71-74
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区内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复杂,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扰动不断加剧,市区经济发展面临着多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制约,其中以地下水资源衰减、地下水污染、地质灾害以及特殊土地质环境问题最为突出。本文在研究上述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对地质环境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提出了环境地质问题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环境工程地质评价,预测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协调关系出发,讨论了不同工程类型的工程作用特点和地质环境系统指标体系,探讨了地质环境的适宜性和敏感性分析原理与分析,并提出了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不协调时的对策及地质灾害管理战略,在此基础上,以某城市为例,进行了实例剖析。  相似文献   

4.
任佩佩  王邦贤  秦占立 《地下水》2010,32(4):159-161
对河南省西峡县由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所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现状分析,选取矿山地质环境背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人类活动程度等评估因素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影响评估分区,并对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评价。  相似文献   

5.
苏锡常地区地质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建平 《江苏地质》1996,20(4):205-210
苏锡常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化程度高,另一方面,由于大量的人类-工程活动,导致了系列严重的地持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从地区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讨论了地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分析了该区经济可持续 面临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的特征和影响,并提出了今后地质环境工作的研究内容和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元仲  赵书泉  武雄 《现代地质》2014,28(5):1096-1102
鲁南经济带内矿产资源及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长期大量开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采空塌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下水降落漏斗及海水入侵等。选取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地质资源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17个评价因子,利用傅勒三角形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采用专家聚类法评价地质环境脆弱性。选取重点城市所在评价单元的土壤环境质量(T)、工程地质环境(G)、地质灾害危险性(Z)和地质环境承载力(C)等4个评价因子,采用栅格叠图法对重点城市适宜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全区可划分为地质环境脆弱性极高区、高区、中等区和低区共4个区,菏泽市、临沂市处于地质环境脆弱性高区,济宁市、枣庄市及日照市位于地质环境脆弱性中等区。地质环境适宜性综合评价显示5个重点城市均为基本适宜,其中枣庄市西城区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滇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潜力区。同时该区自然与气候条件特殊,地质环境脆弱,矿产资源开发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对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和破坏严重。文章阐述了滇西北地区地质环境特点和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提出了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地质环境进行保护的初步认识,对促进该地区的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与综合性生态环境地质调查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本文探讨“生态地质环境系统”的基本概念,从环境地质学的观点出发,把地质环境作为一个独立的非生物系统,在自然生态环境与社会生态环境双重影响下,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类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即生态地质环境系统。作者建议把传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灾害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等内容,概括的通称为生态环境地质,并把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作为国家基础性工作之一,列入国土资源大调查的计划。  相似文献   

9.
三峡工程库区大多属中低山区,沟谷切割深、密度大,随着库区开发,不仅需补修淹没的公路,还将大量修筑新路。兴建公路、铁路势必大量开挖边坡、掘进隧道,从而产生边坡失稳、隧道塌顶和疏干地下水等环境地质问题。因此,防治地质灾害发生,对保护库区地质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三峡库区交通工程现状及今后发展引起的各种地质环境问题的实例分析,提出了环境地质预测及防治对策,为三峡库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地质环境损益及地质灾害降损方案的经济评价指标与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地质环境开发利用工程的地质环境损益及地质灾害降损方案经济评价的四项经济指标和计算模型-地质环境损益比、减灾方案投入降损比、剩余损益度及地质环境开发利用率。并以水利工程为例说明,初步实现了用经济定量的方法刻划地质环境开发利用工程的地质环境损益程度和地质灾害降损方案的可行性。这为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选择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案提供了定量的经济论证方法。  相似文献   

11.
川藏铁路是我国正在建设的世纪工程,复杂的地质演化史导致铁路廊道地质环境差异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复杂多变,在工程施工及今后运营中值得高度关注。在简要回顾川藏铁路廊道以往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铁路建设面临的水工环地质问题,包括高原构造岩溶高压突涌水、断裂带基岩裂隙高压突水突泥、高温热水热害等水文地质问题,活动断裂断错与强震灾害、高地应力与深埋隧道岩爆和大变形、特殊岩土体的不良工程特性与灾害效应、高位远程滑坡灾害链等工程地质问题,含煤地层和热液矿床酸性水腐蚀性、湿地生态退化演替、铁路建设与敏感生态环境的互馈效应等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今后值得深入研究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水文地质方面包括高原岩溶发育层序规律与构造岩溶蓄水构造类型、深埋隧道突水突泥的孕灾致灾模式与预测方法、活动断裂控热机制与地下热水循环模式、高温热害风险识别及地热资源化技术等问题;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方面包括活动断裂的精细特征与工程断错效应、复杂地质构造区深部构造应力场特征、构造混杂岩带工程地质特性与灾害效应、水-力-热多场耦合作用下深埋隧道围岩稳定性与灾害效应、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的高位远程滑坡机理及风险防控技术等问题;环境地质方面包括高原多源水转化循环机制与生态脆弱区生态需水量控制技术、隧道建设的水文生态环境效应、生态地质环境监测评价与保护关键技术、全球气候变暖的地质生态环境效应等问题。从公益性地质调查和商业性工程勘察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地质调查是基础、科技攻关是关键、灾害隐患监测与工程治理协调推进的应对策略,为国家重大工程规划区的水工环地质工作发展方向提供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21世纪若干重大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21世纪中国的大规模的国家建设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的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 2 1世纪中国西部高山峡谷地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 构造活动带岩土体动力稳定性, 高地应力下岩体应变储能与岩体性质, 高陡边坡的变形及尺寸效应和动力稳定性, 深埋长大隧洞的地温与地压, 深埋隧洞岩体结构探测与施工地质超前预报, 大跨度复杂洞群变形与稳定性的群洞效应, 冻土的冻融变形、稳定性及其处理技术, 可溶岩岩溶规律与岩体利用问题, 河床深厚覆盖层的处理与利用等问题; 中国东部及沿海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包括: 高速交通网建设中软土地基变形与稳定性及处理技术, 深井采矿中软岩巷道大变形与处理技术, 深厚松散堆积层上大型桥梁桥基变形与稳定性, 海底隧道围岩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 城市多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工程地质问题等; 此外, 水土流失与北方大规模荒漠化问题, 黄河下游地上悬河与长江下游塌岸和堤防稳定性问题, 黄河断流引起的下游地区环境问题, 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水资源长期匮乏问题, 城市化中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控制等问题, 将是中国 2 1世纪突出的环境问题。中国工程地质工作者应当在结构土力学与岩体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地质动力学、人 地相互作用机制与环境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强调研究地质环境~工程设施系统的协调稳定性出发,建议在研究、分析地质环境对城市建设的适宜性和适应性基础上,以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作为其质量评价指标。而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可由研究、分析地壳稳定性,地面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等综合进行评定。文中初步提出了地壳、地面及地基稳定性级别划分的原则和标准,也提出了城市工程地质环境稳定性的简单判别式,并附一实例。该方法对地震区城市工程地质环境区划和城市建设规划将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北京平原地区地质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经过几代人的工作,北京平原地质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等领域都有重要进展。本文通过北京平原三维地质结构分析,认为北京平原的地下水资源、工程地质、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等地质问题均受三维地质结构控制,各种地质现象都处在一个统一的地质系统之内。第四系三维结构控制着第四系孔隙水资源的赋存、平原的工程地质特征和地面沉降的分布和演化;基岩的三维结构控制基岩裂隙水、岩溶水资源和地热资源的赋存状态;平原隐伏断裂对平原的地貌、基底形态起控制作用,对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这些由三维地质结构控制的地下水子系统,隐伏断裂子系统以及工程地质、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共同组成了北京平原区地质系统。  相似文献   

15.
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新阶段,它囊括并发展了工程地质学的所有问题。作为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环境工程地质学,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为工程环境灾害学──一方面,由于各种自然环境恶化和灾害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环境恶化链、灾害链),研究似宜不限于地质环境和灾害(当然后者仍是重点),而适当扩大至土地环境、水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一门应用地质学的环境工程地质学及其母学科工程环境灾害学将具有力学、地理、经济三大支柱,首先力求地质学与地理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人类活动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活动链),所研究的人类活动似宜不限于工程建设和运行,而适当扩大至采矿和水事活动,包括开采地下水和排污。后者引起的环境恶化和灾害尤为严重,正酿成危机。其根本出路不仅在于科技进步,而且在于文化调节,力求科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水电开发区域工程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金沙江所流经的川滇交界地区是中国西南典型的活动构造区,区内地震及地质灾害十分严重,所以在金沙江水电梯级规划中,进行该区域的工程地质环境系统评价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对工程地质环境有较大影响的九种因素,从地壳稳定性、地面稳定性、岩土稳定性三方面建立层次分析模型。根据层次分析所取得的因素权重值,按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等级进行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分工。工程地质环境特征的分区性向我们显示各梯级工程规划选址区所存在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市垃圾性质及其填埋场的工程地质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卫生填埋是现阶段处理城市垃圾的主要方法,正确评价,选择填埋垃圾的工程性质对填埋场的设计极为重要;填埋场是一个综合性污染源,若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做好填埋场的工程地质研究,对于水资源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城市垃圾的工程性质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环境工程地质学的角度对合肥市清溪路垃圾埋场的地基勘察,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应采取的工程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4年来我国工程地质的发展进行了总结,通过长江三峡及黄河小浪底工程施工开挖说明了施工工程地质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地质工程的理论与应用上的发展,环境工程地质及灾害地质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与不足。对今后工程地质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地质勘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目前已进入关键的建没阶段。本文从区域稳定与地震危险性、水库区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水库诱发地震、坝址及建筑物工程地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五个方面论述三峡工程长期以来所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工作,并着重对三峡工程区的地质地震问题作了较为详细的探讨。最后对这一巨型工程的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了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20.
论环境地质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资源与环境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指出了资源与环境间互相关联、互相影响的关系,说明了地质作用是资源与环境形成的源泉,从而论证了地质学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详细论述了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的内涵,探索了地质环境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并进而讨论了环境地质学科的分类,文章用“以地质环境为实,以环境地质求真”来反映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之间的关系。本文还详细叙述了环境地质工作与地质环境行政管理工作的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地质环境是环境地质工作的对象,环境地质学科是环境地质工作的理论基础。环境地质工作内涵广泛,是一项系统工程,而地质环境行政管理则是一项以环境地质工作为基础、社会公共服务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工作。文章还提出了做好环境地质工作应给予组织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