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野外快速鉴定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众所周知,金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很低,在岩石矿物中,主要以自然金状态存在。因此无论在从事地质研究,普查找矿和勘探施工中,人们难以用肉眼判断金在岩石矿物中的存在情况,由于金的分析周期长使工作很被动。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试验了金的快速鉴定法。 本法基于用泡沫塑料吸附金后,直接用TMK显色的斑点法,进行金的目视测定。还制备了一套模仿标准色阶,以利于长期使用,适合于野外地质人员现场应用。测定范围为0.1—5.0微克金。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金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很低,在岩石矿物中,主要以自然金状态存在。因此无论在从事地质研究,普查找矿和勘探施工中,人们难以用肉眼判断金在岩石矿物中的存在情况,由于金的分析周期长使工作很被动。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试验了金的快速鉴定法。 本法基于用泡沫塑料吸附金后,直接用TMK显色的斑点法,进行金的目视测定。还制备了一套模仿标准色阶,以利于长期使用,适合于野外地质人员现场应用。测定范围为0.1—5.0微克金。  相似文献   

3.
金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5×10-7%。不同岩性的样品含金不一,有的甚至低于1×10-7%。地质试样中多以自然金存在,粒度不等,形态不一,通过200目筛的分析样品的均匀性不够理想。取样少代表性不足,取样多金的提取分离又不易完全。因而地质试样中微量金的测定一直是无机分析中较难解决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金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5×10~(-7)%。为了满足金的普查找矿和成矿规律研究的需要,地质工作者不仅要求分析PPm级的金,而且要求分析至PPb(甚至0.1PPb)级的金。现有的金分析方法,绝大多数两者不能兼顾(见表1)。  相似文献   

5.
原生金具有复杂、多变、细小、分散(即原生金矿形成的地质条件复杂,矿体的产状、形态、规模、品位有多变性;一般自然金颗粒细小,肉眼不易鉴别;金在地壳中的含量低,分布不集中)的特点,因此找矿比较困难,但金矿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世界各国对其寻找和开采都十分重视,所以对原生金的赋存规律和找矿方法的研究就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李景春 《地质与资源》1995,4(4):307-311
热液作用是金矿化中极其重要的机制,金在热液中的存在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自然界中金元素主要呈金属态存在,而且其粒度极为细小,在自然环境中几乎没有化学反应能将其离解成离子状态,人工合成的金络合物在地质环境中基本未被发现,说明金难以以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热液中。根据许多地质现象及"纳米效应"推断金在热液中可能主要呈金属态存在。  相似文献   

7.
李景春 《贵金属地质》1995,4(4):307-311
热液作用是金矿化中极其重要的机制,金在热液中的存在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地质意义。自然界中金元素主要呈金属态存在,而且其粒度极为细小,在自然环境中几乎没有化学反应能将其离解成离子状态,人工合成的金络合物在地质环境中基本未被发现,说明金难以以络合物的形式存在于热液中。根据许多地质现象及“纳米效应”推断金在热液中可能主要呈金属态存在。  相似文献   

8.
周乐尧  郑人来 《地质论评》1991,37(2):179-185
本文详细论述了绍兴—诸暨双溪坞群金的概率分布型式和金在各类岩石中的分配,指出双溪坞群金服从对数正态分布;金在各类岩石中分配极不均匀,其中细碧岩和角斑质凝灰岩是双溪坞群主要载金岩石,千糜岩是金的富集岩石。在对各类岩石样品金含量进行对数正态检验的基础上,采用对样品数加权计算获得双溪坞群含金丰度(7.53ppb)。文章最后通过微量元素对金在地质历史中地球化学行为指示信息的研究,阐明双溪坞群在地质历史中可能经历了三次不同的金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前言镀金和金粒的引人注目的镀层已引起了金与薄片碳组成自然组合的注意。这两种矿物在各种地质位置中所见到的都在一起,而在阿比提比带“石墨带”的前寒武纪岩层中则通常是富金的。野外证据认为碳对金的沉积有影响,但确凿的机理仍不了解。特别是究竟有多少金在原生未变质沉积物中与碳沉积下来,晚期地质事件期件有多少金被导入或再分配,还有碳在促进金富集方面起了什么作用,目前都不清楚。  相似文献   

10.
关于金在硫化物中赋存状态研究的某些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砂和黄铁矿混合样品中“不可见金”的穆斯堡尔谱不同于纯金的和金在硫化物中呈分散的极细小亚颗粒的吸收谱,也不同于金的已知化合物的穆斯堡尔谱,揭示了金不仅能以极细的分散的自然金(即金属态)形式存在于硫化物中,而且还可以非金属态的不可见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1.
<正>金在国民经济及科学发展中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地质样品中存在的金很难用肉眼鉴其含量的高低。传统的采样再运回实验室化验出结果的方式,分析周期较长,难以满足野外快速圈定异常的要求。实验室中金的测定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金现场分析方法有很多。微珠析出比色法是将有机提取剂溶于醋酸-乙醇介质中,加入水改变介质成分使金-TMK络合物成微珠析出,再加表面活性剂使微珠聚拢,直接在坩埚中进行目视比色(检出限w(Au)  相似文献   

12.
我所与武汉地院(徐国风)于1987年12月编著的金矿研究专题报告中,报道了我们在宁夏金场子金矿研究中发现了世界上比较罕见的球粒状自然金。这种自然金经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其成色极高(平均达988)。从自然金切面的x射线面扫描分析,金在球体中的分布比较均匀。自然金的视觉反射率(Rvis)及反射色纯度(Pe)均高。  相似文献   

13.
金是通过什么方式搬运与沉淀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十年来,金在不同的地质作用过程中的迁移与沉积机理一直是许多矿床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们争论的焦点。根据最近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对如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1)什么样的含水络合物最有利于金的迁移与搬运;(2)为什么金富集在脉型矿床中;(3)在什么样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金的含水络合物可以得到充分溶解;(4)为什么绝大多数金矿床的形成范围集中在340℃ ̄400℃,在热液成矿流体中,金可能是以AuHS(  相似文献   

14.
天马山硫金矿床金的赋存状肪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床中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相存在,少数为细粒分散相,金的载体矿物主要有黄铜矿,毒砂,黄铁矿,综合脉石和磁黄铁矿等,金矿物主要为自然金,银金矿,平均成色745.57,金的嵌布类型有粒间金,包裹金,裂隙金3种,金在矿石中及不同矿体中的分布不均匀,金与流,金与砷的相关性因矿体类型及矿石类型的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5.
内生金矿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若干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近年来内生金矿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的若干进展:①金硅配合搬运的实验研究表明,金在热液中的AuH3SiO4迁移形式可能更具有地质意义;②有机地球化学的深入研究,揭示出金成矿作用过程中的生物—有机质—流体成矿系统;③水—岩反应结果导致围岩中强电解质大量进入流体相,产生的盐效应不利于金的沉淀;除沸腾—不混溶作用和黄铁矿吸附共沉淀机制外,流体的混合作用对金沉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化探样品中痕量金的化学光谱测定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在地壳中的平均值约为4×10-7%。不同岩性的样品含金不一,有的甚至低于1×10-7%。在化探样品中又多以自然金存在,粒度不等,形态不一,虽通过200目筛亦难制得均匀理想的分析样品。取样少,代表性不足;取样多,金的提取分离不易完全。  相似文献   

17.
金在气相中迁移与有机质演化生烃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山喷气沉积物中微米级金的发现、化探地气测量检测出金等现象表明 ,在自然界金可在气相内存在。但是金以何种形式存在及其迁移机理尚待探讨。本项研究选取并制备了有地质意义的含硫有机金属化合物———烷基硫醇衍生纳米金 ,将其添加至含有机物质的自然样品中 ,在专门设计的真空加热装置中用泡塑收集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气相产物 ,分析对比实验中产生的气相带出金的含量和气体成分 ,并与金的氯金酸水溶液作用过的样品进行对比。模拟与有机质密切相关的金在气相中迁移的地质过程。实验结果表明 ,含十二烷基硫醇衍生纳米金样品及其纯物质在升高温度条件下的气相产物带出金高于同样条件下用氯金酸处理过的含金样品。金的迁移与升高温度时产生的烃类气体有关。该实验为与有机质演化生烃有关的金气相迁移成矿过程提供了实验依据 ,由于十二烷基硫醇衍生纳米金中纳米金团簇是稳定存在于烷基硫醇结构内 ,因而实验也说明了金的纳米簇团迁移与有机质之间的密切关联。与有机质及其气相演化产物密切相关的金的气相迁移 ,是金在自然界呈气相迁移的重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8.
自S.P.Ogryzlo(1935)对Au—Cl,Au—S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以来,许多人对金的迁移形式分别从地质上、实验上和计算模拟上作了探索;结果表明,金在成矿溶液中主要以Cl~-或S~(2-)(HS~-)的络合物形式迁移。关于金的沉淀,地质研究者也分别提出了还原作用、吸附作用、机械混入作用以及电化学作用等沉淀机理;但对从迁移到沉淀,或集中成矿这一完整过程的研究,则常忽视。世界性的黄金热为金矿研究提供了大量地质资料,使我们有可能把金的迁移  相似文献   

19.
彭艳东 《地质与资源》1993,2(3):248-251
<正> 1 概述 锑与金在热液成矿过程中关系密切,通常,所有金矿床都显示一定程度的锑矿化和金-锑矿化。锑异常是多数金矿床的显著特征。不了解热液成矿过程中锑、金和硫化物中硫富集的知识,就无法认识这些元素在矿化期间的行为,也无法阐明锑对金的活化及形成金-锑矿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合成花岗岩、水、不同浓度的盐酸溶液、氢氟酸溶液作为反应初始物,在850℃,100 MPa,接近于NNO的条件下开展了金在不同花岗质熔体中溶解度的实验研究,实验固液相产物中的金含量使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实验结果显示,金在花岗质熔体中的溶解度变化范围为1.87~156.62μg/g,流体相中金的溶解度为0.31~6.92μg/g;金在熔体相中的溶解度较其在共存液相中的高。花岗质熔体相中金的溶解度明显受熔体化学组成的影响,过碱性富钠花岗质熔体中金的溶解度明显高些;金在花岗质熔体中的溶解度随着熔体中Na2O/K2O摩尔比增大而增大;在氟氯共存岩浆体系中,氟含量变化对金在熔体相中的溶解度影响不明显,而液相中氯含量增大有利于提高金在流体相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