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夏宗实 《地质论评》1960,20(5):206-207
李春昱等曾对“康滇地轴”(下简称“地轴”)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但由于收集的资料不够齐全(主要只收集了西昌以南会理等地的资料),因此在某些方面阐述得还不够全面。笔者根据凉山西北脚一带的新资料,就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补充的意见,供同志们参考。一、各个时代的沉积范围震旦纪地层分布于小相岭以东地区,以西地区则缺失这一地层。越西附近灯影灰岩(白云岩)厚600米  相似文献   

2.
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的红格岩体是我国典型的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之一。该岩体存在明显的韵律现象。本文在介绍红格岩体韵律特征的基础上,对其中的的大韵律成因作初步探讨。 一、红格岩体的地质概况 红格岩体所在的攀枝花—西昌地区,地处“康滇地轴”中段。该区广泛出露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地层;安宁河谷、雅砻江河谷缺失志留—石炭系地层;晚二叠世的“溢流玄武岩”和中、新生代的沉积则在全区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淮北平原东部地区第四纪地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淮北平原东部地区,系指颍上—蒙城—淮北市一线以东,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厚40—100m,主要是松散的河、湖相沉积。杨钟健、周明镇(1955)首次将淮河中、下游第四系划分为更新统下草湾系、泊岗层和戚咀层。张可迁(1962)划分淮北平原的第四系为中、下更新统下草湾组,上更新统下蜀组,全新统细分为(Q_4~′、Q_4~2、Q_4~3)三个韵律层。1978年周明镇、李传夔订正了对“下草湾系”的误解,明确其时代为中新世中、晚期。1981年安徽  相似文献   

4.
甘肃酒泉盆地晚期中生代地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酒泉盆地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段;祁连山北麓。前人将这里的晚期中生代地层划分为上侏罗统赤金堡群(原“赤金堡系”)与白垩系新民堡群(原“惠回堡系”)。甘肃省地质局第二区测队八分队中生代专题小组(以下简称专题小组)于1973—1975年对酒泉盆地赤金堡群与新民堡群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赤金桥组、赤金堡组、新民堡组这一新的地层层序。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层委员会前不久公布了2 0 0 4年“国际地层表”,并专门提出了“2 0 0 4—2 0 0 8年前寒武纪年表参考方案”。在2 0 0 4年版“国际地层表”中,新建了埃迪卡拉系,其时限从6 30 Ma至5 4 2 Ma。“2 0 0 4—2 0 0 8年前寒武系划分参考方案”指出应该根据唯一客观的物理标准——现存的岩石记录,对前寒武纪地质年表重新进行界定。前寒武纪的地层界线应标定于地层记录中的关键事件或转变点上,以突出反映地球系统演化的巨变。在介绍有关埃迪卡拉系的背景、地质特征和时限的同时,对“参考方案”中有关前寒武系划分原则和具体划分方案的新思路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对“参考方案”中值得商榷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我国前寒武纪年代表制定中有关重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 西秦岭北带主要指甘肃省西和一成县及其邻区。先后有葛利普(1931)、赵亚曾等(1931)、叶连俊等(1944)、黄振辉(1959)、王钰、俞昌民(1962)、兰州大学(1962)、李星学(1963)及西秦岭地质队(1964)均在该区进行过地层工作。1967—1970年陕西地质局区测队正式肯定“西汉水群”为西秦岭北带中泥盆世的代表沉积地层,并划分为雷家坝组与榆树坪组两个沉积旋迴及七个岩性段。1970年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甘肃地质勘查局研究所及有关单位在该区首次发现了上泥盆统地层的存在,并划分出了部份下泥盆统地层,推动了西秦岭北带泥盆纪地层研究工作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江西早三叠世地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江西早三叠世地层发育齐全,零星散布于全省各地,化石丰富。1930年,王竹泉调查修水流域地质时,将下三叠统与宁镇地区的青龙灰岩对比。高平、徐克勤(1940)将宜春、万载地区的海相三叠系命名为“慈荫亭系”和“拓湖岭灰岩”,时代为早、中三叠世。1943年,徐克勤、丁毅在信丰铁石口附近发现早三叠世地层,创名“铁石口系”。笔者于1984—  相似文献   

8.
<正> 西秦岭下泥盆统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1)白龙江系阶段(1944—1970):叶连俊、关士聪将含中泥盆世化石的“古道岭灰岩”以下地层称为白龙江系,人们大都认为它是志留系。直到1966年,有人根据床板珊瑚性质的分析,才提出武都一带的三河口群中包含早泥盆世沉积。对于文县一带临江组之下的地层,张祖圻(1981)划为下泥盆统。对于迭部  相似文献   

9.
<正> 安徽沿江和皖南地区白垩纪地层最初是叶良辅、李捷(1924)发现并命名为“祁山层”和“宣南层”,时代为第三纪。1930—1931年,李毓尧、李捷将石台、青阳一带的红层命名为“石台系”,时代笼统地归为中生代。1961年后,南京大学地质系和安徽省有关单位,先后在此工作,一般都将这个地区的红层统称为“浦口组”和“赤山组”。1971—1975年,安  相似文献   

10.
引言江西西部的笔石地层是在近几年才发现的。1961年,江西省地质局区测三分队首次在宁冈县棋子石的前泥盆纪“演吉岭系”浅变质岩系中发现了奥陶纪笔石。1962年,我队地层组先后在永新、宁冈及井冈山等地(图1)详细测制剖面,系统采集化石。此次采获的化石很多,全属笔石。这里仅就上述地区的笔石地层剖面予以介绍,提供参考。江西西部奥陶纪笔石地层,过去尚无报导。因此,这些材料的研究,对本区奥陶纪地层的分组建带工作都很有帮助。值得提出的是,我国南方很多地区中奥陶统上部(如砚瓦山组或宝塔组)多为介壳相的碳酸盐岩沉积,笔石极为少见,但本区则全为笔石碎屑岩相。因之,江西西部笔石地层的研究及与邻区对比,对了解我国古地史发展特征,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1.
北方槽区泥盆纪生物地理区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1977年,北方槽区古生代地层会议之后,《地层学杂志》(1979年,3卷3期)发表了“天山—兴安区古生代地层研究新进展”(以下简称“进展”)一文,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反映了我国当前北方槽区地层古生物研究的水平。对“进展”一文提出的泥盆纪时,北方槽区“实为介于旧世界区和阿伯拉阡区之间的一个独立生物地理区”的论断,笔者认为有商榷的必要。因为它涉及到生物地层学研究的一些概念问题。  相似文献   

12.
扬子台地西缘(今昆明—西昌—成都之间)奥陶纪达瑞威尔期—桑比期地层以往多被笼统地归入“巧家组”,其空间分布情况不详,划分与对比仍存争议。综合最新研究成果与前人资料,本文认为“巧家组”仅限于台地西南缘(今川滇交界南部与滇中),代表康滇古陆与滇黔桂古陆之间的浅水海湾沉积,与台地西缘其他地区相当层位岩相差别明显,宜专文优先详述。在分布区内,“巧家组”两分明显:下部以白云岩为主,广布于滇中至川滇交界南部,向古地理上远岸一侧相变为灰岩;上部以一套碎屑-碳酸盐混积岩为特色,底部常发育铁鲕层,其分布限于川滇交界南部,亦向远岸一侧过渡为灰岩沉积。以此认识为基础,按照现代命名规范的目标和要求,本文提出“巧家组”划分命名修订方案,以最大限度地确保研究区内地层单位名称的稳定与统一,即:维持“巧家组”原义,提升其为巧家群;恢复使用诺多组和华弹组分别指称“巧家组”的下部和上部;将华弹组非正式划分为下、中、上三段;鉴于华弹组底部铁鲕层在上扬子区分布较为广泛,具有重要的地层对比价值,创名西瑶层称之。同时,本文认为诺多组和华弹组的时代分属于达瑞威尔早期和达瑞威尔晚期—桑比期。在新的地层框架下,本研究系统汇总了现有的资料,进而讨论了研究区达瑞威尔期—桑比期的古地理变迁。  相似文献   

13.
全国地层委员会于2002年10月24—30日在湖北宜昌组织召开了《南华系候选层型剖面野外现场研讨会》。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泽九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叶天竺研究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单位分类及地层名称审核分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调查局基础调查部副主任庄育勋研究员,前寒武纪地层分会主席、副主席和上前寒武系工作组组长陆松年研究员、孙卫国研究员、尹崇玉研究员及其成员等有关专家、领导2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重点考察了原震旦系标准剖面所在地湖北宜昌峡东地区的南华系剖面和“南华系”专题组建议的…  相似文献   

14.
我们在开展1:5万西昌四幅城市区调联测工作时,对测区及邻区出露的新生代地层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调查中重点对分布在西昌盆地及安宁河谷一带的一套河湖——湖相沉积地层的岩性、岩相、古生物、含矿性、接触关系、横向变化进行了研究,发现测区内西昌周家村罗卜左出露的西昌组及西昌小龙沟一带分布的昔格达组地层,层序清楚、构造简单、厚度大、接触关系清楚,是测区乃至攀西地区较为理想的地层剖面,有较大的地层研究价值。现将两地剖面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5.
区调人物     
魏秀吉吉   河北省栾城县人 ,1 92 9年生 ,1 95 4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勘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在数十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 ,为理顺和部分建立江西省地层层序作出了突出贡献 ,重点有赣北震旦纪—早古生代地层及双桥山群的 6个岩组、武功山地区变质岩系及“新余式铁矿”层位的鉴定、赣西南龙山群的专题研究。已发表的主要论文有《江西永新—宁冈一带奥陶系笔石地层》、《江西西南部奥陶纪三叶虫动物群》、《地质组图———岩石地层单位地质图》等。主持编制《华东地区区域地层表———江西分册》、执笔《江西省区域地质志》地层篇及…  相似文献   

16.
1982年至1985年,在开展《江西北部石炭纪大塘期—威宁期地层岩相古地理及含矿性》研究专题中,对该区乐平至丰城石炭系下统大塘期冲积相地层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粒度采样,并做了大量的室内分析工作。采用薄片粒度分析方法,在进行颗粒稳定性及仪器和人为误差试验之后,确定每个样品均统计400颗,用1/4φ的间距分组。使用“WJGT—1型微机光笔图象分析仪”便于粒度资料与筛析资料对比,将弗里德曼(Friedman,1962)的薄片参数  相似文献   

17.
滇西昌宁—孟连带是探索古特提斯地质演化的热点地区之一。识别和梳理带内不同岩石地层单元所包含的内容,追索其分布情况,是深入、准确地了解这一地区地质演化的一个重要前提。石炭系密西西比亚系南段组分布于昌宁—孟连带东带,是一套厚度大、成熟度较高的被动陆缘浅海沉积。笔者近期在昌宁—孟连带西带的“中—上泥盆统”和“二叠系拉巴组”中识别出了一套碎屑岩地层,其化石面貌及岩石学和锆石年代学特征反映其为南段组沉积。它们与不同时代的硅质岩、碎屑岩、灰岩等混杂分布。前期的研究显示南段组为冈瓦纳大陆被动大陆边缘的“原位沉积”,而西带不同时代的硅质岩、碎屑岩、灰岩和玄武岩等则为源于古特提斯的“外来岩片”。在古特提斯闭合过程中,这些“外来岩片”就位于冈瓦纳大陆被动陆缘的“原位沉积”(南段组)之上。构造挤压和褶皱变形,以及后期的剥蚀,使得在“原位沉积”(南段组)与“外来岩片”的接触部位出现南段组与时代不同、沉积构造背景迥异的岩片穿插、混杂分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天文地质年代表与旋回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2  
徐道一 《地层学杂志》2005,29(11):635-640
Rio等(2003)依据旋回地层学研究成果提出了“天文地质年代表”,旋回地层学研究是依据地层记录中的旋回与有关米氏旋回来确定地质时间。轨道(或天文)方法已被确定为建立2004年“国际地质年表”(由国际地层委员会确认)的重要方法之一(Gradstein等,2004)。我国在新近系、古近系、下侏罗统、二叠系等陆相沉积的旋回地层研究方面已取得一批成果。  相似文献   

19.
南华系是2000年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审议通过,介于震旦(埃迪卡拉)系和青白口系之间的一个系级年代地层单位,地层范围是原震旦系下统含有新元古代冰积杂砾岩的地层。“南华系”名称来源于刘鸿允先生称谓的“南华大冰期”。由于近年来在华南和新疆获得了大量南华系SHRIMP锆石U—Pb年龄资料,结合莲沱组及其相当层位碎屑建造中发现指示寒冷气候的化学地层证据,南华系底界确定为出现新元古代最早冰期寒冷事件杂砾岩或与之相当的碎屑岩建造的下界;同时依据在华南和新疆所获得的南华系同位素年龄和化学地层资料,以及南华系所出现冰期或寒冷事件的地层序列,将南华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下、中、上三统。下统时限为725~780Ma,中统时限为660~725Ma,上统时限为635~660Ma。南华系的下、中、上三统分别相当全球新元古代Kaigas冰期(≈770~735Ma),Sturtian冰期(≈715~680Ma),Marinoan冰期(≈660~635Ma)。依据目前的同位素年龄资料,南华系底界年龄被厘定为780Ma;顶界年龄即震旦系底界年龄为635Ma。  相似文献   

20.
珠穆朗玛峰地区侏罗系的重新划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珠穆朗玛峰地区(以下简称珠峰地区)的侏罗系分布较广,是我国海相侏罗系划分的标准地区之一。Hayden(1907)根据岗巴一带的调查建立起一个十分粗略的层序。以后,中国科学院西藏工作队地质组(1952—1953)、西藏地质局和孙云铸、刘桂芳(1962),杨遵仪、吴顺宝(1962—1964)都曾对珠峰地区的侏罗纪地层和古生物有过零星的记载或描述。1974年,王义刚、张明亮基于定日—聂拉木的剖面,提出了一个系统的划分。王义刚、孙东立、何国雄(1980)对珠峰地区的侏罗系作了补充和修改。余光明、徐钰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