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地面沉降中土层变形特征与变形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由于抽汲地下水引起区域性地面沉降现象遍及世界各地。近几十年来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抽用地下水数量的日益增多,地面沉降现象也日趋严重。美国、日本、意大利、墨西哥、泰国等国家都受到地面沉降的威胁。其中最著名的为长滩市(Long Beach)和墨西哥城(Mexico City),其最大沉降量已达9米之多。上海地区因抽用地下水自20年代至今其最大累计沉降量也达2.63米,十多年来有关方面积极采取措施,现已基本控制上海地面沉降。本文在分析以往大量现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土力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抽、灌水条件下上海各土层的变形特征与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土层的单位变形量与“胀缩比”  相似文献   

2.
由于抽汲地下水造成区域性的地面沉降现象,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较为普遍的现象。由地面沉降带来的危害性及其发展的日趋严重性,已为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在上海,从一九二○年抽用地下水以来,沉降中心区的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二点六米,最大的年沉降量为10厘米,年沉降的速率随着年抽用地下水量的增加而加剧。一九六六年起,采取压缩与控制地下水的开采量、人工注水、以及开采层次的调整等对策措施以后,目前已使上海地区的地面沉降基本上得到了控制。但是,年复一年地周期性地抽汲地下水和人  相似文献   

3.
阜阳市地面沉降趋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阜阳市地面沉降是典型的因抽汲松散岩层地下水引起水位(压)下降而造成的地面沉降。本文采用固结理论、回归分析、灰色理论等三种方法建立地面沉降预测模型,旨在探讨在未建基岩标、分层标的城市如何定量研究地面沉降,同时对该市地面沉降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控制地面沉降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简要讨论了地下水与区域性地面沉降之间的关系,主要论未固结松散含水层中抽汲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的机制及其研究方法。介绍几类代表性的预测井点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的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澳大利亚国家工业科学研究委员会(CSIRO)互换访问学者的有关协议,海姆博士(Dr.D.C.Helm)于今年3—6月到我所工作。在我所工作期间曾与我所朱昊同志一起,用一维固结的计算机程序在微机上计算了有关地面沉降的问题。曾去武昌陆家街地陷现象进行了考察;还到长沙矿冶研究院作了短期访问。今年4、5月间,海姆博士在我所先后三次作了题为“抽汲流体引起的地面沉降”的学术讲座。第一讲,主要介绍世界各地因开采地下水及石油而引起地面沉降的现象。阐述沉降与现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抽汲地下水或石油引起地面沉降正越来越普遍。大江大河防洪能力降低是地面沉降灾害现象之一。上海因地面沉降产生严重的洪涝灾害,上海外滩防汛墙高度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地面沉降。沙市、武汉、哈尔滨和大庆等城市和地区是我国1998年夏特大洪水的重灾地区,这些城市和地区实际上已存在地面沉降问题。几十年来产生的地面沉降很可能已降低了这些地区江河大堤的防洪能力,从而加重了这次洪涝灾害。建议在确定大江大河防洪堤高度应考虑地面沉降因素,并尽快对重点城市和地区进行地面沉降调查与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7.
一、控制上海市地面沉降研究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上海市“控沉”研究工作经过十多年各方面协同努力,使市区地面沉降得到了基本控制。但是以往工作中过于强调了“过量”抽汲地下水是造成市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并把人工回灌作为“控沉”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上海市各承压含水层地下水采灌现状、地下水位分布特的分析与研究及地下水可开采量的预测,指出上海市主要水位漏斗分布区、超采区、因过量抽汲地下水而导致地面沉降等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对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昆明盆区第四系粘性土中的粘土矿物与地面沉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X衍射和扫描电镜法研究了昆明盆区第四系粘性土中粘土矿物的矿物学、微结构等特征,讨论了在地下水抽汲导致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粘土矿物微结构的改变对地面沉降灾害效应的影响,认为粘土矿物含量与微结构是在相同外界条件下引起地面沉降差异的主因。  相似文献   

10.
开展新一轮控制上海地面沉降已刻不容缓,这是上海市地矿局专家们在最近召开的控制地面沉降研讨会上的共识.1921年到1965年,由于上海大工业发展的需要,大量抽汲地下水,从而引起城市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科学院和澳大利亚工业科学研究委员会(CSIRO)互换访问学者的协议,澳大利亚国家工业研究委员会岩土力学研究所海姆博士于1988年4月来华访间并在我所短期工作。在我所工作期间,海姆博士向我所科技人员作了三讲“抽汲流体引起的地面沉降”的讲座。讲课由副研究员陈守义同志担任翻译。我们根据翻译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删节、整理成文,分三期连续刊登,供同志们学习参考。资料最后由陈守义同志审校。图片由佘诗刚同志翻译成中文。海姆博士在第一讲中主要根据幻灯图片介绍世界各地因开采地下水和石油而引起地面沉降的现象,说明沉降与现场发生的其它现象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沉降与砂层中水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沉降与含水系统内或含水系统之间存在的粘土物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唐贻智 《岩土力学》1988,9(3):83-90
根据中国科学院和澳大利亚工业科学研究委员会(CSIRO)互换访问学者的协议,澳大利亚国家工业研究委员会岩土力学研究所海姆博士于1988年4月来华访间并在我所短期工作。在我所工作期间,海姆博士向我所科技人员作了三讲“抽汲流体引起的地面沉降”的讲座。讲课由副研究员陈守义同志担任翻译。我们根据翻译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删节、整理成文,分三期连续刊登,供同志们学习参考。资料最后由陈守义同志审校。图片由佘诗刚同志翻译成中文。海姆博士在第一讲中主要根据幻灯图片介绍世界各地因开采地下水和石油而引起地面沉降的现象,说明沉降与现场发生的其它现象之间的关系,特别是沉降与砂层中水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沉降与含水系统内或含水系统之间存在的粘土物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人为因素导致的地面沉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然气、石油、地下水、地热热水和卤水等流体运移出地下储存地层时,地层耗尽了流体而产生压缩变形,这些变形传递到地表表面就形成了人为的地面沉降。在本文中:(1)列举了世界上主要的地面沉降区域;(2)论述了引发地面沉降的力学机制,这些可以量测的地面沉降发生在地下含水层体系、天然气气田和石油油田之上;(3)描述了目前可以用于地面沉降测量和岩石变形原位测试的技术手段;(4)简要介绍了几个地面沉降预测的数值模型;(5)说明了用于控制地面沉降发展和减轻相关环境影响的几种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0年7月-1992年10月在淮南市东部取得的工程地质勘探成果,结合前人资料,分析研究了该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抽汲地下水及粘性土层的工程地质特性,为区内地面沉降防治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侯卫生  吴信才  刘修国 《岩土力学》2008,29(6):1685-1690
在分析3D GIS(地理处理系统)技术研究状况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基于GIS的城市地面沉降信息管理与预测系统的设计思路和功能、体系结构。提出了基于地下水抽汲的地面沉降计算模型的选择原则、基于混合数据模型的地面沉降信息三维建模、数据可视化流程及系统Web发布功能的3层体系结构等解决系统建设中难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城市环境岩土工程的地下水灾害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人类在域市的岩土工程活动越来越频繁,由此产生一系列环境岩土工程问题。其中,由人类的工程活动引发的地下水灾害问题日趋显著,已经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地面沉降范围不断扩展,地下水永喷逐年下降,是当前城市环境岩土工程中日益突出的地下水灾害中最广泛、最严重的两大问题。它们已严重威胁着域市的可持续发展及居民的正常生活。文章概述了地面沉降及地下水水质污染现状,对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建设工程性地面沉降的机理以及城市建设中可能引起的地下水点污染问题等进行了分析,针对地面沉降和地下水污染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治理措施,以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城市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水准测量资料绘制了昆明南市区地面沉降等值线图,说明了区内地面沉降特征。然后对断陷盆地沉降模式进行探讨,阐明了岩溶水抽汲致使第四系土层固结压缩而产生沉降的原因。进而就地面沉降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了各制约因素的权重,明确指出地下水抽汲是地面沉降的主要诱发因素。最后,着重分析了小板桥沉降漏斗中心的形成机制,完成了极限沉降量估算,并预测了该沉降中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胡成  陈刚  丁国平 《水文》2012,(4):8-12,96
过度抽汲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是全球广泛关注的地质环境问题。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是实现地面沉降灾害科学管理的最有效手段。水流模型是地面沉降模型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其刻画得准确与否将影响沉降模拟的准确度。本文首先综述了低渗透性粘性土体中的低速非线性Darcy渗流规律,而后从地面沉降发生的地质背景分析出发,论证了低速非线性Darcy渗流对地面沉降模拟的作用,并讨论了当前地面沉降模拟中水流模型刻画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了如何在地面沉降模拟中考虑低速非Darcy渗流的4个关键性科学问题,对该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提高地面沉降模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宁波平原地面沉降全耦合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波地面沉降已有半世纪,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地表动静荷载剧增,地面沉降已从地下水不合理开采的区域性地面沉降逐渐向大规模地表荷载和基坑降排水造成的工程性地面沉降转变。自2008年底市区地下水实施禁限采后,地面沉降漏斗仍继续缓慢扩张,监测中心沉降量持续增加,并相继出现了多个新型小漏斗。在充分论述工程性因素在宁波平原区域地面沉降中作用和特征的基础上,基于有限差分法,建立参数随应力应变变化的地下水开采和区域建筑荷载双重作用下的全耦合动态地面沉降方程。通过实测数据和模拟结果的对比研究,显示模型良好的拟合关系,并预测了2012~2015年地面沉降发展趋势,为宁波地面沉降防治及中心城区城市化建设、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魏坤 《安徽地质》2016,(2):135-137
分布式光纤监测是利用光纤作为传感介质,采用先进的OTDR技术,探测出沿光纤不同位置土层的应变情况,实现真正分布式测量。阜阳地面沉降是由于过量抽汲阜阳城区地下水引起水位下降,在正常固结和超固结[1]土层分布区,由土层固结压密而造成的大面积地面下沉现象。省地质测绘院、阜阳市测绘院、安徽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在该区域进行大量的高程测量工作,仅查明了地面沉降范围及垂直沉降量,但对地面沉降的形成机理,各压缩层的变化量缺少统一认识。采用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能准确测出各压缩层的变化关系,为阜阳地面沉降防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