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描述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早二叠世栖霞期吞龙共巴组的(虫莛)类。吞龙共巴组系论1981年王玉净、盛金章、张遴信所命名,他们根据1976年中国科学院西藏科考队路线调查的材料,在缺乏地层资料的情况下,以古生物研究为主,共计描述吞龙共巴组的(虫莛)类4属9种、1比较种、1亲近种(其中有1新种)。1980年,经我们工作,认为吞龙其巴组下部是灰岩,上部是一套碎屑岩系,它与下伏曲地组是整合接触,与上覆茅口阶的龙格组,仅在北部多尔冬山见到是整合接触关系。实测剖面地点是日土县多玛区北部脱塔拉和阿蒙岗日。(虫莛)的采集点是散尔多山、那扎西山、红砂沟、答波、6020高地。在这些采集点中,均在灰岩中含丰富的(虫莛)类。本文共计描述7属及8种,1比较种、2未定种(其中4新种):Pseudofusulina ameng-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一九八一年,高原地调大队四分队在阿里地区北至龙木湖南散尔多山、南至狮泉河一带的地质工作中,采到大量(虫莛)类化石。含(虫莛)化石层位共计有三,即:相当茅口阶的龙格组,栖霞阶的吞龙共巴组和相当阿丁斯克阶(狭义)至萨克马尔阶的曲地组。研究成果将陆续发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西藏阿里地区日土县多玛区吉普村一带石燕类等腕足动物化石8属8种,其中2新属、6新种,这些化石大部分产于曲地组(相当Sakmarian期),少量产于展金组(相当Asselian期)和吞龙共巴组(相当Artinskia期),并讨论了苏班西里动物群的时代,认为应属Sakmarian晚期。 本文是在杨式溥教授的指导下进行的,并承杨遵仪教授、詹立培、金玉玕和本院西藏队等同志审阅,照相室和绘图室具体协助,在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4.
高永利 《新疆地质》2015,(2):190-194
新疆西昆仑喀拉阿特河一带前人确立的下二叠统(未分)中发现一套火山岩夹碳酸盐岩、碎屑岩沉积建造,与上覆昆盖依套组呈断层接触,与下伏喀拉阿特河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该套地层在岩石组合、生物面貌、沉积环境、接触关系等方面独立成组,灰岩内采集狭体贝(未定种)Stenoscisma sp.;小戟贝(未定种)Chonetinella sp.;韦勒贝(未定种)Wellerella sp.;扇房贝(未定种)Rhipidomella sp.;股窗贝(未定种)Crurithyris sp.;印度胡斯台贝Hustedia indica(Waagen);胡斯台贝(未定种)Hustedia sp.;扭曲虫Plectogyra sp.;拟犬齿珊瑚Paracania sp.等,时代为早二叠世,故将其从下二叠系(未分)解体出,厘定为玛尔坎雀库塞山组。该套地层单位的确立,为区域填图、建立岩石地层单位,及本区地层划分和区域对比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西藏班戈县保吉乡嘎热扎地发现了一套碎屑岩和灰岩互层的地层,产珊瑚和苔藓虫化石。珊瑚化石共计7属3种及4未定种,分别为Procyclolites zizaensis Deng&Zhang,Chondrocoenia?sp.,Parastraeomorpha?sp.,Pamiroseris?sp.,Astraeomorpha multisepta Melnikova,Volzeia sublaevis(Laube&Volz),Radiophyllia?sp.,时代为中-晚三叠世。该套地层的发现表明,措勤盆地存在中-晚三叠世地层,为该地区的古地理研究提供了地层古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6.
刘之远  张文堂 《地质论评》1951,16(1):106-106
山东贾汪煤田附近四周高山,都是寒武奥陶纪地层所构成,露头清楚,层序整齐,最适合研究地层的地方。该地寒武奥陶纪地层,按其岩性及化石来说,可与南满及华北相比。兹分别叙述如下: 中奥陶纪地层,即马家沟灰岩,出露於煤田的边缘,厚约300-400米。顶上与石炭纪地层的含铁质紫红色泥质页岩成假整合接触,底下与贾汪页岩成整合接触。本层上部呈灰褐色厚层状灰岩,产Actinoceras sp.及Asaphus sp.。下部是灰色薄层矽质灰岩,未获化石。下奥陶纪地层,即分成贾汪页岩与三山子灰岩,前者说是页岩,实在是一种薄层状土黄色含泥质灰岩,厚约12米。後者原系谢家荣教授所命名,是一种灰或灰白色  相似文献   

7.
贵州剑河八郎寒武系黔东统清虚洞组由泥岩和灰岩组成,厚约300m,沉积相属于黔东陆棚深水过渡相区沉积类型,不同于黔西以浅水台地相白云岩和灰岩为主的典型清虚洞组类型。该组三叶虫化石丰富,包括莱德利基虫目Redlichia(Redlichia)guizhouensis,R.(R.)nobilis;褶颊虫目对沟虫科Eoptychoparia jinshaensis,Antagmus dapingensis,褶颊虫科Nangaops brevis;耸棒头虫目叉尾虫科Olenoides hupeiensis,Kootenia sp.,以及掘头虫类中的掘冠虫科Ovatoryctocara sp.,掘头虫科Changaspis elongata,C.cf.elongata和飞龙山虫科Duyunaspis cf.duyunensis;共计9属7种2相似种及2未定种。本文描述了其中具重要地层意义的掘头虫类三叶虫3属4种,包括2未定种。结果表明,在黔东清虚洞组发现的掘头虫类Changaspiselongata和Duyunaspis cf.duyunensis,此前仅报道于该组之下的杷榔组,现这两种的层位可上延至清虚洞组上部;同时显示该组Ovatoryctocara sp.和凯里组下部的Ovatoryctocara granulata比较相似,有可能是Ovatoryctocara granulata的祖先种。掘头虫类三叶虫的新资料将有助于促进国际寒武系第3统底界层型剖面及点位(GSSP)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著名的宽铰蛤动物群以其特有的冈瓦纳型面貌以及与冰海相含砾板岩相伴随而闻名于世,已有近140年研究历史。中国境内以往虽有过发现个别标本的报导,但Runnegar1978年和原鉴定者共同复查后已一致予以否定。本文报导的宽铰蛤动物群共计22种(包括2新种、1比较种、7未定种),隶属于9科、12属(包括2未定属),由武汉地质学院与西藏地质二队共同组成的高原地调大队四分队1980年首先发现于日土县多玛一带。分别产出于霍尔帕错群的三个层位之中,由下至上的化石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9.
陕西汉中地区南部扬子地台区震旦纪—寒武纪地层发育,是研究我国震旦系—寒武系界线剖面的理想地点。本文记述了该区中部(城固县大盘、南郑县白玉等地)原上震旦统灯影组顶部灰岩中新发现的最早期骨骼动物群及所在地层的分布特征。动物群化石计有软舌螺类、似软舌螺类、球壳类、单板类、开腔骨类、管壳类、原牙形类、棒形骨类、锥石类、刺棒类、齿棒类和小盾类,主要为Anabarites—Protohertzina至Paragloborilus—Siphogonuchites组合带中的分子。同时描述了两类奇特的化石新属种Dentlavula trischa Li(gen、et sp、nov)和Clypecella hexinsis Li(gen、et sp、nov)。新化石产地的发现与研究不仅为区内划分地层,确定时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而且填补了区内中部地区早寒武世早期在生物地层学上的空白。新属种的发现既丰富了当时生物界的内容,又为研究最早期骨骼动物群的产生及演化规律,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鄂西南部棲霞灰岩煤系之几种鳞木植物及其地层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行健 《地质论评》1951,16(1):107-107
1950年冬田奇(王隽)先生寄来鳞木植物化石数块,系采自宜都县,松木坪之马鞍山煤系。采集者为周圣生黄钟二氏。煤系层位在栖霞灰岩之下,而不整合覆於黄龙灰岩之上。植物化石经鉴定为Sigillaria acutangula Halle,Lepidodendron oculus felis(Abbado)Zeiller及Lep.ituense Sze sp.nov三种。此三种或可视作一种即Lep.oculus felise 详细讨论见於西文中。此种化石,在山西中部属於上石盒子系。在甘肃南山属於下石盒子系。在朝鲜属於Koten Series(上石炭纪)及其上之寺洞统(山西系及下石盒子系之一部)。在遼东烟台属於上石炭纪。在阿北之开平煤田则发见於第14层煤及其上之赵各庄层。第14层煤相常於中石炭纪之最上部,赵各庄层则属於二叠石炭纪。故此种化石,殊无鉴定地层时代之价值。惟栖霞灰岩底部煤系在华中及华西南部分布甚广,在湘西名黔阳煤系,在川南名铜矿溪层,在陕南名梁山层,滇束及贵州,及到处有所发现。各处地层次序亦大致相同。贵州及川南则在煤系地层之下尚有薄层石灰岩含 Stylidophyllum及其他栖霞灰岩之化石。四川方面又发见下二叠纪  相似文献   

11.
浙江天台盆地蛋化石与恐龙的绝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综合报道了浙江天台盆地产出的蛋化石,其中包括新建立的龟鳖化石蛋科(新科)Tesmdoolithidae ram. nov.和天台蛋属(新属)Tiantaioolithus gen. nov.,以及5个新种:Dendroolithus shuangtangensis sp. nov.,Elongatoolithus chichengshanensis sp. nov,Elongatoolithus laijiaensis sp. nov,Spheroolithus jincunensis sp. nov,Tiantaioolithus jiangi sp. nov。这批蛋化石以赤城山组出现的类型最为丰富,有长形蛋、树枝蛋、圆形蛋、龟鳖类化石蛋等;赖家组蛋化石数量少,仅见长形蛋和圆形蛋类,其时代均为晚白垩世。推测天台蛋化石消失的原因是由于气候变冷,受精卵不能正常孵化所致。孵化率降低,生殖链打断,可能是引起恐龙绝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南部的本溪群一般被认为是中石炭世维斯发期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物。通过对原本溪群下部所含的大量腕足类、植物及(虫筳)科化石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其地质时代应属纳缪尔期。这种看法也许有助于华北地台区纳缪尔阶的研究。一、区内纳缪尔期地层—湾沟组的岩石组合及生物群特点: 区内纳缪尔期地层,在浑江凹陷带分布较广,以湾沟发育较好,化石丰富,厚度较大,上、下接触关系清楚。其上与本溪群呈整合接触,含Fusulina—Fusulinella带的(虫筳)科化石及植物化石Neuropteris gigantea—Linopteris brongniarti为组合特点和一些地方种、属;其下与含Armenoceras为主的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呈不整合接触。将本区的纳缪尔期沉积,建组为湾沟组。  相似文献   

13.
洪泽凹陷古近系地层发育齐全 ,介形虫、轮藻、孢粉化石丰富 ,根据其属种分布规律 ,建立了 E1 f— E2 s的 12个化石组合序列 ,论述了各门类化石组合特征及对比关系。在此基础上 ,结合岩、电性对比 ,确立了顺河次凹和管镇次凹综合柱状图、地层对比图以及可用于凹陷内地层对比的 7个岩电性特征段。得出本区古近系除三垛运动和吴堡运动造成不整合或假整合外 ,其余组、段间皆为整合接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云南普洱中二叠统茅口阶地层处于古特提斯海云南 老挝海槽 ,沉积物为大套碳酸盐岩夹泥质岩。类化石十分丰富 ,依据垂直分布特征 ,由下而上建立Parafusulinanosonensis带及Neoschwagerinacriticulifera N .douvillei带 ,同时介绍了二化石带中类动物群特征 ,为与邻区中二叠统茅口阶地层的划分和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们在哲斯组中采到木化石一属三种,即Dadoxylon(Cordaites)houtoumiaoense sp. nov.,D.xiuqiense sp.nov.,D. sp.。本文仅描述其中的两个新种。其木化石标本系我所郭胜哲等同志采自内蒙西乌珠穆沁旗猴头庙公社西北约三公里处的下二叠统哲斯组中。在木化石层的上下层位中,均产有丰富的腕足类、珊瑚、苔藓虫等动物化石及植物化石,它们指明其时代为早二叠世。  相似文献   

16.
述描述了采自内蒙古大青山地区以断块状分布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的三叶虫化石 3个属、2个种和 2个未定种。即LuaspideslingyuanensisDuan ,L .sp .,Manohuriellamacar(Walcott)和Pseudasaphussp .。虽然它们均是已知属种 ,但在该地区是首次发现。由此可以确定这套以角度不整合覆盖于古老变质岩之上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为主的沉积地层其层位属下古生界 ,时代最晚为毛庄期开始沉积。该发现解决了该套地层时代的归属问题 ,同时对于区内古生界和元古界划分对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内蒙古银额盆地西北部洪果尔吉乌拉山间盆地内首次发现早白垩世叶肢介化石1属2种,包括:Diestheria yixianensis Chen,Diestheria longinqua Chen,植物化石5个属(种)Podozamites sp.,Equisetites sp.,Baiera sp.,Nilssonia sp.,Czekanowskia sp.。上述叶肢介化石均为热河生物群重要分子,植物化石也是中生代晚三叠世—晚白垩世的常见分子,确定这套地层时代为早白垩世,划归巴音戈壁组。上述化石的发现,丰富了银额盆地中生代生物地层学研究内容,为盆地内早白垩世地层对比提供了最新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8.
湖南中泥盆统一下石炭统海参化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湖南中泥盆统—下石炭统海参化石6个属、12个种(1个新属、8个新种):T huroholia crassa sp. nov., Th. hexangularia sp, nov., Th.pulchra sp. nov., Th. marginata Langenheim&Fpis, Th. regularis sp. nov., paraeocaudina minularis gen. et sp. nov., Paracucumarites asymmetricus sp, nov., Protocaudina traquairii(Ftheridge). Pro. symmetrica sp. nov., Microantyx betoni Gutschick. Mortensenites teat sp. nov,, 讨论了它们的地层分布和地层对比。此外,扼要地介绍了海参化石基本构造及其地层意义。  相似文献   

19.
湖北大峡口栖霞阶小有孔虫动物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导了湖北省兴山县大峡口栖霞阶小有孔虫动物群。通过400多个薄片和部分实体化石,共鉴定出小有孔虫26属74种,其中有l个新属和6个新种,并有14个种是国内二叠纪地层中尚未报导过的。本文对部分重要化石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应用Johns等(1997)的形态分类系统,对首次报道出现于贵州关岭地区中上三叠统的软骨鱼类的微体化石进行了初步研究,描述了其中的1个牙齿化石(可能属于弓鲛鳖科的)和7个鳞片类化石的形态属种,其中包括两个鳞片类化石的新属种,即Lobaticorona cf. floriditurris,Sacrisubcorona co. circabasis,Glabrisubcarona co.arduidevexa,Parvi-corona dacrysulca n.gen.et.n.sp.s.f.Annulicorona pyramidalis n.gen.et.n.sp.s.f.,new(?) paragenera A和new(?) paragenera B。还初步探讨了软骨鱼类微体化石在三叠纪地层划分中的应用,以及中国西南部三叠纪软骨鱼类与北美相当地层中软骨鱼类的洲际对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