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地浸法采铀是铀矿开采的重要方法,地浸工艺钻孔作为溶浸液进入与抽出矿层的通道,在地浸采铀工艺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介绍了国内地浸采铀工艺钻孔施工与成建井技术现状,针对存在问题,对钻探设备、钻进工艺和成井工艺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酸法地浸采铀工艺信息技术的显示,在长期生产和科研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酸法地浸采铀工艺的基本信息技术,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对地浸开采实现有效的判断和调控,这些内容是地浸工作者必备和需要掌握的重要开采技术和手段。  相似文献   

3.
地浸采铀具有安全、环保、高效的显著优势,现已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主要的铀矿开发技术。不同于传统矿业开采方法,地浸采铀是集采、选、冶于一体的地下原位矿冶方法,开采中难以实时获得其工艺矿物学表征,对其进行地浸有关的工艺矿物学研究对于揭示和预测地下原位地浸采铀过程中的内部规律,深度解释及解决地浸生产中出现的各类浸出有关的现象和问题,进而提高铀浸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北方典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工艺矿物学研究新成果,表明中国北方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含矿地层中主要矿物组成具有相似性,其中钱家店、纳岭沟和蒙其古尔砂岩型铀矿床在矿物成分组成具有高碳酸盐、低黄铁矿、高黏土矿物含量等特征;中国北方许多砂岩型铀矿床铀赋存状态基本一致,包括(1)独立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物、铀石以及少量含钛铀矿物)、(2)吸附态铀(主要吸附于有机质以及黏土矿物表面)、(3)含铀矿物(锆石、独居石等);典型矿床矿石中铀矿物的粒度大小和形态、解离度以及与其他矿物连生关系等参数是影响地浸采铀效率重要的内部因素;包裹于长石、石英等难溶、不溶脉石矿物内部的铀是难以通过常规浸出反应回收的,针对这类铀...  相似文献   

4.
地浸采铀技术已成为世界采铀的主流工艺,采区退役后地下水环境修复亦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文章简要介绍了碱法、中性和酸法三种典型地浸采铀技术的特点,系统分析了地浸采铀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并以酸法地浸铀矿山地下水环境修复技术为例,重点介绍了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及其原理与应用,归纳总结了其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下一步应加强在酸性与氧化环境中能使铀固定并长期稳定的新技术,高活性、强适应性修复菌群的选育、驯化技术,地下水异位-原位协同生物修复技术,以及放射性核素及重金属在铀矿地浸地下水环境中的吸附-解吸、氧化-还原、溶解-沉淀等行为与机理及其主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独联体国家的地浸采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联体国家自60年代以来广泛开展了地浸采铀,浸出剂有酸和碱两种,但大多数矿山使用酸法浸出,过去的开采实践表明,这种采铀方法既经济、也有利于环境,本文讨论了地浸采铀与传统铀矿山生产相比的优缺点,并扼要地介绍了不同的地浸采矿方法。  相似文献   

6.
酸法地浸采铀的地下水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了利用酸法地浸采铀对采铀区及其周围地下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以及针对这些影响所采用的各种治理手段和效果。并就我国刚刚起步不久的酸法地浸采铀中地下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十红滩砂岩型铀矿床地浸采铀水文地质条件,对浸铀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了评价,并运用地球化学模式证明传统的酸法和碱法浸铀试验不适合十红滩铀矿床,并对浸铀的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地浸采铀的含义及其发展历史,并对地浸矿床的条件进行详细分析,提出地浸矿床评价的三项原则。  相似文献   

9.
乌奇库杜克型铀矿地浸——天然试剂浸出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乌奇库杜克型铀太地浸工艺的方法和特点,介绍了新开发的地浸工艺-天然试剂浸出铀的工业试验成果。  相似文献   

10.
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中铀赋存状态及铀矿物空间嵌布特征会影响地浸时浸出工艺的选择及溶浸液的优化,研究矿石中铀赋存状态及铀矿物工艺参数对于提高矿床的铀浸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集了二连盆地乔尔古铀矿区矿石样品,通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综合矿物分析仪(TIMA)等方法,分析铀赋存状态及铀矿物粒度、解离度、连生矿物等工艺矿物学参数。结果表明:(1)乔尔古铀矿区矿石中铀的存在形式主要为铀矿物、含铀矿物和吸附态铀。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和少量的铀石。(2)铀矿物粒度较小且变化范围较大,铀石粒径最大可达30~35μm,沥青铀矿粒径最大可达60~65μm;多数铀矿物的粒径小于20μm,其中铀矿物粒径在5~10μm的数量是占比最多(铀石和沥青铀矿分别占总颗粒数量的37.88%和27.78%)。(3)铀矿物解离度较低,解离度小于10%的铀石和沥青铀矿的占比分别为99.72%和91.84%。铀的赋存状态表明乔尔古铀矿区适宜地浸,但实际浸出时铀浸出率可能会受到铀矿物粒度及解离度特征的严重制约,使得经济效益受到较大影响。本研究有效查明了乔尔古铀矿区铀赋存状态以及铀矿物工艺参数,有助于研究制定适合该矿区的地浸采铀...  相似文献   

11.
评价可地浸硬岩铀矿床的主要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古与 《铀矿地质》1997,13(1):25-29
作者根据国内外进行铀矿床原地破碎浸出工业试验的研究成果,总结了判别硬岩铀矿床能否适于地浸的主要依据,内容包括矿石的破碎性能、矿石的浸出性能、矿石的渗透性及围岩的透水性。并认为只有在全面分析与主要判据有关的矿床地质因素、水文地质因素的基础上,才能从技术可行性方面分析矿床能否适于地浸。  相似文献   

12.
地浸过程中铀迁移特征及条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对地浸过程中铀的迁移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溶浸液中铀浓度值在达到饱和浓度前,随地浸路径延长而逐渐增大;②铀的存在形式及其含量与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相关,当1.9<pH<4.4时,为UO2SO4和UO^2 2;当4.4<pH<5.1时,为UO2SO4和(UO2)a(OH)^5 ;②随着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的变化,铀迁移经历了溶解迁移、水解沉淀、再溶解迁移的多次旋回,即当pH>4.6、Eh<420mV时,溶解状态的铀产生沉淀;当2.0<pH<4.6,420mV<Eh<650mV时,U^6 溶解迁移;当pH<2.0、Eh>650mV时,U^4 溶解迁移;④根据溶浸液中铀浓度和pH、Eh临界值,铀地浸路径可划分出充分浸出带、有效浸出带、铀沉降带和未浸出带,不同特征的浸出带随浸出时间的变化而有序移动。  相似文献   

13.
512铀矿床地浸条件及技术经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王保群 《铀矿地质》1997,13(3):147-153
本文应用铀矿普查及地浸试验中获取的资料,对512矿床地质构造、矿石物质成份、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自然经济地理等地浸条件及矿床技术经济条件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512矿床地浸条件较好,地浸技术指标适中,用酸法地浸开采具有耗酸量少、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在今后的开采中,若能解决伴生元素Re,Se,Mo的综合利用问题,将会大大提高矿床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4.
The Shihongtan uranium deposit in northwest China is a sandstone-type deposit suitable for alkaline in-situ leaching exploitation of uranium. Alkaline leaching tends to result in CaCO3 precipitation there by affecting the porosity of the ore-bearing aquifer. CaCO3 deposits can also block pumping and injection holes if the formulation parameters of the leaching solution are not well controlled. However, controlling these parameters to operate the in-situ leaching process is challenging.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dissolved uranium concentration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increases as HCO3- concentration increases. Therefore, the most suitable HCO3- concentration to use as leaching solution is defined by the boundary value of the HCO3- concentration that controls CaCO3 dissolution-precipitation. That is, the dissolution and precipitation of calcite is closely related to pH, Ca2+ and HCO3- concentration. The pH and Ca2+ concentration are the main factors limiting HCO3- concentration in the leaching solution. The higher the pH and Ca2+ concentration, the lower the boundary value of HCO3- concentration, and therefore the more unfavorable to in-situ leaching of uranium.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是一种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铀矿类型,受到世界各国地质勘探部门的高度关注。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在石油和天然气勘查取得重大进展的同时,于盆地东胜地区也发现大规模地浸砂岩型铀矿床,标志着中国该类型铀矿勘查取得重要突破。该文应用地球化学综合分析研究,获得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条件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参数。含铀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C-O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胶结物中的碳属于地幔碳、生物有机体和沉积的碳酸盐混合成因。通过流体包裹体H-O同位素分析,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是原生的岩浆水上涌和大气降水混合形成的建造水,其中一部分有机质加入到成矿作用中来,这对于铀的还原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盆地的演化特点,建立了这种砂岩型铀矿的成矿地球化学模型。笔者认为,其铀矿的形成机制可以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氧化过程,二是还原过程,成矿过程伴随各种微量元素和气液相分子的氧化、还原和迁移过程。该成矿模型的建立对认识盆地铀矿质的沉淀和富集规律以及在类似盆地寻找此类铀矿床,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钱二块铀矿床采铀注液结垢趋势的理论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离子系数矩阵法对钱二块铀矿床地浸采铀试验注液中存在的独立离子反应进行了确定,由溶度积规则及反应平衡原理,借助Matlab编程,估算出了钱二块铀矿床地浸采铀试验注液可能会生成的沉淀物种类及数量,为防治结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影响地浸采铀的矿层渗透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常认为砂岩型铀矿含矿层的渗透性是地浸开采技术是否可行的重要条件。因此,研究地浸采铀的可行性和提高砂岩型铀矿含矿层渗透性成为重点。系统探讨了影响砂岩型铀矿含矿层渗透性的主要因素,即:碳酸盐、黏土矿物、夹层、隔层、地下水矿化度等。这为进一步研究砂岩渗透性提供了依据,同时对地浸采铀的浸出率和资源回收率也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