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断裂作用与韩江三角洲的形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虎男 《海洋学报》1983,5(2):202-211
韩江三角洲由韩江下游的汊流--北溪、东溪和西溪堆积而成,是广东省仅次于珠江三角洲的近代冲积平原,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广义的韩江三角洲,即通常所谓的潮汕平原,还包括南侧的榕江三角洲和更南的练江三角洲,总面积约3,000余平方公里,是粤东主要的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2.
被海水环绕的陆地通称为岛。如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岛、钓鱼岛等。海岛的别称还有如下:岛的别称之一——屿,如浙江的两兄弟屿,台湾的花屿、兰屿、琉球屿,福建的鹭鸶屿、鼓浪屿、塘屿、茅屿等。岛的别称之二——山,如上海的余山、小金山,浙江的大鹿山、大猫山、积谷山、白沙山,广东的万山等。岛的别称之三——沙,如江苏的双山沙、永隆沙,上海的横沙、石头沙,广东的罗斗沙,海南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等。  相似文献   

3.
舟山大陆连岛工程,是以舟山宁波海峡中的若干岛屿为基点,通过架设跨海大桥,修建公路,将海岛、舟山与大陆连接成全天候的通道。该工程路线总长32.17公里,包括6座跨海大桥,其走向为舟山本岛—里钩山—富翅山—册子岛—金塘岛—大黄蟒岛—宁波北仑,静态总投资58亿元。按计划,该项工程分三期进行,一期工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来韩江三角洲水位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韩江三角洲5个验潮站的潮位资料,应用高斯滤波器对月均验潮序列进行低通数字滤波,消除验潮序列中短周波动对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的影响。由低通序列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确定海平面变化趋势,由本征函数分解的特征模态计算韩江三角洲区域的水位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省首个"公益+"模式进行保护和利用的无居民海岛——三角岛为研究对象,从海岛复合生态系统、海岛用岛模式和海岛生态环境现状3个角度出发,构建三角岛生态监视监测指标体系,为三角岛生态监视监测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无居民海岛的生态监视监测能力提升和相关工作开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
台湾海峡南部的海洋锋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李立  郭小钢  吴日升 《台湾海峡》2000,19(2):147-156
通过近期水文观测,结合卫星遥感和历史水文资料,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海洋锋现象进行了整体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多种水系在此交汇,台湾海峡南部冬、夏季匀有明显锋面发育。受季风气候影响,锋面发育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影响本海区的水系主要有韩江冲淡水、上升流、南海水、和黑潮水等。它们的交汇形成了韩江冲淡水羽状锋、台湾浅滩上升流锋、黑潮锋、以及陆架/陆坡锋等的三维锋结构。韩江冲淡水和上升汉对夏季海崃南部浅海峰  相似文献   

7.
福建金门岛东北海区牡蛎礁的发现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七十年代初期,晋江县沿海渔民在围头湾大伯岛附近捕捉对虾时,发现了牡蛎壳层富集。此后,陆继发现沿着安海湾口的内盘岛、大伯岛至围头岬角的大伯水道。堆积着丰富的牡蛎壳层,称为牡蛎礁。近些年来,金门岛东北水道也发现了同样的牡蛎礁堆积(附图)。大伯水道源安海湾口,经内盘岛、大伯岛至围头岬角,全长15—17.5公里,走向N310°—320°W,宽1000—2000米。根据水深不同,分上、中、下三段。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古韩江物源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珠江和韩江是南海北部陆源物质的两个重要供给来源,南海北部陆丰-韩江地区自古近纪以来即接受两者的沉积。通过稀土元素配分特征及判别分析发现,在始新世,研究区沉积物稀土元素配分形式多样,不同地区差异明显,显示出在始新世沉积时,研究区尚不具备大的物源供给,基本以近源为主。在渐新世,韩江源区和珠江源区基本形成,但是古韩江对陆丰-韩江地区相对影响较大,主要影响研究区东部及中部的广大地区,而珠江则主要影响研究区西北及西部地区。到早中新世,韩江物源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一直影响到研究区西南部地区,并有部分物质到达研究区西部。但是,从中中新世开始,韩江物源逐步退缩,使西南地区受珠江和韩江来源沉积物的共同影响,而探井Lf14则主要受珠江的影响。到晚中新世,韩江和珠江来源沉积物均发生减弱,本地区主要接受浅海泥灰质沉积。研究区除了接受韩江和珠江带来的陆源碎屑沉积外,从渐新世开始,一直持续到早中新世均受到东沙隆起区的基性火山活动的影响,对研究区南部Lf7和Lf14探井影响较大。由于受火山活动的影响,使该地区沉积物的稀土元素Eu出现较多的正异常。  相似文献   

9.
基于逐年30 m分辨率的岸滩遥感监测数据集(1986—2017年),开展舟山群岛不同主体功能海岛岸滩的时空演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1986—2017年期间,受剧烈围填海活动的影响,舟山群岛的大量水域(152 km2)和潮滩(18 km2)被围填成陆地,岸滩不断向海推进,政策是岸滩总体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同海岛主体功能类型的岸滩变化特征差异显著:(1)综合利用岛、临港工业岛、港口物流岛、滨海旅游岛的围填海占研究区围填海总量的96%;(2)海洋科教岛和现代渔业岛的岸滩变化幅度较小,占研究区围填海总量的4%;(3)海洋生态岛和清洁能源岛的岸滩资源保育良好,稳定不变。  相似文献   

10.
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将东锣岛列在东锣西鼓—龙栖湾旅游休闲娱乐区内,其主导功能用途为旅游娱乐用岛,发展海岛旅游有着很好的前景。最近几年相关单位对东锣岛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建设,引起东锣岛西北岸海滩侵蚀、堆积位置和强度的变化,使得东锣岛西北部沙滩几乎消失。通过对东锣岛附近海域实测数据资料分析,在该岛北部附近海底砂源充足,完全可满足用来东锣岛沙滩恢复。  相似文献   

11.
选取长兴岛和打网岗岛分别代表基岩岛和冲积岛,2012-08—2014-06对两岛海滩进行了4次现场调查。结果表明,近期长兴岛海滩平均蚀淤速率小于10cm/a,海滩蚀淤情况及其地形特征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打网岗岛海滩地形多出现持续侵蚀,海滩下蚀速率多大于10cm/a,部分大于15cm/a,海滩地形季节变化不明显。分析认为,长兴岛海滩的稳定性优于打网岗岛。泥沙来源及泥沙输移特征、岛陆地理特征、水动力环境(含风暴浪等)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两岛海滩稳定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春季悬浮体及沉积物来源与输运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台湾海峡作为连接东海和南海的重要通道,其悬浮体和沉积物的来源和输运格局非常复杂。2005年4~5月利用带有浊度传感器和荧光传感器的SD204型CTD对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627个站位的悬浮体特性进行了综合调查,并采集了底层沉积物。在室内分别利用英国Marlvern公司生产的Mastersizer 2000型激光粒度仪和德国ELEMENTOR公司生产的ELEMENTOR varioELIII型元素分析仪对表层沉积物进行了粒度分析和沉积物碳、氮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台湾海峡西南部海域春季受粤东沿岸流、韩江冲淡水、九龙江冲淡水及台湾海峡混合水影响,其中粤东沿岸流在向北输运过程中影响强度逐渐减弱,韩江冲淡水影响范围较大,并且在西南季风的控制下向东北方向输运;长时间尺度的沉积物输运格局表明,近岸沉积物由岸向海输运,远海地区沉积物由海向岸输运,并且在汕尾南部海域、南澳岛东南部海域形成了沉积物的汇聚区,沉积物以陆源为主;表层沉积物的输运过程受控于区域内水团、悬浮体分布及运动格局;在春季上升流形成早期尽管叶绿素荧光值相对较低,但其对表层沉积物的输运过程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台湾海峡的地震活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所指的台湾海峡,北以福建闽江口至台湾岛北端的富贵角连线为界;南界广东南澳岛至台湾岛南端的鹅銮鼻连线;东、西界分别至台湾岛海岸和福建海岸。台湾海峡在地质上的中—新生代时期是一个独立的地质构造单元。其东为台湾新生代褶皱隆起带(属琉球-菲律宾岛弧-海沟构造系的一部分);其西为戴云山中—新生代隆起褶断带(属浙闽粤东部隆起带的一部分),而台湾海峡则是介于上述两大隆起褶断带之间的断陷(块)沉降带。断陷始于中生代末期,新生代以来继续发生大幅度沉降运动并接受沉积。新生界的沉积厚度可达数千米,且于晚第三纪末期—第四纪初期尚有岩  相似文献   

14.
广西南流江口无居民海岛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自海岛地名普查以来,该区域海岛形态和岛体开发利用变化显著。文章基于2012—2019年共8期遥感影像,开展南流江口海岛形态和开发利用的遥感提取和变化检测,并逐年分析海岛变化情况。遥感监测结果表明:2012—2019年,南流江口10个海岛形态变化显著,面积减少约61.8%,2个海岛岛体新增开发利用变化;重点说明花轿铺、小砖窑岛和小平墩岛3个显著变化海岛的逐年变迁情况,并分析海岛变迁的主要原因,为海岛保护和管理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滦河口外泥沙岛是我国重要的泥沙岛群,开展准确的泥沙岛的动态变化监测,对海岛开发与保护、海岛管理有着重要作用。遥感监测是开展大范围泥沙岛动态变化监测的有效手段。文章利用2008—2013年6个不同时相环境卫星影像开展了滦河口外泥沙岛动态变化遥感监测。对不同时相的滦河口外泥沙岛的数量、面积和岸线长度进行了统计,并开展了变化分析。发现该区域6年间,8个泥沙岛岛体因围填海消失;打网岗、石臼坨两海岛由于受基于岛体开展的围填海工程影响,海岛面积明显增大;4个海岛岛体因围填海,面积明显减少;9个海岛岛体虽然受水动力影响,但面积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6.
印度尼西亚拉巴拉岛渔民是世界上唯一享有捕鲸特权的人。1973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枇准岛上居民以捕鲸为生。该岛位于巴厘岛以东900公里的火山岛之间。岛的南部有一个拥有2000人口的渔村—拉玛雷拉村。村民祖先原先住在500公里以外的斯拉维西岛,祖传以钩子捕捉鲸鱼,16世纪时迁移到拉巴拉岛。  相似文献   

17.
对青岛近岸海域127个表层沉积物样品和周边入海河流2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重矿物分析,系统地研究了重矿物分布特征和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黑云母—褐铁矿—自生黄铁矿,可划分为3个矿物分区。田横岛—千里岩岛矿物区(Ⅰ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黑云母—阳起石,物源主要来自五龙河等沿岸河流,黄河物质也有贡献;崂山头东部矿物区(Ⅱ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绿帘石—褐铁矿—石榴子石,物源以残留沉积和沿岸侵蚀物为主;海阳—乳山近岸矿物区(Ⅲ区)矿物组合为普通角闪石—自生黄铁矿—黑云母—水黑云母—绿帘石—褐铁矿,沉积物受黄河影响显著,沿岸河流和岛屿侵蚀物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华南沿海的全新世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研究在成因、分类方面一直存有许多争议,并导致了对古海平面、构造升降、古气候等研究意义的诸多争议。本文通过成岩特征研究,将华南沿海的全新世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分为四类:海滩岩、砂丘岩、贝壳堤岩和硬壳灰岩,并对深圳西冲海滩岩、汕头广澳砂丘岩、韩江三角洲贝壳堤岩和海山岛硬壳灰岩等4个典型露头进行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这四类海岸带碳酸盐胶结岩的意义进行讨论,认为海滩岩在古海平面、海岸带演化和古气候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贝壳堤岩也具有古海平面(在某些条件下)和海岸线变迁的研究意义,而砂丘岩和硬壳灰岩在这些方面的研究意义较弱。  相似文献   

19.
1963年5月至1964年7月,作者在福建海岸带中段(深沪湾——闽江口,24°41′—26°1′30″N)的红树林调查过程中,同时对该段的大坠岛、湄洲岛、鹭鹚屿、南日岛、小日岛、野马屿、江阴岛、文关岛、塘屿、草屿、牛山岛、东庠岛、平潭岛、大板岛、大练岛、小练岛、东壁岛、屿头岛和吉兆岛等(见刚图)20个岛屿的沿岸植被进行了一次初步调查。调查范围自高潮线向陆延伸两公里左右。在调查过程中,由于受时间等原因的限制,采集尚欠全面,加之有关岛屿的参考资料缺乏,错误之处难免。但作为这些岛屿沿岸植被的首次调查,其资料对同行及将来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华北滨海平原大清河入海口西侧的渤海中,有一个美丽的海岛——石臼坨。它位于北港南4.5公里处,周围分布着打网岗岛、月坨岛、西坨、腰坨等岛坨,以石臼坨为中心,形成河北省最大的岛屿群,与正在施工建设中的唐山港(王滩港)相距不远。石臼坨南北长3公里,东西宽1公里,全岛面积约3平方公里,是本岛群中岛坨之冠,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海岛,隶属河北省唐山地区的乐亭县所辖。乐亭县东隔滦河与拥有黄金海岸的昌黎相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