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委员顾功叙先生,1908年7月5日出生在浙江省嘉善县,汉族。1929年于上海大同大学毕业后,任浙扛大学物理系助教。1934年赴美国留学,先后在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学习及做研究工作,并获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硕士学位。1938年回国后任前北平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2.
地质学家李四光是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1884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黄冈县回龙山镇。李四光1905年去日本留学,1912年又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地质系留学,学习采矿和地质,1919年获该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20年受聘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主讲岩  相似文献   

3.
马宗晋先生1933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51年考取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转入北京地质学院,1955年毕业留校任教;1957年考上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1961年毕业后在张文佑先生领导的研究室任构造力学组组长;1965—1966年,任中国科学院和石油部四川石油管理局联合组建的"缝洞型油气藏研究队"队长;1967年任国家科委地球物理局"京津唐地震办公室"(1968年改为中央地震工作领导小组)分析预报组负责人之一;1971年国家地震局正式成  相似文献   

4.
今年5月5日,著名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方俊教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我们深感悲痛,特撰此文,谨志悼念.方俊教授1904年10月26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1923年9月进人唐山交通大学预科学习,1926年3月本科肄业.1926年至1930年在天津顺直水利委员会(后改为华北水利委员会)测量队做练习生,1930年至1941年在地质调查所做测量员、技士,1937年至1938年赴德国耶那地震研究所进修.回国后任中央大学地球系讲师、教授.1943年任地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大地测量室主任,兼任同济大学测量系教授,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地质学家翁文灏是我国近代地质学的启蒙者之一,1889年6月29日出生在浙江省鄞县,于1903年考中清朝秀才,后赴比利时罗文大学留学,1912年获博士学位。1913年回国后任原农商部地质研究所主任教习,以后又任该部地质调查所矿产股股长、代理所长、所长等职。1920年后并兼任北京大学地质系和清华大学地学系教授。三十年代初曾兼任清华大学代理校长。1935年后翁文灏先后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秘书长、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经济部部长、行政院长。1948年他与国民党政府脱离关系,最初  相似文献   

6.
卢演俦  陈杰  尹功明  王萍 《地震地质》2011,33(2):239-240,238
丁国瑜先生1931年生于河北高阳县。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即任教于北京地质学院。1955年被选拔赴前苏联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深造,1959年初获得副博士学位。1959—1970年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从事第四纪地质、新构造方面的研究。自1966年起,他先后参加了邢台、蒲县、  相似文献   

7.
徐锡伟 《地震地质》2004,26(3):404-404
为促进科学交流和追踪国内外地球科学研究热点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宗晋先生提议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联合发起成立了北郊地球科学论坛 ,第 1次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4年 4月 2 8日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召开。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中国新生代构造和气候环境变化。刘东生院士对北郊地球科学论坛的成立和第 1次学术研讨会的召开给予了高度关注 ,丁国瑜院士、马宗晋院士和钟大赉院士参加了研讨会 ,北京大学、国土资源部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一些学者也参加了研讨会 (共计 12 0多人 ) ,与会者大部分为中青年学者和研究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丁仲礼研究员主持了会议。在研讨会上 ,马宗晋院士就突变事件与系统科学、丁仲礼研究员就中国新生代构造尺度气候和环境演化问题、张培震研究员就青藏高原东北缘晚新生代的扩展与隆升 (晚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及相关的沉积问题 )、王二七研究员就青藏高原的高原面成因问题、徐锡伟研究员就青藏高原北缘阶地形成期与气候变迁的研究、孔屏研究员就宇宙成因核素定年原理以及应用于青藏高原气  相似文献   

8.
《地震地质》2001,23(1):1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著名地质学家马杏垣先生 ,于 2 0 0 1年 1月 2 2日在北京与世长辞。中国失去了一位卓越学者 ,广大科学工作者深感痛惜 ,以崇敬的心情纪念这位科学大师的光辉生涯和非凡业绩。马杏垣先生 1919年 5月 2 2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 1935年参加了“一二·九”运动 ,1938年加入由周恩来亲自领导的中共南方局地下党 ,同年考取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 ,194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 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留学 ,1948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 ,应聘到北京大学地质系任副教授 ,195 1年晋升为教授。 195 2年院系调整时 ,他转入北京地质学院 ,先后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副教务长、院长助理、副院长等职。1978年调任国家地震局副局长兼地质研究所所长。他曾任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先后当选为中国地质学会副理事长、构造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家首批博士生导师 ,1980年被推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院士 )。马杏垣院士先后担任过国际地震危险咨询委员会委员、国际岩石圈委员会执行局委员、第六协调委员会“喜马拉雅及其邻区分委会”副主  相似文献   

9.
Hilary I.Inyang教授专攻地质及环境岩土工程,任北卡罗莱纳大学全球能源环境研究所所长、教授,兼任国际地球环境技术工程协会主席。2006年10月由联合国全体会员国提名,当选为新一届联合国副秘书长,主管文教、资源、环境、人口、安全、疾病等事务,并兼任联合国大学校长。几年来他多次访问我国,为我国的教育和科研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地球化学所名誉所长涂光炽任团长,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元龙,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王克良组成的中国科学院地学考察团,于1987年6月8日至6月23日访问了苏联科学院有关单位。6月10日至17日到哈萨克斯坦考察了哈萨克斯坦科学院地学部及地质研究所。哈萨克斯坦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设有地球物理实验室。该室从事深部构造的研究,主要用人工地震方法、重力方法及大地电磁等方法研究深部地壳构造。在全哈萨克斯坦完成了  相似文献   

11.
《地球》2015,(10)
<正>专家简介:沈仁芳,1965年生,博士生导师,研究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长、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86年获浙江大学农学学士学位,1989年和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分别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1995年在世界著名的英国洛桑试验站做博士后研究,1998~2000年在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任日本科技厅特别研究员,2000~2002  相似文献   

12.
正马瑾院士1934年出生于上海市。中学时代受"大陆漂移学说"和"沧海变桑田"等地质知识的影响,1952年高考时她选择地质专业作为第一志愿,并如愿考入北京地质学院。1956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在构造地质学家张文佑的指导下从事构造地质研究。1958年,前往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师从构造物理学家格佐夫斯基,1962年获得副博士学位并回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工作。1962—1966年,她先后筹建相似材料和光弹实验室,把构造物理研究引入到传统构造地质学中。  相似文献   

13.
王辉 《地球物理学报》2005,48(4):946-946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京都大学地球物理实验室共同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第9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新进展国际研讨会暨城市地球物理和活动构造中日双边会议(RAEG2005)于2005年3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本次研讨会共有15位日方代表和30位中方代表参加,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以及日本京都大学、东京大学、京都都立大学、大阪天然气集团公司等研究机构和组织.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  相似文献   

14.
根据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若新研究员、马瑾研究员、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耿乃光副研究员的倡议,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会议于1991年6月28日在北京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举行.来自国家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石油工业部、国防科工委和高等院校等系统的十多个单位,30多位从事岩石物理性质实验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和京都大学地球物理实验室共同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第9届勘探地球物理学新近展国际研讨会暨城市地球物理和活动构造中日双边会议(RAEG2005)于2005年3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外国专家大厦举行.本次研讨会共有15位日方代表和30位中方代表参加,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16.
全国古地磁实验方法和岩石磁学研讨会于1992年12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的37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北大副校长、国家基金委副主任陈佳珥教授、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刘光鼎所长到会祝贺。 与会代表围绕着如何提高古地磁数据可靠性、提高我国古地磁研究的整体水平这一中心议题,就古地磁学、岩石磁学和环境磁学(以下简称“三磁”)研究中的新原理、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新应用等多  相似文献   

17.
1992年10月19日至20日,广东省地质学会、省海洋湖沼学会、省地震学会和省地理学会的有关学科专委会联合在三水县召开“三水盆地中更新统现场考察”会议。参加这次学术活动的有中山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地质新技术研究所、广州地理研究所、地矿部第二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省地矿局水文地质二队、省地震局等共52人。省地质学会名誉理事黄玉昆教授、省海洋湖沼学会海洋地质专委主任刘以宣研究员、省地震学会理事长丁原章研究员等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国家地震局于1987年11月15日至19日在武汉召开了“六·五”期间地震地质、深部探测、地壳形变测量重点项目成果评审会议。国家地震局、地矿部、中国科学院有关单位及北京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等几十名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地球》2015,(11)
<正>专家简介:张亚平,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分子进化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家。1965年生于云南昭通。现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兼任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云南省科协主席、云南大学教授、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云南省遗传学会理事长、云南省细胞生物学学会理事长等。曾获国际大奖"生  相似文献   

20.
引言2013年11月18日-11月20日,“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空间对地观测专业委员会主办.来自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地壳工程中心、地震台网中心、武汉地震研究所、兰州地震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八院、航天东方红卫星公司、航天503所、上海天文台等多个单位的8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