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黔南宾夕法尼亚亚纪生物礁类型及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南宾夕法尼亚亚纪海域广大,普遍发育了一套台地相碳酸盐岩.该区碳酸盐台地浅水非常适宜生物生存,特别是底栖生物大量繁盛,生物造岩作用十分强烈.宾夕法尼亚亚纪地层中含有极为丰富的底栖生物化石,其中包括多种造礁生物并建造了不同类型的生物礁,主要礁体有:Fomitchevella 珊瑚骨架礁、叶状藻骨架一障积礁、Ivanovia cf.manchurica珊瑚骨架一覆盖礁、未名造礁生物骨架礁、黏结生物Tubiphytes黏结礁.生物礁不仅种类较多,而且数量可观,反映了该时期生物礁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应该是石炭纪生物礁发育的一次高潮期.  相似文献   

2.
西沙群岛西科1井第四纪钙藻及其生态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沙群岛西科1井第四纪地层中的钙藻进行了初步研究, 共鉴定钙藻3科7属, 包括红藻门珊瑚藻科让氏藻属、蟹手藻属、珊瑚藻属、石枝藻属和石孔藻属, 以及绿藻门松藻科仙掌藻属和粗枝藻科伞轴藻属.通过对地层中钙藻形态功能的分析, 西科1井第四纪早期海水较深, 沉积环境为礁前相, 中期外礁坪和内礁坪交替沉积, 至晚期出现短时间的泻湖相之后沉积环境演变为礁后滩相.西科1井第四纪钙藻在造礁功能上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 (1)通过自身的钙化作用, 为生物礁的生长供应微小碳酸盐颗粒沉积物; (2)利用自身形成的节片结构和生物捆扎-粘结结构参与造礁.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野外剖面的观察和测量,根据剖面岩性及古生物等相标志,结合室内薄片资料的研究,认为燕山地区宣龙坳陷中元古界高于庄组—雾迷山组主要发育-套海相碳酸盐岩,局部夹少量海相碎屑岩,韵律性和旋回性明显,叠层石形态丰富.可划分为海相碳酸盐岩台地和生物礁2个相带,进一步可细分为潮坪和障积-黏结礁2种亚相以及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  相似文献   

4.
南海西沙海域西琛1井生物礁的性质及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沙海域西琛1井生物礁主要是由红藻门壳状珊瑚藻、有节珊瑚藻和绿藻门仙掌藻等钙藻组成的植物礁,其次为珊瑚礁.礁相类型主要有礁核相和礁后泻湖相.岩石矿物成分单一,以碳酸盐矿物为主,包括低镁方解石和铁白云石;结构组分有生物骨架、粒屑、泥晶和亮晶;结构类型有生物格架、生物障积、生物节片、生物捆扎和生物粘结结构.岩石类型包括骨架石灰岩/白云岩、粘结石灰岩/白云岩、粒屑石灰岩/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有粒间孔、生物体腔孔、藻架孔等原生孔隙和铸模孔、裂缝、颗粒内溶蚀孔、藻类溶孔、扩大的粒间溶孔等次生孔隙.孔隙组合类型以粒间孔 溶孔 晶间孔最为发育,储集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古近系湖相生物礁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济阳坳陷局部地区古近系发育以藻礁为主的生物礁,作为一种高产油气的储集体,礁体呈复式,可分为礁核、礁前及礁后相。礁体在成分上以枝管藻、龙介虫等构成的藻白云岩为主,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根据组成礁体的岩性特征,生物礁可分为藻礁、藻礁丘及藻生物层三种类型。其中藻礁储集性能最佳,对生物礁储层影响较大的成岩作用有白云岩化、同生胶结、大气渗流溶蚀及深埋藏溶蚀作用。生物礁油藏主要产于邻近洼陷的构造台地或边缘地区。根据构造、岩性及地层的匹配关系,可分为礁型地层、断块—岩性及岩性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林西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环境与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古东部林西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环境存在争议。鉴于此,笔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详实的野外观测与室内鉴定,依据古生物、沉积构造与岩相、地球化学等资料,对林西组沉积环境进行研究;从钙藻、苔藓虫、海绵等海相生物化石、B/Ga值、碳氧同位素和沉积结构构造等方面,认为林西组主体为海相,存在海陆过渡相。林西组沉积环境可划分为三角洲前缘、滨海、浅海和半深海。生物礁主要为蓝绿藻粘结礁和藻粘结骨架礁,指示滨海—浅海环境。林西组沉积环境主要经历了滨海、半深海、三角洲前缘、浅海和滨海的演变,沉积盆地演化分为抬升—断陷—快速充填—稳定沉陷—稳定充填5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石炭纪生物礁在晚古生代礁体演化序列中处于特殊地位。石炭纪是生物礁地史演化过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发育的生物礁类型有:(1)叶状藻礁丘;(2)叠层石礁丘;(3)珊瑚礁;(4)Waulsortian灰泥丘;(5)Chaetetes礁丘;(6)钙质微生物—藻礁丘。石炭纪生物礁总体上表现为礁相结构、造礁群落组成及礁体建造阶段的造礁作用相对比较简单,这些都体现出生物礁在石炭纪的发展受到生物灭绝事件的影响。在以藻礁占主导地位的宾夕法尼亚亚纪,中国后生动物骨架礁发育,尤其是发育有Fomitchevella大型珊瑚礁,成为世界石炭纪生物礁的一个亮点。从石炭纪整个生物礁的发展情况来看,后生动物骨架礁与以微生物和钙藻为主导的生物礁或许是两个平行发展的礁系统,后生动物骨架礁的发展在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之后有明显的演化滞后现象,以钙藻和微生物为主导的造礁群落的复苏在生物灭绝事件之后更为迅速。从石炭纪生物礁古地理分布来看,石炭纪生物礁基本上分布在南北纬30°之间的区域,因此,它们代表了在相对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生长的礁体,与现代珊瑚礁的分布相近似。  相似文献   

8.
川东南—黔北地区志留纪生物礁与古环境演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万云  张廷山 《沉积学报》1997,15(A12):106-113
川东南-黔北地区下志留统分布广泛,出露好,化石丰富,在海相碎屑沉积中不同程度地发育了碳酸盐岩和和生物礁,我们通过对重庆綦江观音桥,贵州坡渡及邻区石牛栏组的野外考察和综合研究发现,生物礁主要发育在早志留世中晚期的石牛栏组中,下部,类型为小型点礁,生物丘及生物层。造礁生物以床板珊瑚,皱纹珊瑚,层孔虫为主;附礁生物包括苔藓虫,腕足类,鹦鹉螺,海百合等,礁基为生屑滩或瘤状灰岩。  相似文献   

9.
西沙-南海北部晚第三纪生物礁的比较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蔡峰  王玉净 《沉积学报》1996,14(4):61-69
在西沙群岛琛航岛一井晚第三纪生物礁中发现了9属43种造礁钙藻和9个生物化石群落,与在南海北部陆架珠江口盆地惠州33-1-1井发现的7属16种造礁钙藻,7个生物化石群落() 及在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区莺6井发现的5属21种造礁钙藻和5个生物化石群落() 一起,并列为迄今在研究区发现生物礁的三大典型研究剖面。本文较详细地从比较沉积学的角度讨论了这三个生物礁的异同点。生物礁最为重要的鉴定标志就是它具备典型的生物骨架结构。利用有关三个生物礁化石群落的鉴定成果、分布特征、组合关系、剖面演变规律的资料,指出皮壳状与坚硬分枝状珊瑚藻(Melobesiae)、直立分节状珊瑚藻(Coralinaa)和仙掌藻(Halimeda)在成礁过程中形成格架,扮演了“开路先锋”、“主力军”、“收容队的角色;尤其绿藻门仙掌藻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骨架生物之一在西沙生物礁中形成剖面序列,对于完善成礁理论和探索中国的“Messinian”事件-“南中国海”事件具有重要的古海洋学意义。三地生物礁因陆架海与陆缘海的区别而在沉积环境方面有所不同;成礁基有碳酸盐台地、古老的前第三纪基岩或“海台”;主要成礁期为中新世不同阶段;重要的岩石类型包括珊瑚藻礁灰岩与白云。  相似文献   

10.
沈建伟 《沉积学报》1996,14(2):75-81
桂林地区中、晚泥盆世从吉微特期到法门期都有不同的礁、滩发育,而且在不同时期造礁生物的面貌有所不同。晚泥盆世藻类的崛起取代了层孔虫和珊瑚的位置,成为造礁的主要角色。但在桂林以西5公里处的侯山,其沉积相位置为桂林台地的西北台缘,除发育藻-层孔虫礁外,还发育了层状的珊瑚礁体,这在晚泥盆世地层中还极为少见。这种礁体由原地生长的丛状珊瑚体构成,以Smithiphyllumguili-nense为主,其生长高度可达一米多,分异度低,其它的造礁生物主要是一些藻类和少量层孔虫,附礁生物以腕足类为主。纵向上礁序列由以下几种微相组成:(1)隐藻泥晶灰岩;(2)藻砂屑灰岩;(3)斑马构造隐藻泥晶灰岩;(4)珊瑚灰岩。横向上礁组合可识别出:(1)礁后亚相;(2)礁坪和礁缘亚相;(3)礁坡亚相。从礁体的生物组成,微相内容特征,成岩变化及横向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可以推测,其并非真正的台缘礁体,而是礁后外带靠近台缘的层状补丁礁。  相似文献   

11.
黔南紫云地区发育了全球罕见的晚石炭世后生动物格架礁.主要的造礁生物--Formitchevella,Ivanovia cf.manchurica、叶状藻和"未名造礁生物"与附礁生物一起各自构成了不同的造礁生物群落,群落内部的生物存在着空间竞争和共栖,而群落之间还有替代的关系.种内竞争使Formitchevella个体不...  相似文献   

12.
黔南扁平村晚石炭世生物礁生物群落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黔南紫云猴场镇以西约4 km扁平村发现了新的大型生物礁组合。该礁产于马平组Triticites带内,时间上隶属于晚石炭世晚期。通过对该礁组合中生物群落的详细研究,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组合面貌不同的6个群落。其中成礁生物群落有两个:珊Ivanoviacfmanchurica,叶状藻Eugonophyllum和菌藻类蓝细菌群落及珊瑚Formitchevella群落。前者各种生物在不同环境中独立发育构成小点礁,彼此平行排列,形成下部点礁层;后者由大型笙柱状排列的Formitchevella构成其上部主礁体。这些群落代表了生物礁的不同发展阶段,显示了在造礁过程中生物种类更替演化的特征,而群落演化与成礁有一致的对应关系,并控制着该生物礁的发育和规模。以特征生物Formitchevella为代表的造礁群落的组成、结构、生态特征和礁体生长发育模式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石炭纪礁体中都是独特的,构成了晚石炭世罕见的非藻造架生物礁。扁平村生物礁的发现,丰富了世界石炭纪造礁生物群落的类型,为研究石炭纪造礁生物群落演化、礁体生长及建立生物礁生长动力学模型提供了新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沟鞭藻生态为基础,结合我国东部第三纪盆地的地球化学、古生物、岩相古地理、区域地质和全球海平面变化,论证东部含油气盆地在第三纪时不存在海水侵进。出现有“海相”沟鞭藻、有孔虫和钙质超微化石是由于当时湖泊咸化及富养料造成的。同时认为沟鞭藻是广盐性生物,其最适应于半咸水环境。  相似文献   

14.
陇东地区延长组疑源类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明确中晚三叠世延长组形成时期鄂尔多斯盆地陆相沉积的属性, 用孢粉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陇东西峰油田钻井岩心的微古植物组合, 在主要源岩层——延长组长7段发现了极为丰富的疑源类, 化石丰度高, 但属种单调; 以光面球藻(Leiosphaeridia) 绝对占优势, 经常出现具刺的微刺藻(Micrhystridium).同时代疑源类, 特别是具刺型疑源类生态分布和组合特征对比分析认为, 陇东地区中晚三叠世主要为淡水湖泊环境.出现的具刺疑源类不仅类型单调, 而且棘刺明显弱化, 推测是个别海生具刺类型在淡水环境中经历长期演化的结果.本地区主要烃源岩长7段沉积时期恰好处于湖水淡化过程, 也是最大湖进期, 大规模的湖水补给来源于陆地, 并非海侵.表明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已经结束早中三叠世近海湖泊的性质.   相似文献   

15.
黔南晚石炭世生物礁造礁生物研究主要以藻类为主,如叶状藻、管孔藻等。近几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又陆续发现一些新型的造礁生物。其中重要的一种造礁生物是Ivanovia cf.manchurwa群体泡沫状珊瑚。通过野外观察和室内工作,我们认为:Ivanovia cf.manchurica是黔南晚石炭世的重要造礁生物,在晚石炭世地层中普遍发育,其古生态特征在不同环境中具有明显差异,生长方式明显不同,构成独特的生态类型。lvanovia cf.manchurica主要有四种生长方式:覆盖式、缠绕式、包覆式和孤立分布式。其不同生长方式、古生态类型决定着是否成礁以及成礁方式和礁体规模。其中覆盖式、缠绕式两种生长类型多构成大小不一的礁体,而包覆式、孤立分布式生长类型则分布零散,成礁性不明显。Ivanovia cf.manchuria礁体的发现和造礁生物研究,丰富了晚石炭世生物礁的类型,为F/F事件后石炭纪礁体重建提供了典型实例,有助于石炭纪礁体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纪生物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发现轮南地区奥陶纪生物礁。礁类型主要有:托盘藻障积岩隆礁、古孔藻障积岩隆礁、藻粘结灰泥岩隆礁、藻粘结粉屑岩隆礁和钙质海绵-蓝绿藻障积-粘结岩隆礁。划分出4个造礁群落。礁的发育明显受生态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贵州玉屏彰寨奥陶纪红花园期障积岩隆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障积岩隆礁的造礁生物主要为海绵和藻,岩石类型有海绵灰岩、藻席岩、核形石凝决石灰岩、生物屑灰岩等。本文系统介绍其造礁生物的生态特征、岩石组合并分析其沉积相和礁的生长发育阶段,最后运用马尔柯夫概型分析研究期旋回沉积发育较好的礁核相地层的学积特征。  相似文献   

18.
贵州玉屏彰寨奥陶纪红花园期障积岩隆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障积岩隆礁的造礁生物主要为海绵和藻,岩石类型有海绵灰岩、藻席岩、核形石凝决石灰岩、生物屑灰岩等。本文系统介绍其造礁生物的生态特征、岩石组合并分析其沉积相和礁的生长发育阶段,最后运用马尔柯夫概型分析研究期旋回沉积发育较好的礁核相地层的学积特征。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地区奥陶纪生物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传桃  蒋维东 《中国区域地质》1996,9(4):330-334,T001
首次发现轮南地区奥陶纪生物礁。礁类型主要有:托盘藻障积岩隆礁、古孔藻障积岩隆礁,藻粘结灰泥岩隆礁、藻粘结粉屑岩隆礁和钙质海绵-蓝绿藻障积-粘结岩隆礁。划分出4个造礁群落,礁的发育明显受生态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黔南地区宾夕法尼亚亚纪逍遥阶礁相地层中腕足动物普遍发育,主要产长身贝类和石燕贝类。本文主要研究该区腕足动物与造礁生物叶状藻和Fomitchevella 珊瑚之间的生态关系。在叶状藻礁内,小个体腕足动物常附着在藻叶上营假漂浮生活; 但藻叶密集处,小个体腕足动物也难见,可能藻丛造成水流循环不畅使腕足动物难以获得充足的食料; 藻叶稀疏处,腕足动物个体加大,数量增加。在大型Fomitchevella 珊瑚格架礁内,腕足动物与Fomitchevella 之间不存在食物上的竞争。腕足动物介壳层为Fomitchevella 幼虫定殖提供了生物成因的硬质基底,在此基础之上发育了大型珊瑚礁。腕足动物在 Fomitchevella 进入统殖阶段由于生态空间受到局限而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