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通过引进δ=H_1/H_2参数,对两层模式中的正压波和斜压波(考虑了层结作用)的三波共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δ叁数对三波共振条件有很大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在一定初始振幅的条件下,δ参数和非线性强度对三波共振周期的影响;指出:在一定的初始振佰、δ参戮和非线性强度的条件下,大气中可以形成60天以上的甚低频振荡及30~60天和准两周的低须振荡。  相似文献   

2.
中国黄土高原汛期降水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黄土高原汛期降水40a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汛期降水异常有3个敏感区,各敏感区异常降水存在明显的阶段,存在3—5a、8a左右的年际振荡和16—20左右的年代际振荡,3—5a的周期最明显;极端降水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90年代猛然减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大气能量平衡方程和海温变化方程出发,得到海~气耦合的多频振荡系统,分析此多频系统的特殊频率方程得到: 1)当大气视为非定常,海洋视为定常的情况下,得到的波动本质上是非绝热的Rossby波。 2)当大气定常,海洋非定常的情况下,得到两类性质相异的波动;一类是周期为准半年(4~9月)的非绝热慢波,另一类是周期为准两年(2~3年)的非绝热慢波;两类慢波的传播方向完全相反,准两年波比准半年波传播得更慢(两者几乎相差一个量级)。  相似文献   

4.
利用MHAT小波函数分析了湛江市近50年来年平均气温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并采用Kalman滤波模型对年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在半个多世纪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包含了16a、4a和准2a的周期振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湛江气温持续升高,且未来几年仍处于偏高阶段。卡尔曼滤波模型对湛江年平均气温的预测中,独立样本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MAE)等于0.30℃,相对误差为1.24%,对短期气候预测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通常描写地球流体运动的Navier-Stokes方程组中考虑了另一个Coriolis参数f′=2Ωcosφ的情况下,首先对中高纬度和低纬度的地球流体中的惯性振荡分别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把该惯性振荡称为完全惯性振荡,其次对中高纬度的完全惯性波也进行了讨论,结果发现:(1)中高纬度的完全惯性振荡的周期要比不考虑厂的惯性振荡(即通常所说的惯性圆)周期小,完全惯性振荡轨迹为-惯性球,球半径与初始纬向速度成正比;(2)低纬度的完全惯性振荡周期通常远大于中高纬度的完全惯性振荡周期,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周期可以非常大,所以低纬度的完全惯性运动是长周期(或低频)的惯性振荡。(3)中高纬度的完全惯性波的传播速度比不考虑f′的惯性波快,而且是频散波。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磁控管振荡理论的研究有新的发展。本文试图根据经典理论和这些新的发展来定性分析磁控管的振荡机理。其主要内容如下:(1)电子在正交电磁场中的运动;(2)电子的迥旋信增与空间电荷振荡;(3)电子与高频电磁场的作用;(4)磁控管振荡的激发过程。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培养是生化工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研究了一个非线性连续微生物培养动力系统的极限环的相对位置。对带非常数产物系数的连续培养模型进行推广。模型中的极限环对应于发酵和生化培养中的非线性振荡,其相对位置对研究连续培养中振荡产生的时间和范围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1982年5~9月热带西太平洋地区,尤其是我国南海、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上空30~50天大气振荡与太平洋副高活动及四川盆地夏季旱涝的关系。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上空大气低频振荡对太平洋副高有明显影响;四川盆地东、西部夏季降水30~50天振荡呈反位相变化;东(西)部降水低频振荡与热带西太平洋上空大气低频振荡呈反(同)位相关系。热带西太平洋上空大气低频振荡,通过引起太平洋副高中心、西伸脊点东西变动影响盆地夏季旱涝异常。  相似文献   

9.
研究由三阶Zakharov方程描述的调制Rossby波的振荡特征,指出在中纬度地区当Rossby波的经向波长2L_y满足3≤L_y≤4时,Rossby的1~3波之间的非线性调制可以产生30~60天低频振荡;而当L_y≥3.5时,Rossby2~4波之间的非线性调制也可产生30~60天低频振荡,可见Rossby波之间的非线性调制可能是中纬30~60天低频振荡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磁控管振荡理论的研究有新的发展.本文试图根据经典理论和这些新的发展来定性分析磁控管的振荡机理。其主要内容如下:(1)电子在正交电磁场中的运动;(2)电子的迥旋倍增与空间电荷振荡;(3)电子与高频电磁场的作用;(4)磁控管振荡的激发过程.  相似文献   

11.
西藏浅层地温气候特征分析及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西藏地区建站早、有代表性的15个站1961~1996年逐月10cm、20cm、40cm三个层次的地温资料以及月降水量资料。运用EOF方法分析了各层地温的时空特征,并对不同时段的地温场和降水场进行SVD分解,并讨论了前期地温变化,尤其是10cm地温变化与我区降水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浅层地温最高值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出现在6月,其它各地一般出现在7月,最低值全区均出现在1月。地温年较差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最小,林芝、昌都次之,阿里地区最大。雅鲁藏布江中游大部分地区近36年浅层地温呈现上升趋势,且冬春季升温幅度较汛期要高。阿里、昌都及林芝变化则不明显。地温阿里地区最低,低值中心靠近改则,昌都的西北部和南部为两个次低值区;雅江一线、东南部地温较高,最高值中心在察隅,次高值在泽当~林芝的沿江地区。10、20、40cm地温年变化和冬春季、汛期变化存在准3年或准6年的周期性规律。前期地温场变化,特别是10cm地温变化与降水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地区,特别是雅江中游地区和阿里地区、冬春季地温偏高(低),汛期降水偏少(多),两者间存在明显的反位相关系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东北缘似三联点构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深部构造的角度对青藏高原东北缘似三联点构造进行了探讨。人工地震资料反演结果表明,该区的地壳结构与其它地区明显不同Moho面为一复杂的过渡带,而不是尖锐的速度间断面;在该区内存在一组弧形构造,各弧形断层在形态、规模和破碎程度方面的差异,反映了青藏高原块体向东北方向强烈的挤压作用及其传递过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统计方法讨论6~11月的准PNA型,得到如下结论: 秋季,低纬中太平洋热源异常,能发出位置与PNA型相类似的遥相关型——准PNA型。这种遥相关型呈二维Rossby波列,具有相当正压结构,在西风带中沿固定波导向极向东传播,从而影响中太平洋和北美天气。 夏季,由于热源位置的差异,则不存在与PNA型相类似的遥相关型。从而认为热源的扰动在遥相关型的成因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TheSouthChinaSea (SCS)isasemi enclosedoceanbasinlocatedataspecialgeographicpo sition ,oneoftheworld’spronouncedmonsoonregions,withnortheastwindsprevailinginwinterandsouthwestwindsinsummer,andisacrucialregionofintensiveair seainteractionofgreat…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似大地水准面在精化过程中不同移去-恢复高程转换模型的适用性和选取问题,基于二次曲面和EGM2008重力场模型,分别构建了RBF神经网络、多面函数和Shepard等3种类型的移去-恢复模型,结合平原和高原山区两个工程实例,通过调整高程拟合点数目进行似大地水准面拟合与精度对比。结果表明,在平原地区,EGM2008-多面函数高程模型精度略优于其他模型;在高原山区,当拟合点数较少时,基于EGM2008的移去-恢复模型精度高于基于二次曲面的移去-恢复模型,其中,EGM2008-多面函数和EGM2008-Shepard较优,而随着拟合点数目的增加,二次曲面-Shepard高程转换模型的精度优于其他模型。  相似文献   

16.
本法是将各类简柱体(含拟柱体)的内插面积和体积计算通式表示为一个简单的二次三项式及其定积分形式,实现了一式多用和有关的直接复合运算,可使常规的复杂定积分近似计算转化为简单的精确计算。本法可广泛用于解决不同行业中的同类问题和与之有关的各类复合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双阳台水管观测资料检测地球自由振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双阳台水管倾斜仪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利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准确获得了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0S3~0S31基频球型自由振荡。并与PREM模型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了对比,发现实测振荡周期与PREM预测的振荡周期相吻合,除0S3、0S4振型的观测周期和PREM模型理论周期的相对误差大于0.3%外,其他振型的观测周期和PREM模型理论周期的相对误差大都集中在0.1%左右。同时还检测到了5个谐频球型振荡和8个环型振荡。  相似文献   

18.
西天山中、上元古界包括蓟县系库松木切克群和青白口系开尔塔斯群,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夹少量细碎屑岩和泥质岩,并有多层钾长岩、硅质岩和透辉岩等热水沉积岩,其沉积相为浅水碳酸盐台地相.上述地层为本区含矿地层,不仅其成矿元素含量高,而且产有热水沉积型和以矽卡岩型为主的复合型两类层控铜多金属矿床。地层对本区铜矿化有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青南高原中东部,处于巴颜喀拉山冒地槽带。平均海拔4500m 以上,由黄河源丘状山原盆地区及通天河中段—黄河上段大中起伏高山河谷区组成二级地貌区。研究者对该区近代砂金矿的形成与分布规律,金的物质来源、水动力条件、新构造运动及地貌条件进行分析并指出区内寻找近代砂金矿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在被认为孢粉贫乏的黄土中分析出了大量孢粉,首次作出了黄土地层的孢粉浓度图式。根据10余个剖面上孢粉组合的变化,阐明了晚更新世的植被与气候在时间上演替与空间上分布的规律,证明了各地植被在时间上的演变韵律十分相似,说明它们同受全球气候变化的控制,但同一时期在空间上各地植被不尽相同,此乃局地自然环境差异所致。根据植被变化重建了古气温曲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