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学峰  邵爱武 《地下水》2008,30(6):124-126
西安城区存在十多条规模不一的地裂缝,地裂缝两侧地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沉降。随着地面沉降的加剧,给周边的建筑物、城市道路、市政管道设施等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破坏,对城市建设的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西安地区地裂缝的发育和地面沉降的加剧,除了西安地区的地质构造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为过量汲取地下水所致。所以,对地裂缝的防治除了采取一些被动措施,如建筑物规划时应避让地裂缝、地裂缝附近的建筑物均应采取必要的结构措施等外,我们还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即严格控制深层承压水的开采量,以减小地裂缝两侧地面的沉降速度和沉降量,从而降低地裂缝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2.
西安城区地裂缝破裂扩展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西安城区由于其复杂、特殊的地质条件,成为世界上地裂缝发育最典型的城市,这给建设中的西安地铁带来了全新的课题。隐伏地裂缝在黄土中的扩展机理,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问题,都是西安地铁建设中所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研究黄土中地裂缝的扩展机理和扩展特征,笔者结合大型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了三维数值分析模型,进行了不同工况的对比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采用数值模拟的结果与模型试验以及调查所见地裂缝带上建筑物的破裂形式基本一致,这说明用数值模拟进行地裂缝扩展分析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王涛 《陕西地质》2010,28(2):98-103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进程中,地质环境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从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看,1976年到2006年的30年间,仅仅因地裂缝与地面沉降灾害,给西安城区(200 km2)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0亿元。地裂缝与地面沉降主要造成住宅、厂房、车间的破坏;天然气管道、煤气管道、自来水管道、污水管道等的爆裂、破损;公路、铁路、地铁、桥梁的破坏;还有城市水灾、安全高程损失、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裂缝活动现状及地铁隧道建设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永恒  邵生俊  王桃桃 《岩土力学》2009,30(Z2):399-403
汾渭盆地是国内地裂缝发育最强烈的地区。西安地处汾渭盆地,已经出露地表和隐伏的地裂缝共发现15条。在综合已有的认识基础上,深化了西安地裂缝成因的认识。通过西安地裂缝的活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分析,针对西安各地裂缝的分布、活动状态和已有监测结果,给出了地裂缝带的最大地表宽度和地铁设防长度;针对地裂缝活动对衬砌结构的影响及破坏作用,从适应地裂缝变形、预防衬砌结构破坏和道床变形调控等方面,探讨了地基处理措施、结构加强措施、道床结构措施,阐述了西安地铁2号线通过地裂缝时地铁隧道建设的应对措施。目前,确立的“放”与“防”的设计指导思想是西安地铁隧道穿越地裂缝设计方案进一步完善和深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反倾向地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大量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室内分析,初步探讨了西安市反倾向地裂缝的成因及其与区内已发育的11个条地裂缝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证实了构造重力扩展机制是形成西安地裂缝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6.
西安地铁四号线沿线地裂缝的灾害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地裂缝是一种地区性的地质灾害现象。目前西安共发育有14条地裂缝。地铁四号线将穿越13条,给隧道施工造成了诸多考验。文章选取西安市地铁四号线沿线的地裂缝灾害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地裂缝对隧道工程的影响因素和致灾特点、以及相关的评估理论方法。最后针对地裂缝灾害特征以及工程特点提出若干防治措施,对于科学研究地裂缝的灾害特点、合理防治地裂缝的灾害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西安地裂缝广泛发育,严重的制约了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地裂缝的存在使得建筑场地在地震作用下表现出不同的地震响应特征,因此,研究西安地裂缝场地地震响应特征对地裂缝场地的建筑抗震设防具有重要意义。以西安地区典型地裂缝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获得了西安地裂缝场地特征;在此基础上选取典型地裂缝场地,通过地脉动现场测试方法,获取了地裂缝场地卓越频率这一反映地层动力特性的重要参数,通过不同测点傅里叶谱分析得出了场地动力响应规律抗震设防距离。研究表明:西安地裂缝场地的卓越频率在2.79~3.16 Hz,平均卓越频率为2.96 Hz;地裂缝处场地地震响应明显,随着距地裂缝距离的增加场地地震响应逐渐减小,影响范围为15 m左右;地裂缝场地地震响应放大倍数上盘大于下盘,表现出“上盘效应”,放大倍数在1.64~2.38。研究结果对西安地裂缝场地工程抗震设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陕西三原双槐树地裂缝的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三原双槐树地裂缝由两条近平行的地裂缝组成,延伸长度大于4km,地裂缝活动给沿线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和经济损失。通过调查访问和探槽、探井、平硐等勘探工程,从平面展布特征、剖面结构特征、活动特征和力学性质等方面描述了该地裂缝的发育特征。结果显示:南侧的F1地裂缝的破碎带宽度和活动程度均大于北侧的F2地裂缝,其中的F1地裂缝破碎带宽度一般大于10m,最大可达50余米,不同期次和不同级次的裂缝数量可达30余条,如此规模的裂缝破碎带宽度和裂缝数量在黄土地区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9.
西安地裂缝活动特征及勘查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峰  李益朝  刘方  朱桦 《西北地质》2005,38(4):102-107
西安地裂缝是在西安断陷构造活动和现代区域引张应力场的作用下,叠加了近期城市过量抽汲深层承压水等非构造因素引起的地表位移变化所致,成为人为因素加速构造地裂活动的典型代表,引起了各级政府以及国内外地学界的普遍关注。地裂缝所经之处,不仅造成地面地下建(构)筑设施严重毁损,而且给城市规划和建设带来了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成为西安市最突出的城市地质灾害。笔者通过阐述西安地裂缝成生地质环境背景及其分布、时空运动规律、发育特征和形成机制,探讨了西安地裂缝勘查工作的思路、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由于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水,苏州、无锡和常州(苏锡常)的局部地区地裂缝发育,在深层地下水禁采十多年后的今天有些地裂缝还在发展。地裂缝的发育及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具体力学机制尚不明确。为了查明影响地裂缝发育的因素、确定各因素对地裂缝的影响程度,本文在苏锡常地裂缝发育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基于确定性系数计算权重法对苏锡常地裂缝发育危险性进行预测分区。模型考虑了基岩埋深、基岩坡度、累计地面沉降量、沉降坡度、第二含水层厚度、第二含水层厚度变化梯度、第二含水层水位降深、第四纪沉积相等8个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苏锡常地区北部地裂缝易发,东南部发生地裂缝的危险性较小。计算结果与苏锡常地裂缝的分布及发育情况基本一致,验证了该方法在地裂缝预测方面的有效性。本研究对苏锡常地区地下水开采及城市建设规划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抚顺市地裂缝一直是困扰城市发展和安全的重大工程地质问题.本文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地面变形监测结果,剖析了抚顺城区地裂缝的分布、变形特征.地裂缝主要发育于抚顺老虎台矿北部城区,整体走向NE 60°~80°,基本沿浑河断裂带分支断裂展布,属拉张型裂缝.地面变形监测结果显示,本文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地面变形监测结果,剖析了抚顺城...  相似文献   

12.
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未来位错量估算及工程分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裂缝在地铁设计使用期内的最大垂直位错量是西安地铁二号线穿越地裂缝结构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参数。本文以历史水准监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各地裂缝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活动特征与活动原因,对各地裂缝的未来活动趋势进行了预测。然后通过基于不同时间段地裂缝活动速率的最大垂直位错量估算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了地铁设计使用期内各条地裂缝与地铁交汇点处地裂缝的最大垂直位错量,并以此为依据,将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分为Ⅰ、Ⅱ、Ⅲ和Ⅳ级等4个工程级别。  相似文献   

13.
2016年野外地质调查发现渭河盆地东北侧安仁镇发育48条地裂缝,造成沿线房屋墙体开裂、道路错断和农田变形龟裂等,并严重威胁大西高铁安全运营。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和地质测绘发现其均位于地貌分界线两侧并发育在双泉-临猗断裂上盘,地裂缝走向为NE60°~80°,按发育位置可将其划分为5组地裂缝。选取典型地裂缝为研究对象,利用槽探和工程地质钻探揭示了地裂缝的剖面结构特征,发现地裂缝导致浅部土体破裂严重,地裂缝错断两侧地层且位错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表现出同沉积断层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对比西安地裂缝并详细分析了安仁镇地裂缝的成因机理,发现构造断裂、地震活动和表水潜蚀是地裂缝形成的主要因素。安仁镇地裂缝成因机理可概化为:构造控缝、地震启缝和表水扩缝。  相似文献   

14.
西安地区近年逐渐发展的地裂缝,给西安城市建设带来较大的破坏。五条主要地裂缝均以大致北东东的走向,两公里左右的间距近于平行排列,穿过市区及近郊工业区。分析西安地裂缝的展布方位,三向位移特征等,具备构造地裂缝的基本特征,结合区域断裂展布方位的分析,我们认为西安地裂缝是在关中地堑构造盆地不断下陷的背景上,发展起来的蠕动性构造地裂缝,其动力来源是土层下面的一系列走向北东东、倾向南的张扭性正  相似文献   

15.
地裂缝是中国主要地质灾害之一,至2015年已在全国22个省区1500余处发现地裂缝超过5002条,这些地裂缝给沿线地区造成了大量的经济损失。本文基于一系列的地质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地质绘图、地质勘探等,总结了中国地裂缝的空间分布,揭示了中国地裂缝的发育规律,并概化了中国地裂缝的运动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裂缝主要分布在大华北地区,尤以汾渭盆地、河北平原和长江三角洲最为严重,其中大于1 km的巨型地裂缝主要分布在汾渭盆地和河北平原。地裂缝分布表现出沿断裂带集中、顺地貌变异带展布、与地面沉降伴生、在黄土湿陷区散布、大中城市群发的规律。地裂缝运动特征可划分为拉张型、拉张-剪切型、剪切-拉张型和剪切型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6.
这项新成果是陕西地矿局第一水文队历时2年半完成的,是1987年该队完成的“西安地裂缝与地而沉降研究”项目的继续和深化。本次勘察研究对西安地裂缝采用了仪器监测、一等精密水准监测、浅层高分辨率地震勘察等新的技术、测试手段和研究高度,首次对抽汲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与地裂缝关系作了初步定量评价,为确定各类建筑物与地裂缝带的合理避让宽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地裂缝活动的时空预测作了探讨。经勘察研究发现,西安地裂缝的产生与西安伸展断裂系的活动具有本质的联系,它是后者从地质年代以来周期性活动的继续。西安地面沉降对西安地裂缝影响很大,它对地裂缝产生的迭加垂直位移分量占地裂缝总活动量的70—90%。据此,报告正确地提出,限制深层承压水的开采量,地面沉降才能得到控制,地面沉降区的地裂缝活动速率才会逐步放慢,对城市建设的危害可减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7.
隆尧地裂缝在华北地区是典型表生灾害,不仅对地表造成了潜蚀、塌陷、张裂、错断、龟裂等地质灾害,而且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工程建设、人民生活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揭示其成因,本文利用地质调查、监测与测量、槽探、物理勘探等方法,主要研究了隆尧地裂缝的发育特征,包括平面、剖面、深部、活动4个方面,总结了地裂缝的发育规律,最后从孕裂环境、启裂条件、破裂过程等3个方面对其成因展开分析。通过研究,本文认为:(1)隆尧地裂缝出露于十余个村镇达30km,分别向NWW、NEE方向延伸,与隆尧断裂高度一致; 其活动时间具有周期特征,可分为开启-闭合-缓变-骤变等4个时期。(2)隆尧地裂缝受控于隆尧断裂,区域内的深部构造、断裂构造、构造地貌等条件为地裂缝的形成提供了孕裂环境。孕裂过程经历了应力积累、破碎带形成2个时期。(3)断裂活动是开裂的动力基础,地下水抽采、地表水入渗是开裂的重要因素。(4)隆尧地裂缝的开裂过程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均性。从目前的勘察和研究情况来看,隆尧地裂缝活动正处于活跃期。  相似文献   

18.
西安是我国地裂缝地质灾害集中发育的地区之一,采用MD系列断层活动测量仪对西安f7地裂缝东段进行了长期三维活动自动化监测,监测结果显示:自2002年以来,西安f7地裂缝东段历年平均活动量和累计活动量水平拉张活动量最大,水平扭动活动量次之,垂直活动量最小;垂直方向呈上盘相对下降,水平方向呈水平挤压和水平右旋;年平均值呈逐年减小趋势并趋于停止;地裂缝活动具有年度周期性规律,与降雨等因素相关;总体来看,该段地裂缝活动可分为6个阶段,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活动特征;地下水位和降雨量主要影响地裂缝垂直活动。断层活动测量仪在地裂缝监测方面可实现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对地裂缝地质灾害监测与防治具有推广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西安地铁二号线沿线地裂缝特征、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裂缝是西安地区典型的地质灾害,对该地区的各类工程建筑、交通设施、城市生命线工程及土地资源造成威胁,尤其是对拟建的西安地铁二号线的施工与安全运营影响更大。本文首先介绍了西安地裂缝的基本特征,然后阐述了西安地铁二号线穿越地裂缝的基本情况。根据实际观测数据及地表累计活动量确定了地铁二号线穿越的各条地裂缝在不同时间段的活动速率及地裂缝活动的影响范围,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地裂缝灾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0.
西安地裂缝因过量开采地下水、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发育。其中,三类场地属于隐伏地裂缝发育区域。通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钻探等手段,对典型黄土地层三类场地隐伏地裂缝进行调查及识别,确定了地裂缝的位置和走向。结果表明该段地裂缝与西安地区已探明的F3地裂缝高度拟合,建议工程建设中合理选择避让距离。研究可为西安地区典型黄土三类场地地裂缝勘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