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综合糙率是采用曼宁公式确定河道水位和流量关系的关键参数。在河道冰封期,冰盖的出现增加了流动的阻力,明流条件下确定的综合糙率不再适用,需要重新估算。基于Einstein阻力划分过流断面的原理,冰盖下矩形河道的过水断面可划分为冰盖区、河床区和边壁区。根据总流的连续性方程,在确定各分区糙率系数、水力半径和断面面积的基础上,提出了冰盖下矩形河道综合糙率的计算公式。采用已有的试验水槽测量数据和天然河道实测资料对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公式计算的综合糙率与实测值吻合较好,与Einstein公式和Sabaneev公式相比,计算精度更高;对于冰封水流,宽浅河道采用分区水深代替水力半径进行简化计算的条件有别于明渠水流,在宽深比大于20时,计算结果才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赵庆奎 《地下水》2011,(1):176-177,181
简略回顾了糙率研究的历史状况,收集山西44个水文站的实测水文资料分析后,认为影响河道糙率的主要因素是河床质组成、岸壁特征、植被状况和水流的平面形态,宽深比对糙率有影响,而比降、含沙量、流域面积大小对糙率没有影响.之外,断面上下游河道的地形、地貌和障碍物决定糙率曲线线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综合糙率是冰封河道水力计算的重要输入参数。根据水流连续性和力的平衡原理,分别推导得到冰封河道综合糙率的通用公式,并选取抛物线形、矩形和梯形作为典型断面,系统地总结Pavlovskiy、Einstein、Lotter、Sabaneev、Larsen、改进的Larsen等常见公式由通用公式基于何种假定(分区的湿周、流速或水力半径相等)简化得到。采用水槽实测数据和野外观测资料,对比上述公式的计算精度,结果表明改进的Larsen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推荐在工程设计中使用。前5种公式误差较大的原因在于分区的流速、水力半径相等对于冰封河道不具有普适性,尤其是Lotter公式和Pavlovskiy公式在冰盖和河床糙率差异较大时会明显低估冰封河道的综合糙率,在工程设计中应慎重采用。  相似文献   

4.
感潮河段洪水受上游洪水和下游潮水的共同作用,且河道断面复杂,这些因素加剧了糙率取值的难度.本文通过糙率影响试验,分析了糙率改变对感潮河段计算水位的影响.在具有明显漫滩的断面,将糙率取值分为漫滩糙率和主槽糙率后再进行水位计算.试验结果表明,糙率值的改变对计算水位影响较大,且对感潮河段洪水过程的不同阶段影响程度不同;漫潍糙率的改变对漫滩洪水位影响很大,主槽糙率的改变对低水位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陈锡林 《水文》2000,20(1):41-46
在分析了新沂河沭阳以东(以下简称新沂河沭东段)行洪能力呈下降趋势的基础上,认为河道糙率是导致行洪上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实测资料进行河道全断面综合糙率计算时,采用了《比降--面积法测流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推荐的公式,同时指出这些公式在分别计算泓道、滩地单元糙率上的不足。针对新沂河沭东段束水漫滩河道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计算泓道、 单元糙率的新方法,计算成果合理,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6.
应用偏微分方程最优化控制理论,导出了二维浅水方程糙率自动率定的最优化系统,实现了二维水力学模型计算中分布式糙率参数的自动率定算法。结合实际应用的可操作性,按区块设定糙率,对恒定流和非恒定流两种流态分别进行了常数糙率和随水深变化的糙率自动率定实验。数值实验表明,在观测数据包含足够的信息时,该方法不仅能够准确地自动率定出相关的糙率参数,还能成功地将糙率随水深的变化关系式识别出来。但是,糙率水深变化关系识别迭代收敛速度显著变慢,因此,建议采用相应的实现对策来考虑变糙率的洪水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7.
山区型河道一维水力数值模拟糙率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龙喜  朱羿  蒋莉华 《水文》2002,22(6):16-18,62
糙率参数取值是河道水流一维数值模拟的关键技术。山区型河道因河势变化急剧而产生的局部阻力对水流流态影响较大。根据山区型河道的水力特性,提出了综合反映子河段内河底切力及局部阻力的综合糙率的确定方法,并通过算例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该方法使得水流一维数值模拟时的计算子河段划分趋于方便,同时对于缺少历史观测资料的河道糙率参数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浅析糙率曲线在单值化水位流量关系测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林华 《水文》1998,(3):58-61
浅析糙率曲线在单值化水位流量关系测站的应用李林华(湘潭水文水资源勘测局)1问题提出湖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于1990年10月编辑出版了《湖南省河渠糙率》(以下简称《糙率》)一书。该书对我省湘、资、沅、澧四大流域不同水文站、不同河渠的糙率分门别类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9.
陈锡林 《水文》2000,20(1):41-46
在分析了新沂河沭阳以东段(以下简称新沂河沭东段)行洪能力呈下降趋势的基础上,认为河道糙率是导致行洪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实测资料进行河道全断面综合糙率计算时,采用了《比降-面积法测流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推荐的公式,同时指出这些公式在分别计算泓道、滩地单元糙率上的不足.针对新沂河沭东段束水漫滩河道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计算泓道、滩地单元糙率的新方法,计算成果合理,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山区河道糙率变化规律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史明礼  苏娅  乔丛林  王平 《水文》2000,20(2):19-22
探讨了山区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遇到的确定河道糙率问题,总结了糙率选定的基本方法,初步分析了河道糙率变化规律,介绍了部分水电工程的糙率推求方法、结果及体会.  相似文献   

11.
何书会  杨艳岭  赵建芬  赵哲 《水文》2014,34(5):36-38
天然多沙河道水面线的升降与河道平面形态、过水断面形状、河床粗糙度及河床植被、河床的扩展及收缩、河床组成及其冲淤变化等众多因素有关。以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交叉河道水面线推算为例,分析了天然多沙河道水面线推算中尚需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具体的处理方法,具有示范作用,对类似河流的洪水水面线推算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动床阻力在冲积河道洪水演进与河床冲淤计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黄河下游不同水沙条件下的床面形态变化较大,动床阻力变化规律十分复杂,因此需要研究动床阻力的计算方法。利用黄河下游花园口、高村、利津等7个水文站1958—1990年的686组实测数据,确定了影响动床阻力变化的关键水沙因子——水流弗劳德数(Fr)与相对水深(h/D50),前者表示水流强度,后者表示床面相对粗糙度;建立了基于水流能态分区的动床阻力计算公式,并采用这些实测数据率定了公式中的相关参数;利用黄河下游各水文站1991—2016年的2 288组实测资料,进一步验证了公式的计算精度。计算结果表明:动床阻力的大小随弗劳德数或相对水深的增加而减小;基于水流能态分区动床阻力公式的计算精度明显高于未分区的公式及其他4个动床阻力公式,且决定系数(R2)总体接近0.80,说明水流强度与床面相对粗糙度对动床阻力影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动床阻力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动床阻力计算是水沙数学模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三峡工程运用后,进入长江中游河段的沙量剧减引起河床冲刷及床沙粗化,导致动床阻力的变化特点更复杂,有必要研究长江中游动床阻力的计算方法。采用长江中游枝城、沙市及汉口等5个水文站2001—2012年的1 266组实测数据,选取弗劳德数(Fr)和相对水深(h/D50)作为动床阻力计算的主要影响因子,建立基于水流能态分区的动床阻力公式并利用多元非线性回归的方法率定相关参数,采用长江中游上述5个水文站2013—2017年的651组实测数据对公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① 长江中游的动床阻力主要处于低能态区和过渡区;② 基于水流能态分区动床阻力公式的计算精度明显高于现有阻力公式,决定系数(R2)约为0.89,阻力系数n的计算偏差小于±30%的数据达97.7%。  相似文献   

14.
裂隙是油气储层主要的储集空间及流体渗流通道,影响油气的运移规律,是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指标。以冀中坳陷任丘油田任10井为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裂隙开展宽度和裂隙面粗糙度对岩石渗流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裂隙开展宽度较小时,孔隙内流体压力仅在入口处小范围内呈扇形分布,裂隙中压力分布曲线呈正切函数型,流体流速在裂隙和孔隙中都较小;随着裂缝开展宽度的增加,孔隙内流体压力逐渐增大,裂隙中压力分布曲线逐渐向直线型转变,流体流速在入口处先减小后稳定,在裂隙中先增加后稳定;(2)裂隙面粗糙度对裂隙岩石渗流特性的影响与裂隙开展宽度有关,在裂隙开展宽度较大时,裂隙面粗糙度对流体压力的分布影响较大;随着裂隙面粗糙度增大,孔隙内流速逐渐增大,而裂隙中流速逐渐减小;(3)随着裂隙开展宽度的增大,影响裂隙流体流动的主控因素逐渐由裂隙开展宽度转变为裂隙面粗糙度。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散粒粗糙床面的当量糙率尺度特征,采用4种散粒粗糙床面开展了8组粒子图像测速法(PIV)水槽明渠紊流试验,探讨了理论床面位置、当量糙率尺度和阻力系数的沿程分布规律,分析了当量糙率尺度与阻力系数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1)散粒粗糙床面明渠水流特性沿程可分为颗粒区和粒间区,各区的理论床面位置参数ξ、相对当量糙率尺度ks0和阻力系数f具有显著差异,颗粒区0. 65≤ξ≤0. 85,ks0波动明显,f较大;粒间区ξ=1,ks0变化相对平缓,f较小。(2) ks0沿程平均值与颗粒直径d成正比,与排列间距Lx及水流雷诺数Re成反比,在d、Lx及Re相同时,梅花形排列的ks0大于矩形排列。(3) f随ks0呈递增变化,变化特性与相对光滑度h/d密切相关。研究成果可为散粒粗糙床面沿程阻力系数确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提高结构面粗糙特征描述的精确性和可靠性,更全面地体现出细微形貌的影响,将轮廓线凹凸起伏分解为幅值、倾角和曲率3个特征,分别代表轮廓线的高度变化、角度变化和弯曲程度变化。以Barton建议的10条标准轮廓线为例,计算其幅度、角度和弯曲度的特征曲线,获得了三者的分布规律。利用可表征微细观形貌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研究了3种特征曲线的频谱特征,然后从功率谱密度对数曲线中提取了可以描述形貌特征的分形参数Dj(斜率相关)和粗糙度参数Aj(截距相关),在此基础上研究了DjAj与节理粗糙度系数(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简称JRC)的关系。同时,将该指标推广到了三维形貌的表征形式,并计算了大理岩剪切面的三维粗糙度。结果表明:新指标评估精确度高,可反映结构面各向异性特征,能有效表征结构面粗糙特征,对研究结构面剪切力学性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草皮护坡水力糙率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态护岸工程可以在保护河岸的同时对河道生态系统起到良好的维护作用,其中草本植物因其生长快、易存活成为生态护岸的重要工程材料。草皮护坡糙率实验对36组草皮试件的糙率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研究表明,草皮糙率的大致范围为0.020~0.090,主要与土壤类型、肥沃程度、水流条件等有关。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发现:草皮糙率随生长期而增加;加筋草皮(基土中设置三维加筋材料的草皮)的糙率普遍大于天然草皮糙率。  相似文献   

18.
The paper of Reid and Whitaker (1976) on the effects of a vegetation canopy on flow of water is re-examined. Their assumptions on the equality of various drag coefficients are replaced by more realistic calculations. A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ng wind stress on water is presented for the case when the vegetation extends above the water surface.For the case of vanishingly small water depth, it is shown that the horizontal stress is approximately constant in the vertical. This results in a diagnostic relationship for the water current as a function of the wind stress and bottom roughness.A new expression for the vertically averaged frictional force per unit mass is derived on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friction velocity varies linearly with height. The vertical rate of change of friction velocity depends on the mean water current, the wind stress, the bottom roughness, and the water depth. This work has a possible application in the mitigation of storm surges.  相似文献   

19.
高寒地区形态独特的冰川侵蚀与沉积地形是过去冰川变化最直接的证据,包含有重要的古气候环境变化信息。根据山地冰川沉积序列,通常将分布在现代冰碛地形外围形态较完好的多列冰碛垄的形成时间推定为小冰期。小冰期冰进的时间与规模是理解与重建近千年以来古气候环境变化的基础及较准确预测未来气候环境变化的关键。本研究应用10Be暴露测年技术对唐古拉山东段布加岗日南坡拥曲河源区西(主)谷与东(悬)谷中基于地貌关系与沉积序列推定为小冰期的第一套冰碛垄MW1与ME1进行定年。测得MW1冰碛垄4个样品的10Be年龄分别为(155±23) a、(197±27) a、(218±26) a和(273±31) a;ME1冰碛垄3个样品的10Be年龄分别为(262±30) a、(186±28) a和(131±25) a。使用P-CAAT法分析得出它们的年龄为(203±52) a(n=4)和(162±58) a(n=3)。地貌关系、沉积序列、冰碛垄的形态特征、土壤发育与植被覆盖以及测年结果等共同表明拥曲河源区西谷与东谷中的第一套冰碛垄形成于小冰期。结合周边地区的研究成果及古气候环境代用指标可以推断降温是这次冰进的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