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丽娜  靳军 《气象》2005,31(5):74-76
利用常规资料、数值预报产品对2003年4月18日发生的暴雨做了重点分析,并将其与汛期暴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在环流形势、动力条件和低空急流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汛期暴雨涡度、散度、垂直运动场较强,而非汛期暴雨冷空气强度相对较强,低空急流也较强。  相似文献   

2.
以2008年6月9—10日江淮地区的锋面暴雨和2008年6月6—7日华南地区的暖区暴雨为例,采用模式试验的方法,研究了这2个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暴雨的模式可预报性的差异.控制试验的结果表明,2个地区的暴雨都可以用WRF模式得到较好的模拟再现.通过在控制试验的初始场上对温度场和风场添加高斯随机扰动误差构造敏感性集合成员,结果表明初始场的微小误差在24 h内使得华南暴雨与江淮暴雨的模拟结果都发生较大改变,但华南暴雨的误差增长快于江淮暴雨,导致华南暴雨模拟结果发生更大的改变.通过对集合离散度的分析表明,华南暴雨与江淮暴雨的离散度都随积分时间延长而不断增大,但华南暴雨的集合离散度增长更快,华南暴雨的集合离散度在模式各层上都远大于江淮暴雨.从误差增长和集合预报的角度讲,华南暴雨的模式可预报性比江淮暴雨的模式可预报性差  相似文献   

3.
水汽螺旋度及其在一次江淮暴雨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造了新的诊断量--水汽螺旋度,并对影响水汽螺旋度变化的因子做了分析.利用MM5模式输出资料对2003年7月4日的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水汽螺旋度与暴雨强度和暴雨落区都有较好的相关,螺旋度通量散度和湿螺旋散度对暴雨也有比较明显的指示作用,其中螺旋度通量散度对暴雨落区和强度的指示作用都很好,而湿螺旋散度与暴雨落区对应得稍差.  相似文献   

4.
2000年2月18日嘉兴市出现罕见全市性暴雨,这场暴雨是700hPa、850hPa低涡东移,暖切加强,诱发地面江淮气旋发展入海而产生的.低空急流轴的左前侧有较强负散度区,正涡度区,两者相配合产生上升运动,水汽辐合加强,总温度梯度最大处层结不稳定为暴雨产生提供了3个必要条件.(D500-D850)相对散度的正值则有暴雨,负值则无暴雨.这对今后预报暴雨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及中尺度WRF模式,对2009年8月28-30日发生在河南南部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模拟效果较好,模拟物理量能够较好地反映暴雨的实际特征,模拟暴雨强度及落区与实况较一致。高空槽、副热带高压、超低空东风急流及低层风切变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利用涡度方程对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涡度方程各项收支中,涡度平流作用与辐合辐散作用对涡度局地变化的贡献最大,垂直输送项与扭转项对涡度局地变化的贡献较弱。涡度平流项对中低层涡度局地变化表现出正反馈作用,垂直输送项、扭转项及辐合辐散项起着负反馈作用。涡度平流作用使得中低层气旋式环流加强,有利于中低层辐合加强,局地涡度增加。垂直输送项、扭转项及辐合辐散项使得低层辐合减弱,气旋性涡度减小。此外,利用垂直螺旋度等模拟产品对暴雨诊断分析发现,暴雨落区与垂直螺旋度大值中心、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等相对应,此次暴雨正是在良好的动力、水汽及热力条件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1982年7月川东北地区历史罕见的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了大气边界层动力特征与暴雨天气的关系。得到大气边界层内风场,涡度、散度场及垂直运动场对暴雨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加深了对四川盆地暴雨形成物理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应用Q矢量理论 ,分析了2003年8月5~6日辽宁暴雨天气过程 ,探讨了暴雨期间Q矢量和Q矢量散度场及Q矢量锋生函数场的分布特征 ,表明低层Q矢量散度辐合带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揭示了Q矢量散度的辐合中心或辐合线、散度场和锋生函数场与暴雨落区有关。  相似文献   

8.
暴雨落区的诊断预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995 ̄1998年6 ̄8月暴雨过程的样本提取,获得有大雨以上站点的样本记录639个,选取能够反映暴雨发生的9个物理量(T-Td、水汽通量散度、锋生函数、假相当位温、涡度、散度、垂直速度、Q矢量涡度、Q矢量散度等)共16个要素值,用相对独立的方法,分别提取黑龙江省南部和北部6、7、8月暴雨发生时各要素的临界值,从而建立暴雨的诊断预报模型。另外,用该模型对1995 ̄1998年6 ̄8月的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9.
2009年河南一次大暴雨过程的涡度方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CEP/NCAR再分析格点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及中尺度WRF模式,对2009年8月28—30日发生在河南南部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中尺度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结果表明,WRF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模拟效果较好,模拟物理量能够较好地反映暴雨的实际特征,模拟暴雨强度及落区与实况较一致。高空槽、副热带高压、超低空东风急流及低层风切变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利用涡度方程对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发现,涡度方程各项收支中,涡度平流作用与辐合辐散作用对涡度局地变化的贡献最大,垂直输送项与扭转项对涡度局地变化的贡献较弱。涡度平流项对中低层涡度局地变化表现出正反馈作用,垂直输送项、扭转项及辐合辐散项起着负反馈作用。涡度平流作用使得中低层气旋武环流加强,有利于中低层辐合加强,局地涡度增加。垂直输送项、扭转项及辐合辐散项使得低层辐合减弱,气旋性涡度减小。此外,利用垂直螺旋度等模拟产品对暴雨诊断分析发现,暴雨落区与垂直螺旋度大值中心、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等相对应,此次暴雨正是在良好的动力、水汽及热力条件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0.
MM5物理量对我区暴雨过程预报能力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区2004年4—6月几次暴雨天气过程的NN5高度场、涡度场、水汽通量散度场、θse等5个物理量进行分析,以期了解NM5对我区暴雨天气的预报能力,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量化指标,为暴雨的预报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四川区域暴雨的定义,筛选2012~2016年的区域暴雨过程,选取850hPa的比湿(q)、850hPa经向风(v)2个因子,并应用NCEP资料计算30年的气候平均值和气候标准差,引入集合预报资料,计算四川暴雨个例各要素的标准化异常度和异常度概率。得到以下结论:(1)850hPa的比湿(q)、850hPa经向风(v)两个因子的48h集合最大预报异常度对四川盆东型暴雨更为适用,实况50mm以上降水落区一般都发生在850hPa比湿(经向风)异常度大值区,而对盆西型暴雨适用性不好;(2)在四川盆东型暴雨中,60%暴雨个例的实况暴雨中心,850hPa上比湿超出气候平均1个标准差的概率达到80%以上,超出1.5个标准差的概率到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一次辽宁暴雨过程的Q矢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Q矢量理论,分析了2003年8月5~6日辽宁暴雨天气过程,探讨了暴雨期间Q矢量和Q矢量散度场及Q矢量锋生函数场的分布特征。表明低层Q矢量散度辐合带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揭示了Q矢量散度的辐合中心或辐合线、散度场和锋生函数场与暴雨落区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PP法的思路,在对T_(42)预报的部分物理量和实况物理量场的诊断分析的基础上,建立6—7月江苏中期暴雨诊断分析业务系统,为1995年T_(63)中期模式的设入应用作好技术准备.1 T_(42)中期暴雨诊断分析预报模式1.1 T_(42)中期暴雨的诊断分析利用T_(42)预报的11个暴雨日的850hpa和700hpa,北纬25度至北纬40度、东经110度至东经125度,2.5×2.5网格,49个格点的东西风和南北风分量,进行全风速计算;结合预报的比湿、涡度、垂直速度等物理量进行暴雨诊断分析,将江苏暴雨的物理图象模式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4.
应用Q矢量理论对1998年广西6月16~26日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共分析了11个时次的850 hPa Q矢量散度、锋生函数等诊断场,揭示了广西“98.6”连续性暴雨期间Q矢量散度场和锋生函数场的分布特征,以及与中低空主要天气系统和暴雨带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指出Q矢量散度场对广西“98.6”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次梅雨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中尺度暴雨MRM模式,采用常规报文资料作为初始场,对2003年7月8-10日的一次江淮地区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式对降水场模拟结果同实况基本相似,模式对暴雨的位置、强度、中心都有较好的模拟,嬲评分较高;西南气流对水汽的输送作用及江淮地区上空水汽通量的高值区,为暴雨的形成与维持提供了重要的水汽条件,水汽辐合区与暴雨落区相对应;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散度垂直分布形势,对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动力条件;强降雨出现在低层正涡度中心和负散度中心附近。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2.5°×2.5°再分析资料,选取1991年7月9日、1998年7月21日、2010年7月8日湖北省梅雨期的三次大暴雨过程,对影响三次暴雨天气背景以及暴雨发生所需的动力、水汽、热力条件进行诊断分析。试图总结这类区域性暴雨的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三次过程的高、低空急流的位置,水汽输送路径有一定相似性;影响三次过程的中尺度系统为西南涡-切变线。850 hPa正涡度中心、水汽通量散度中心与暴雨落区有较好对应,反映了中低层风的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有利于降水的维持。三次过程暴雨区域700 hPa湿正压项和斜压项绝对值之和均在0.5~0.6 PVU之间,柱状的水汽饱和区均延伸至500 hPa以上;此类暴雨的预报着眼点为:西南涡-切变线以及低空急流的位置是暴雨落区预报的重点,低层的涡度、水汽通量散度、假相当位温高能舌,以及大气运动的垂直结构对暴雨落区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次特大暴雨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对2006年7月2日河南中部特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深厚的湿层和不稳定层结在强降水发生前已形成;在高低空出现的正负涡度柱、散度柱互耦配置和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导致不稳定能量快速释放,产生了此次特大暴雨.强降水期湿Q矢量散度负值中心达到最强,与暴雨区对应.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2015—2018年县域尺度下,不同致灾因子强度和经济暴露度条件下,暴雨洪涝灾害损失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量化致灾因子与经济暴露度对暴雨洪涝灾害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2018年我国暴雨洪涝灾害空间分布广,灾害损失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东南部、华南、江南、江淮、黄淮和华北一带,损失多以中小型为主,局部地...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6—2021年ECMWF集合预报,评估了极端天气指数EFI(Extreme Forecast Index)、尾偏移指数SOT(“Shift of Tail”index)以及集合异常预报法在浙江台风和梅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研究极端天气预报指数对浙江台风和梅雨暴雨的最优预报阈值,发现梅雨暴雨阈值比台风暴雨明显偏小,且随预报时效增加减小速度偏慢。最优阈值预报相比确定性模式预报,在台风和梅雨暴雨预报检验中体现出更好的稳定性、提前性和准确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区分天气类型确定的最优预报阈值,可作为台风和梅雨暴雨落区预报的参考依据。925 hPa水汽通量散度的集合异常度对浙江台风暴雨的落区和强度变化有较好的预报效果,850 hPa涡度和700 hPa垂直速度的集合异常度可以反映稳定性梅雨暴雨的过程演变。  相似文献   

20.
广西“98.6”暴雨过程的Q矢量分析及落区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向红 《广西气象》2000,21(1):30-32
应用Q矢量理论对1998年广西6月16 ̄26日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共分析了11个时次的850hPaQ矢量散度、锋生函数等诊断场,揭示了广西“98.6”连续性暴雨期间Q矢量散度场和锋生函数场的分布特征,以及与中低空主要天气系统和暴雨带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指出Q矢量散度场对广西“98.6”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