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含煤层系测井曲线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视电阻率、自然伽马、密度测井曲线,分析了贵州某煤矿区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根据测井曲线的幅值和形态,确认勘探区含煤岩系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多旋廻沉积,煤层主要形成在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环境中.勘探区含煤岩系沉积模式的建立,对该区煤矿勘探、聚煤特征研究、煤层厚度预测、煤层对比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辽宁北部秀水地区中侏罗统地层的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开展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对分布于辽宁北部秀水河子一带的含煤岩系进行了钻孔岩心资料、岩性组合和古生物化石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含煤岩系地层时代为中侏罗世,可以与辽宁西部地区的海房沟组对比。该套地层的厘定为研究区构造演化、油气地质勘探寻找中侏罗统烃源岩层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3.
王仲学 《甘肃地质》2007,16(4):59-67
位于祁连山中段的肃南县法拉沟井田,含煤岩系为晚石炭世浅海型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通过对法拉沟井田煤炭勘探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后,论述了法拉沟井田含煤岩系的岩性、厚度、物性、含煤性及可采煤层的结构、厚度及变化规律、物性等特征,结合区域沉积特征,提出了对该区域含煤建造的几点认识,为今后找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准噶尔盆地(下简称准盆)西北缘早、中侏罗世含煤岩系的分布面积在6000平方公里以上,含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从1984年到现在笔者参与了该区煤田远景预测工作.本文运用沉积学中有关聚煤盆地分析的理论和方法,从盆地发展演化的角度,对研究区内早、中侏罗世含煤岩系层序,沉积环境,煤层赋存规律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研究中收集利用了新疆石油局、地矿局与该区煤田有关的新近资料.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盆地的充填序列、晚侏罗世沙河子组含煤岩系沉积相、相的空间配置及主要煤层聚积环境与古构造环境,分析了盆地演化历史及煤层分布规律,提出了矿区外围的找煤预测区。  相似文献   

6.
叶兰  李瑞明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5):17-18,40
通过沉积体系、聚煤环境、聚煤期后构造变动等因素分析,确定了布雅山间盆地属一小型拗陷盆地,在盆地中部煤层较厚,了解了盆地内侏罗系含煤岩系的聚煤特征,预测了两个含煤靶区。对该区今后的地质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玉石洼铁矿位于我国著名的邯邢铁矿区。通过玉石洼铁矿地质资料、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资料,借鉴前人研究方法,从区域地质特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方面提出了玉石洼铁矿的找矿预测靶区;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对Ⅰ号预测靶区进行检验,表明玉石洼铁矿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地矿局受地矿部委托,对吉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调查所与长春地质学院合作完成的《松辽盆地东缘含煤盆地分析及含煤远景》研究成果进行了技术鉴定。该成果中收集了大量前人地质、物探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编制了一大批图件。其中有一整套反映含煤岩系的岩相古地理图、地层柱状对比图及羊草沟、石碑岭、新立城、刘房子等盆地含煤沉积分析图。对该区主要含煤盆地进行了沉积环境分析,阐述了各沉积相的特征及含煤盆地演化过程,提出了区域盆地的构造格架、演化模式,划分了盆地类型、指出了最好的聚煤古地理环境,划分了含煤远景预测区。  相似文献   

9.
含煤岩系变形规律的研究,对煤炭资源评价和开采、煤矿瓦斯灾害预测、煤层气的可开发性评价具有指导意义。基于含煤岩系的岩体结构是控制其变形的基础因素这一前提,以岩体力学和分形几何学基本理论为指导,提出取决于岩石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的岩体强度因子和取决于岩层厚度的分形维数两个参数,以断层发育的安阳双全井田、褶皱发育的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区及滑动构造发育的荥巩谷山井田为例,系统探讨了岩体结构对含煤岩系变形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低强度因子和厚层岩层较多的分形维数低值区,含煤岩系以韧性变形为主,多形成褶皱,煤体变形程度深,为瓦斯灾害严重区和煤层气难以开发区;高强度因子和厚层岩层较少的分形维数高值区,含煤岩系以脆性变形为主,多发育断层,构造煤难以区域展布,只分布在断层附近。可见含煤岩系变形不仅与岩体强度有关,而且受岩层厚度的控制。统计层段内刚性岩层的存在增加了岩体强度,岩层复杂程度的增加同样提高了岩体强度。岩体力学和分形几何学的引入,为煤岩体变形行为和程度的描述和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黄陵地区中生代含煤岩系油气与铀成矿的耦合关系,进行了钻孔与剖面的野外地质调查、钻孔资料与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油气藏与铀矿(点)信息的综合整理,系统研究了中生代含煤岩系构造–沉积体系、铀矿地质特征和油气地质特征,从油气藏与铀矿(点)的空间分布关系、含烃流体与铀的伴生蚀变矿物的成因关系以及烃源岩生烃与铀成矿的时间关系展开讨论。研究表明:中生代含煤岩系铀矿(点)多分布在基岩剥蚀边界或小型断裂附近,且水平投影位于油气有利相带周缘;烃类流体组分及煤层气的中间产物可能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生成黄铁矿、方解石等与铀矿物具有密切伴生关系的矿物;中生代含煤岩系烃源岩主生烃期和排烃期总体早于铀矿主成矿期,烃类流体可能通过运移影响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西静乐舍科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通过对区内地质成果分析,本区太原组沉积环境由河控三角洲到潟湖、潮坪交替出现,期间发育两次碳酸盐台地,岩性主要以灰岩、泥岩、中粗砂岩和粉、细砂岩为主,含主要可采煤层9煤层;山西组主要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泛滥盆地相和泥炭沼泽相,以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含主要可采煤层4-1、4煤层;4-1号煤层属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4和9号煤层属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煤层;本区主要煤类均为焦煤,资源量丰富,煤质较好,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2.
姜子豪  胡友彪 《地下水》2019,(1):99-101
新集一矿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内部构造复杂,矿井突水、涌水灾害时有发生。通过收集新集一矿的钻探地质资料,重点分析13煤层及其顶板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并对煤层开采条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新集一矿13煤附近岩石以及13煤顶板岩石性质总体表现为岩质较软,强度低,割线模量小,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型,会偶然受到地热和天窗等地质危害和煤层自燃、煤尘爆炸影响。研究结果为13煤的开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煤地质学是以煤的形成、组成、煤系伴生矿产、煤层瓦斯和煤层气为主要研究内容的地质学分支。近年来随着我国和世界对煤炭资源安全开采、洁净利用的要求逐渐提高,煤及煤层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煤地质学的研究重点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通过分析2011-2015年《国际煤地质学》杂志发表的717篇学术论文,总结了近期煤地质学最新的研究热点与前沿。研究发现:煤层气资源评价以及与煤层气开发关系最为紧密的煤储层物性研究是各国煤地质科技工作者最为关注的热点;煤中的矿物质和元素地球化学一直为人们所重视;与煤的形成、开采和利用相关的煤岩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煤的自燃、燃烧与环境,沉积环境与煤炭演化,地理信息系统与矿区环境监测,矿井瓦斯,矿井构造,矿井水和煤的热解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在持续开展;页岩气资源评价与开发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14.
煤体变形程度控制着煤与瓦斯突出和煤层气的可开发性,煤体结构空间展布预测是人们长期关注的焦点。以岩体力学和分形几何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安阳矿区双全井田为例,通过计算岩体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系统探讨了岩性结构对煤体变形的影响。研究表明,岩体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与断层和测井曲线判识的煤体结构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低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区,煤体易发生韧性变形,软煤发育;高强度因子和分形维数区,煤体(和岩体)以脆性变形为主,以断层发育为特征。这一结论为井田构造发育特征和软煤空间展布所证实。岩体力学和分形几何学的引入,为煤体结构空间展布区域预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彬长矿区煤的变质程度低,矿井瓦斯涌出量大,瓦斯治理形势日趋严峻。根据矿区地质勘查、井下及煤层气井所获得的地质资料显示,煤层气开发的主要目标4煤层厚度大,分布稳定,煤体结构好,渗透率和气含量相对较高,气含量最高可达6.29m3/t,估算煤层气资源量为132.743×108m3。依据煤层气资源丰度划分,矿区煤层气富集区总面积为87.41km2,资源量为40.06×108m3,主要分布在大佛寺井田,相对富集区主要位于胡家河井田中南部和孟村井田东部,贫气区主要位于孟村井田西部、文家坡井田。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煤层气开发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属于可以抽采煤层,大佛寺井田为地面煤层气勘探开发最具潜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滕东预测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条件的分析,论证了张汪勘探区3煤层赋存的可能性。根据3下煤层顶板砂岩分布特征,排除了同生冲刷作用对3下煤层的影响;区域构造对3煤层埋藏起到保护作用;根据岩浆岩在邻区的分布,分析了岩浆侵入对3煤层的影响;利用南沙河勘探区、田陈井田、许楼井田钻探资料,推测了本区3煤层厚度,估算煤层埋深在-1200m以浅、-1200~-1500m的资源量合计15950万t,有单独建井的前景,建议进一步开展工作,为煤炭资源的开发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7.
陕西省煤炭资源丰富,煤类分布齐全,以陕西省煤炭规划矿区为评价单元,在对矿区主要煤层煤岩煤质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参照特殊用煤资源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陕西省14个煤炭规划矿区液化、气化及焦化用煤资源进行了初步划分,结果表明:陕西省直接液化用煤和气化用煤资源丰富,焦化用煤相对较少,气化用煤主要分布于黄陇侏罗纪煤田黄陵矿区、旬耀矿区、彬长矿区和永陇矿区,陕北侏罗纪煤田的神府矿区、榆神矿区、榆横矿区以及陕北石炭-二叠系古城矿区;焦化用煤主要分布于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铜川矿区、蒲白矿区、澄合矿区和韩城矿区中高阶烟煤分布区,液化用煤主要分布于府谷矿区、榆横矿区、神府矿区、榆神矿区等低阶长焰煤分布地区;为陕西省煤化工产业布局和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利用地层剖面岩相组合、沉积构造序列,结合粒度分布特征等分析了研究区晚三叠世沉积体系与沉积环境演化,建立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格架,讨论了含煤岩系层序地层学特征和煤层在层序格架下的位置、聚煤特征及空间分布规律。研究表明,晚三叠世含煤岩系沉积体系有浅海碎屑陆棚沉积体系、滨岸沉积体系及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平原是区内最主要的成煤地带,煤层均位于SQ1层序的高位体系域内,分布于盆地中央隆起带内,向南、北两侧,由于水体加深而脱离沼泽沉积环境,不利于煤层的形成。中央隆起带是羌塘盆地今后重要的找煤方向。  相似文献   

19.
榆神矿区保水采煤的工程地质背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论述了榆神矿区煤层上覆红土、风化带基岩、未风化基岩的工程地质特征,认为红土层具有较好的隔水性能,风化带基岩中粘土矿物的含量增加,隔水性能明显增强。2-2煤层上覆基岩为中硬岩石,而且有较多的软弱岩石夹层,煤层开采的冒裂带发育高度相对较小,影响不到第四系萨拉乌苏组含水层底部,具有较好的保水采煤工程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20.
山西阳泉矿区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及聚煤规律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阳泉矿区位于山西东部,沁水盆地东北部边缘,是我国主要煤炭基地之一。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矿区面积约275km2,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系。 一、含煤岩系的岩矿特征 本区含煤岩系主要由太原组和山西组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