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杨洪森  庞航 《贵州地质》2023,40(1):49-55
土地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在闭坑的露天煤矿中,对矿山地形地貌、土地资源、生态植被等影响较大,为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应积极采取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措施,及时对损毁区域进行生态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煤炭开采扰动区域的地质环境达到稳定、损毁土地得到治理利用、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恢复和提升、废弃资源得到综合利用等目标。本文以黔北某露天煤矿为例,通过采取生态重建技术该露天煤矿进行修复,恢复耕地33682 4 hm2,林地14262 6 hm2,农村道路1389 7 hm2,公路用地0271 8 hm2。通过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等生态重建技术对矿山损毁区进行修复,以期为同类型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魏旭  夏琼  高东升  李磊  颜伟华  江冬明 《安徽地质》2021,31(1):76-80,85
本文通过对含山县清溪镇应村建筑石料用白云岩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分区与治理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建议.得出结果:矿山已损毁土地面积9.06hm2,最终损毁土地面积11.35hm2.划分出:露天采场挖损损毁土地破坏地形地貌景观重点防治区(Ⅰ)、工业场地压占损毁土地破坏地形地貌次重点防治区(Ⅱ)和矿山外围地质环境影响一般防治区(Ⅲ).  相似文献   

3.
服务“源头严控、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全链条管理的全国矿山遥感监测技术体系已经形成。2019年遥感监测查明:全国采矿损毁土地361.05万hm2,约占全国陆域面积的0.37%;其中,挖损土地145.93万hm2,压占土地130.67万hm2,塌陷土地84.45万hm2;在建生产矿山采矿损毁土地134.04万hm2,废弃矿山采矿损毁土地227.01万hm2。全国累计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土地93.08万hm2。2018年度,全国新增的采矿损毁土地4.81万hm2,新增的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土地6.52万hm2。初步分析了全国采矿损毁土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土地等遥感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中的景观再造模式,本文以玉田县某采石废弃矿山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和勘探,分析了废弃采石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压占损毁、地质灾害隐患以及植被破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景观再造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废弃矿山的景观再造能够重塑地形地貌景观,恢复损毁土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重构环境生态系统,达到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目的。研究成果为开展类似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系统修复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和实践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煤炭地质》2010,(2):70-70
——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是对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土地和环境采取整治措施.因地制宜地恢复到期望状态的行为或过程。本书介绍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概念、内涵与发展历史,阐述了采矿对土地与环境的影响.介绍了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详细讨论了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十大技术:工矿区环境破坏的动态监测与评价技术、土地复垦管理技术、土地复垦规划设计技术、采煤沉陷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技术、露天矿土地复垦技术、煤矸石山绿化技术、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地的修复技术、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信息技术、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的评价与验收技术和微生物复垦技术.  相似文献   

6.
兰中孝  张才兵  廖德武  王源 《地下水》2023,(6):161-163+178
煤炭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造成的地质灾害、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对采煤沉陷区进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尤为迫切。本文以贵州安龙县普坪采煤沉陷区为研究区域,基于该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成果,针对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生态环境修复措施。结果认为:安龙县普坪采煤沉陷区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矿山地质灾害、地下水资源破坏和土地资源损毁。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中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搬迁工程措施、工业场地及废弃建筑物拆除措施、矿区残余房屋拆除措施、煤矸石堆修复工程措施、土地整治的工程措施及复绿工程措施。通过实施生态修复措施将有效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减少和控制地质灾害发生,实现良好的环境、经济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的要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全面展开。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应用遥感等先进技术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全面获取准确、可靠的土地利用数据和图件,为土地征收、农用地转用、土地登记、土地规划、土地开发整理等各项土地资源管理业务提供可靠的基础支撑和全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8.
《山东地质》2010,(1):55-56
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于2009年7月1日启动。计划利用两年半时间,全面查清目前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是一项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大局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一项技术性、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关注。2009年是山东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决战之年,是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的一年。为加快推进第二次土地调查各项工作,近日,山东省土地调查办组织人员对全省二次土地调查标准时点统一更新成果进行集中审查汇总。参加人员之多、工作量之大、科技含量之高都是山东省地籍管理工作中从未有过的,记者随即现场采访了省土地调查办公室的有关人员。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开采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为了实现矿区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损毁矿区进行土地复垦,恢复土地生产能力。以福建省连江县为例,对历史遗留采矿用地复垦潜力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了连江县各乡镇复垦面积与新增耕地率。该县可复垦总面积为107.05hm~2,新增耕地率达到32.20%,复垦潜力较大。为了提高复垦力度,需要明确目标界定和功能定位,兼顾工程技术措施与生物化学措施,建立科学的采矿用地复垦项目管理机制,提高公众参与度,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补充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有耕地面积约18.26亿亩,,相比1997年的19.49亿亩,减少了1.23亿亩,耕地保护压力很大。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损毁土地1.3亿多亩,同时,每年生产建设活动新损毁的土地几百万亩,其中60%是耕地或其他农用地。若对这些土地进行复垦,就能大大缓解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用GPS参考站网络监测杭嘉湖地区地面沉降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江省杭嘉湖平原因过度开采地下水而引起的地面沉降已经威胁到本地区的生产和生活,其危害程度也受到世人的普遍关注。传统的水准测量工作强度大、周期长、效率低,运用GPS静态观测技术成为目前较为可行的监测方式,但一直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虚拟参考站技术能有效地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成为今后工作的方向,通过组建虚拟参考站网络,能够对该地区地面沉降进行有效地监测,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烟台经济开发区重视土地储备工作,从完善规章制度入手,对土地储备工作运行机制进行了规范。加强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土地收益的最大化,有力的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支撑,如何科学合理的管理、利用资源,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和未来。通过建立垦利县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集体会审系统,对土地出让的前期工作做了数字化、信息化,提出一个基于工作流技术和GIS技术的综合解决方案,利用现有的地理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会审系统为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的集体会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并对出让地块加以管理。  相似文献   

14.
开发区作为城市的特殊经济区域,为地方经济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开发区土地利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促进开发区用地挖潜,提高开发区用地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江苏铜山经济开发区为例,探讨了基于ArcGIS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对开发区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和潜力测算,最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县域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滨州市以其特有的土地资源优势,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针对滨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从土地资源的比较优势人手,提出了在现阶段发展县域经济土地利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威海市人多地少,土地资源不足,补充开垦耕地难度大,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土地的需求日益迫切。近年来,威海市重点从农村增减挂钩、城市盘活存量、投资严控标准三方面入手,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挖掘土地潜力,用最少的土地催化最大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7.
姜召恩  江泳 《山东地质》2013,(10):142-145
2009年以来,费县全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用地空间,为加快城乡统筹发展,调整优化城乡用地布局结构,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还存在与相关规划协调和衔接比较困难、项目资金投入大、拆迁难度大、项目权属调整复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强化合作机制、完善土地流转机制、加大资金投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开发区作为一个地区聚集产业及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日益受到重视。如何统筹集约利用好土地是目前开发区发展中的一个共性问题。对滨州市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做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SPSS,对1999-2013年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3年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逐年递增,土地开发利用强度逐年不断加大,城镇化大规模的建设是土地利用强度升高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质量除了在2000-2004年生态环境指数呈“V”字型发展之外,总体呈上升态势发展;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度由0.387 4(轻度失调衰退土地利用损益型)上升至0.754 0(中级协调发展经济主导型),但2011年情况有所变化,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首次低于生态环境指数,耦合发展基本类型由生态主导型转向经济主导型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由土地利用制约型演变为生态环境制约型,生态环境效益滞后于土地资源经济效益。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重作用是耦合关系由失调发展转化为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应坚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与保护并举,优化经济结构与技术创新齐下,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维系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运行机制,确保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0.
土地储备制度起源于欧洲,发展于欧美地区。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在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相继成立了土地储备机构,建立了土地储备制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土地储备有效解决了土地无偿使用制度下产生的诸多历史遗留问题,为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有效配置土地资源、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城市经济以及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土地储备工作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强化政府主导和公益性定位,适应土地市场发展改革需求,寻找新的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