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登陆台风灾害的监测及预报技术研究"(2001DIA20026)于2002年3月启动.登陆台风会直接造成社会巨灾,过去因为技术条件不够,对它的研究无法开展.如今因探测技术发展,计算机能力的提高,登陆台风已成为国际台风研究的前沿课题.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全球天气研究计划(WWRP)和热带气象研究计划(TMRP)联合开展代号为ITCLP的国际登陆热带气旋研究,美国天气研究计划(USWRP)开展了代号为USLHP的登陆飓风研究,澳大利亚开展了代号为TCCIP的登陆热带气旋影响研究,我国作为台风登陆最多的国家,开展这一研究已经偏迟了10年.  相似文献   

2.
把北上台风影响黑龙江省且造成暴雨的天气过程定义为一个暴雨台风事件,根据影响的强度及方式分为3种类型:热带气旋型、变性型和水汽型。利用1981—2020年CMA最佳数据集和黑龙江省84个国家观测站常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黑龙江省暴雨台风事件共有29个,均出现在7—9月,8月最多,9月最少。多数台风都在35°N以北登陆,其中在朝鲜半岛附近向东北移动入日本海的路径最多,由朝鲜半岛或者辽宁进入东北地区的路径次之。对比各类型发现,热带气旋型在暴雨站次、平均雨量等暴雨特征方面表现最强,变性型次之。研究中发现,暴雨台风事件具有明显的年代际特征,1995—2011年为弱影响期,1981—1994年和2012—2020年为2个强影响期,后一个强影响期中暴雨台风事件明显增多,年内时间跨度更大,暴雨站次、平均雨量等暴雨特征值更大,热带气旋型和变性型的影响系统更强,但路径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3.
邢蕊  徐晶  林瀚 《气象》2020,46(4):517-527
登陆台湾后再次登陆大陆的热带气旋(TC)由于受复杂下垫面及中低纬天气系统的共同影响,过岛后在海峡内的路径、强度及结构变化复杂,导致登陆大陆的精确化定位、定强及预报难度大。分析了1949—2017年二次登陆的81个热带气旋路径及强度变化特征,并对上海台风所(CMA/STI)、美国联合台风警报中心(JTWC)及东京区域台风中心(RSMC-Tokyo)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中过岛热带气旋的定位定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二次登陆大陆热带气旋强度以减弱为主,少数热带气旋在海峡内增强;过岛后热带气旋路径多数会发生明显偏折,但三家最佳路径资料判断的偏折趋势不一致;由于热带气旋过岛时结构遭到破坏,定位定强难度增大,导致三个业务中心对其定位定强的差异较大,这种不确定性增大了其路径和强度监测预报的难度。  相似文献   

4.
我国热带气旋研究十年进展   总被引:207,自引:28,他引:179  
陈联寿  孟智勇 《大气科学》2001,25(3):420-432
90年代初,国内外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热带气旋现场试验,取得了许多宝贵的加 密观测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对热带气旋尤其是异常热带气旋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我国科学家在国家科技攻关85-906项目中的“台风科学、业务试验和天气动力学理论的研究”等与热带气旋有关的课题和国际热带气旋研究合作项目“SPECTRUM(SpecialExperimentConcerningTyphoonRecurvatureandUnusualMovement)”中对台风的突变现象和预报技术进行了重点研究。从而在过去10年中,在台风运动突变、结构和强度突变、台风暴雨的突然增幅、热带气旋路径预报方法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作者将对这些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热带气旋是影响我国沿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 它产生的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 给沿岸地区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而严重的台风灾害, 往往是台风登陆引起的。为进一步研究登陆热带气旋的活动规律, 总结了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特点, 结果表明: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具有登陆季节短、登陆地点分布异常、台风比例异常偏高、灾害损失极为严重的特点。同时, 还讨论了2005年登陆我国热带气旋异常的气候原因, 并指出未来几年登陆热带气旋和台风的年频数处在上升趋势中。  相似文献   

6.
影响广西热带气旋暴雨的环境流场和一些物理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通过综合利用ECMWF提供的热带风场、气压场、高度场等资料,对24例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环境流场和一些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都与赤道西风急流向东扩展或热带气旋东侧南风急流向北扩展有关;造成广西大范围台风暴雨的因素不仅取决于台风登陆地点和登陆后的路径以及中心是否直接进入广西内陆有关,而且还与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和面积指数、强度指数的变化关系密切。登陆台风在影响广西的过程中,其台风东侧的偏南风急流中心涌进广西和正涡度中心进入广西对产生大范围的暴雨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北上热带气旋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北上热带气旋是影响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其带来的大风和暴雨,常常造成我国北方地区的风灾和水灾。利用建国以来56 a的气象资料,对影响我国的北上热带气旋进行气候分析。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平均每年约有3个北上热带气旋,最早出现在5月下旬,最晚出现在11月中旬,其中以7月和8月为最多;每年6—9月为北上热带气旋登陆季节,7月和8月登陆的热带气旋占85%。从强度上看,能够到达北方的热带气旋一般都是较强的热带气旋,在进入北上热带气旋定义区后,总体强度明显减弱,但在进入黄渤海时仍能够达到台风的强度;与北上热带气旋相比,北上登陆热带气旋的强度更大。统计分析发现,在辽宁和华北登陆的热带气旋,其强度大于在山东半岛登陆的热带气旋。北上登陆热带气旋和北转向、中转向的热带气旋一般均能产生暴雨和大风。  相似文献   

8.
从天气形势和能量场出发,重点分析9607号热带气旋登陆后路径西折及其影响下的柳州地区暴雨天气过程,揭示了此次罕见过程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过综合利用ECMWF提供的热带风场、气压场、高度场等资料,对24例影响广西的热带气旋环境流场和一些物理量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热带气旋的发生、发展都与赤道西风急流向东扩展或热带气旋东侧南风急流向北扩展有关;造成广西大范围台风暴雨的因素不仅取决于台风登陆地点和登陆后的路径以及中心是否直接进入广西内陆有关,而且还与副热带高压脊线的位置和面积指数、强度指数的变化关系密切。登陆台风在影响广西的过程中,其台风东侧的偏南风急流中心涌进广西和正涡度中心进入广西对产生大范围的暴雨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影响我国北方热带气旋的若干统计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气象局出版的1949—1994年台风年鉴资料,在大量普查的基础上,定义进入30°N以北、125°E以西热带气旋为影响我国北方的热带气旋。根据其后期移动路径的不同划分为:沿海北上、沿海转向、登陆北上、登陆填塞、登陆转向及西折6类。最后,对各类不同路径的热带气旋的气候特征及产生的暴雨区和暴雨强度做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登陆北上热带气旋的暴雨增幅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根据1956 ̄1991年的《台风年鉴》资料,研究登陆北上的热带气旋造成华北地区暴雨增幅的天气气候规律,提出确定暴雨增幅的标准,为建立预报判据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登陆北上减弱的台风所导致的暴雨——半热带系统暴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登陆北上减弱的7805号台风在华北所产生的暴雨过程。指出:在中低纬系统相互作用下,导致暴雨的系统具有半热带性质。讨论了半热带气旋和半热带锋区的特征,并比较了大陆半热带气旋与海洋半热带气旋的不同,强调进一步研究半热带天气系统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1995年第四季度我省天气的特点是前涝后旱。前期受热带气旋影响,我省出现大范围暴雨到大暴雨,立冬后降水明显偏少,部分地区出现干旱。影响我省的冷空气比较频繁。但强度较弱。气温则前期偏高后期正常,年尾转为暗冷天气。1、前期秋台肆虐暴雨成灾19月3~13日,短短10天内先后有两个热带气旋分别在广东和广西沿海地区登陆,我省出现了两次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10月3日9515号台风登陆阳西至电白沿海地区,我省西部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和大暴雨,其中5日深圳出现了265毫米的特大暴雨。9515号台风登陆才过10天,9516号热…  相似文献   

14.
登陆热带气旋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20,自引:12,他引:120  
陈联寿  罗哲贤  李英 《气象学报》2004,62(5):541-549
随着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 ,登陆热带气旋研究已经成为热带气旋研究中一个新的领域。新的探测技术能初步揭示出热带气旋登陆过程中发生的多种改变。近年来 ,国内外科学家实施了一系列外场科学试验 (Fieldscientificexperi ments) ,对登陆热带气旋进行探测和研究 ,旨在提高预报的准确率。登陆热带气旋研究内容包括 :海岸和内陆山脉地形影响 ,结构和强度变化 ,登陆热带气旋的暴雨强度和分布 ,大风强度和分布 ,风暴潮强度和范围 ,登陆热带气旋在陆上的维持机制 ,陆地涡旋的路径和入海加强 ,边界层结构 ,陆面过程和能量交换 ,变性过程等。研究采用外场科学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模拟或预报模式中使用同化资料尤其是卫星同化资料来构造初值场 ,取得较好结果。登陆热带气旋的研究目前正在展开 ,并取得了一些重要结果。研究表明 ,潜热释放和斜压位能释放是近海或登陆热带气旋加强或维持的两种主要能源。这两种能量可分别从水汽输送和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环流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另外 ,陆面饱和湿地或水面的潜热输送、热带气旋与中尺度涡旋或热带云团的合并以及高空流出气流强辐散也对其加强和维持有利。世界气象组织的热带气象研究计划 (TMRP)正在组织对这一领域的总结和下一步的研究计划。这项研究将对预报和  相似文献   

15.
1994年西北太平洋(包括南海)共生成热带气旋37个(包括:台风、强热带风暴和热带风暴),其中19个发展成台风。有12个热带气旋在我国登陆,比常年(9.3个)偏多。9417号台风在浙江登陆,对浙江影响很大。另外,125°E以西近海北上的热带气旋有3个较常年略偏多,明显多于去年,对浙江沿海影响较大。热带气旋路径以中低纬西,西北行,中纬北上转向型为主。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位置比常年偏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发现9606、9612两个热带气旋的特点为:(1)生成于南海的9606号强热带风暴和源于太平洋的9612号台风,从登陆海南岛东南部到越南北部的移动路径,以及造成钦州的天气极为相似。(2)作为影响这两个热带气旋的主要天气系统一副热带高压的强度、位置等差异较大。因此,从环境流场特征去解释,预报是比较困难的。(3)在500~800hPa三层的Tσ湿热能量场上,在这两个热带气旋登陆前一天,在其北侧的20°N附近都明显地存在着一条东—西走向的低能轴线。这一低能轴线的出现,预示着热带气旋将只沿原来的移动方向前进直至登陆。  相似文献   

17.
登陆粤西的热带气旋降水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利用1949~2000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51年来登陆粤西的热带气旋在陆地维持时间、不同强度的降水之间的分布、相同量级强降水的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揭示登陆粤西热带气旋降水分布实况和特征。结果表明,登陆粤西的热带气旋在登陆后的维持时间和其造成陆地强降水范围成正相关的关系;热带气旋造成不同强度(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的降水在其路径左右侧分布,雨强越大,出现的几率越少;热带气旋登陆后造成的暴雨量级降水在热带气旋路径右侧比左侧产生的几率更大;而大暴雨、特大暴雨落在路径左侧的可能性比落在右侧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7—2013年福建省区域自动站和基本气象站小时降水观测资料,确定精细时空尺度上热带气旋暴雨突然增幅的阈值标准,分析暴雨突然增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同期热带气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满足1 h、3 h和6 h暴雨突然增幅的热带气旋个例数随时间分辨率的降低而明显减少;3 h突增个例数主要出现在6—10月,且个例数和突增次数年分布总体呈上升趋势,突增次数日变化呈现"三峰型",高值区位于17—20时;暴雨突然增幅的热带气旋大多数在福建中南部沿海登陆,且不同的热带气旋中,强度较弱时发生突增次数较多,极值最大;暴雨突然增幅大多数发生在热带气旋登陆后24 h、距中心400 km内、西南方向,与登陆路径有关。对比分析了热带气旋登陆福建前后暴雨突然增幅的特征,发现登陆中部的热带气旋个数最多、暴雨突增次数也最多;热带气旋登陆后暴雨突增次数明显比登陆前多。  相似文献   

19.
西南季风与登陆台风耦合的暴雨增幅诊断及其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登陆内陆后维持时间长、暴雨增幅的热带气旋"碧利斯"(0604)为研究对象,利用"CMA-STI"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地面加密观测资料,讨论了西南季风与登陆台风耦合的暴雨增幅,分析了台风涡旋周围的水汽收支特征,发现净西风、净南风输送为暴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在"碧利斯"登陆大陆减弱西行的过程中,西南季风对登陆台风的维持和暴雨增幅有重要影响。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模拟"碧利斯"登陆后的降水表明,该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降水强度和暴雨落区,模拟路径与台风实际路径走向大体一致,但存在一定偏差;季风涌爆发时,台风中心南侧降水出现明显增幅。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降水强度对水汽输送大小较敏感,水汽输送减弱致使降水强度明显减弱,可见西南季风的水汽输送对暴雨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对2008-2017年影响云浮地区的热带气旋的登陆地点、登陆级别和所引起的雨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近十年影响云浮的热带气旋的特点和预报关键参考指标,并提出四点防御建议。结果表明:(1)6到10月各月均有热带气旋影响云浮,其中8月最多,7月次之;(2)登陆地点在粤西、粤中和广东省以南地区时,大部都能给云浮带来明显风雨影响,特别是当级别达到台风级以上,且登陆时的强度在强热带风暴级以上,几乎都能带来暴雨以上降雨和全市性大风;(3)登陆地点和登陆时的级别可以作为预测预报云浮热带气旋风雨影响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