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三维地籍产权体的定义与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意义上的地籍是以宗地作为基本单元进行权属登记和管理,以地表权利为核心的二维地籍。而三维地籍同样需要一种类似于二维宗地的基本单元来登记和管理三维空间中的权属状况,这种三维基本单元被称为产权体。本文以土地和房产等权利实体为基础,以权利空间为参考,研究三维空间中土地和房产的划分方式,分析这两种基本单元的存在形式、划分方式和空间形态,概括出它们的本质特征。以这些本质特征为基础,给出产权体定义和表达方式,并验证了所定义产权体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土地利用呈现立体化趋势,二维地籍管理模式已经难以反映垂直空间上土地的利用及权属状况,需要引入三维地籍管理模式。目前,我国学者提出的三维地籍模型没有考虑到权利人、权利和土地管理单元之间的联系。ISO/TC211提出的LADM从人地关系的基本点出发,由地籍主体、客体、土地权利构成核心的登记框架,该框架引入了LA_SpatialUnit这一核心类,该核心类覆盖了建筑物单元,网状设施等三维地籍形态,并分别建立了行政管理单元与空间单元。本文通过借鉴LADM的核心框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三维地籍概念模型,并选取面元模型的构模方式,结合面向对象的思想构建空间单元的数据模型。在此基础上,设计了LADM的三维地籍管理模型,并开发原型系统验证其可行性,通过对房屋产权单元和地下宗地的管理实例,验证了该模型在我国三维地籍管理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通过改进低空摄影测量传统的像控点布设方法、内业测图方式、外业调绘方法,实现了低空摄影测量在农村地籍调查中的应用。并对实验区加密成果及图形精度进行检查、统计、分析,总结出影响图形精度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有益于提高图形精度的方法,确保农村地籍图形精度。  相似文献   

4.
地籍信息系统所发挥的强大的地籍管理功能,是基于完善的数据采集系统和实时的数据更新工作为基础的,地籍信息系统作为一种图形系统,其对图形数据的采集、分析和更新更是日常工作中的技术核心。而对于图形数据的采集和更新是以地籍变更测量为主要技术保障的,因此,如何把科学的测量技术运用于信息系统的数据采集之中(或从地理信息系统讲为GIS前台数据采集)是我们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籍信息系统所处理的对象是空间数据源,包括图形信息、属性信息与声像信息,这些信息来源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地籍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和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等。地籍信息系统的建立,要按照现行的地籍管理制度,满足有关的《规程》与《规范》、《106号文件》的要求,以数据录入、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及信息成果的输出等方面需要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大地四边形是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形测量和各种工程测量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图形。由于应用这种图形测定控制点,工作量省、使用方便,而测定的精度又较高,所以一般都乐于采用。关于这种图形的平差方法,虽然已有许多种方法,归纳起来有严密的和近似的两种。前者是把四边形的各种条件都列出来,然后按照最小二乘原理进行平差;后者只是满足需要,采用近似方法平差,以简化平差的手续。可是近年来国际和国内又把这一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7.
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系统阐述了不动产统一登记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基于ArcGIS图形平台和Oracle数据库平台,对已有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城镇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登记信息数据等进行整合,设计开发了城乡一体化土地登记管理子系统、地籍图形变更子系统、地籍信息系统社会化应用系统,初步建成了不动产登记中的地籍信息数据中心。  相似文献   

8.
地籍信息系统属于地理信息系统范畴,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地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会存在许多技术问题。一些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如空间数据的无缝组织、变比例尺空间数据融合、空间分析模型等。另一些问题的解决取决于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如地籍信息空间单元、标准化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市场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土地产权问题的矛盾在现在社会中也显得日趋明显,而由于宗地变更涉及到产权关系和经济利益,对宗地的变更监管也显的尤为必要.本文结合新旧两种变更模式详细分析了宗地图形和属性变更的过程规律,为地籍信息系统实现地籍图形、属性变更及变更过程的审核监管等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直接涉及土地登记办证业务,对于提高土地登记办事效率,提高行政效能,建设群众满意型服务窗口具有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撑作用。近年来,城镇地籍测量成果、地籍档案数字化成果在系统中的应用,使系统实现了对地籍调查图形和属性数据的管理,进一步提高了地籍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但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  相似文献   

11.
给出了地籍单元拼接的方法,推证了拼接的误差方程式及改化法方程式,总结出了改化法方程式的组成规律。  相似文献   

12.
传统地籍是以二维宗地为基本单元进行管理的,不能真实反应地上、地下的空间土地使用权管理的需要。为了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地上与地下、大场景真三维空间信息应用的新模式,提高三维GIS的技术水平与应用能力,建设三维地籍系统,真正实现地上、地下的空间土地使用权有效管理,该文以东营市垦利区三维地籍系统为例,结合地籍管理需求,以二维宗地为基础,结合数字地表模型(DSM),形成了三维地籍数据库,开发了适应于三维地籍管理需要的垦利区三维地籍系统,实现了地籍管理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地籍信息服务政策是国家用于引导地籍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和信息活动的行为规范及准则。文章对我国地籍信息服务政策体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这些政策包括保密法规、信息发布、地籍管理、信息化标准、服务管理和服务收费等方面,涵盖了实施地籍信息服务涉及的主要行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籍信息服务标准,加快构建地籍信息数据共享制度等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将国土资源部门的地籍管理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与国税部门的税源监控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可使现有电子表格和数据库无法看到的数据模式和发展趋势以电子图表的形式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并结合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数据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实现了数据可视化、地理分析与数据库应用的有机集成,满足了税收机关决策多维性和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地籍管理科技发展,铁路用地地籍管理在引入国家大地统一坐标系的测量技术手段的同时,为满足铁路用地线状分布特点和日常管理的需要,仍然保留了独立坐标系统。而铁路运营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技术装备的不断提高,铁路线路设备发生了较多拨移、变线或改道,作为确认铁路地界线位置的基准线,铁路线路的变化,对快速准确地查找铁路地界线产生了直接影响。为此,针对铁路用地参照坐标的变化情况及调整方法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介绍了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地籍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简单的地籍管理与查询平台。系统集成了现代电子地图预览、简单的查询与分析以及3D数字威海预览等功能,充分利用了第二次全国土地利用调查的成图数据,实现了地理信息系统应有的效用。  相似文献   

17.
以邹城市野外采集的地形数据为基础,借助MapGIS地籍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软件,提出了一条建立大比例尺地形数据库的建库路线,建成了邹城市1∶500比例尺的城镇地形数据库。  相似文献   

18.
The conception of an efficient cadastr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el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each coun-try. It is crucial for 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the real estate market—the security and liberty of making transactions, register-ing a property, planning operations, the introduction of an ad valorem tax on property and more rational use of space. InEurope 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cadastral systems, because the countries in Europe hav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different economical and social backgrounds. Through the centuries, many types of cadastral systems evolvedand their differences often depend upon local cultural heritage, physical geography, land use, technology, etc.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cadastral systems have been the subjects of many publications and studies in world literature. It was as-sessed that the useful tools in conducting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various cadastral systems include the procedures of statisti-cal inference.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project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en cadastral systems international-ly by creating appropriate integrated indicators of a cadastral system using statistical technique. Such indicators willmake it possible to compare different cadastral systems and present them hierarchically in relation to their quality, struc-ture, as well as legal, organiz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solutions. From a good number of methods available, techniquesoriginating from two spheres of statistic inference were selected: distribution free methods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meth-ods. For analyses with the distribution free methods, FRIEDMAN‘‘s test (FRIENDMAN‘‘s non-parametric variance analy-sis) as well as KENDALL‘‘s test ( KENDALL‘‘s compatibility ratio) were selected. For analyses with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methods, factor analysis was sele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