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人工栽培黄芩的气象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栽培黄芩的气象条件研究董关水(乌盟气象处,012000,集宁)黄芩是我国中医药学上的一味名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对肺热咳嗽、黄胆肝炎、高血压、胎动不安有特殊功效,对支气管过敏性哮喘有一定缓解作用。由于黄岑野生采挖量少,生长周期年限长,果实...  相似文献   

2.
利用湖南省2008-2017年10年森林火灾数据、卫星MODIS和VIIRS监测资料及常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湖南省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湖南省森林火灾高发月份是2、3、4月, 3月最多,总次数为3800次,森林火灾在邵阳发生次数最多,郴州、长沙和永州次之。森林火灾受灾面积最大的是永州市、怀化市、邵阳市,达6800-7500公顷。重点分析了2018年2月14-19日湖南致灾严重的森林火灾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森林火灾期间,气温偏高、相对湿度较小,降水量少,平均风速一般超过0.5m/s,火灾严重时段最大风速增大到6m/s左右,风向以偏东风和偏南风为主,湖南高低空受上下一致的西南风气流控制,天气形势较稳定。  相似文献   

3.
《湖北气象》2005,(1):F004
位于鄂西山区、长江西陵陕北侧的兴山县气象局,在面临地方气象事业一度受挫的不利条件下,不俱艰难,勇于拼搏,敢担大任,以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队伍为契机,抓住三峡工程移民搬迁的大好机遇,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克难奋进,  相似文献   

4.
针对四川暴雨频发、灾重的特点和防汛气象服务准确及时、全程系列的要求,设计四川省暴雨预报警报服务系统,要在暴雨探测、通信、预报、综合信息、灾害评估和防灾对策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省级信息发布中心和决策服务政府专线,充分发挥中期预警、短期消息、临近警报、应急体制“四度设防”的功能效应,加强主体作用,完善联防机制,健全组织结构,提高运行效果,取得最佳效益。  相似文献   

5.
应用武威地区气象局农试站1987、1988年果树试验资料,从果树生产力出发,系统定量分析了果树枝、果生长动态,客观划分出春、夏、秋梢和果实初生、高峰、缓生、成熟期之后,对照气候特点,得出海拔1500m气候带果实增长期适宜下限温度为12℃,上限为34℃;1750m左右的地区,适宜下限为13℃,上限为30℃;果实停长下限为7℃。提出了提高果树生产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针对平坦地形和山地地形,通过两次外场测量,研究了激光雷达在湍流测量的精度,并分析讨论了误差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在平坦地形下,激光雷达与测风塔在风速、湍流动能、湍流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0.908、0.904,拟合结果分别为y=1.003x+0.241、y=1.192x+0.091、y=1.140x+0.006;在山地地形下,二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0.917、0.900,拟合结果分别为y=0.949x+0.119、y=1.606x+0.167、y=1.131x+0.031。在平坦地形下,激光雷达高估风速2.71%,高估湍流动能28.3%,高估湍流强度17%;在山地地形下,激光雷达低估风速3.91%,高估湍流动能77.3%,高估湍流强度17.85%。本文采用了IEC61400-50-3标准中建议的方法验证了激光光束的湍流测量,激光束对湍流测量精度较高,湍流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93,拟合公式为y=1.003x-0.003。山地地形对于激光雷达风速、湍流均有影响,高估湍流动能和湍流强度,低估风速。  相似文献   

7.
2005年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和主要气象灾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肖风劲  徐良炎 《气象》2006,32(4):78-83
2005年,我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年内没有出现大范围、长时间的严重干旱,旱情较常年轻;但华南南部出现严重的秋冬春连旱,云南发生近50多年来少见的严重春旱,西北东北部以及内蒙古等地发生夏秋连旱,江南西部、华南西部一度秋旱明显。汛期,暴雨洪涝灾害较常年偏重,西江、闽江、淮河流域及湖北、湖南、四川、辽宁等地发生严重暴雨洪涝灾害,渭河、汉江流域秋季出现特大洪水。年内有8个台风和热带风暴登陆我国,台风强度大、影响范围广、灾情重,台风灾害损失为1997年以来最严重。大风冰雹、龙卷风、雷击等强对流天气频繁,局地灾害损失较严重,总体灾害较常年重,但比上年轻。另外,年初南方部分地区发生严重低温冻害和雪灾,年末山东等地出现严重雪灾。全国春季平均沙尘日数为近50年来同期最少。  相似文献   

8.
铁岭市近45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刘敏  张耀存  周昕  张菁 《气象》2006,32(5):99-104
利用线性倾向率、滑动平均等方法,对铁岭市1960--2004年间4个气象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以及初终霜、无霜期、积温、透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铁岭市近45年气候变化特点为温度呈上升、降水略减少的趋势,特别是近15年,气温增暖幅度加大,降水春夏两季减少明显;但各季增温幅度差异较大,对气候变暖贡献最大的是冬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幅度明显高于平均最高气温,气温日较差变小;初霜拖后、终霜提前及无霜期延长,积温明显增多,透雨偏晚频率增大,极端气候事件出现的几率增大。  相似文献   

9.
用等差三点法对S型生长曲线中的三个回归系数a、b、c进行“粗选”,再用单纯形法进行“微调”,最终得到使残差平方和Q最小时的a、b、c值。这一方法与常用的等差三点法、优选法、逐步搜索法相比,原理直观科学,计算简便快捷,回归效果好,能获得最优的回归系数,是一种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环球海洋大气气溶胶化学研究 III:金属形态和入海通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立奇  余群  杨绪林 《大气科学》1994,18(2):215-223
中国第三次南极考察和环球科学考察,历经北太平洋、南太平洋、南极半岛海域、南大西洋、北印度洋、以及沿途近岸海域,共收集58个气溶胶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分析其中的水可溶态和酸可溶态的Mn、Fe、Pb、Cu、Cd。气溶胶中金属表现明显陆源向大洋输送的浓度梯度,近岸海域上空金属含量大于大洋上空含量,北太平洋上空含量高于南太平洋和南极半岛海域。气溶胶中金属的水可溶程度,在近岸海域上空依次为Cd>Mn>Cu>Fe>Pb,百分比分量分别为39%,36%, 23%,14%和5.3%;在大洋上空依次为Cd>Mn>Fe>Cu>pb,百分比分量分别为62%,44%,11%,3.1%和2.5%。本文还计算和比较各观测海区上空金属从大气输入海水的通量。  相似文献   

11.
市、县气象台站天气预报评分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广东省气象业务、服务发展需要,结合目前市、县级气象台站预报业务的实际和需要,开发的天气预报评分系统,评分范围包括24h晴雨、暴雨和低温预报。该评分系统采用VB6.0为开发工具,使用Access数据库,ADO方式访问数据库。整个系统在win2000专业版环境下开发完成,简便、快捷、准确,适合向全省市、县级气象台站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2018年4月3-5日东北冷空气回流到京津冀地区造成复杂相态降水过程典型华北回流天气个例,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和MICAPS地面资料,详细分析了冷空气路径、形态、对降水范围及相态的影响等。分析表明:回流冷空气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可分为4个阶段,即低层冷舌侵入、沿山堆积扩散、增强维持、变性消散阶段。在低层冷舌侵入阶段,冷空气以冷舌形式经东北、渤海侵入京津冀地区,冷舌在不同高度位置不同;冷舌在垂直方向位于干、湿过渡区,降水粒子经冷舌下方干区蒸发,造成阴天无降水天气。在沿山堆积扩散阶段,低层冷空气遇太行山堆积并向南北以扇形形式扩散,较高层次冷空气西边界扩散至太行山山区;燕山南部、太行山东部存在深厚湿层,且温度较低,出现降雪;距离山脉较近的平原地区出现雨夹雪或雪;距离山脉较远的平原地区无降水。在增强维持阶段,冷空气强度达到最强,范围达到最大;深厚湿层从太行山、燕山向平原扩展,降水范围扩大,降水相态主要取决于近地面温度。在冷空气变性消散阶段,较高层次回暖先于较低层次,冷空气变性消失,降水趋于结束。  相似文献   

13.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一种世界性的重大害虫,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因其具有远距离迁飞,繁殖力强等特点,条件适宜时常大面积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摸清棉铃虫生活习性、种群变化规律是棉铃虫防治的前提条件。由于棉铃虫是变温昆虫,气候条件对其生长发育、成灾机制等产生极大影响。因此,本文系统综述了气候变暖对棉铃虫影响的研究进展,包括棉铃虫生长发育、体色变化、繁殖、滞育、飞行、越冬、与作物的互作关系等方面,并对未来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棉铃虫的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四川气象》2006,26(1):F0002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是经国家科技部、财政部、中编办批准的国家级公益类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是我国专门从事高原气象科学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专业研究所,既是我国高原气象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又是西南区域气象中心和四川省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聘请了国内外知名科学家作为指导专家,建立了高原气象开放实验室,实施了“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机制,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结构合理、勇于创新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南宁市芒果产量不稳定,经常欠收的原因。雨日、气温、雨量和日照等,是影响芒果生产。的气象要素,其中,花期低温伴随着阴雨是芒果生长的主要不利因素,因此,选育花期能避过低温阴雨的品种是使芒果达到高产、稳产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16.
摘要:利用新疆100个国家气象站的月、季、年气温、降水要素1991─2020年和1981─2010年平均值资料,从区域平均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对2个气候平均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全疆的平均气温一致增加,且大部地区增温显著,春季增幅最大,秋季最小,北疆增幅略大于天山山区和南疆。全疆降水增幅3.1%~5.0%,冬季增幅最大,秋季最小,天山山区增幅大于北疆和南疆。月气温,2、3、4、6月升幅较大,5─10月较小,月气温差值空间型分为三型:全疆一致增加型、全疆大部增加型和全疆大部减少型。月降水,2、8、11月增幅较大,月降水差值空间型分为三型:全疆大部增加型、全疆大部减少型和北疆大部减少南疆部分增加型。气候平均值更替后,气温距平和降水距平百分率偏高的特征将弱化,其等级整体由正距平向负距平方向调整,基于旧气候态下的评价结论也需重新评估。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四川省气象局机关作为主管全省气象工作的机构,应当认真定位,适时构建和谐机关,提高服务能力,完成对社会服务使命。  相似文献   

18.
以2015年我国首批监测城市的雾霾数据为基础,综合现有文献全面选取16个变量,首次考虑氮肥对雾霾的影响,采用克里金插值、全局Moran''I、局部Moran指数和多元线性回归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雾霾污染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社会经济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雾霾污染月、季变化显著:从逐月PM2.5浓度分布形态来看,PM2.5月度累计数据呈“U”字型,其中1月PM2.5累计浓度最大。从PM2.5季节分布来看,春季的PM2.5累计浓度略低于秋季的PM2.5累计浓度,而夏季的PM2.5累计浓度最低,仅为2817.67 μg/m3,即呈现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特征。(2)2015年各月PM2.5浓度空间高度聚集。高-高关联(热区)主要为华北地区,集中分布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4省及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省,低-低关联(冷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西藏以及黑龙江5省;(3)能源消耗总量、煤炭消耗总量、私人汽车拥有量、交通压力、氮肥使用量以及烟(粉)尘排放总量与雾霾的形成机制具有正相关关系,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与雾霾的形成机制具有负相关关系。最后,本文提出了构建综合执法机构,发挥联合防控作用;改变“GDP至上”的考核方式,注重生态考核;建立信息公开机制,发挥媒体监督作用;转变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积极促进企业行为转变,提升公民低碳出行意识等建议,从而为政府制定雾霾预防与治理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3—2022年西安市国家气象站和区域气象站观测资料及MICAPS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天气学分析法对近10 a西安暴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0 a中,2021年暴雨日最多,为24 d,其他年份在6~16 d之间;暴雨集中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8月上旬暴雨日最多,累计达14 d;强降水频次日变化分布呈双峰型,主要集中在12时前后和00时前后;强降水极值雨强频次分布具有三峰型特征,第一峰区在08—12时,第二峰区位于01时,第三峰区位于16时,易发时段为下午到傍晚。(2)暴雨日呈北少南多的分布特征,南部山区为9~23 d,城区及北部区县暴雨日为3~7 d;暴雨极值大值区主要位于周至、长安、蓝田、临潼;4月暴雨日最少,主要集中在周至和蓝田,5月暴雨日增多,主要在南部区县,6月暴雨主要发生在城区和南部区县,7月和8月暴雨范围逐渐东西向扩大,9月逐渐收缩。(3)影响西安区域性暴雨的环流形势分为副高-西风槽型、西风槽型、低涡型、西北气流型等4 种概念模型。(4)西安稳定性暴雨,雨强起伏变化不大,一般CAPE值<100 J/kg,K指数<36 ℃,SI指数>0 ℃,CIN值>50 J/kg,0 ℃层高度在48~51 km;对流性暴雨,小时雨强大,一般CAPE值>800 J/kg,K指数>36 ℃以上;SI指数<0 ℃,CIN值<50 J/kg,0 ℃层高度51~54 km。CAPE值越大、K指数越大,SI指数越小,越有利于对流系统发展。  相似文献   

20.
1994年度(199年12月至1994年11月),广西各地年平均气温16.6~23.2℃,与常年相比,桂林、柳州两地区大部、河池地区东部正常稍低,其余地区接近常年值或偏高0.5℃;年降水量1180~3600毫米、大部地区比常年偏多1~5成;年日照时数,桂南大部及右江河谷、梧州地区南部为1500~1960小时,其余为1000~1500小时,各地比常年偏少120~390小时。主要气候事件,以全区性暴雨洪涝灾害最为突出;其次是全区性春播期低温阴雨天气,而干旱、冰雹、雷雨大风等影响较轻。气候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弊多利少,属一般偏差年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