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4 毫秒
1.
武海英  赵夏廷 《青海气象》2001,(1):53-54,57
MILOS500型自动站观测项目中,蒸发观测仍使用E-601B型蒸发器,根据《E-601B蒸发器使用暂行规定》的要求,E-601B蒸发用水每月要至少换水一次,本文根据格尔木市气象台1998-1999年两年蒸发观测资料简单分析了因换水前后水温差异引起的E-601B蒸发观测记录误差情况。  相似文献   

2.
对4年20m^2蒸发池无积雪覆盖条件下的冰期试验资料分析表明: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2.8℃是冰期稳定冻结的开始,冰期冻结厚度与-2.8℃的积温有密切的关系。冰体年最大冻结厚度与积温、冻结历时天数呈线性关系;冻结厚度与负积温有相关性很好的“s”形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3.
一种利用卫星资料的实时降水量自动计算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江吉喜  范梅珠 《气象科技》1998,(4):39-45,38
运用我国中、东部地区1989、1990年6~9月中66天各日逐时GMSIR数字展宽资料和528个气象站的雨量观测以及地面压、温、湿资料,采用双重检验逐步回归方法,经过多种试验,初步研究出了一种夏季6h降水量自动计算方法,复相关系数达到0.49~0.58,并通过了α=0.01检验。对当前估计降水中普遍使用的有关因子作了较全面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根据近45a气象资料和近10a土壤水分观测资料,利用气候线性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兴海县高寒山地草原气候变化趋势及其对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兴海县高寒山地草原区近45a气候变化趋势与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规律相一致;影响土壤湿度的气象因子主要有降水和蒸发,而温度则通过影响蒸发间接影响着土壤湿度,蒸降差是分析气候变化对土壤水分影响的直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E 601B型蒸发器与小型蒸发器测值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霞  王飞 《气象科技》2013,41(5):852-856
通过塔城国家基准站1985-2001年非冰期(4-10月)E-601B型与小型蒸发器逐月蒸发量对比观测数据及塔城水文站2009-2011年3年冰期(11月至次年3月)冰面蒸发对比观测数据,应用比值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计算了两种蒸发量之间的折算系数.结果表明:小型蒸发器蒸发量与E-601B型蒸发器蒸发量存在很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非冰期为0.877,冰期为0.924;折算系数非冰期为0.596,冰期为0.349,为有效利用长序列、单站点小型蒸发器观测资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业务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芝花  熊安元 《气象》2007,33(1):19-24
随着我国气象台站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的逐步布设,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质量控制系统的研制亦成为业务急需。2004年开始,研制由台站,到省级、国家级资料部门的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三级质量控制业务系统。各级质量控制系统融合了自动控制技术和交互式应用技术,允许在必要时对疑误资料进行详细的人工分析、判断与修正。文章介绍了整个质量控制系统的业务流程设置、质量控制技术以及质量控制信息。  相似文献   

7.
加密自动站资料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陶士伟  徐枝芳 《气象》2007,33(2):34-41
加密自动站(IAws)观测网随着我国观测系统的加强日趋完善,许多省市都有IAWS局域网。IAWS观测资料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但由于IAWS观测资料的特殊性,其质量问题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它的使用。为了促进我国IA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首先通过对比IAWS观测资料和以往的天气尺度常规地面人工站(CMWS)观测资料的特点,分析了IAWS资料的特殊性,然后从国际上IA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的经验和方法着手,对IAWS观测资料和CM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的差别以及建立IA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应注意的重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IA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不同于CMWS观测资料质量保障体系,应特别重视观测业务管理体制建立和台站级自动质量控制、人工干预、监测评估等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1前言 自动气象站(Ⅰ型和Ⅱ型)是一种全新的地面气象自动观测微机计算处理系统,可对多种地面气象要素(大气压力、空气湿度、风向、风速、雨量)等进行定时自动采集、处理、通讯等,提高了观测的时效,消除了人工读数误差,减轻了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自动站组网就是将某一地区范围内分布的自动气象站所采集的各种资料利用各种通信手段传至中心站,再由中心站传到国家局,并在中心站对自动气象站进行远程监控。我省于2003年7月中旬组网成功,具有自动传输和监控功能,且运行正常。本文就是对我省自动站组网建设过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自动雨量监测站及监测原理与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凯  徐国元 《青海气象》2005,(8):4-5,11
本文主要介绍我省42个CAWS600-R自动雨量站组成的自动雨量监测站,并对黄南州、海南州、果洛州地区的降水资料收集及单雨量站故障的排除和日常维护进行了阐述,可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0.
对2007年新疆40个自动站、人工站平行观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站点温度、湿度、风、降水、蒸发等常规要素对比差值在评估范围内,能够满足业务需求,气压大部分站点对比差值>±0.2hPa,主要介于±0.2hPa~±0.5hPa之间,且人工站高于自动站.Ocm地温冬季对比差值异常增大是由于冬季积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自动与人工观测气压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鞠晓慧  任芝花  曹丽娟  刘小宁 《气象》2010,36(1):104-110
利用全国373个基准基本站自动与人工平行观测期间的气压对比观测资料,进行了自动与人工观测气压的差异分析,重点从本站气压计算公式和环境温度方面分析了两种观测方式引起气压观测数据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1)自动观测的气压值比人工观测气压值普遍偏低0.1~0.2 hPa。日最低气压差异最大,可达到0.34 hPa。自动与人工观测气压的差值有较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2)从分布区域看,自动与人工观测气压差异较大的区域位于海拔较高的西部地区,我国中东部地区则差异较小,绝大多数在0.2 hPa以内;(3)由于人工观测气压计算公式的问题,在2004年之前人工观测的本站气压值偏大,海拔高度越高的地方,偏大程度越高。统计结果还表明,30℃以上的高温环境和-30℃以下的低温环境,自动与人工观测气压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2.
从一次强对流天气探讨自动站和雷达资料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对2003年5月14日佛山地区的强对流进行天气背景和稳定度分析,着重对自动站雨量、风速及多普勒雷达强度、速度场分析,初步探讨了自动站和雷达资料在强对流天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2008年7—9月中国北方不同下垫面晴空陆面过程特征差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曾剑  张强 《气象学报》2012,70(4):821-836
采用2008年7—9月观测的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实验观测协同与集成研究资料,选取了9个下垫面(包括裸地、草地、森林和农田),分析了中国北方不同下垫面以及不同地区同类下垫面的晴空陆面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日变化特征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下垫面以及不同地区同类下垫面的地表辐射和能量过程特征差异明显,而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下垫面的光学特性、水热特性以及局地陆-气系统中可利用水分的不同。在辐射平衡的比较方面,荒漠沙地发射的长波辐射最大,高寒森林的长波辐射最低,农田下垫面发射的长波辐射总体低于草地;荒漠沙地、草地、农田和高寒森林的反射率依次减弱;荒漠沙地、草地、农田、森林下垫面的净辐射依次增大。在能量平衡方面,荒漠区沙地可利用能量大部分(约80%)用于加热大气,约20%消耗于蒸发和加热土壤;草地下垫面可利用能量中用于加热大气的能量比蒸发水分消耗的能量高,但高寒草甸例外;农田下垫面可利用能量的大部分消耗于蒸发,消耗于加热大气的能量不到20%。水含量越高,潜热通量越大,能量闭合率越低,能量过程也更复杂。  相似文献   

14.
自动站资料实时显示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应用Visual Basic6.0编程语言实现自动观测站气象资料的自动采集。经翻译生成过去24h变化趋势曲线图,数据经处理录入数据库。以备浏览、查询资料。  相似文献   

15.
国家级地面自动站A文件质量控制方法及软件开发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地面自动站A文件是以站月为单位的气象观测综合资料,具有要素多、信息量大的特点。为了实现有效的质量控制,研究了更为全面的国家级的质量控制方法并遵循软件工程理论,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方法完成了应用软件的开发,这对保证我国地面自动站观测数据的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利用福泉国家气象观测站新30 a资料(1981—2010年)的小型蒸发观测资料与2014年、2015年自动大型蒸发传感器观测资料进行比较,统计分析了影响蒸发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新旧两种探测技术蒸发量差异比较大,新探测年、月、日蒸发量明显小,夏秋季差异大、冬春季差异较小。重点分析了两种探测手段对实际蒸发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蒸发观测值的方法,认为自动大型蒸发传感器数据更准确,更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17.
杨静  杜小玲 《贵州气象》2005,29(2):28-29
介绍了贵州省自动站的分布情况以及自动站资料的整理、Micaps格式的标准化处理过程和自动报警系统。  相似文献   

18.
自动气象站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费县气象站人工观测资料和自动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观测测得地面气温偏高,湿度、风速偏小,两种观测的降水量差值不大,风向频率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9.
周易  江志红  邱欣  李伟  张强 《气象科学》2016,36(5):639-646
利用2012年1月辽宁省1 410个自动站资料,通过资料质量控制,采用WRF模式分析同化,结合自动站资料观测同化进行了辽宁地区4 km分辨率1月气温场建立的试验,同时与不进行同化观测资料、同化稀疏场资料的模拟试验对比,评估3种不同试验下辽宁地区月平均以及逐日、逐时温度的模拟能力,发现WRF模式与自动站资料同化相结合能建立高质量4 km分辨率的辽宁地区1月气温场,1月平均温度的偏差范围大部分低于±0.5℃,对逐日温度绝对偏差一般低于0.6℃,温度变化与观测序列的相关系数高于0.95;逐时温度的绝对偏差一般低于1℃,相关系数高于0.92。同化自动站资料试验的模拟效果,无论对于逐月温度还是逐日、逐时温度都显著优于未同化试验和同化稀疏场资料试验。在复杂地形下,同化自动站后模拟效果的改善尤为明显,逐日和逐时温度模拟的平均绝对偏差降低幅度都能接近0.5℃。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区降水、蒸发和降水蒸发差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利用华北地区1951~2000年80个观测台站的降水、气温的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京津唐地区、华北西部、华北中南部和胶东半岛地区降水、蒸发和降水蒸发差在1951~1965年、1966~1976年和1977~2000年3个时期年代际变化特征。京津唐地区和华北西部地区夏季降水和降水蒸发差从1977年开始减少得比较明显;而胶东地区和华北中南部地区从1965年开始减少,1977年之后减少的更加严重,但4个区域5、6月的降水和降水蒸发差却出现明显的增加。分析还指出,胶东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减少最多。另外还利用欧洲中心(ECMWF)1958~2000年的700 hPa风场资料分析了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可能成因,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在1977年之后明显减弱,造成我国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