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河南省大青地区沿乔端-瓦穴子断裂带和二郎坪群火神庙组分布着以银、铅、锌为主的带状异常,过去未引起重视。通过地质大调查项目实施,对本区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并重点检查了以银、铅、锌为主的异常。在火神庙组的变石英角斑岩中发现了银、铅、锌多金属矿化带,伴生有金、铜等金属矿化,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鉴于区域上存在众多的以银、铅、锌为主的综合异常和相似的地质环境,找矿产潜力很大,随着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的全面展开,本区找矿定会有较大的发现和突破。  相似文献   

2.
在河南省淅川地区沿淅川断裂带分布着以银、锑、钒为主的带状异常。通过地质大调查项目实施,重点检查了以银、锑、钒为主的异常,并划分出3个地球化学分区。在寒武系底部水沟口组的硅质岩和粘土岩中发现了银、锑、钒多金属矿化带,伴生有金、铂、钯等贵金属矿化和稀土矿化。区域上存在有众多的以Ag、Sb、V为主的综合异常和相似的地质环境,区域矿产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沿淅川断裂带分布着以银、锑、钒为主的带状异常,通过地质大调查,对本区进行了地球化学分区,并重点检查了以银、锑、钒为主的异常。在寒武系底部水沟口组的硅质岩和粘土岩中发现了银、锑、钒多金属矿化带,伴生有金、铂、钯等贵金属矿化和稀土矿化。区域上存在有众多的以Ag,Sb,V为主的综合异常和相似的地质环境,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在辽宁省复县望宝山区用激发极化法找矿,获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所发现的三个激电异常通过钻探验证均打到了以锌、铅为主的多金属矿体.效果好的原因,主要是具备了适合该方法的地质条件和物性前提.锌、铅矿体及矿化基本上被限定在岩筒内,围岩同含矿化、矿体的角砾岩筒的电性差异明显,因而异常明显,地质效果突出.矿区地质概况及物性  相似文献   

5.
覃文明  何志美 《矿物学报》2007,27(Z1):527-529
个旧(西)花岗岩体因其东侧产有以锡铜为主的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而被诸多地学家所关注,以往其研究重点多以铜、锡矿为主,对个旧(西)花岗岩体外围其它铅、锌、铜、钼、金、银等多金属矿床(点)的关注甚少.随着滇南地区地质找矿、矿业开发和多金属成矿规律总结等工作的进一步加深,在个旧(西)花岗岩体外围圈出了大量有价值的异常,并发现了多处铅、锌、铜、钼等多金属矿床(点).综合矿化信息显示,岩体外围环形的多金属矿带是一个值得进行更深入研究的矿集区.本文对个旧(西)花岗岩体外围铅锌矿床(点)的成矿规律进行探讨,为该区铅锌多金属矿找矿及矿业开发工作提供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赤峰南部地区是中国北方一个非常重要的金属成矿区。宁城县杨树沟门银-铜-铅-锌多金属矿化区及周边晚古生代、晚中生代的岩浆侵入和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强烈,NE向、近EW向断裂构造及受其控制的中酸性脉岩发育,围岩蚀变分布广泛,局部显示了较为明显的银、铜、铅、锌等多金属矿化,有1∶50 000及1∶10 000化探综合异常显示,1∶5000地物化综合剖面异常清晰,通过探槽工程揭露具明显的矿化显示,该区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7.
双石垒子航磁异常查证中的重磁电综合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建华  尹秉喜  杨勇 《西北地质》2010,43(2):163-168
以航磁异常为基本线索,分析了卫宁北山多金属矿床(点)、矿化带与磁异常的关系。利用电磁测深和重、磁2.5D联对反演对双石垒子航磁异常进行了综合解释,发现引起双石垒子磁异常源体密度与本区域分布的中酸性岩体密度值一致,证实了磁异常为中酸性岩体所致。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条件和卫宁北山地表矿化及化探异常分布特征,推测本区断裂构造、岩浆岩与金、铜金、银铅多金属矿化之间的依存关系。同时,表明可能存在的隐伏中酸性岩体可能就是本区多金属成矿的源和中心,也是深部多金属成矿最核心的控制因素,从而为卫宁北山多金属矿勘查寻找提供了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8.
孙爽 《吉林地质》2023,(1):22-31
根据安图县三岔地区的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R型聚类分析、相关性矩阵分析及优选异常查证,确定区内铅矿化体为受北西向张性断裂构造控制。土壤聚类分析表明,Au元素呈独立地球化学行为,Cu-Ag-Pb-Zn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代表了热液银、铅、锌等多金属异常元素组合,特别是Pb-Zn元素组合相关系数达0.518 1,表明二者地球化学行为的相似性,暗示了两种元素内在共生组合关系的存在。优选Au、Ag、Pb异常进行了详细的查证,发现了一些Cu、Pb矿化体,预示了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9.
云南大坪超大型金多金属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坪金矿床是哀牢山金矿带上的超大型金多金属共生矿床.矿体为赋存于闪长岩体内部近平行的多金属硫化物-石英薄脉.矿床地质、流体包襄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作用与中、新生代的区域构造-岩浆活动密切相关,至少可分为燕山期石英-黄铁矿和喜山早期石英-方铅矿两期;早期形成金矿化,晚期形成铅和银矿化并伴生金矿化;二者叠加于同一容矿空间,形成多期叠加的复式铅、锌、银、金共生矿床.成矿物质与成矿流体的来源一致,各成矿期流体均是以深源流体为主的壳-幔混合流体,但具有不同的地球化学特征,是相对独立的成矿流体体系.矿床成因属中-高温热液硫化物-石英脉型.  相似文献   

10.
<正>云南蒙自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位于滇东南锡多金属成矿区域,是上世纪80年代证实的超大型矿床(梅燕雄等,1997),锡与银、铅、锌等金属共生或伴产出。近年来地质勘查工作发现在矿床深部存在独立锡矿体(张洪培等,2006)及以锡为主的锡石硫化物矿体等新矿化类型。矿区出露寒武系、泥盆系和第四系地层。寒武系地层岩性为碎屑岩-碳酸盐岩组合,形成于浅海陆棚—滨海环境(高子英,1998)。赋矿层位主要为中寒武统田蓬组(∈2t)及下部地层。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与成矿带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丕忠 《地质学报》2014,88(1):99-108
大兴安岭成矿带是中国最重要的有色金属成矿带之一,资源潜力巨大,其北段是中国除新疆以外唯一存在地质空白的地区,矿产勘查与研究程度低。笔者通过对其区域地球化学场特征、大中型内生金属矿床分布规律、区域控矿地质条件的研究,初步认为本区优势内生金属矿产是钼矿、银铅锌矿,其次是金矿和铜矿,潜力矿种是铀矿;以德尔布干、鄂伦春-伊尔施两条深断裂为界,其两侧地球化学背景、成矿环境、矿种及成矿类型差异很大,并将大兴安岭成矿带北段划分为:德尔布干Ⅲ1、大兴安岭西坡Ⅲ2、嫩江Ⅲ3等3个Ⅲ级成矿亚带10个Ⅳ级成矿区。  相似文献   

12.
枪口南银多金属矿位于东昆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1:2.5万沟系沉积物测量在矿区圈定出以Ag、Cu、Pb、Zn、Mo为主的综合异常4处.经异常查证,圈出9条矿化带,21条矿(化)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通过进一步异常查证,在AS1、AS2异常中Ⅶ、Ⅷ和Ⅸ号矿带内圈出银、银铅锌以及银金砷异常高值段,展示出了异常区具较好的银多金属矿的找矿远景.AS3异常内的Ⅳ号含矿花岗斑岩体深部发现多条铜多金属矿(化)体,且发育较强的围岩蚀变,显示具有较好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潜力.AS4异常内Ⅰ-Ⅲ号金矿化带具较好的金多金属矿找矿潜力.本区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化探异常发育,且已发现了较好的银多金属矿找矿信息,充分展示出本区具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全国重要固体矿产重点成矿区带划分与资源潜力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成矿区带是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成果最集中反映,同时也是地质找矿勘查部署最直接依据。利用全国重要矿产潜力评价成果重新厘定我国重要成矿区带,部署我国重要成矿区带有重要实际价值。成矿区带划分一方面要以区域构造环境及演化为纲,对成矿域、成矿省进行科学划分;同时要研究成矿本身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矿床的多元地物化遥等成矿信息,使得成矿区带符合成矿实际,能够直接找矿。部署区带是根据国家找矿工作部署出发,对成矿区带进行优选排序,具有引导导向作用,往往也能大大促进部署区带地质找矿突破。本次工作以23个矿种圈定成矿靶区,重要矿产地、物化遥异常等信息,并在最新划分的90个三级成矿区带基础上,划分了26个全国固体矿产勘查重点成矿区带,并进一步优选10个重点部署区带。  相似文献   

14.
李幸凡 《矿产与地质》2005,19(6):592-598
二十世纪60~70年代是我国金属矿产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发展的初期阶段.1976年,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规划制订,我国金属矿产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进入大规模普查实施的第一阶段;随着一系列新技术规定的颁布执行,1992年开始进入第二阶段的成矿区带地球化学异常详细检查评价与综合研究;1993年以后,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与详查仍然以寻找金属矿产为主要任务,同时,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成果开始向应用地球化学方向发展,这标志着第三个阶段的开始,即应用成矿区带地球化学普查成果进行生态环境地球化学与人类健康、综合农林业地球化学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系沉积物39种元素系列背景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史长义  梁萌  冯斌 《地球科学》2016,41(2):234-251
中国以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自1978年开始以来,已覆盖陆地面积约690×104 km2,积累了海量的高质量基础地球化学数据.在这些数据的开发利用中不同地区、不同范围间的数据对比是研究元素分散富集、成矿趋势、异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全国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为依据,采用全部原始数据,以X±3S为临界值一次性剔除异点后的数据集的中位数作为背景值的估计值,使用统一方法计算出了全国范围、9个大地构造单元、12个地球化学景观区、19个成矿带的39种元素水系沉积物背景值,探讨了全国范围、不同构造单元、不同景观区、不同成矿带各元素背景值的区域分布规律和特征.研究表明不同的景观区、不同的成矿带、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由于地质背景和景观条件不同,元素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也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区域分布特点和分布模式.这些背景值为进一步深入开发利用区域化探数据和资料提供了可供对比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6.
西秦岭—松潘金三角地区金矿带划分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秦岭—松潘地区是我国西部重要的卡林型金矿成矿的集中区 ,依据其成矿规律可划分为同仁—夏河—岷县金成矿带 ;青海军功—甘肃尕海—舟曲—成县南金成矿带 ;玛沁—玛曲—南坪金成矿带 ;青海德尔尼—积石山—平武金成矿带 ;青海达日—斑马—马尔康金成矿带 ;四川松潘哲波山—文县—康县金银铜成矿带等 6个重要的金矿成矿带  相似文献   

17.
根据青海多龙恰柔勘查区已有的地质信息,以含辉钼矿化、黄铜矿化的印支期、燕山期花岗岩为主要研究对象,用地球化学土壤(岩屑)测量、地球物理双频激电扫面综合圈定了3个有意义的成矿远景区,用激电测深与EH4大地电磁测深初步固定了2个大的异常带的空间大致分布:均是走向以NNW向为主、倾向以SWW向为主、倾角较陡的大型异常带,总结了此矿区地质一地球物理一地球化学成矿模型,最后在推断出的异常部位布设钻孔并见矿。这次工作表明:因地制宜地结合各种物探方法,利用地质填图资料,综合全局考虑化探异常,扬长避短,发挥各自优势,在西部特殊景观区寻找金属矿科研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利用大比例尺区域化探资料中成矿元素铜、砷地球化学场的变化规律所反映的信息,在大兴安岭查巴奇浅覆盖区推断19条断裂构造带.将推断出的断裂构造带结合地球物理、遥感信息、地质填图等得到的断裂构造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推断的断裂构造带多数与地球物理、遥感信息、地质填图等得到的断裂构造一致,多数地球化学场的分界线准确地反映了地层与侵入体的接触带,明显的地球化学高、低背景场分别对应着地层与侵入体.说明应用成矿元素地球化学信息进行地质单元推测、断裂构造推断等是有效的,可在浅覆盖区推广应用.同时,成矿元素地球化学图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推断结果看地球化学方法只能概略地推断地质体,实际工作中应注意与地质、地球物理、遥感等方法紧密结合,对地质填图单元进一步区分,以使提取的信息可靠性更强.  相似文献   

19.
北山成矿带是中亚巨型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区位于北山成矿带,属天山内蒙区北山分区。以花岗闪长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其岩石学、锆石U-Pb测年及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研究,分析其成因类型、来源及地质意义,为该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International Geology Review》2012,54(11):1006-1007
The considerable gold resource potential in China has been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in recent years, following detailed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major orogenic belts since the 1980s. The major tectonic components of China include the Sino-Korean, Yangtze, Tarim, and Cathaysian Precambrian platforms surrounded by the Altaides, Tianshan-Inner Mongolia, Daxinganling, Alkin, Kunlun, Qilian, Qinling, Himalaya-Tethys, and Nanling orogenic belts. A large number of gold deposits and geochemical anomalie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all of these lithotectonic provinces. The most important deposit types are Precambrian lode, Carlin-type, ophiolite-related, porphyry-related, volcanic epithermal, and possible Muruntau-type gold deposits, occurring mainly in seven major metallogenic districts in eastern and southwestern China. Many lithotectonic belts provide favorable locati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various large gold deposits and are comparable with other productive gold provinces of the world, such as the Canadian Shield and Circum-Pacific magmatic arcs. The geochemical anomalies and many existing gold deposits and metallogenic belts in China require additional detailed study on the basis of modern exploration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