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元瑞  吴宜明 《安徽地质》2004,14(3):217-218,227
辐射井排渗技术在降低尾矿坝浸润线,避免坝体内水溢出坝面,增强尾矿固结,提高坝体稳定性和渡汛能力的应用中,具有适应地层广,出水量大以及单井控制范围广等优点。不仅排渗效果好,还具有施工对坝体无破坏性的特点。结合我公司所完工的“陕西金堆城钼矿栗西尾矿坝辐射井排渗工程”实例,就辐射井排渗技术在尾矿坝排渗工程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的方法和技术等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由于某尾矿初期坝已基本失去原有的设计排渗功能,随着尾矿库库内尾矿的不断积聚,其工程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形式为散浸和集中渗漏,症状为坝面坝前沼泽化、管涌和流土。本文简要介绍了该尾矿库采用垂直排渗-盲沟联合排渗技术的处理方案,及其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谢渭泉 《地质与勘探》1990,26(9):63-64,F003,57
自流式水平排渗是矿山尾矿坝排渗新方法之一.文中概述了这项施工技术的全套工艺流程,包括尾矿坝及尾矿粉特征、水平顶进技术、找管技术、成井技术、平竖相交技术等.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3)
对于尾矿坝因排渗不及时引起坝体中水量聚集、有效应力减小、抗剪强度降低、固结排水困难等问题,利用SEEP-3D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尾矿坝中设置垂直—水平联合排渗系统后其排渗效果。结果表明:不同布置形式下的垂直—水平联合排渗系统都能有效降低尾矿坝浸润面埋深,其中水平排渗管间距20 m、管长50 m,垂直排渗井管长3 m的排渗方案效果最为明显;当坝体不同部位存在夹泥层时垂直—水平联合排渗系统能有效降低坝体浸润面,起到良好的排渗效果。  相似文献   

5.
尾矿坝治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翠兰  季学培 《世界地质》2003,22(2):172-175,180
尾矿坝在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它主要应用于堆放和处理矿山生产所带来的废渣、废水等污染物质,而坝体浸润线过高会影响尾矿坝的稳定性。尾矿坝治理技术众多,重点介绍了管井法降水、垂直水平自流排渗法、水平自流排渗法、辐射井排渗法等。在结合实例讨论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其应用范围以及其在应用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6.
某新建尾矿库初步设计拟采用一次性筑坝,坝型为碾压式土石坝,为评价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以及尾矿库的安全性,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尾矿库渗流稳定性和抗滑稳定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尾矿坝采用的渗控体系能够满足大坝的防渗要求,坝体上游侧的HDPE土工膜起到了较好的截渗效果,库内浸润线分布规律合理,下游设计排渗系统起到了较好的排渗效果;在正常蓄水位、最高洪水位和地震等3种工况下,尾矿坝下游边坡的抗滑稳定性均满足规范要求,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雷本雄 《地下水》1991,13(2):84-87
在矿山尾矿坝安全治理的诸多方法中,由于水平排渗法具有工程造价低、排渗效果好、管理简便等较多的优点而被广泛采用。当前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利用已有的普通地质勘探钻机代替专用钻机进行水平排渗孔等特种工程施工,是开拓探矿工程技术领域的新尝试。1989年下半年,我队根据某设计院提出  相似文献   

8.
某上游法尾矿坝抗滑稳定性浅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某上游法尾矿坝抗滑稳定性分析,对比分析了坝体加高、浸润线条件、排渗系统运行状况和透镜体简化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尾矿坝抗滑稳定性随坝体加高而降低;排渗系统运行状况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超过坝体加高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根据一定简化原则减少透镜体,从而简化剖面形状和计算复杂程度,是一种能反映工程实际但比较保守的分析方法。拟静力法并非适合于所有的尾矿堆积坝抗震稳定性分析,即便采用其所得结果也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9.
某上游法尾矿坝抗滑稳定性分析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某上游法尾矿坝抗滑稳定性分析,对比分析了坝体加高、浸润线条件、排渗系统运行状况和透镜体简化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尾矿坝抗滑稳定性随坝体的加高而降低;排渗系统运行状况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超过坝体加高对尾矿坝抗滑稳定性的影响;根据一定简化原则减少透镜体,从而简化剖面形状和计算复杂程度,是一种能反映工程实际但比较保守的分析方法;拟静力法并非适合于所有的尾矿堆积坝抗震稳定性分析,即便采用其所得结果也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0.
向山硫铁矿尾矿库联合排渗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水平排渗钻孔、碎石桩及盲沟等联合排渗工艺在向山硫铁矿某尾矿库再利用工程中应用的成功经验,介绍水平排渗孔等工艺在尾矿库再利用工程中的施工过程以及该工艺在尾矿坝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韩静  周金钢  曹长龙 《矿产与地质》2003,17(Z1):487-489
根据近几年来在尾矿坝辐射井排渗加固工程中的成功经验,介绍了一种经济、实惠、安全的水平孔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上游法尾矿库堆坝方法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改进的上游法堆坝方法,即高浓缩分级尾矿上游法堆坝方法。基于尾矿库堆坝模型试验,以高浓缩尾矿堆存技术为指导,分别进行传统上游法和改进上游法的高浓缩尾矿堆坝模型试验,演绎尾矿库堆坝过程,测试并得出了堆坝过程中滩面尾矿沉积情况、尾矿颗粒分布规律及浸润线变化规律,并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不同堆坝方式下坝体的最小安全系数。结果显示:高浓缩尾矿堆坝使沉积滩颗粒分布均匀,颗粒分级不明显,减少了互层和细泥夹层的出现,改善了坝体内部结构;改进上游法堆坝可以形成有利于排渗防洪的良好沉积滩滩型;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改进上游法堆坝方法可以使尾矿坝的稳定性提高19%~33%,研究成果可为新建尾矿库工程提供试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应用有效应力有限元法研究了老虎岩尾矿坝在不同坝高时的应力水平、变形和孔隙水压力分布,以及遭到Ⅶ度地震作用时的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当前坝高情况下,无地震作用时尾矿坝处于稳定状态.在受烈度为Ⅶ度的地震作用下,尾矿堆积坝坝外坡和沉积滩面的堆积尾矿砂土在局部已经发生液化破坏;在封库坝高情况下,无地震作用时尾矿坝处于极限状态.在受烈度为Ⅶ度的地震作用下,尾矿坝坝外坡和沉积滩面的堆积尾矿砂土已发生大面积液化破坏.在地震作用下,老虎岩尾矿坝堆积尾矿产生液化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堆积坝体内浸润线的埋深较浅.对老虎岩尾矿坝必须加强排渗措施,使坝体内浸润线下移.  相似文献   

14.
米箭沟尾矿坝加高方案渗流场数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箭沟尾矿坝为了进行加高设计而进行了尾矿库区的地质钻孔勘探。基于实际钻孔勘探成果的最佳反演分析各分区-尾矿砂、风化岩体和初期坝堆石体的模型渗透参数和加高设计方案,采用三维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应用自主开发的3D-Seepage-Stress程序进行了该尾矿坝加高后渗流场数值分析,得出渗流场各要素分布图。可以看出,在此加高方案下,尾矿坝库区浸润线和溢出点都很高,不利于尾矿坝的稳定安全和运行管理。为此提出了在加高方案设计中加强排渗设施设计的初步方案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尾矿砂的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前国内许多尾矿坝的初始坝本身不透水且无排渗设施,因而整个尾矿坝体浸润线很高,坝内大部分尾矿砂处于饱和状态。在动荷载的作用下,这些尾矿砂的动力特性对尾矿坝的安全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液压式振动三轴仪,研究了某尾矿坝内尾矿砂的动力特性,讨论了影响尾矿砂液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金堆城尾矿坝加高方案数值模拟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堆城尾矿坝为了进行加高设计而对尾矿库区进行了地质钻孔勘探。基于实际钻孔勘探成果,最佳反演分析了各分区-尾矿砂和初期坝堆石体模型的渗透系数、物理力学指标和加高方案下的浸润面分布。结合加高设计方案,采用基于有效应力法的EFES-3D计算程序对该尾矿坝加高后的应力应变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坝坡稳定性分析,得出应力应变场分布图和边坡安全系数。可以看出,在上游法加高方案下,尾矿坝坝坡有涌起抬高现象,安全系数有所降低,不利于尾矿坝的稳定安全和运行管理。为此提出了在加高方案设计中加强排渗设施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良振  张延军  秦胜伍  邓浩  倪金 《世界地质》2019,(2):507-512,538
针对尾矿坝边坡稳定性问题,使用三维有限元软件计算,对吉林省集安石墨尾矿坝进行渗流-应力-边坡耦合分析。渗流分析基于三维介质达西定律,通过不断改进工况条件来降低浸润线溢出部位,保证坝体不会发生渗透破坏。同时,尽量降低溢出部位的应力坡降,保证坝体不会发生流砂、管涌等形式渗透破坏。在渗流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渗流-应力-边坡耦合,不断改进尾矿边坡的坡角和高度等要素,得到强度折减法下的尾矿边坡稳定性系数。通过理论计算和验证,提出了一种便于施工的排渗体布置方式,并验证了排渗体的可靠性,为尾矿坝具体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多个磷石膏渣场工程资料的理论分析,提出了一个新的渣场防渗排渗设计方案。该方案不同于常规方案之处是在磷石膏渣场下游的底部设置了排渗棱体,改善了磷石膏底部的排水条件,使磷石膏渣场的浸润线大幅下降。新方案不仅提高了磷石膏渣坝的安全性,还大幅度降低了渣场的运行费用,并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不仅为磷石膏渣场的防渗排渗设计提供了切实有效的理论依据,而且对其他利用尾矿筑坝的渣场的防渗排渗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上向弯曲双向槽孔排渗管技术在新厂沟尾矿库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满足矿山生产需要,凉山矿业公司经过综合比较后,对即将达到原设计坝高的新厂沟尾矿库进行加高扩容改造,以延长尾矿库的服务年限。由于该尾矿库在使用过程中,坝体浸润线一直偏高,在堆积坝坡面上经常有水渗出,坝坡面出现沼泽化、局部坍塌等。现场勘察揭示坝体浸润线埋深较浅。因此,在实施加高扩容前,需要对坝体过高的浸润线进行治理。综合考量后,决定采用上向弯曲双向槽孔排渗管技术,分别在初期坝坝顶、第5级和第8级子坝处施工三排上向弯曲钻孔,孔内安置双向槽孔排渗管,实施坝体排渗加固。2009年底排渗工程竣工后,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检验,经现场踏勘和坝体浸润线观测,结果表明,该项排渗工程效果显著,使该尾矿库能够满足加高扩容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建立管井和水平井-砂袋井两种不同模型,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排渗体系在同—尾坝条件下理论排渗效果,得出水平井一砂袋井排渗体系优于管井排渗体系。旨在为解决同类工程问题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