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硬件延迟是利用GPS进行TEC测量时最大的误差源,其影响可达30多TECU。为获得更准确的绝对TEC数值,必须利用一定的电离层模型计算得出GPS系统硬件延迟。本文为估算利用一个时段内的观测数据计算得出的硬件延迟对后续时段TEC测量的影响,利用IGS网络中60多个数据质量良好的GPS跟踪站数据,对硬件延迟的精度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PS系统硬件延迟在短期内具有较好的精度和稳定性,但是当发生电离层扰动现象时GPS系统硬件延迟的精度和稳定性会遭到破坏。同时根据GPS系统硬件延迟稳定性的研究成果,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对太阳耀斑进行预报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在电离层建模过程中,要想获取准确的电离层TEC信息,必须剔除硬件延迟的影响。利用4阶球谐函数建立单站电离层延迟模型,求解球谐函数系数的过程中解算硬件延迟值。在建模过程中针对单站模型卫星与接收机硬件延迟较难分离的问题,直接将广播星历中播发的TGD参数作为卫星硬件延迟,观测值采用载波相位平滑伪距,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以GPS为代表的卫星导航系统受定位精度的约束,需外加在地面的伪卫星提供辅助定位信息,确保定位精度。提出了基于软件无线电思想的伪卫星接收机基带部分的设计方案,同时给出了三种硬件实现方式:(1)基于DSP的硬件实现;(2)基于FPGA的硬件实现;(3)基于ACM的硬件实现。同时针对这三种实现方式从硬件资源,算法实现两个角度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4.
介绍计算硬件延迟的方法,采用电离层VTEC模型进行系统组合硬件延迟的参数估计;比较单站和多站建模的差异,并且对解算结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与IGS公布的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与IGS的计算结果一致,表明修正硬件延迟后的电子浓度含量能较好地反映磁暴现象.  相似文献   

5.
闻洪峰  和会 《测绘科学》2011,36(1):167-169
在利用多站GPS数据建立电离层延迟模型时,将卫星硬件延迟和接收机硬件延迟作为整体参数求解并剔除会产生与实际不符的情况,因此将二者分离是十分必要,笔者给出了最优信息扩散估计与广义逆结合分离硬件延迟的基本方法,并结合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GPS系统硬件延迟修正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介绍GPS系统硬件延迟偏差及对TEC的影响,给出一种计算GPS系统硬件延迟偏差的方法,并结合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从计算机科学角度看,地理信息系统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以及系统的组织管理者。这一讲主要介绍GIS的硬件和软件,以及如何选择GIS系统。  相似文献   

8.
北斗应用系统的设计,在数据的获取和访问上是与特定的北斗硬件设备绑定在一起。对于软件的开发人员来说,需要根据特定的北斗硬件设备开发北斗定位数据的访问模块。文中提出并设计北斗数据接入中间件,通过对不同厂商北斗硬件设备的描述和分析,设计一个通用的北斗数据接入具体实现层,屏蔽北斗数据的接入、通信和传输细节,提高系统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9.
利用区域GNSS参考网络进行宽巷及窄巷硬件延迟的估计,进而利用硬件延迟估计值对PPP模糊度进行固定。使用重庆CORS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宽巷及窄巷硬件延迟在一段时期内均比较稳定,宽巷及窄巷固定成功率分别达90%、85%左右。相对于浮点解,固定解精度在测站东方向上提高了30%左右。  相似文献   

10.
周国锋  沈继成  胡伟 《测绘科学》2011,36(6):273-275
本文探讨了基于PDA终端嵌入式GIS的地图显示方法。针对移动信息设备的硬件局限性,提出了在地图显示过程中减少系统硬件负担的方法,根据不同的图形类型,提出了各自的显示方法,同时解决了复杂多边形的填充和显示问题。本研究应用于常州市国土资源野外巡查实验结果表明:基本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能有效实现移动终端硬件局限下的地图快速显示,为国土资源三级综合动态巡查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向泽君  罗再谦  李波 《测绘通报》2012,(9):48-50,54
连续全景影像采集平台常常要集成陀螺仪或惯性导航单元等昂贵设备,造成硬件成本高、集成复杂等弊病。提出一种基于连续全景影像的航向和俯仰角速度的软件计算方法,不需要陀螺仪或惯性导航单元等硬件就可以计算航向和俯仰角速度,并成功应用在连续全景影像的坐标校正与图像防抖中。该方法避免了使用硬件设备,简化了全景采集平台的设计,降低了成本,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地基GPS区域电离层多项式模型与硬件延迟统一解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利用区域地基GPS双频精码数据建立单层电离层多项式模型中,多项式系数、组合硬件延迟统一平差的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分析表明,GPS卫星短弧段的天空视图对电离层多项式建模的影响较大,由此估计的组合硬件延迟解不稳定,电离层模型也存在系统误差,边际效应明显;分段常数的全天电离层延迟多项式建模的数据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削弱短时弧段建模的影响,获取一致性、稳定性更好的组合硬件延迟.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GPS-OEM板的组成和特点,分析了NMEA-0183语句的数据格式及信息组成,并结合硬件特点研究了MCS-51单片机与GPS-OEM板的通讯问题。讨论了两类典型GPS-OEM板应用的软件设计和硬件配置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硬件设备的数据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但受到应用系统的制约,计算机硬件资源往往得不到充分利用。同时随着生产单位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软件成本逐年提高。如果能通过技术段实现软、硬件资源的共享将极大降低单位的投入成本。针对测绘行业生产单位的软、硬件现状,针对性提出了基于Windows远程桌面的软、硬件资源共享使用的方法,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共用,提高了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LiDAR系统的特点,与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进行对比。总结当前LiDAR硬件系统和数据处理的现状和主要趋势,以期对国内用户在仪器选型和行业应用中提供帮助,对我国LiDAR硬件系统研制和数据处理软件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GPS在近20多年来已经有了广泛应用。其中最为重要的应用之一就是对诸如人为工程结构和地表变形的精确监测。但高成本的GPS硬件设备投入,使得大规模推广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降低变形监测应用中GPS硬件设备成本,我们开发并研制了多天线GPS系统,并已通过测试。这个系统由一系列特别设计的硬件和软件组成,使得一台GPS接收机可连接多副GPS天线。这样,只需一套设备就可以实现多个点位的监测,从而成倍地降低成本。介绍本研究组开发的新一代多天线GPS系统,包括数据获取、传输、处理、分析和显示的硬件和软件,并对多天线GPS系统与传统岩土工程监测设备的集成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7.
介绍计算卫星及测站硬件延迟的方法,采用低阶球谐函数模型进行系统组合硬件延迟的参数估计,选取欧洲区域内的10个IGS观测站,15 min实时解算一个VTEC模型,对解算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与IGS公布的结果进行比较,计算结果与IGS的计算结果一致。针对2015年3月17日发生的磁暴,利用经过硬件延迟修正后的电子含量,研究测站上空的电离层电子含量的变化情况,表明其能较好地反映磁暴现象。   相似文献   

18.
李昕  郭际明  周吕  覃发超 《测绘学报》2016,45(8):929-934
提出了一种精确估计区域北斗接收机硬件延迟(DCB)的方法。该方法不需要传统复杂的电离层模型,在已知一个参考站接收机硬件延迟的条件下,利用正常情况下电离层延迟量和卫星-接收机几何距离强相关这一特点,采用站间单差法来精确估计区域内BDS接收机的硬件延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单站估计的单站北斗接收机连续30d的硬件延迟RMS在0.3ns左右。通过GEO卫星双频观测值扣除已知卫星DCB和本文方法估计的接收机DCB,计算对应穿刺点一天的VTEC并和GIM格网内插结果并进行比对分析,二者大小和变化趋势均符合较好,进一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出行对地图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导航电子地图得到了广泛应用,随之而来的就是导航地图数据的定位精度和现势性问题.而动态增蜮更新是解决地图现势性的唯一途径。但是长期以来受终端硬件性能瓶颈的影响。进展不大.而当前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航终端硬件设备的处理运算和存储能力的提高,导航仪硬件设备成本下降.为实现导航电子地图动态增鳋更新提供了可能.本文就导航电子地图数据更新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堆栈是现代计算机中非常有用的一个特性。本文通过堆栈结构特点及其实现方法的简要描述,建立一个较完整的堆栈概念。并且,通过对子程序调用、嵌套,高级软件系统的过程调用等方面的叙述,说明堆栈仍需有强功能的硬件指令的支持,从而有助于了解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