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梅山铁矿外围金、铜、钼多金属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梅山铁矿接替资源勘查中,首次发现了金、铜、钼多金属矿体,通过岩石学、流体包裹体及激光等离子质谱(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等手段初步研究了其成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金、铜、钼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在铁矿层顶部和外围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的"近矿指示蚀变带"中,属于燕山早期大王山旋回的产物,矿床成因类型为陆相火山-沉积期后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  相似文献   

2.
于沟子铁-稀有多金属矿区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矿集区西段,其中铁铜(钼)多金属矿体主要分布于正长花岗岩与狼牙山组碳酸盐岩接触带矽卡岩内,属于矽卡岩型铁铜(钼)多金属矿床,而铌(铷)等稀有-稀土矿化带分布于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内。于沟子铁铜(钼)多金属矿床磁铁矿石中的辉钼矿Re-Os定年表明,辉钼矿中含有对Re-Os定年产生较大影响的普通Os,在扣除普通Os后,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10.1±4.8)Ma(n=5,MSWD=0.37),厘定其成矿年龄为晚三叠世,是东昆仑祁漫塔格印支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摘 要]于沟子铁-稀有多金属矿区位于东昆仑祁漫塔格矿集区西段,其中铁铜(钼)多金属矿体主要分布于正长花岗岩与狼牙山组碳酸盐岩的接触带矽卡岩内,属于矽卡岩型铁铜(钼)多金属矿床,而铌(铷)等稀有-稀土矿化带分布于正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内。通过对于沟子铁铜(钼)多金属矿体内磁铁矿石中的辉钼矿Re-Os定年表明,辉钼矿中含有对Re-Os定年产生较大影响的普通Os,在扣除普通Os后,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210.1±4.8)Ma(n=5,MSWD=0.37),厘定了其成矿年龄为晚三叠世,是东昆仑祁漫塔格印支期大规模成矿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新疆东天山斑岩铜矿的找矿模型试探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16  
东天山斑岩铜(钼)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觉洛塔格晚古生代岛弧北缘的大草滩断裂南侧。该区自早石炭世开始拉张,晚石炭世早期转入汇聚阶段,区内经历了拉张、汇聚、碰撞-固结,陆内堆积和纾张作用多类地质事件,形成一套双峰式火山-沉积建造,复理石建造和钙碱笥系列的花岗岩类侵入建造(属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长岩,斜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组合)。与成矿作用有成因联系的含矿母岸为斜长花岗斑岩和闪长玢岩。研究认为属斑岩型铜(钼)矿床,矿床蚀变强烈,有明显的分带性。在矿产勘查中,应用地质、遥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其效果甚佳,试探建立了东天山斑岩铜(钼)矿床的找矿模型雏型。  相似文献   

5.
江西九瑞地区铜金成矿系列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崔彬 《矿床地质》1995,14(1):44-50
九瑞铜金矿田是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在矿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内不同的沉积建造,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控制了不同类型矿床的形成(斑岩型,隐爆角砾岩型、层控型、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等);区内岩浆的演化控制了不同的矿种(铜、金、钼等)它们互相叠加组合构成了区内不同矿床类型和不同矿化种类的矿床及其组合(斑岩型铜、钼矿床、隐暴角砾岩型铜、金矿床、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层控型铜、金矿床以及矽卡岩型-层控型矿床组  相似文献   

6.
拟建了海相火山岩地区的铁-铜-硫成矿系列,它包含两个亚系列,即含铜黄铁矿型亚系列和含铜铁矿型亚系列;并充分肯定了铁-铜型矿床的潜在地位与勘查前景,为新一轮矿产资源大调查拓宽了思路,为铜、多金属矿产的勘查扩展了就矿(铁矿、黄铁矿)找矿(铜、铅、锌、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何文举 《云南地质》2004,23(2):164-178
矿集区分布在NW向川塘-长山华力西断皱带南西缘,系多陆块拼接缝合构造环境。印支-燕山期-喜马拉雅期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及其相关的成矿作用,通过高效率浓集机制,形成一串锡、铁、铜、金等矽卡岩型、斑岩型和热液型矿床,组成矿床系列,包括多个超大型、大型矿床。这些成因上密切相关的矿床,成矿时间显然相近,却处在不同岩浆活动阶段和不同地质环境中,矿化特征有明显差异,矿种和矿化类型在时空分布上具有规律:印支-燕山期的花岗岩侵入阶段形成矽卡岩型富磁铁矿矿床;在花岗岩浆分异演化浅成相侵入阶段,形成矽卡岩型及岩浆晚期、自交代产生的斑岩型;而最后形成岩浆期后热液型铁-金、铜、金矿床。文章侧重讨论铁、铜、金矿床系列的成矿构造环境、岩浆作用、物质来源及高效率浓集机制,对云南“三江”地区找金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太行山北段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大军 《贵金属地质》1997,6(3):161-170
太行山北段多金属矿床有3个金属元素富集带,1.中心(铜)钼矿带,形成斑岩型矿床2.过渡带铁-铜,银-铜,铁和锌成矿带,形成矽卡岩型矿床,3.外带铅-铅-银带,形成脉状矿床,这种分带出现多于多个矿区,但不同矿区显示出独特变化,一般以其中一个矿带最发育,其它两矿带次之,但有利也有两矿带相对发育围绕花岗岩的金属元素区域分布,流体包裹体温度测定及H,O和S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岩浆热液与冷的大气降水(含少量  相似文献   

9.
新疆北部中——大型金、铜矿床的基本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新疆北部10多个中-大型金、铜矿床的对比研究,探讨了其含矿建造及其岩石化学成分,将这些中-大型金、铜矿床概括为块状硫化物型铜-多金属-金矿系列、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系列、铜镍硫化物型矿床系列、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系列、与夕卡岩有关的铜(钼)矿床系列等5个成矿系列类型、并指出本区金、铜矿床存在“一代,双峰”和“集中成矿,分片富集”的时空分布特点;在探讨有关典型矿床的硫同位素、铅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本区中-大型金、铜矿床具有明显的多成矿物质来源和多成矿阶段等基本特性;最后建立了本区中-大型金、铜矿床的区域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0.
马厂箐矿集区铜、钼、金矿化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及地质勘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40Ar-39Ar同位素定年方法对乱硐山矿段夕卡岩型铜钼金矿化和人头箐矿段蚀变岩型金矿石中热液白云母进行同位素定年,得到夕卡岩化矿石中白云母样品(B119)40Ar-39Ar坪年龄为35.25±0.36Ma,等时线年龄为35.0±1.8Ma,反等时线年龄为34.8±1.9Ma。蚀变岩型金矿化矿石中白云母样品(B118)40Ar-39Ar坪年龄为35.35±0.32Ma,等时线年龄为34.44±0.99Ma,反等时线年龄为34.4±1.2Ma。这与正长斑岩(35.6±0.3Ma)、花岗斑岩(35.0±0.2Ma)、斑岩型铜钼矿化成矿年龄(35.8±1.6Ma)和(33.9±1.1Ma)较为一致,显示马厂箐铜钼金矿床与正长(斑)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斑状花岗岩岩性组合有关,铜钼金成矿属于同一个构造—岩浆—成矿系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滇中龙岗地区多金属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总结了滇中龙岗地区金、铜、铁、铅-锌、银等多金属矿床的类型和成矿规律,指出该区成矿演化有4个时期:早元古代铁-铜成矿期,中元古代-中三叠世古风化壳铁(金)矿成矿期,燕山期-早喜马拉雅期金、铅-锌(银)成矿期,晚喜马拉雅期金成矿期;相应地在空间上自下而上形成了4种成因类型的矿床组合:海相火山喷发-沉积-变质铁-铜矿床,古风化壳型铁(金)矿床,构造破碎带热液蚀变脉状金矿床和铅-锌(银)矿床,沉积-热液改造砂砾岩型金矿床。文章指出了该区找矿主攻矿种和有利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12.
马厂箐矿集区铜、钼、金矿化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该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及地质勘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40 Ar-39 Ar同位素定年方法对乱硐山矿段夕卡岩型铜钼金矿化和人头箐矿段蚀变岩型金矿石中热液白云母进行同位素定年,得到夕卡岩化矿石中白云母样品( B119)40 Ar-39 Ar坪年龄为35.25±0.36 Ma,等时线年龄为35.0±1.8 Ma,反等时线年龄为34.8±1.9 Ma.蚀变岩型金矿化矿石中白云母样品(B118)40 Ar-39 Ar坪年龄为35.35±0.32 Ma,等时线年龄为34.44±0.99Ma,反等时线年龄为34.4±1.2 Ma.这与正长斑岩(35.6±0.3 Ma)、花岗斑岩(35.0 ±0.2 Ma)、斑岩型铜钼矿化成矿年龄(35.8 ±1.6 Ma)和(33.9土1.1 Ma)较为一致,显示马厂箐铜钼金矿床与正长(斑)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斑状花岗岩岩性组合有关,铜钼金成矿属于同一个构造—岩浆—成矿系统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克停哈尔铜钼多金属矿床是2013~2014年在青海省祁漫塔格成矿带新发现的一处小型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属东昆仑祁漫塔格早古生代裂陷槽,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古元古代金水口岩群和寒武—奥陶纪滩间山群,金水口岩群碳酸盐岩是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产出的有利地层。华力西期闪长岩、印支期中酸性花岗岩类发育,印支期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是区内铜钼矿的主要含矿岩体。区内构造活动强烈,北西西—北西向的压性、压扭性断裂组成了区域主体构造骨架,多期多组构造交错,为成矿提供了良好通道。矿区成矿具有多期次系列成矿的特征,形成以含矿斑岩体为中心的斑岩铜钼矿化,外围为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及脉状铅锌矿化的岩浆热液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4.
翠宏山铁多金属矿是小兴安岭多金属成矿带上一个典型的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产于中奥陶世白岗质花岗岩与寒武纪铅山组(E1Q)海相碳酸盐岩、砂岩北西向接触带中。以接触带为中心,钼钨矿体基本上赋存于白岗质花岗岩体中,铁矿体/铁锌矿体主要产出于接触带一矽卡岩中,铜锌矿体多以铅山组的层间破碎带为容矿场所。各矿体形态、产状变化与矽卡岩带具有宏观上的一致性。白岗质花岗岩、铅山组地层及其接触带构成了三位一体的控矿、容矿体系。研究认为碳酸盐岩地层、白岗质花岗岩、北西向接触带的有机耦合是区内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形成的主要条件,同时,三要素控矿的综合运用是矿区深部及外围勘查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上游两岸金、铜、钼成矿作用特点、分布和研究程度.提出了金、铜、钼最具找矿远景的工业类型矿床:斑岩型金(-铜)或含金斑岩型铜矿床;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及金-碲矿床;微细浸染型金-硫化物-石英矿床;斑岩型铜、铜钼矿床.此外,对今后区域普查找矿和成矿预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地区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成矿的地质背景,三江地区域斑岩型铜矿为岛(山)弧型和大陆边缘断裂型,可划分出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和扎多——芒康——祥云——金平等四条成矿带。根据对成矿特征的认识,提出:岛弧型的金沙江东侧德格——曲登——中甸成矿带为铜(钼)——金(银)型成矿带,除寻找雪鸡坪、昌达沟式斑岩铜矿外,应注意寻找呷村式火山岩型金银矿;大陆边缘断裂型的扎多——芒康——祥云——金平成矿带,为斑岩型铜(钼)、铅(铁)、金成矿带,矿带北段应注意寻找斑岩型钼、铜钼矿,南段应注意寻找斑岩型铜钼、铅铁、金矿。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涞源县木吉村铜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吉村矿田由木吉村,浮图峪等七个中小型矿床组成,是河北最重要的铜矿集中区,矿田受深断裂及中生代火山断裂盆地控制,矿床与侏罗纪髫髫山旋回次火山岩闪长玢岩有关,主要成矿元素为铜、铁、钼、矿化类型为五岩-矽卡岩-热液型,以斑岩及热液迭加矽卡岩型为主,构成“多位一体”成矿序列。本文论述了矿田的成矿规律,提出了矿田蚀变分带模式和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郭晓东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168-1177
[摘要]马厂箐铜(钼、金) 矿床是滇西成矿带上与喜马拉雅期富碱斑岩有关的斑岩型矿床之一。 本文通过对制约马厂箐斑岩型铜钼金矿床成矿的岩浆岩类型、岩浆的氧化性变化以及是否存在大规模 成矿流体活动和成矿的物质基础等成矿的关键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进一步评价该矿床的成矿潜力,指出 (似)斑状花岗岩与向阳组地层的北、东接触带是寻找斑岩型矿床的重点部位,宝兴厂矿段与乱硐山矿 段之间的矽卡岩型磁铁矿体(民采大坑)北侧是找金的重点部位,乱硐山矿段具有寻找铜、金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博罗科努山北坡金铜矿成因类型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邓洪涛 《新疆地质》2001,19(2):123-126
博罗科努山北坡是西天山地区重要的金铜矿产成矿远景苑,处于非岩浆型被动大陆边缘的一特殊大地构造环境中,华力西中期花岗岩类侵入体十分发育。该区金、铜矿点众多,矿石建造以Cu-Au-Fe为主,矿床成因归为岩浆-热流体堆积型和流体-岩石反应堆积型两种类型。矿床成因类型受岩浆-花岗岩类侵入体和断裂构造活动的控制,研究其成矿模式对本区金、铜矿产资源的正确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翠宏山铁钼多金属矿田属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铁多金属成矿带,发育铁、铅、锌、钼、钨等多金属大规模成矿作用.尤以钼矿化最具特色,出现矽卡岩-斑岩型钼钨矿化、斑岩型钼矿化和隐爆角砾岩型钼矿化等多种类型的钼矿化在单一矿田中并存的现象.但三种钼矿化类型的矿化特征和时空关系等缺乏系统梳理,钼成矿事件尚未清晰厘定.选取该矿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