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它的发生是不受国界的限制的。因此地震必须由很多国家共同记录,并相互交换资料,才能研究透彻。现在国际上有个重要的地震资料交换机构,即国际地震中心,简称ISC,它是一个非官方组织,由许多国家的学术团体或事业机构所资助而工作。任务是从全球地震台收集资料,把它重新加以分析和计算,并把结果印成月报和区域地震目录,供全球的地震学者或机构使用。 ISC之历史——19世纪末叶有个英国人名叫John Milne在日本制造了Milne式地震仪并研究地震。那时人们就感到,必须  相似文献   

2.
纽伯里(Newbury)是一个只有两万五千人口小的城市,美丽而又安静,它座落在伦敦的西边约100公里的地方。著名的国际地震中心ISC(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Centre)就设在这里。全世界的1000个以上地震台的资料(北至格陵兰,南至南极州)都定期送到这里,进行全球地震资料的汇集、分析和出版。国际地震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收集世界范围的地震信息,包括仪器记录数据和宏观地震资料,精确地计算地震的位置和震级,编辑并出版全球地震目录、地震报告以及大地震的宏观资料,建立完整的资料档案并对有关的地震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3.
前言我们于1982年1月18日至20日在英国国际地震中心ISC考察了三天。现任主任休斯先生(A.A.Hughes)详细地讲述了ISC的全球地震资料收集、汇编、出版的工作流程。我们就工作流程中使用的方法、环节、处理、设备等等约一百多个问题,进行了讨论。了解、学习ISC地震资料汇编的全貌和特点。有助于改进我们地震资料的汇编工作。我国自1979年加入ISC以来。每月按时向它提供19个基准地震台地震资料。这些资料是由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所九室汇编成地震月报,然后经专人抄写成ISC的格式化数据表  相似文献   

4.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们认为,国际地震资料交换系统能促使监督核武器试验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天,他们与美国、澳大利亚和瑞典的地震学家一起,已开始检验国际地震资料交换系统各组成部分作用的国际试验。此项国际试验的技术负责人拉图什内向塔斯社记者说,“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已在奥布宁斯克建立了国际资料中心,该中心通过瑞典地震中心与华盛顿(美国)、斯德哥尔摩(瑞典)和堪培拉(澳大利亚)的此类地震中心保持联系。今天,此类工作的任务之一就是检验计算机的工作状态,这些计算机  相似文献   

5.
2016年1月21日,青海省门源县发生Ms6.4级地震。不同机构、学者依据不同方法和资料计算得到该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由于采用的方法和选择的资料不同,所求解的震源机制解存在着一定的差别。为了在多个震源机制解中确定一个震源机制解进行后续分析,采用最小空间旋转角表达了2个震源机制的差别,将待定震源机制与所有震源机制的最小空间旋转角的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并且采用Levenberg-Marquardt方法求解,使其与所有收集的震源机制解的差别的平方最小,这些震源机制结果就是多个震源机制解的中心解,同时给出标准差,选取标准差最小的中心解作为最终结果。根据这种方法,已知多个该地震的震源机制中确定中心解,从而对其他诸如应力触发、地球动力学分析等提供后续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概况国际地震工程和地震研究所(IIEEs)于1989年在德黑兰成立。该所是一个非盈利的综合研究和教育组织,它的任务是负责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及整个地区的地震学和地震工程学研究。该地区地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的活跃带,它所处的地质构造和地震构造位置及整个地区经常发生地震的历史表明了在该地区设立这样一个组织的必要性。而伊朗所处的地理位置(在该地区的中心)则证明在伊朗建立地震工程和地震研究所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7.
利兹大学正在尝试一项测量剪切波自动分裂的计划。这项计划是在与国际地震中心密切合作下进行的 ,以确保继续进行新的测量并在计划结束后在国际地震中心《通报》上发表其成果。英国自然环境研究会为国际地震中心成员提供部分资助 ,以便将综合测量结果输入国际地震中心数据库。新的波形恢复软件将成为分裂测量系统的一部分。当国际地震中心接收到波形数据后 ,该系统会自动测量分裂及其可靠性 ,然后将结果保存在国际地震中心数据库。当用户选择在线《通报》终端时 ,将查看到分裂测量的结果。一个新的网页可以为用户解答有关特别分裂测量结果的…  相似文献   

8.
对美国地质调查局国家地震资料中心和国际地震中心地震目录的研究表明:要研究全球规模大型构造上m_b<5地震分布的时空规律性,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目录必须是比较完整的。研究结果是:在研究构造板块边界(俯冲带、中海岭系和大陆造山系)的地震活动性中发现了负相关现象,它揭示了“表面”(<400 km)地震的存在。对上述地区,在地震活动的平均曲线中,强震(m_b>5.4)和最深震(>400 km)几乎经常显示出很高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地震图和磁照图是地震事件部分地球物理场的真实反映。它是地震、地磁学研究的基础。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先辈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字记载和仪器记录,为开展地震予报,地震研究和国际资料交换创造了条件。 1874年,我国已经安装了地震、地磁记录仪,1957年已有相当规模(具备参加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地震台12个、地磁台4个到1980年投入工作的地震台415个,地磁台201个),  相似文献   

10.
世界资料中心(World Data Center),以下简称WDC,是由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主办的国际资料交换机构,它是从1959每国际地球物理年开始成立的。资料包括地球及其环境与太阳的各有关学科的观测结果。它是数据中心网络,它把数据提供者与数据用户连接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数据产品的工作。WDC主要活动是搜集、交换和传递资料。目前  相似文献   

11.
国际地震中心(ISC)是一个国际性的非政府机构,建立的目的是搜集世界范围的地震信息,包括仪器记录数据和宏观地震资料。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得到全球尺度上的最精确和最完全的地震位置和震级。这些地震的震源位置、震相数据和宏观地震资料,均在地震发生后两年之内以月刊和半年一次目录的形式出版。这些数据也存储在计算机磁带上,其最后结果是一部详细的世界地震史。由于我们正在书写一部特殊的历史——地球的地震历史,所以有必要回顾一下 ISC 是怎样随时间发展的、它的功能是怎样不断改进的。我还要说明  相似文献   

12.
目前,苏联约有400个地震台站,其中有60个台站参加苏联全国 M≥3(个别地区为 M≥2.5)地震的速报服务。建立在苏联科学院施米特地球物理研究所奥布宁斯克中心地震观测台基础上的服务中心负责整理各台站提供的汇报资料。该中心在震后两个半小时之内就能定出地震的基本参数,包括发震时间、震中坐标和震源深度(根据一系列台站地震图上纵波和横波初至时间)以及地震强度特征(里氏震级 M 和按国际1964年麦德维捷夫-施蓬豪艾尔-卡尼克12度烈度表标定的震中烈度)。速报服务的任务是向需要了解地震信息的20多个部门提供地震通报,其中包括苏联部长会议和各加盟共和国政府、苏联科学院地震和  相似文献   

13.
国际地震中心(ISC)是一个非政府的、非营利性机构,它的首要任务是产出权威的地球地震活动性报告。《国际地震中心公报》报道了50年(1960~2011年)的地震活动性。近年来由于全球台站日益增加,使得报告的地震事件尤其是事件的震相数量急剧增加。相似的射线路径会引起相关的走时预测误差,这些误差归因于:模型中没有加入地球非均匀性,这导致了对定位不确定性的低估和不利的台网几何结构以及定位偏差。因此,全球的台站分布越密集和越不均衡,大多数定位算法中所做出的假设(观测数据是独立的)越不成立。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为国际地震中心开发了一种新的定位算法,这种算法考虑了相关误差结构。我们采用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所有的在ak135模型中有有效走时预测的标准震相来得到更精确的事件定位。本文中,我们阐述了新的国际地震中心定位方法,为检验此方法的可靠性,我们用该方法重新定位在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参考事件表中的地面真实事件,我们也对整个《国际地震中心公报》做了重新定位。我们的定位算法虽然只有很小的改进,但是对定位结果的改进却很显著,尤其是在深度的确定上和更精确的形式不确定性分析上。我们论证了新的定位算法;通过后续震相的使用和深度解的测试,相当多的地震震群变得更紧密了;因此该算法为地球地震活动性提供了一个改进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了中国地震图缩微库10年来已拍摄、存储的各类地震图,缩微胶片目录几十万张,可供用户查阅。同时,列举了已往用户对本库缩微胶片质量的评价,使未来用户能放心地使用本库资料。为进一步扩大服务范围,笔者对本库所属的新缩微系统功能做了简要介绍。地震图是当前地震、地球物理研究工作最基础的资料。如何保护好地震图,并使之有效地为科研服务,是大家十分关心的问题。我国利用现代仪器观测记录地震,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特别是近年来,各类地震台发展很快,目前已近七百个,若按每个台平均每天出记录图两张算,则每年将出图五十多万张。如此大量的数目,如果让它连续积累,其数量是相当庞大的。不论在资料管理、资料共享、国际交换等方面都会带来相当的麻烦。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目前世界上较为成熟的方法,就是对地震图进行缩微化处理。并建立地震图缩微库。  相似文献   

15.
可从美国全国地球物理和太阳—地球资料中心得到极长周期的数字化地震记录,这些记录是由国际加速度仪布署计划(InternationalDeploymert of Acceleromelers Program)收集的。该计划是采用拉柯斯特数字记录重力仪组成的一个世界台网,它是由圣地亚哥的加利福尼亚大学在许多外国研究机构赞助下管理的。国际加速度仪布  相似文献   

16.
"5.12"汶川地震给我们启示:大地震过后,所有地面通信会拥堵甚至中断,这必将给我们的地震数据传输造成严重后果。卫星通信具有不受地理环境影响和覆盖面积大等优点,特别在缺乏有线通信或有线通信遭到破坏情况下,能快速建立通信连接,使得它特别适合于地震应急、抢险救灾、地质调查等行业。本文对地震台站现有的SDH光纤通信系统进程改进,增加一路128k的卫星链路作为备份链路,用OSPF浮动路由实现链路间自动切换,从而及时、快速地传输地震数据,使国家地震台网中心和山东地震台网中心快速地了解该区的地震动态。  相似文献   

17.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J—B表①,发震时刻为国际时,地名为按Flinn、  相似文献   

18.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袁为J—B表,发震时刻为国际时,  相似文献   

19.
本地震目录由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提供。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使用全国90个测震台站的地震数据,记录了中国及邻区M≥2.5的地震,各地震事件的记录台站均在5个以上。地震目录使用的走时表为J-B表①,发震时刻为国际时,  相似文献   

20.
DW-417地震图缩微照像机是专为地震图缩微设计制造的。它是地震资料缩微保存及国际资料交换必不可少的重要仪器。在我们近十年的工作中。使用DW-417照像机缩微了几十万张地震记录图。本文重点介绍该仪器在长期使用中出现的一些电路故障及其分析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