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8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山东数字地震台网定位子台网 选取对定位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山东及邻区4个不同区域的地震,分析“定位子台网”分布对地震定位精度的影响,研究“定位子台网”的选取规则.探讨两种台站分布情况下定位偏差、水平误差、拟合残差随空隙角、近台距离、远台距离的变化;定位偏差及水平误差与拟合残差的关系.结果显示,速报时选择4-9个分布相对合理的“定位子台网”参加定位,结果较好,使用水平误差估...  相似文献   
2.
2017-02-14山东长岛地区出现比较集中的震群活动,后期在南侧海域又出现一系列的小震分布。本文通过双差层析成像方法重建长岛及附近海域地区的P波速度结构模型,揭示了长岛海域地震集中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地壳构造特征。结果表明,南侧震群主要集中在大竹山岛-威海北断裂,与断层的走向一致;北侧震群也可能是NW向的隐伏断裂或者分支断裂。长岛南北震群附近海域的速度结构存在比较明显的速度差异,P波的速度结构横向差异比较明显,断裂带两侧介质的速度也具有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这也反映了高低速异常区断裂介质比较脆弱,属于应力集中释放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山东地区地震波一维速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东地区及其邻区2007—2011年间45次地震事件中的919条P波到时资料,利用Kissling方法得到了山东地区的一维速度结构,并对该地区的震中和P波一维地壳速度结构进行联合反演,重新定位后的地震走时残差均方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低,在精度和深度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基于P波质点振动方式和初动方向,设计一种测定地震计水平分向定向偏差的方法。通过旋转两水平分向波形获取P波优势能量方向,将旋转角度与地震方位角进行比较,得到地震计水平分向偏离正北方向的位置。再以地震计垂直向初动和已知震中确定台站初始速度的方向(即向源或离源方向),依此初始速度方向在地震计坐标系中的位置,与水平分向实际记录初动符号所代表的方向进行确认,即可认定地震计水平分向的极性,进而确定地震计水平分向任一极性偏离的角度。  相似文献   
5.
环渤海地区Pn波速度结构与各向异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环渤海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中东部,是岩石圈破坏和减薄的主要地区,同时也是我国大陆东部强震的多发区和油气田产区,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区域.本研究利用环渤海地区1980—2015年期间中国地震台网高质量Pn波到时数据,反演得到环渤海地区Pn波速度结构及各向异性.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上地幔顶部的Pn波速度结构存在明显的横向不均匀性,且与区域地质构造有一定相关性.在地形隆起区,如太行山隆起、燕山隆起、鲁西隆起、胶辽隆起及苏鲁褶皱带地区,呈现为低波速异常,说明这些隆起区下方的上地幔存在热物质上涌,而凹陷地区,如华北盆地、南黄海北部盆地和南黄海南部盆地,则表现为高波速异常,说明这些凹陷地区上地幔顶部岩石圈强度较大.地壳内强震主要发生于低波速异常区和高低波速异常过渡带上,说明华北地区地壳强震的发生有可能受到上地幔深部构造的影响.太行山造山带地区Pn波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为近NNE向,苏鲁褶皱带区域的Pn波各向异性快波方向为近NE向,与断裂带的走向基本一致,表明在地壳形变剧烈的地区,可能受上地幔顶部的深部动力学影响较大.华北盆地的北部和南部各向异性方向存在差异,可能与岩石圈的厚度及热状态的不均匀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山东乳山流动观测台网资料,采用双差精定位方法重新确定2014-05以来山东乳山M3.2地震余震序列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利用双差层析成像方法反演该地区的三维速度结构模型。结果显示,乳山地区的余震序列整体呈现出圆形聚集特征,优势分布主要集中在3~8 km深度,乳山震群集中区的余震活动主要发生在破裂集中的区域,在5 km深度最为集中,说明乳山震群主要发生的区域为上地壳;研究区不同深度的P波速度变化明显。由于离已知的主断层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可以判断余震分布集中区可能是乳山断裂的分支或者是一条新的隐伏断裂。  相似文献   
7.
单台地震实时监测与应用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详细介绍单台地震实时监测与应用软件的设计与实现,以及各模块的功能特点.该软件系统采用了基于Morlet小波理论进行震相识别,并且将标准长短时平均能量比方法和MCWT-AIC方法相结合,实现了地震事件实时监测报警,在数据分析处理中将时频分析技术应用其中,该软件很适合在测震台站与流动台站的单台地震监测与研究工作中使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国震例》中所辑宏观异常的统计分析认为,随着震级的增大,震前出现宏观异常的概率逐步增大,震级大的地震震前宏观异常数量也相对较多。宏观异常大多数为短期和临震异常,多数发生在距震中100km的范围内。在时间上,宏观异常开始时数量较少;随着时间的推进,异常不断增多;越近临震,异常数量越多,直到发震达到高潮。在地域上则表现出始于震中、然后向外围发展、最后震中爆发式增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针对走时线性插值法(LTI)的计算精度问题,利用非线性插值替代传统的线性插值。该方法利用边界上多个节点的走时,使得插值误差减小,从而提高整体边界网格离散点走时精度,同时保留LTI所具有快速、全局性的优点。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非线性插值算法比LTI算法精度高,可以追踪包括直达波、折射波、透射波等多种射线路径,适合速度突变模型。  相似文献   
10.
随着观测能力的提高和观测手段的改善,反映地球介质特性Q值的研究不断深化和发展。利用山东数字测震台网记录的数字地震波资料,采用时间域P波脉冲宽度法对2003年和2004年青岛震群进行Q值计算,对初动半周期的两种不同获取方法进行了比较,总结了P波脉冲宽度法的适用条件及计算效果,得到青岛地区和胶东地区的Q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