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及其拆方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内皮素(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并探讨其组方的合理性。方法:随机将11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11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全方组和拆方1~7组,每组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均制备AS大鼠模型。阿托伐他汀组大鼠予以阿托伐他汀钙片干预,全方组予以黄芪、桂枝、大血藤、地龙、水蛭干预,拆方1组予以黄芪、桂枝、大血藤干预,拆方2组予以黄芪、地龙、水蛭干预,拆方3组予以黄芪干预,拆方4组予以桂枝、地龙干预,拆方5组予以桂枝、水蛭干预,拆方6组予以大血藤、地龙干预,拆方7组予以大血藤、水蛭干预,于实验第120天后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的血清ET- 1、NO水平。结果: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全方组较拆方组降低血清ET-1浓度和提高血清NO浓度的作用更为明显,诸药中影响大鼠血清ET-1、NO含量最显著的是黄芪。结论:蛭龙活血通瘀胶囊全方组中多种药味合用后,对降低AS大鼠血清ET-1和提高NO含量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方中多种药物均可保护内皮功能,且影响大鼠血清ET-1、NO含量最显著的药味是黄芪。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煜鹤堂蝮蛇酒对血糖血脂和血压的调节作用。方法:将检疫合格的SD大鼠、自发性高血压(SH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溶媒对照组及煜鹤堂蝮蛇酒高、中、低剂量组(用药剂量分别相当于成人推荐食用量的20、10和5倍)。SD大鼠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给予定量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同时按10ml/kg给予受试物或溶媒,连续4周,末次给样后检测血糖(GLU)以及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LDL-C)及低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SHR大鼠按10ml/kg灌胃给予受试物4周,每周检测各组大鼠体质量和血压。结果:煜鹤堂蝮蛇酒各剂量均可显著降低高糖高脂模型大鼠GLU和TC水平(P<0.01),高、中剂量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TG及LDL-C水平(P<0.01或P<0.05);煜鹤堂蝮蛇酒高剂量可明显降低SHR大鼠收缩压(P<0.05),对实验动物体质量无明显影响。结论:煜鹤堂蝮蛇酒具有明显的降糖调脂和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核磁共振代谢组学技术分析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抑郁模型大鼠垂体组织中小分子化合物的代谢变化,探讨百合鸡子汤可能影响的相关代谢途径。方法:采用CUMS建立抑郁模型,取大鼠垂体组织进行核磁共振检测,采用代谢组学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相关差异代谢物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差异代谢物的含量变化来确定百合鸡子汤可能影响的代谢途径。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组间差异明显,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乳酸、谷氨酰胺、胆碱等8种差异代谢物。相较于正常组,乳酸、丙氨酸、谷氨酸等代谢物的含量在模型组垂体中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相较于模型组,乳酸、丙氨酸、谷氨酸等代谢物的含量在百合鸡子汤中剂量组垂体中呈上升趋势(P<0.05或P<0.01)。结论:抑郁能够显著改变大鼠垂体组织的代谢物谱,百合鸡子汤可能通过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代谢,D-谷氨酸、D-谷氨酰胺代谢,精氨酸合成,牛磺酸、亚牛磺酸代谢等途径发挥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UPLC-MS/MS)研究肝喜片在大鼠血清中的代谢调节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肝喜片低剂量组(0.81 g/kg)、肝喜片高剂量组(4.05 g/kg),每组各10只,连续给药7 d后腹主动脉采血,采用UPLC-MS/MS检测血清代谢物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和给药组的代谢轮廓具有明显变化,通过设定VIP值>1、P<0.05阈值筛选差异代谢物。肝喜片低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代谢物主要有40种,肝喜片高剂量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代谢物主要有77种,3组之间共有的差异代谢物有26个,其中涉及到的代谢途径主要包括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色氨酸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结论:肝喜片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戊糖和葡萄糖醛酸的相互转化、色氨酸代谢和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调控有关。利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差异代谢物变化可以为抗肿瘤提供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天降血栓通丸对Apo-/-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干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动脉粥样硬化建模成功的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和天降血栓通丸组,每组各10只,分别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阿托伐他汀、天降血栓通丸药液灌胃8周。10只C57BL/6小鼠予普通饲料喂养,作为对照组,灌胃0.9%氯化钠注射液。干预结束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水平,检测主动脉组织c-Jun氨基末端活化蛋白激酶(JN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和天降血栓通丸组血清TG、TC、LDL-C、MCP-1、ICAM-1、VCAM-1水平及主动脉组织JNK mRNA、p38MAPK mRNA表达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G、TC、LDL-C、MCP-1、ICAM-1、VCAM-1水平及主动脉组织JNK mRNA、p38MAPK 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降血栓通丸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NK/p38 MAPK信号,下调MCP-1、ICAM-1、VCAM-1表达,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研究墨西哥刺参(Isostichopus fuscus)对大鼠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及其机理.采用灌胃高脂乳剂方法建立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大鼠模型,检测模型大鼠血清总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含量;肝脏TC、TG含量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Carnitine palmitoyl transterase-1, CPT-1)、过氧化物酶体β-氧化酶系(peroxisomal β-oxidation enzymes)、磷脂酸磷酸酶(Phosphatidic acid phophyhydrolase, PAP)等脂质代谢相关酶活力;粪便总脂质、TC和胆汁酸含量.实验结果显示,墨西哥刺参能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血清TC(P<0.01)、LDL-C(P<0.05)含量及LDL-C/HDL-C(P<0.05);显著降低肝脏TC(P<0.01)、TG(P<0.01)含量,提高肝脏CPT-1(P<0.01)、peroxisomal β-oxidation enzymes(P<0.05)和PAP(P<0.05)活力;显著提高粪便中总脂质(P<0.01)、TC(P<0.01)和胆汁酸(P<0.01)含量.提示墨西哥刺参能有效调节高胆固醇血症大鼠脂质代谢,其主要作用机理是促进脂质在体内的分解代谢,同时抑制消化道内脂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蛭龙活血通瘀胶囊(以下简称“ZL”)对H2O2诱导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正常H9C2心肌细胞、PC12细胞作为对照,分别以不同浓度的H2O2处理细胞4 h,建立氧化损伤模型;在H2O2处理细胞前用ZL预处理24 h,作为ZL药物组,采用CCK-8法检测以上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与未经H2O2处理的细胞比较,400 μmol/L H2O2处理的H9C2心肌细胞存活率下降至(47.25±4.14)%(P<0.01);600 μmol/L H2O2处理的PC12细胞存活率下降至(52.53±4.31)%(P<0.01);经10~320 mg/ml的ZL预处理后,H9C2心肌细胞、PC12细胞的存活率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ZL对H2O2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PC12细胞氧化损伤有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隔药糊悬灸治疗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病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病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 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隔药糊悬灸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压、中医证候积分、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评定降压疗效及中医证候疗效。结果:最终完成本研究者治疗组28 例,对照组29 例。降压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7%(24/28),对照组为82.8%(2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5.0%(21/28),对照组为65.5%(1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对照组TC及治疗组TC、T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C、TG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ngⅡ水平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药糊悬灸治疗痰瘀互结型原发性高血压病,可降低血压,改善临床症状、血脂及血管紧张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添加10%不同水产品蛋白的标准饲料或高胆固醇饲料喂食小鼠,研究高胆固醇水产品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通过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浓度以及肝脏TC、TG和磷脂(PL)的含量,同时称量小鼠体质量、肝脏、肾脏重量以及肾周脂肪和精巢上部脂肪重量,以评价不同蛋白质对小鼠成长的影响,并收集了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小鼠的排泄物并测定其总脂质和中性固醇的排泄量。结果显示,水产品作为优质蛋白质能明显降低正常小鼠和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小鼠的血清总脂水平(P<0.05)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P<0.05),不同水产品对小鼠肝脂水平及高胆固醇血症小鼠排泄物中总脂质和中性固醇的排泄量的影响因水产品种类而不同。提示本研究中的高胆固醇水产品对由高胆固醇血症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不具有危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细胞、Kupffer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阐明参苓白术散抗NAFL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参苓白术散低、高剂量组。对模型组、各药物组连续8周喂养高脂饲料制备NAFL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Ⅳ型胶原酶离体循环灌注法分离肝细胞、Kupfer细胞;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肝细胞及Kupffer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干扰素(IFN)-γ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细胞及Kupffer细胞脑内富含的小G蛋白Ras同系物(Rheb)、mTOR复合物1(mTORC1)、核糖体S6蛋白激酶1(S6K1)和真核细胞翻译起始因子4E-结合蛋白1(4E-BP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存在严重的脂质蓄积。血清TC、TG,肝细胞、Kupffer细胞,VEGF、IFN-γ含量,以及Rheb、mTORC1、S6K1、4E-B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干预组血清TC、TG,肝细胞、Kupffer细胞,VEGF、IFN-γ含量,以及Rheb、mTORC1、S6K1、4E-BP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P<0.05或P<0.01)。其中参苓白术散高剂量组下调趋势最为显著,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参苓白术散抗NAFL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肝细胞及Kupffer细胞mTOR通路中Rheb、mTORC1、S6K1、4E-BP1基因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