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5 毫秒
1.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是一座高外水压力、大涌水量的岩溶越岭长隧。建设中遇到了隧道岩溶水防治世界级难题。目前引水隧洞施工在即。本文对40多年来锦屏引水隧洞涌水预测、施工地质预报、治水三方面成果和思路的演变进行了总结。强调锦屏防治水思路的历史演变是在工作中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一个健康发展过程,既及时吸取了国内岩溶区越岭深隧建设的成功经验,也为我国岩溶地区隧洞施工防治水技术开发和不断发展做出了贡献。基于当前最新认识,认为只要在建设中认真开展信息化动态设计和施工,引水隧洞的顺利施工是有充分技术准备和保证的。  相似文献   

2.
史良  王红 《地下水》2011,(4):156+158-156,158
长距离引水工程中无压引水隧洞经济纵坡选定的是否合理,对整个引水工程的经济效益影响很大,其经济纵坡与施工方法、地形、地质条件、引水流量、建筑材料价格、电价及折现率等诸多因素有关。经过对项目投资总额和项目寿命期内运行管理费用等的计算,采用最小费用法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对无压引水隧洞不同纵坡对应的总费用进行比较,确定出经济合...  相似文献   

3.
隧洞涌水预测是隧洞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而分析涌水条件、识别涌水来源是涌水量预测的前提。本文以滇中引水工程大坡子隧洞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研究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结合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同位素结果,厘清了研究区地下水的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了隧洞涌水补给来源;在此基础上,利用解析法和数值法对隧洞最大单位涌水量和正常单位涌水量进行计算,并将预测涌水量与实测涌水量进行了对比。其中,基于FEFLOW构建的地下水流数值模型,耦合模拟区域宏观流场的同时,采用多时间序列与各类内边界综合赋值的方法刻画动态施工过程。结果表明:解析法可以在工程初勘设计阶段高效计算隧洞涌水量,但不能动态预测隧洞涌水变化且在地下水位较高区段预测精确度不如数值法;数值法能够精细刻画含水系统结构、参数分布以及隧洞施工工况,能较精确预报施工涌水量变化;故采用解析-数值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涌水量预测效率和精度。本文采用的方法和模型对于大风险隧洞突涌水灾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龚伦  仇文革 《岩土力学》2006,27(Z2):779-783
结合云南省盐津县白水江三级电站引水隧洞下穿内-昆铁路手扒岩隧道的工程实际,采用数值模拟计算及现场测试对既有铁路隧道受下穿引水隧洞施工产生的振动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作为预测及警示是偏于安 全、可行的,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比经验公式更接近工程实际;引水隧洞的掌子面距铁路隧道前后4D(D为引水隧洞开挖洞径)范围内施工时,需对铁路隧道交叉点处的振动速度进行监测,重点是竖直方向的振动速度;引水隧洞在铁路隧道正下方爆破施工时,爆破施工所采用的最大段装药量不得大于2.5 kg,以满足振动速度控制标准;施工过程中进行的爆破振动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爆破参数,是此类地下近接工程成功修建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为国内典型的高埋深、长大引水隧洞。电站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区内碳酸盐类地层分布广泛,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异常特殊且十分复杂。引水隧洞末端在施工过程中揭露多处厅堂式岩溶,并针对性采取了加强处理的措施。本文对该水电站一处岩溶处理的实施过程与重点关注问题进行研究,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松江河梯级电站小山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属于Ⅳ类围岩洞段占洞长近一年,在施工中多次发生塌方,广大技术人员经过现场调查、分析,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和支护措施,终于按期全线贯通。本文简要介绍了小山引水隧洞在施工中的经验和教训,对进一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峡引水工程秦巴段隧洞总长占线路总长的80%。为了分析隧洞施工及运营中可能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在地质调查、地应力测量和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引水工程北部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的隧洞围岩的应力重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得到了圆形隧洞、城门形隧洞和马蹄形隧洞围岩的应力分布结果。利用Hoek-Brown强度准则,得到了隧洞围岩的强度/应力比值,进而对不同深度、不同截面形态的隧洞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初步认为:隧洞埋深小于1000m时,应优先考虑圆形隧洞和马蹄形隧洞;埋深大于1000m时,应优先考虑城门形隧洞。这项研究成果为引水工程深埋隧洞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锦屏二级水电站隧洞无盖重高压固结灌浆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刚 《探矿工程》2011,38(5):74-77
水工隧洞高压固结灌浆的目的是加固隧洞围岩、封闭隧洞周边岩体裂隙,提高隧洞围岩的整体性和抗变形能力,增强围岩抗渗能力和长期渗透稳定性。主要介绍了引水隧洞在未进行混凝土衬砌的条件下实施高压防渗固结灌浆施工的试验及其成果,为该类洞段灌浆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华  王勇  杜林  黄芬 《探矿工程》2012,39(4):76-79
针对三叉水电站引水隧洞Ⅳ标段围岩地质条件,详细分析了水泥-粉煤灰浆液在该工程引水隧洞灌浆中的应用情况。从应用情况综合分析可以得出,隧洞灌浆采用水泥-粉煤灰浆液是可行的,完全能满足设计要求,在保证灌浆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降低部分施工成本,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姜子南 《地下水》2020,(1):226-227
特长小段面引水隧洞开挖施工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安全高效完工,在实际施工中应针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施工组织方案,并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对之做出防护。以辽宁省境内某特长小段面引水隧洞开挖施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施工组织方案制定,安全措施具体应用展开研究,结果发现:特长小段面引水隧洞相比一般隧洞开挖施工更加复杂,为充分保证施工过程的安全性,需在施工建设之初做好施工组织工作,加强施工风险评估,制订有效安全保障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风险。研究结果希望能够对同类工程项目提供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HF混凝土是由HF外加剂、优质粉煤灰(或其它优质掺合料如硅粉、磨细矿渣等)、符合要求的砂石骨料和水泥等组成,并按规定的要求进行设计和组织施工浇筑的混凝土。HF混凝土是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于抵抗水流冲刷泥沙磨损、高速水流空蚀破坏的高性能(综合性能优良)的水工抗冲耐磨护面材料。猴子岩导流洞底板设有30cm厚的HF混凝土面层,为保证施工质量,结合其它工程实际,进行了HF混凝土施工工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黄辉  伍远鹏 《探矿工程》2012,39(5):81-84
两河口水电站初期导流洞发育有较多断层及绢云母板岩夹层,尤其是以f25、f3、f8系列,f4、f28等断层由多条次级错动带组成,破碎带宽度大,岩体完整性差,围岩极不稳定。为了确保导流洞运行安全,需对导流洲洲内Ⅳ类、Ⅴ类围岩区域进行固结灌浆施工并根据要求进行灌浆试验。主要介绍了固结灌浆试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穿越坍方区及断层带的隧洞检修洞施工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克丽 《岩土力学》2004,25(4):651-653
详细介绍了昆明掌鸠河引水供水工程厂口隧洞检修支洞主洞穿越坍方区及断层带的施工方案,内容包括坍方冒顶情况描述、地表陷穴处理、洞内坍方体处理和穿越坍方区施工步骤与技术措施。施工实践表明,所介绍的施工方案合理可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张超  胡志根 《水科学进展》2019,30(1):102-111
面向工程设计阶段,采用高拱坝施工动态仿真技术获取施工初-中期挡水度汛面貌数据,综合考虑水文、水力随机性因素,构建高拱坝施工初-中期导流风险模型,提出采用Monte Carlo方法耦合挡水度汛面貌数据和主要随机因素进行风险模型求解的方法。基于风险分析原理提出了导流洞设计的风险判别方法,给出导流洞尺寸设计优化的数学模型和具体步骤。通过金沙江上游某高拱坝工程案例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提风险模型及求解方法是适用的、有效的,该模型能够得到整个施工初-中期导流风险率,较为客观地反映高拱坝施工中期度汛可能存在的两种挡水情况,克服了初期导流风险模型的局限性;施工中期导流风险率随导流洞尺寸增大而减小,导流洞尺寸设计的可行方案集存在界限,即优化方案。研究成果可为高拱坝施工导流的风险决策和设计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从微震活动、断层位移监测、现今地应力测量等方面进行深圳断裂带现今构造活动性分析, 配合构造应力场三维数值模拟, 定量计算了深圳断裂带与输水隧洞交汇部位的现今活动量级范围以及输水隧洞不同地段轴向与最大水平主压应力夹角, 推算出深埋输水隧洞地段现今构造应力状态, 并结合地震活动性及其危险性、岩土体稳定性等研究成果, 运用模糊数学方法, 评价输水隧洞工程地壳稳定性, 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洞群部分包括导流洞、明流洞、排沙洞、发电洞、孔板洞、灌溉洞等各种隧洞108条。洞群施工控制网是在小浪底GPS首级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的,为便于施工和快速放样,首先建立以每条遂洞轴线为北方向的坐标系,并将隧洞原设计采用的国家大地坐标转换为每条隧洞的施工坐标。在开挖测量中,用全站仪配合CASIO fx-4800机算器,计算超欠挖及隧洞拱顶变形值。为保证隧洞施工与设计一致,在断面测量中还使用了瑞士徕卡公司新生产的AMT3000激光无棱镜断面仪,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爆破开挖损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胡英国  卢文波  严鹏  周创兵 《岩土力学》2011,32(Z2):172-177
爆破开挖导致的围岩损伤是围岩稳定性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数值分析及现场检测的方法研究了锦屏二级引水隧洞岩体爆破开挖损伤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引水隧洞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是围岩损伤的主要原因,爆炸荷载和应力重分布的耦合作用将增大引水隧洞围岩损伤区范围,增大的损伤深度可达1.5 m,考虑开挖荷载瞬态卸荷动态损伤效应的损伤区范围最大,较单独考虑围岩地应力准静态重分布所导致的损伤深度可增大1.9 m,平均损伤深度增大近1倍。现场检测成果较好地验证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爆破开挖可显著增大围岩的损伤范围。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洞开挖过程中,不可忽视爆炸荷载及开挖瞬态卸荷对围岩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导流隧洞开挖施工的爆破振动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导流隧洞地质条件,结合隧洞的布置特点和现场的施工情况,采用固定测点的方案,对隧洞开挖施工进行了现场监测。分析测试数据发现,质点振动速度具有明显的方向效应,质点朝临空面的振动速度明显大于其他方向。测点和爆点不在同一高程时,当两点的高差与爆心距的比值较大时,“高差效应”引起的质点在不同方向的峰值振动速度差别十分明显,当两点的高差与爆心距的比值较小时,“高差效应”明显减弱。对于高差与爆破振动传播和衰减规律之间的关系,以往的研究提出了一些修正公式,但这些公式均把高差作为一个独立的变量进行考虑,物理意义不甚明确。根据前面的数据分析,考虑高差影响的实际意义并结合无量纲分析,取高差与爆心距的比值作为“高差效应”影响因子,对传统爆破振动波衰减经验公式进行了修正,经过对比分析,修正后的爆破振动波衰减规律公式具有更高的精度。同时,对实际监测中出现的振动速度超过安全控制速度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及时调整爆破参数,从而有效地控制了爆破振动破坏效应。其研究成果对指导隧道工程开挖爆破施工和保证坝体及大坝帷幕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保证了该工程爆破施工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