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韶关市地处广东省北部,目前已发现72处温泉,是广东省温泉最多的地区之一。本文在对韶关市温泉分布情况、地质背景、地热流体化学特征、温泉产能及地热水利用节煤减排量、温泉开发利用现状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已开发温泉的社会经济效益,并根据韶关市温泉的特征,对温泉的开发利用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岩成因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东南沿海大面积出露中生代钙碱性火山岩,构成沿海岸带分布的延伸长达2000余km、平均宽度约400km的巨型火山带,成为环太平洋火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山岩时代主要为侏罗纪和白垩纪,岩性以酸性火山岩(流纹质、英安流纹质)占绝对优势。基性中性火山岩...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国不少地区正在进行矿泉水的勘察评价工作。笔者在进行重庆地区矿泉水的勘察评价工作中,提出了所谓“矿泉水开发利用条件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即把影响矿泉水开发利用条件的因素归纳为10项指标,分别“打分”,按总分高低综合评价其开发利用条件的优劣。采用这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南大陆边缘包括浙江、福建及广东、江西部分地区、该区中生代火山岩沿海岸线分布长达1100km。此带是西太平洋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带体系的组成部分,在环太平洋中、新生代火山(岩)带中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环太平洋火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研究历来受到重视。本文简要回顾了新生代火山岩的研究历史,总结了近年来在火山岩时空分布特征、玄武岩成因与西太平洋俯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未来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穆洪波  张晓红  栾城 《地下水》2013,(6):46-47,112
北票市火山岩面积分布较广,火山岩地区地下水储存形式主要有风化裂隙水、岩石裂隙水、构造裂隙水三种形式,研究火山岩地区地下水的富存形式和规律特点,对充分开发利用火山岩地区地下水、解决火山岩地区灌溉和人畜吃水,有着极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汝州温泉,经长期,多次全项水质检测,符合医疗及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本文探讨了矿泉水的成因,赋存机制,水质特征,并提出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8.
作者阐述了江苏省矿泉水赋存的主要特点与分布、类型等,认为南京、盱眙、六合、连云港地区已发现的天然矿泉水与岩浆岩有关,矿泉水点多,水质好,开发利用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9.
孙文 《地下水》2011,(6):34-36
山西省具有丰富的低温地热资源,被直接应用于采暖、洗浴、温泉疗养、温泉种植、养鱼、矿泉水生产等,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介绍了山西区域地质条件,总结了山西地热开发利用状况,分析了在地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指出山西地热开发利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朱中道  甄习春 《地质论评》1999,45(7):627-630
河南省地热资源丰富,火山岩地区温泉出露主要受隆起带断裂构造控制,平原区地热受中新生代沉积特征影响。本文对河南省地热资源的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如何提高开发利用水平和资源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武义县溪里温泉地热地质条件及成因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浙江省武义县溪里地热区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等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地热地质调查、钻探及物探等勘查工作.基本查明溪里地热地质特征、热储结构与空间分布,证实溪里地下热水的分布受武义盆地断裂构造控制,且与萤石矿带的成因联系,热水由大气降水沿导水、储水的构造系统深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从横径地区获得的温泉水、气体和同位素化学成分资料,系统地研究了该区地热水的成因。水、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横径地区热水的形成与岩浆和火山活动无关;地热水主要起源于大气降水,其中气体组分起源于大气、地壳和地幔的混合;地热水处在中低温的地热储中;地热水的补给区位于乌泥障地区,其补给区可能的高程为337.5-743.6m。  相似文献   

13.
经勘察评价和国家级鉴定,抚宁县大泥河村矿泉水属溴-锶-偏硅酸三项达标的复合型饮用天然矿泉水。矿泉水产于隐伏断裂三角部位,大泥河地热异常区边部,地势平坦,环境无污染,交通便利,水质独特,水量丰富,具有综合开发优势。  相似文献   

14.
常海宾  肖江  皮景 《中国岩溶》2021,40(2):298-309
为了查明湖南省地热水的赋存状况、估算研究区热储的温度、冷热水的混合比值及热水循环深度等信息,文章利用离子比值法、phreeqc计算矿物饱和指数法以及硅—焓模型等方法,对研究区69处地热水进行水文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水主要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和HCO3-Ca·Mg,其次为SO4·HCO3-Ca·Mg和SO4-Ca;77%地热水中钙镁离子的比值大于3,表明地热水的封存时间久;利用phreeqc计算出多矿物饱和指数,表明二氧化硅矿物最接近饱和状态;使用硅—焓混合模型估算研究区热储温度和冷水混入比例,表明热储温度范围为32~226 ℃,均值为140 ℃,冷水混入比例平均为85%,占比较大;利用地温梯度计算地热水循环深度范围为5~6 km,平均深度5.34 km。总之,湖南省地热水演化时间长,径流时间比较久,区域循环深度大,热液经热储增温后,经过长时间的径流、水岩作用等,地热水在高压以及热动力驱动下向地表循环,在地表附近与冷水混合后形成以低温为主的“未成熟”中低温热水。   相似文献   

15.
鲁西北地区赋存发育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型与砂岩类裂隙-孔隙型2种理疗热矿水,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型理疗热矿水主要为氟·锶水;砂岩类裂隙-孔隙型理疗热矿水主要为锶水和溴·锶水。根据对理疗热矿水形成条件的分析,研究区内的鲁西地块阳谷-齐河凸起与坳(凹)陷区内的顶部风化壳岩溶发育的基底凸起(潜山)是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型理疗热矿水的找矿靶区;华北坳陷区内深大断裂及坳(凹)陷边缘较大断裂附近的次级构造发育区是砂岩类裂隙-孔隙型理疗热矿水的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6.
2016年以来,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在张掖—民乐盆地开展了大量的地热勘探工作,先后实施了8眼地热勘探井,取得了突破性的勘探成果,单井涌水量1 348. 00 m3/d ~ 6 897. 84 m3/d,井口水温45℃ ~ 78℃,属盆地型大型低温地热田,热矿水中蕴含多种对人体身心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1,①]。本文通过分析张掖—民乐盆地地热田地质背景、热矿水化学特征,结合国家有关理疗热矿水的标准,评价了热矿水中的各种组分对人体的理疗作用。研究结果对张掖市打造“温泉之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地电磁测深在火山区地热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炯  黄少鹏  傅饶  唐晓音 《岩石学报》2017,33(1):279-290
大地电磁测深(MT)由于勘探深度范围较大,且对温度、流体、岩浆房和岩性等与热储相关的地质条件的敏感度较高,因而成为火山区地热勘探和岩石圈结构研究中常用的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地壳和上地幔的电性结构与热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解读二者的关系,可以刻画更为精细的岩石圈结构模型,进而掌握火山区的构造特征和热演化过程,了解其岩石圈地球动力学机制。本文着重介绍了MT方法的原理以及从野外数据采集到后期数据处理的过程,综述了MT法的应用特点以及电导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介绍了国际上这一方法在火山区地热勘探和岩石圈热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展示了MT法在新西兰Taupo火山区Ngatamariki高温地热田0~3km地热资源勘探中的应用;以埃塞俄比亚Afar省的Tendaho地热田和Badi火山为例,分别讨论了0~20km和0~50km不同深度的电性结构特征及其与温度存在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形成火山的驱动机制;以日本九州岛的Shinmoe-dake火山为例,介绍了大地电磁测深和温度监测在火山监测方面的应用。最后简述了国内MT法在火山区的应用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利用上地幔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岩石圈内硅酸盐熔体不同含水量引起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初步估算了长白山天池和阿尔山火山区的莫霍面以下的温度以及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高温岩浆房温度。  相似文献   

18.
白山市地处长白山腹地,特殊的自然环境与地质背景为矿泉水和地热水的形成分布提供了有利条件。矿泉水资源居全国首位,地热水资源也名列全省前茅,白山地区矿泉水和地热水资源的优势和特色是广泛而集中,水质独特,无任何污染,碳酸矿泉水水质可与世界知名碳酸矿泉水相媲美,水量极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白山市水资源的开发战略应该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发挥名牌效应,以名牌战略开拓市场,大力招商引资,扩大开发;产品要求多样化,系列化,确保质量,取信用户……。  相似文献   

19.
Cappadocia Geothermal Province (CGP), central Turkey, consists of nine individual geothermal regions controlled by active regional fault systems.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age dating of alteration minerals and the geochemistry (trace elements and isotopes) of the alteration minerals and geothermal waters, to assess the evolution of CGP in relation to regional tectonics. Ar–Ar age data of jarosite and alunite show that the host rocks were exposed to oxidizing conditions near the Earth’s surface at about 5.30 Ma. Based on the δ18O–δD relationhip, water samples had a high altitude meteoric origin. The δ34S values of jarosite and alunite indicate that water samples from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tudy area reached the surface after circulation through volcanic rocks, while northern samples had traveled to the surface after interacting with evaporates at greater depths. REY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yttrium) diagrams of alteration minerals (especially illite, jarosite and alunite) from rock samples, taken from the same locations as the water samples, display a similar REY pattern to water samples. This suggests that thermal fluids, which reached the surface along a fault zone and caused the mineral alteration in the past, had similar chemical composition to the current geothermal water. The geothermal conceptual model, which defines a volcanically heated reservoir and cap rocks, suggests there are no structural drawbacks to the use of the CGP geothermal system as a resource. However, fluid is insufficient to drive the geothermal system as a result of scanty supply of meteoric water due to evaporation significantly exceeding rainfall.  相似文献   

20.
山东平阴目前已有的3眼地热井水中均富含丰富的理疗矿物元素,具有较高的理疗价值.利用以往工作取得的水化学分析和同位素分析数据,分析了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补给来源、形成年龄及水-岩作用过程,对热储温度、冷水混入比例与热水循环深度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水水化学类型均为Cl·SO4-Na·Ca型;补给来源均为大气降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