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西藏班-怒成矿带多龙矿集区斑岩铜矿综合信息找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西藏班-怒成矿带多龙矿集区的研究,提出了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特征、构造与铜矿化体的关系、矿体围岩蚀变特征及找矿意义、矿体风氧化带特征、地层接触带与铜矿化的规律、铜矿化的物探异常特征、铜矿化的化探异常特征等8个成矿-找矿模型标志信息,组成找矿靶区定量预测数学模型的8个统计变量.针对区内地质工作基础较差的现实情况,将加权特征分析方法应用到多龙矿集区找矿靶区预测中,优选出10个具代表性的见矿钻孔,作为模型单元,对7个未知预测单元进行了定量预测,优选了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
在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以普朗斑岩型铜矿为主的典型矿床研究基础上,通过对香格里拉地区已知矿床点与区域地质、重力、航磁、水系沉积物、重砂和遥感等数据资料再次处理及与解译成果的空间关联分析,确定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的找矿标志,以此为依据提取和构置各类地学综合成矿信息预测变量。基于MRAS证据权重法,以2 km×2 km网格单元计算得到的后验概率,最大值与最小值4级优选分级评价了研究区斑岩型铜多金属矿的A、B、C 3个级别的找矿预测远景区。结果显示,普朗特大型斑岩型铜矿,红山夕卡岩-斑岩型铜矿,目前已取得重要找矿进展的松诺、欠虽、亚杂等铜多金属矿床点和具有较大找矿潜力的拉巴铜矿点均落在A级远景区。这表明综合信息成矿预测图直观表达了香格里拉地区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成矿系列总体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相山铀矿田深部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相山铀矿田控矿因素的综合研究,笔着认为断裂构造是其关键的控矿因素,提出断裂构造与组间界面(变异部位)及基底界面复合、热液酸碱蚀变叠合、晚期花岗斑岩脉发育是深部的找矿标志。其中,碱性蚀变、晚期脉岩为该区构造带深部盲矿预测定位的重要标志。在空间上,该区存在上部第1成矿空间(组间界面控矿)和下部第2成矿空间(基底界面及晚期花岗斑岩控矿)。指出深部具有很大的成矿潜力,外围存在很大的找矿空间,并由此预测了新的铀成矿远景区和重点工作区。  相似文献   

4.
斑岩型矿床与斑岩体在空间上密切伴生,生成时间上十分靠近,成因上与斑岩岩浆来自同一岩浆源.但就众多的斑岩体而言,与成矿有关的却为数不多,即使是在同一矿田,成分和侵入时间十分相近的岩体也只有极少数含矿.因此,我们在普查时就不必按先找岩体,后研究其含矿性的程序进行,而可用物化探去直接发现那些为数极少的与矿化有关的岩体.本文试图通过几个斑岩型矿床的物化探资料,建立物化探综合找矿模式,并以区域物化探资料为基础,总结东北北部寻找斑岩型矿床的找矿标志,以预测远景区和选择较为合理的找矿程序.  相似文献   

5.
硐子铅锌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北缘成矿带与大兴安岭南段成矿带的叠置区。矿床主要受近东西向断裂控制,属于中低温热液脉型矿床。主控矿断裂F1-1成矿前表现为压性特征,成矿期表现为左行张扭特征,在断裂带产状变陡、走向偏北地段含矿性较好。与矿脉空间分布关系密切的燕山早期花岗斑岩为成矿提供了热动力和含矿热液。矿石中方铅矿、黄铁矿单矿物δ34SCDT值为-4.8×10-3~1.4×10-3,接近陨石值,表明硫主要来源于岩浆,铅锌含量高的围岩安山岩、燕山早期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可能提供了主要的成矿物质。根据矿物组合空间变化特点推测含矿热液在矿区内自西部深层向东部浅层运移。花岗斑岩体、地表及浅部蜂窝状硅质破碎带、铁锰帽可作为本区找矿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6.
<正>青嶂山矿集区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产有龙源坝、坪田等多个产铀复式花岗岩体,区内铀成矿条件极为有利。前人在青嶂山花岗岩地区总结了硅化带型铀矿的找矿标志、成矿规律,并在实际找矿勘查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本次研究在叶天竺先生提出的"矿床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理论基础上,系统研究了青嶂山矿集区的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以及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建立青嶂山矿集区矿床成矿模型。  相似文献   

7.
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的创建为中国勘查区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遵循,已广泛应用于矿集区、老矿山深部与外围的找矿预测和矿产勘查中。在河南省银洞坡金银矿集区、甘肃省早子沟金矿、四川省拉拉铜矿集区等83个矿集区和168座矿山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该理论方法的核心是构建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和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总结了应用成矿地质体找矿预测理论与方法开展找矿预测工作的流程和要点:开展预研究提出找矿思路,研究典型矿床确定主攻矿床类型;研究成矿地质体确定找矿方向,研究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确定矿体赋存位置,研究成矿作用特征标志提供矿体赋存依据,构建找矿预测地质模型确定成矿作用中心;综合地质、物探、化探方法,预测深部矿体空间位置;探矿工程验证实现找矿突破。本次研究为找矿预测工作提供了思路和示范,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了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8.
金刚石矿床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国内外专家学者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富成果。我们在金刚石科研和找矿工作中,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将各家各派观点和成果,对比工作程度较高且已知含矿性的模型岩体,进行综合研究去粗取精,进而确定找矿准则,挑选找矿参数.计算地质体生成的温度、压力、氧逸度。最后分金伯利岩型和钾镁煌斑岩型,以及不同原始资料状况建立金刚石找矿计算机决策子模型和总模型。总模型变量包括大地构造位置、岩石类型、岩体形态、捕虏体、岩石构  相似文献   

9.
西藏冈底斯巨型斑岩铜矿带勘查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冈底斯斑岩铜矿带是近年来中国在世界三大斑岩铜矿带之一的喜马拉雅—特提斯成矿域中铜矿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的斑岩成矿带。驱龙等大—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的发现与评价,标志着一个超千万吨级的斑岩铜矿勘查开发基地已经初步形成。笔者在重点介绍近年来驱龙、朱诺、冲江、吉如等斑岩铜矿最新找矿成果的基础上,对该带控岩控矿构造、含矿斑岩及其源区特征、成矿规律、成矿系列、成矿时代等主要理论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并对其勘查和研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矿集区找矿预测有着不同于典型矿床和区域性成矿预测的规律和特点,是在厘定区内主要类型矿床的成因类型基础上,以"三位一体"(即成矿地质作用与成矿地质体、成矿构造与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特征标志)和成矿系统为主要内容开展工作。文章以辽宁青城子铅锌-金-银矿集区为例,系统总结了矿集区的矿床类型、岩浆-成矿系统、"三位一体"找矿预测要素等关键科学问题。青城子矿集区是中国重要的铅锌-金-银矿集区,由于多年的开采,青城子等矿山濒临危机,如何取得该地区找矿突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前人研究成果分析表明,该矿集区内铅锌矿床和金、银矿床的成因类型可能均属于岩浆热液型,而非元古代喷流沉积型,矿床的"层控"现象实为特定岩性界面控制的有利成矿结构面;成矿作用主要与印支期花岗斑岩有关,铅锌矿和金、银矿可能是同一岩浆系统演化的产物。在未来的找矿预测中,应重点开展以下5方面工作:(1)查明矿床的具体成矿地质体;(2)进一步提炼成矿期构造控矿规律和成矿结构面样式;(3)凝练有效的成矿作用特征标志,重点是与成矿有关的远程蚀变标志;(4)构建和完善矿集区中生代岩浆-成矿系统,并注意新矿种、新矿床类型的寻找;(5)探索研究矿集区的自然边界,扩大找矿范围和深度。  相似文献   

11.
枪口南银多金属矿位于东昆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1:2.5万沟系沉积物测量在矿区圈定出以Ag、Cu、Pb、Zn、Mo为主的综合异常4处.经异常查证,圈出9条矿化带,21条矿(化)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通过进一步异常查证,在AS1、AS2异常中Ⅶ、Ⅷ和Ⅸ号矿带内圈出银、银铅锌以及银金砷异常高值段,展示出了异常区具较好的银多金属矿的找矿远景.AS3异常内的Ⅳ号含矿花岗斑岩体深部发现多条铜多金属矿(化)体,且发育较强的围岩蚀变,显示具有较好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潜力.AS4异常内Ⅰ-Ⅲ号金矿化带具较好的金多金属矿找矿潜力.本区具有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化探异常发育,且已发现了较好的银多金属矿找矿信息,充分展示出本区具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广西巴马料屯金矿床是较为典型的卡林型金矿床,金矿体与燕山晚期石英斑岩脉空间上相关。矿床勘查成果和野外露头观察均表明石英斑岩脉切割金矿体,说明岩浆岩形成于矿体之后。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测量结果表明,Au、As元素沿石英斑岩脉走向出现明显的分异,表现为在导矿和容矿断层区段Au、As质量分数高,局部形成矿(化)体;远离矿体的砂泥岩和灰岩围岩地段,则逐渐降低至正常背景值,说明石英斑岩侵位过程中切割早期的矿体或含矿断层,萃取了矿(化)体中成矿元素Au、As,从而在这些断层之间形成一定宽度的高值带。成矿元素地球化学测量支持岩浆岩形成于矿体之后的结论。石英斑岩脉白云母斑晶的40Ar/39Ar坪年龄为(95.5±0.7) Ma,代表了岩浆侵位年龄,由于岩脉形成于矿体之后,此年龄可以作为成矿年代的上限年龄。本矿床及滇黔桂"金三角"其他卡林型金矿的确切成矿年代,尚需更多高精度直接成矿年龄数据的约束。  相似文献   

13.
刘凯 《地质与勘探》2014,50(6):1096-1108
柞水-山阳矿集区为秦岭造山带内一晚古生代构造-裂陷沉降带和热水沉积盆地,是秦岭造山带内重要的矿集区之一。盆地内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较为发育,且围绕小岩体的铜矿化作用较强。以往的找矿工作中,由于找矿思路等方面的束缚,对区内小岩体的深入工作较少。近年来,对区内一些小岩体的野外地质特征、成矿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勘查、评价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池沟地区和冷水沟地区均发现了厚大铜矿体,矿体多赋存于斑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蚀变强烈,主要发育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绢英岩化,其中钾硅酸盐化与青磐岩化叠加部位铜矿化尤为强烈,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矿化特征,认为区内铜矿化作用与燕山期小岩体关系密切。本文在分析区内现有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的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提出找矿方向,认为围绕燕山期斑岩体寻找斑岩型铜矿可作为本区寻找铜矿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多龙铜矿集区位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区内已知的典型矿床为多不杂和波龙斑岩型铜矿,是大型的铜多金属矿床,其成矿背景复杂,找矿潜力巨大。利用ETM+遥感影像,对研究区进行构造解译和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的工作,再结合区域地质、物探、化探等信息进行综合找矿分析,并结合已知矿床点,圈定出二处遥感找矿远景区,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成矿预测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太华山金矿区位于福建中部尤溪-德化-永泰三县的结合部位之"闽中金矿集中区",是该区具有找矿前景的靶区之一。随着太华山金矿区金坂矿段深部找矿勘查较系统的工程投入,发现了该区段深部的含矿斑岩体及其矿化蚀变系统。通过对金坂矿段620 m中段以上的含矿斑岩、矿化类型、蚀变分带特征及斑岩与各类型矿化的关系等进行系统分析,初步认为太华山金坂矿段矿化类型具有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的特征,其金银矿(化)体在空间上与流纹斑岩紧密相伴,主要产于流纹斑岩体的内外接触带中,自上而下的矿化类型分为:顶部(微)细粒浸染型、中部石英细脉/网脉型及深部热液角砾/黄铁矿浸染石英脉型等,成矿具有"一体多型"的特点。结合太华山矿区太华山矿段、尤岭隔矿段地质特征的对比分析,提出了该区深部金银矿找矿地质模型,对完善太华山热泉-次火山斑岩成矿系统模型及其指导深部探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深部找矿预测已成为当前成矿学和成矿预测学的科学前沿和研究重点.近年来,在丰山矿田找矿研究中,不但发现了卡林型金矿和一些新的找矿线索,而且还取得一些对矿田成矿的新认识.这些新发现和新认识,为建立完善的斑岩成矿体系三维准实体模型和深部找矿预测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矿田包括夕卡岩型铜金矿、斑岩型铜钼矿、热液脉型多金属(金)矿和卡林型金矿等矿床类型,它们常与燕山期花岗闪长斑岩相伴,是在同一成矿系统中形成的斑岩成矿系列,松弛化的推覆构造控制矿田成岩成矿作用.矿田斑岩成矿体系结构在矿床类型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利用这种分带性,优选找矿靶区和找矿方法,确定找矿靶位,经工程验证于深部发现铜金工业矿体.  相似文献   

17.
刚果卢阿拉巴省隶属于非洲板块克拉通,该区发育了世界著名的加丹加弧形铜成矿带,康隆卡铜矿即产于该成矿带上.在资料系统收集和二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野外勘探工作,系统厘定康隆卡铜矿矿体特征、矿石类型、围岩蚀变特征,分析地层、构造对成矿的控制,结合物探工作,总结铜矿成矿规律.研究表明:1)矿床中矿石矿物以孔雀石、蓝铜矿、黑铜矿等次生氧化矿物为主,矿石结构以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为主,矿石构造主要为多孔构造、角砾状构造、浸染状构造;2)罗安群木瓦夏组层状白云质砂岩(RSF)及蜂窝状硅质白云岩(RSC)为康隆卡铜矿重要的赋矿层位,矿(化)体层控性质显著;3)构造在空间上与成矿显示出密切联系,坎苏祁(Kansuki)断裂、次级断裂及褶皱构造共同控制着含矿层位,为矿质运移、沉淀、叠加提供场所,初步认为康隆卡铜矿为沉积-热液改造型铜钴矿床;4)结合物探工作成果及找矿标志,NE向次级构造所对应的矿致异常深部具有矿(化)体富集、膨大趋势,找矿潜力良好,矿区内民采遗迹、南部矿点均为找矿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8.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深部斑岩矿体找矿突破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甲玛铜多金属矿是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东段勘查程度最高、成矿元素与矿体类型复杂的超大型斑岩-矽卡岩型矿床。通过4年多、近350 个钻孔的验证,不仅实现了矽卡岩矿体的找矿突破,同时在0-40线深部发现了产于二长花岗斑岩与石英闪长玢岩中的斑岩钼(铜)矿体,建立了“四位一体”的找矿勘查模式。斑岩矿体赋存标高一般处于4 600 m以下,矿体走向NW-SE,倾向NE,近直立,矿体垂向延伸大于350 m;斑岩矿石以发育细脉-浸染状、网脉状构造为特征;矿石中的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与辉钼矿,少见斑铜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初步查明:与铜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偏中性的石英闪长玢岩,蚀变以典型的细粒热液黑云母交代角闪石斑晶和基质而成的黑云母化蚀变为主;与钼矿化有关的含矿岩体主要为二长花岗斑岩,蚀变以硅化为主,次为绿帘石化、泥化和钾化。斑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常产出厚度超过200 m的巨厚矽卡岩矿体,且在岩体一侧有内矽卡岩产出。甲玛深部斑岩矿体的发现不仅证实了“斑岩-矽卡岩型”的矿床成因观点,而且完善了甲玛矿床成矿模式与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19.
甘肃北山斑岩型铜矿找矿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殷先明 《甘肃地质》2003,12(2):1-5,17
甘肃北山斑岩型铜矿成矿带属于世界古亚洲古生代斑岩带成矿域。该带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公婆泉、白山堂两个中型斑岩型铜矿。以后对该区的找铜工作一度只重视了富铜,对斑岩型铜矿重视不够。本文从铜矿资源形势和古亚洲斑岩型铜矿成矿域的资源潜力分析着眼,论述了甘肃北山有利于斑岩型铜矿形成的构造环境和矿化作用,提出了甘肃北山斑岩型铜矿的找矿靶区和找矿建议。  相似文献   

20.
普朗铜矿是义敦岛弧东多金属矿带的超大型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带内岩浆构造活动频繁,裂隙构造叠加成矿-控矿作用显著,但研究程度薄弱.在对普朗铜矿区巷道进行构造岩相学综合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构造背景,厘定矿区褶皱、断裂宏观特征,对典型中段进行节理(裂隙)测量分析.研究表明:1)古特提斯洋闭合过程斑岩铜矿成矿作用与晚三叠世构造演化、岩浆活动关系密切,普朗铜矿形成于俯冲造山阶段;2)区域深大断裂控制着矿区沉积建造和岩浆岩分布,矿床总体产于普朗背形核部,次级NEE及NE向断裂控制着含矿斑岩体和节理(裂隙)的发育,矿(化)体赋存于两组断裂交汇部位;3)矿区以张节理为主的复合型节理系统,为含矿热液的运移、扩散和富集提供导矿、储矿空间,裂隙发育程度与铜矿化呈正相关.通过对矿区岩浆侵入-构造裂隙系统特征与控矿规律的研究,认为热液脉状矿(化)体严格受控于构造-裂隙系统改造富集作用,裂隙构造发育部位是探寻富"脉状矿"的有利靶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