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金祥  李玮  康文彬 《地质学报》2021,95(11):3220-3233
勉略构造带是印支期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碰撞,并叠加后期陆内变形作用形成的复杂蛇绿构造混杂岩带,勉略构造带的形成演化对全面理解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以勉略构造带广泛发育的褶皱、断裂等构造现象为研究对象,通过详细的构造解析和古应力反演,揭示出勉略构造带经历三期构造变形:D1期变形为NW-SE向挤压,以发育轴面直立的紧闭同斜褶皱和高角度逆断层为特征,形成于早—中三叠世华北与扬子两大块体碰撞阶段;D2期变形为NE-SW向挤压,主要发育左行走滑剪切变形,叠加于早期构造形迹之上,构造带内普遍发育东西向近水平拉伸线理,局部发育倾竖褶皱,形成于晚三叠世—中侏罗世,该阶段秦岭造山带由早期的碰撞转为陆内变形,沿东西向断裂带发生大规模左行走滑;D3期变形为N-S向挤压,在晚侏罗世—白垩纪多向汇聚构造体制下,勉略构造带受南北向挤压,形成一系列共轭剪切断裂,该期断裂切割前两期构造变形,区域上表现为北侧的大巴山、西秦岭向南逆冲推覆,扬子北缘沿米仓山一带向北楔入秦岭造山带,形成向南突出的大巴山弧形逆冲推覆构造带、西秦岭武都-舟曲弧形构造带和一系列北东、南西走向的共轭剪切断裂系.  相似文献   

2.
柯东构造带柯东段中新世以来两期构造变形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仑山前柯东构造带油气勘探潜力大,但其地下复杂构造制约着本区油气勘探。综合最新钻井、地震、非地震及野外露头资料,对柯东构造带柯东段进行构造建模研究,认为柯东段构造变形为两期,早期为圈闭形成期,与断层相关褶皱发育;晚期为调整期,高角度断层发育。两期构造变形作用控制着本区油气成藏、调整过程。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狼山地区新元古代狼山群变形特征及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狼山群作为阿拉善地块东北部重要的前寒武系地层单元,记录了复杂的构造变形演化历史。本文通过对狼山西南段出露的新元古代狼山群进行构造地质试点填图、剖面测制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狼山群构造变形特征,并对其变形时代和期次进行了初步划分。研究表明狼山群第一期构造变形特征表现为一系列同斜倒转褶皱构造(D1),第二期为近东西向的韧性右行走滑剪切(D2),第三期为北东向巴彦乌拉山—狼山断裂活动对狼山群构造变形进行改造(D3)。结合该地区前人研究成果及年代学资料认为:新元古代狼山群同斜倒转褶皱主要受到古亚洲洋向南俯冲,在古生代晚期沿恩格尔乌缝合带与阿拉善地块北缘拼合,导致近南北向的构造挤压,在狼山地区形成了早期枢纽NEE-EW向的褶皱;晚古生代末期-中生代早期古亚洲洋关闭后发生的板内变形在狼山地区形成韧性右行剪切;三叠纪中晚期韧性左行剪切形成北东向走滑断裂,并使早期形成的褶皱枢纽走向转为北东,奠定了狼山地区现今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固阳地区太古宙乌拉山群构造变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拉山群的变质-变形问题一直有不同的认识^「1~3」。该文以固阳地区3幅1∶5万区调资料为基础,结合90年代以来周边地区1∶5万区调成果,提出晚太古宙乌拉山群经历了两期主要的构造变形。第一期为伸展体制下近水平分层剪切形成的固态流变褶皱和高温顺层韧性剪切带,属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形时间为太古代末;第二期构造变形为地壳抬升之后的剂压体制下,中、浅层次的紧闭同斜相似褶皱--主期褶皱和低温韧性剪切带,  相似文献   

5.
在别山北麓地区的构造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别山北麓在构造上又称北淮阳构造带,它以酮柏-磨子潭断裂为界与其南的大别山造山带相邻。区内出露的构造-地层单元有商城群(Pz1),信阳群(D)、石炭系、侏罗系等。研究表明,大别山北麓地区的构造是一个以信阳-舒城逆掩断层为底板断层与一系列次冲断层、断片构成的逆冲推覆系统。卷入逆掩断层上下盘的地层经历了C3-J3期间的三次褶皱变形(第一、二次为挤压作用机制,第三次为剪切机制)。逆冲方向为由南向北,约N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代隆金矿区构造控矿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代隆金矿位于壤塘金矿带内,该带总体呈北西西向,由一系列断层及褶皱组成,并伴有不同岩性的岩浆岩产出。区内构造整体呈北西西向,但也发育东西向及北东向次级断裂。区内金矿体主要富集在花岗斑岩与板岩之间的断裂破碎带内,在北西西向与东西向构造结合部位、北西西向构造产状变化部位,为下一步找矿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7.
长乐-南澳构造带变质变形期次划分及时代厘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建基 《福建地质》2011,30(3):189-199
长乐-南澳构造带中发育有晚侏罗世早期、晚侏罗世晚期及早白垩世等3个不同时期的变质变形侵入岩。不同期次侵入岩具有不同的变质变形特征。根据糜棱岩的空间分布、糜棱叶理的切割关系等,表明构造带在中生代发生了3期韧性剪切变形及相关的动力变质作用。第一期为(北西西-南东东向)右行-推覆韧性剪切,具低角闪岩相变质、深部构造层次长石相...  相似文献   

8.
鄂西远安白垩纪盆地的宏观构造变形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垩纪远安盆地是江汉盆地西北缘的次一级地堑构造,发育有多种类型的低温宏观构造变形机制,包括变形带、断层、节理、脉体和缝合线。除断层外,其它构造变形机制的分布明显受不同岩性地层或单层厚度的控制。节理主要发育在盆地南、北两边上白垩统跑马岗组中至厚层粉砂岩与泥岩互层里,缝合线和方解石脉只形成在盆地西缘上白垩统罗镜滩组砾岩里,变形带只出现在盆地南部上白垩统红花套组块状砂岩里。主要根据变形构造交切或限制关系,本文将这里的宏观变形构造划分为四期,并恢复出各期的构造应力场。前两期属于拉张成因,出现在晚白垩世裂谷阶段,第一期的拉张方向为近EW向,第二期拉张方向NWW-SEE向;后两期属于挤压成因,出现在晚白垩世以后的后裂谷阶段。相应的水平最大主压应力分别呈NNE-SSW向和NWW-SEE向,具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川北米仓山地区褶皱基底火地垭群中普遍发育倾竖褶皱或陡倾覆褶皱,区调及构造解析表明,它们为两期褶皱叠加而成,第一期褶皱为北西-北西西向,紧闭倒转,第二期褶皱为北东向,经非共轴重褶后形成U形或W形露头干涉型式。本区非共轴重褶的首次发现,对研究其构造样式及构造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冀中坳陷中生代构造变形的转换及油气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冀中坳陷中生代构造变形主要包括印支期古亚洲域的北西西向和燕山期环太平洋域的北东、北北东向压性构造及其配套的北西向张性构造。前者主要是残存的徐水─任丘古隆起带,次要则如留西─大王庄古隆起带等;后者除了北东向的高阳─无极隆起带以外,则以同向的断裂构造为主。西界为太行山东伸展断层,而东界为 (古 )马西逆冲断层和 (古 )里坦逆冲断层以及 (古 )宁晋逆冲断层、 (古 )新河逆冲断层等构成叠瓦状逆冲系统。古亚洲域向环太平洋域的转换时期在中侏罗─早白垩世之间。中生代构造研究可以为冀中坳陷深层油气提供潜山圈闭、下第三系披覆背斜圈闭和岩性圈闭等有利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1.
扬子地块在前泥盆纪与泥盆纪之间发生了一次强烈且影响广泛的早古生代构造事件。前人对扬子地块早古生代构造事件存在3幕、2幕和古地理格局变迁等不同认识。文中选取扬子地块西南早古生代构造保存较完整的瓮安穹隆体,通过6条构造剖面详细的构造层划分和不同方向构造叠加关系与构造变形样式和序列的解析,综合构造年代学限定,认为瓮安穹隆本质上为一构造叠加穹隆,其自古生代以来至少发育两期主要构造变形,即D1期早古生代构造变形和D2期燕山期构造变形。D1期变形以东西向褶皱、右行走滑-逆冲断层和东西向近直立间隔劈理为代表,为近南北向纵弯挤压变形的结果。相比之下,区域上早古生代构造变形仅发育于寒武系—志留系构造层及其下伏构造层中。D1期变形形成的东西向构造普遍被D2期构造横跨和叠加改造,表明其形成于寒武系—志留系构造层与上覆泥盆系—中三叠统构造层角度不整合之前。根据碎屑锆石年龄分布统计结果,早古生代构造运动在瓮安地区发生时间约晚于438 Ma;结合地质关系分析和近年来区域上大量测年数据结果,进一步限定其早古生代构造事件发生的时间为438~390 Ma。从华南早古生代构造运动的时间来看,华南早古生代构造运动形成的时间从南向北从早到晚迁移变化。  相似文献   

12.
楚雄盆地中—新生界构造变形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根据近年笔乾研究,楚雄盆地中生代以后经历三期变形作用:早期(燕山期)主要发育于密者挤压逆冲带,显示横向置换特征,中期(喜马拉雅早期)是主变形期,西带显示由SW向NE逆冲,以叠瓦状闻和冲构造系统为其特征,晚期(喜马拉雅中晚期)发育于陡坡和深切割区,表现为重力滑动构造,这些构造期次的确定为研究该盆的发展,演化提供理论依据,亦为寻找油气资源提供靶区。  相似文献   

13.
阜新盆地的控煤构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志刚  陈建平 《地质论评》1995,41(6):499-502
阜新盆地属于晚中生代NNE向地堑式煤盆地。北西西系是成盆期的构造和同沉积构造,对盆地聚煤起最主要的控制作用;盆地中三个聚煤期与规模较大的WNW—NW向断层有关。而盆内中央断隆带内部的WNW—NW向背斜构造则控制着各时期的聚煤中心。中晚新华夏系是成盆后构造,它的NNE—NE向背斜构造与北西西系的WNW—NW向背斜构造叠加复合所形成的构造穹隆或短轴背斜控制盆地露天开采煤层。  相似文献   

14.
夏元  陈家驹  徐先兵 《地质论评》2022,68(2):2022030025-2022030025
北北东向鹰扬关构造带位于华南板块西南部,其大地构造属性尚存在蛇绿混杂岩、裂谷带与陆内构造变形带之争。笔者等在物质组成与年代学综述的基础之上开展了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了鹰扬关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和构造演化过程。鹰扬关构造带主体由新元古代中—晚期岛弧型安山岩和玄武岩、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盖帽碳酸盐岩与泥砂岩等物质组成。不同时代和不同岩性的混杂是新元古代晚期裂谷和伸展构造背景下重力作用的产物。新元古代沉积混杂岩在显生宙经历了广西期、印支晚期与燕山期造山作用的叠加,导致了不同岩块之间往往呈断层接触。广西期(450~415 Ma)造山作用使新元古代沉积混杂岩发育近E—W向紧闭褶皱和逆断层并被花岗岩侵位。印支晚期(227~220 Ma)造山作用导致NNE向鹰扬关构造带的形成,表现为NNE—SSW向褶皱、逆断层与左旋韧性剪切带。燕山期造山作用使鹰扬关构造带中NNE—SSW向断裂发生构造活化,强烈的正断作用和右行走滑控制了白垩纪上叠盆地的发育。综合物质组成、年代学和构造解析证据,鹰扬关构造带不是新元古代或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而是印支晚期陆内构造变形带,不具有板块缝合带的大地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15.
青东凹陷复合型花状构造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东凹陷内大型北西-北西西基底断层上发育一种结构特殊的花状构造——复合型花状构造,在凹陷内表现为构造高带,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三维地震剖面的解释和分析基础上,结合平面构造反射层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其中的断层在平面上以右阶雁列式或平行式组合排列,剖面上基底主断层向上撒开并与多条次级断层组合成似花状构造。组成这些似花状构造的断层均为正断层,但其中的地层却表现为上拱的背形。根据断裂发育特点及区域构造应力演化特征对其进行成因分析,认为其形成是由于北西-北西西向基底断层在盆地南北向拉伸下的张扭性(斜向拉张)活动与古近纪末反转期压扭性活动叠加的结果。其形成过程经历了古近纪伸展期似负花状构造形成阶段和古近纪末反转期背形构造形成阶段。  相似文献   

16.
顺北5号走滑断裂带,以独特的“纵向分层、走向分段、多期构造叠加”为典型的宏观构造特征.因其构造变形的复杂性,准确掌握其构造特征,进而重建其构造叠加演化历史仍然是一个关键命题,这对于理解走滑断裂带时-空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深钻井和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剖面、层面构造解析与剖面构造回剥反演,对顺北5号带北-中段构造变形特征与多期构造叠加变形时-空序列进行精细、全面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深部(震旦系至中奥陶统)主剪切带内,不同层系构造特征差异显著,沿断裂带走向构造变形显著分段,在纵向、走向两个维度都表现出显著的应力-应变局部化特征.(2)浅部碎屑岩层内(上奥陶统至石炭系),发育走滑相关褶皱变形和三套雁列正断层组.三套雁列正断层组上下叠置、多期叠加变形.其中,第一、第二雁列正断层组与发育在同一层系的走滑相关压扭背斜分别同期耦合变形.(3)顺北5号带北-中段经历了初始破裂期(中奥陶世末-晚奥陶世初)、构造雏形期(桑塔木组沉积早-中期)、构造大发展期(柯坪塔格组沉积期)、构造继承性活动期(塔塔埃尔塔格组沉积中后期至东河塘组沉积前)、剪切方向反转期(晚石炭世-二叠纪)等5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砂箱构造物理模拟实验是室内模拟自然界地质构造变形过程、成因机制以及动力学过程的一种高效方法。影响岩石变形的速度和力的作用方式等是影响伸展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结果和构造形态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为探究砂箱物理模拟实验中拉伸速度和拉伸方式(力的作用方式)对伸展构造变形特征的影响,笔者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高(0.01 mm/s)、中(0.001 mm/s)、低(0.000 5 mm/s)3种不同拉伸速度与单向拉伸、双向拉伸2种不同拉伸方式相结合,设计6组实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拉伸速度对砂体的最终形态无显著影响,但对断层的发育过程有一定的影响,而拉伸方式对断层的发育过程和最终形态的影响均较为显著,且断层形成前砂体速度会增大到一定高值,并于断层形成后快速减小。(2)单向拉伸模型砂体最终均形成一个不对称的地堑,双向拉伸模型砂体最终均形成一个典型的地堑。(3)不对称地堑通常形成于相对拉伸或差异拉伸的环境中,相对拉伸侧发育形成一系列阶梯状正断层,而相对固定侧发育一条断距较大的正断层,且先存构造的位置往往决定了后期构造发育的初始位置。这一认识为伸展构造砂箱物理模拟实验中的模型设置和参数选取奠定了...  相似文献   

18.
夏元  陈家驹  徐先兵 《地质论评》2022,68(6):2006-2020
北北东向鹰扬关构造带位于华南板块西南部,其大地构造属性尚存在蛇绿混杂岩、裂谷带与陆内构造变形带之争。笔者等在物质组成与年代学综述的基础之上开展了详细的构造解析,厘定了鹰扬关构造带的大地构造属性和构造演化过程。鹰扬关构造带主体由新元古代中—晚期岛弧型安山岩和玄武岩、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盖帽碳酸盐岩与泥砂岩等物质组成。不同时代和不同岩性的混杂是新元古代晚期裂谷和伸展构造背景下重力作用的产物。新元古代沉积混杂岩在显生宙经历了广西期、印支晚期与燕山期造山作用的叠加,导致了不同岩块之间往往呈断层接触。广西期(450~415 Ma)造山作用使新元古代沉积混杂岩发育近E—W向紧闭褶皱和逆断层并被花岗岩侵位。印支晚期(227~220 Ma)造山作用导致NNE向鹰扬关构造带的形成,表现为NNE—SSW向褶皱、逆断层与左旋韧性剪切带。燕山期造山作用使鹰扬关构造带中NNE—SSW向断裂发生构造活化,强烈的正断作用和右行走滑控制了白垩纪上叠盆地的发育。综合物质组成、年代学和构造解析证据,鹰扬关构造带不是新元古代或早古生代蛇绿混杂岩,而是印支晚期陆内构造变形带,不具有板块缝合带的大地构造属性。  相似文献   

19.
对青海锡铁山矿区几个关键地质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锡铁山矿区晚奥陶世滩间山群与早元古代达肯大坂群间的接角关系为隐蔽不整合,其间发育基底剥离断层(F1),基底剥离断层之下的“过渡带”实际上是一条退条质的下滑型韧性剪切带。而滩间山群则被构造肢解为O3tm^a-b褶叠层与O3tn^c-d褶皱冲断岩片,其间发育上剥离断层(F2),两条剥离断层面上、下因构造剥蚀充失了大厌地层。并认为和里东晚期的伸展构造体制形成锡铁山变质核杂岩,海西期的抗日压构造体制形成褶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东胜气田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层系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其三面环山,经历了多期次、多方向、多属性构造作用,具有构造改造差异性大、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烃类聚集与改造复杂、差异性大等油气地质特征.基于与周边构造体系关系、地层接触关系、三维地震、古地貌、构造年代学分析,对鄂北杭锦旗地区东胜气田开展构造变形时序、方式、关键构造期及其构造特征研究.明确了3组主干断裂性质和活动时间:(1)EW-NEE向断裂晚侏罗世为压扭断层,晚白垩世-喜山早期为张扭断层;(2)NW-NWW向断裂为晚白垩世-喜山早期张扭走滑断层;(3)NE-近SN向断裂早白垩世为压扭断层,晚白垩世-喜山早期为张扭断层.厘定了东胜气田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喜山早期三期构造变形时序及方式.确定了燕山早期(J3-K1)和燕山晚期-喜山早期(K2-E1)是与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天然气成藏密切相关的关键构造期,其对天然气成藏、改造的作用方式、空间影响范围、作用结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