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准确评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是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确保生态系统不受破坏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分析相关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体系,通过对专家问卷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评价指标体系各层指标的权重,构建了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并制定了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的总体评价等级.本文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对建立的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评价模型各要素指标进行测度和调查,计算出开发潜力评价得分,表明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2.
从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出发,对我国著名风景名胜区云台山进行实证研究。通过研究云台山景区的主要指标的演变过程,分析探讨了云台山生命周期的发展轨迹。研究结果表明,云台山风景区已经历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导入期和成长期,目前已步入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成熟阶段,为使其生命周期控制在理想阶段,此时,云台山应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根据旅游市场变化趋势,通过优化现有产品、整合现有资源、区域合作、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大力发展旅游相关服务等措施提高市场竞争力,延长成熟期。  相似文献   

3.
自然保护     
X362007043584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评价初探=Evaluation on the na-tion-class Taibai Mountain Natural Reserve/马宝霞,白斌…∥草业科学.—2006,23(12).—12~15从生态、社会经济和有效管理3个方面选取了20项指标对太白山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单项及综合评价.通过评价指标的等  相似文献   

4.
依据中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环境的特性和演化规律,从气候条件、土地资源、生境状态及人为干预4方面筛选12个指标,构建西北干旱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指标进行分级.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在甘肃敦煌西湖自然保护区和苏干湖自然保护区应用表明,指标体系合理,模型适用.评价认为,西湖自然保护区目前总体状态为中,高度脆弱,苏干湖自然保护区为轻,中度脆弱.在原生脆弱性方面,两者等级相当,但西湖更脆弱;在次生脆弱性方面,西湖已受到显著影响,次生脆弱性严重.  相似文献   

5.
在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从水资源、土壤、生物、景观和湿地保护5个方面,选取了13项指标,建立了扎龙湿地生态系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方法和层次分析方法,评价了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综合得分为74.57分,其质量处于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6.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特征,确定7个评价指标,运用指标赋分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生态评价,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7.
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评价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根据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特征,确定7个评价指标,运用指标赋分和层次分析法进行生态评价,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8.
云台山旅游区视觉环境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在对定量化的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比较准确,但在评价景观及视觉环境时由于存在着主观影响因素,就显出了较大的局限性.利用韦伯-费希纳定律改进后的新综合评价模型则显示出了优越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向专家、旅游专业学生、游客发放调查问卷获得评分,采用新综合评价模型.针对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开展旅游活动后视觉环境受到的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AHP方法建立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各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与计算权重,得到综合评价指数为0.81,表明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较好.文中还分析了该保护区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构建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湿地资源合理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将指标分为5个等级,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以及DPH方法对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生态健康评价得分为1.02分,属于较健康的临界值,接近疾病;黄河三角洲湿地资源合理利用评价得分为0.73分,为一般合理,主要压力来自于人类对湿地资源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土壤盐碱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