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是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的重要阵地,游客是其主要服务对象。因此,了解游客的特点和需求,选择侧重点不同的讲解内容和使用针对性的讲解方式,对提升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以成都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为例,论述了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多样性讲解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游客的类型和特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出不同类型游客参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基本需求,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游客,指出应该采用的差异化讲解内容和讲解方式,实现因人施讲,从而达到理想的科普宣教效果。  相似文献   

2.
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是提升公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的重要途经。日本和美国是在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本文通过研究日本和美国关于公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建设文献资料,分类归纳日本和美国公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特点及主要路径,由此对我国公民防震减灾科学素质建设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建设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科普馆,有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应急避险能力,也有利于宣传减灾理念,扩大防震减灾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通过阐述黑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馆在科普教育活动策划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与专业性科普馆广泛交流、合作共进,发挥科普馆科普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4.
地震科普教育基地是目前深入持久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最佳场所,已成为当今防震减灾科普宣教的主阵地。本文将以烟台地震科普教育基地为例,结合工作实践,通过管理模式、科普展品开发、创新性科普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详细介绍该基地是如何有效发挥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并对基地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冯韬 《四川地震》2019,(2):45-47
受众参与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重要基础。从传播学仪式观的理论视角,以云南防震减灾科普民歌为案例,提出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有效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对策建议:①细分受众,有针对性地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②强调受众参与,强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实效;③创新形式,依托少数民族地区喜闻乐见的文艺体现形式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  相似文献   

6.
防震减灾科学技术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搞好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就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有力举措,以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推动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的形成和增强。但由于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经验普遍比较缺乏,再加上有的指导思想不明确、工作措施不到位、方法形式简单,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申报和认定管理办法》,中国地震局于2007年4月22日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了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评审会议,对15家申报单位进行了评审,山西省阳泉市赛鱼小学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与其他4家科普教育基地被认定为国家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8.
《内陆地震》2005,19(2):169-169
为了不断推进我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社会民众应对地震灾害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防震减灾意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完成了我区首个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由防震减灾科普馆、乌鲁木齐水磨沟地震台和地震活断层剖面三部分组成。其中,防震减灾科普馆由防震减灾知识图片区、影视区、模拟震动区、地震观测仪器陈列区、自救互救知识区和新疆主要地震构造及地震震中分布沙盘六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9.
在新媒体发展突飞猛进的新时代,信息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防震减灾科普宣传面临困境与挑战。本土化是各地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走出困境的有效途径之一。以云南省地震局制作的科普公益广告"农居抗震·关爱生命"为实践案例,从受众定位、内容生产及传播技巧等方面介绍其本土化策略。提出新环境下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对策建议,一是明确受众定位;二是强调内容为王;三是提高受众黏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概述了我国地震带构造特征、地震活动频次以及中小学生数量和防震减灾科普队伍体量等现实情况,并以“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为例,通过传统科普教育形式和新媒体科普教育形式两个方面,分别介绍了地震应急疏散演练、科普知识讲座、主题研学、知识竞赛及移动互联网直播、在线教育云平台、智慧数字交互体验等7类科普教育具体形式,切实为地震、教育、应急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中小学校,在开展中小学生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系列活动时提供些许有价值的参考,从而助力推动实现防震减灾科普形式的持续丰富和中小学生防震减灾意识及能力的不断提升,促进广大中小学生群体逐步成为认识地震、敬畏地震、懂得如何防范地震危险的“国之未来”。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防震减灾素质教育工程的建设内容包括1个防震减灾素质教育中心、39个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服务站、180个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25个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教育工程能够实现全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有效宣传,以及地震信息的实时发布和地震救援信息的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中学生防震减灾科普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防震减灾知识在中学校园中的普及情况以及中学生对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需求,中国地震灾害防御中心开展了针对北京市中学生的防震减灾科普情况调查研究。调查表明,北京市中学生对自救互救知识、避震逃生技能、地震预报方法感兴趣;对地震预报工作、地震谣言、应急避难场所及应急演练认知程度不高;近1/3的北京市中学生对现有的科普作品形式创新性不认同;影视、动漫是北京市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科普活动形式。本次调查为地震科普工作者探讨适合中学生的防震减灾科普作品的创作方向以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活动形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防震减灾科普场馆作为科普宣传公共场所,是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重要窗口,承担着科普知识传播、科学思想传播、科技成果推广和科学方法普及的职能。本文通过探讨防震减灾科普场馆运维意义和现状,分析了当前防震减灾科普场馆现阶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转变管理模式、创新经营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等方式促进高效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其他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场馆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成都地区幼儿园为讨论对象,着重分析了幼儿的发展规律、学习特点以及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指出幼儿地震安全教育应抓住"启幼儿科普之蒙,答幼儿园之问,策安全之蓝图"几个要点。在总结开展多次幼儿园防震减灾科普讲座、疏散演练的经验和分析我国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震安全知识普及、应急预案规划及建议、疏散演练指导"三阶段的幼儿园地震安全教育模式,对相关地区学校的地震安全教育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晋震 《山西地震》2007,(1):47-47
强化中小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园地建设,是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的有效途径。2006年12月20日,经太原市教育局和太原市地震局审核验收,太原市十五中、太原市三十六中、迎泽区桃园小学、杏花岭区解放路小学、阳曲县新阳街小学、古交市第一小学等24所中小学校,被命名为“太原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园地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通过新媒体平台获取资讯成为一种趋势。新媒体在为公众带来全新生活模式和理念的同时,也为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发展机遇。结合当前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应用展开调研与分析,并借鉴"山西省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竞赛决赛"开展科普宣传的成功经验,给出相关解决方案,希望能为今后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公众日益迫切需要防震减灾科普公共服务产品,研究其传播模式,审视其传播境况和效应,应用价值大。近几年来,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取得了较大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研究是基于理论和实践的认真思考与总结,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研究将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传播模式做系统的、实证的传播学研究,重点关注"网络时代"、"自媒体时代"、"微时代"其传播模式的衍变,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工作进行一次探索研究,深入开展调研、资料收集、  相似文献   

18.
加强地震科普教育是提升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抓手。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城市和农村地震科普的现状,总结了地震部门近几年科普宣传的宝贵经验,并提出了未来地震科普宣传的新思路,通过技术创新和人才建设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精品。  相似文献   

19.
防震减灾科普工作应与时俱进,在舆论引导中体现更大作用,在舆情治理中承担更多责任。本文认为防震减灾科普具有重要的舆论引导作用。一是舆情热点为防震减灾科普提供了契机。二是舆情热点为防震减灾科普提供了内容。本文从3个方面提出了防震减灾科普的舆论引导策略。一是合理设置科普议程,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二是借力新媒体传播技术,有意识地引导舆论;三是打好“组合拳”,形成舆论引导最大合力。本文认为应在舆情热点中积极主动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创新传播形式、方法,巧妙设置议程,全时空覆盖,全社会参与,构建政府、媒体和公众信息互通的良性舆论场,增强社会公众的风险意识和防灾减灾能力,真正筑牢风险防控的人民防线。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重视地震科学的公众理解和公众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国家鼓励、引导志愿者参加防震减灾活动".传统上,从科普、教育和宣传的角度去理解和指导防震减灾的公众理解和公众参与.在新的社会条件下,这一思考问题的角度在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