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陶玻 《地质与勘探》2024,60(3):631-642
中非成矿带刚果(金)如瓦西(Ruashi)铜-钴矿床经历了表生成矿作用,但其研究薄弱。在野外地质调查、室内矿物学观察和矿山生产勘探的基础上,对如瓦西铜-钴矿床的表生分带组构与次生富集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原生矿体由黄铜矿、斑铜矿、硫铜钴矿等含铜硫化物矿物组成,矿石品位铜在1%~2%、钴在0.1%~0.3%范围内。矿床在近地表发生表生氧化作用后,上部形成了氧化带,可进一步划分为3个亚带:(1)完全氧化亚带;(2)淋滤亚带;(3)次生氧化物富集亚带。上部完全氧化亚带发育富钴氧化物堆积体“矿帽”(钴品位在1%~3%,部分可达12%),淋滤亚带几乎不含铜、钴金属矿物,次生富集氧化物亚带由孔雀石、硅孔雀石、蓝铜矿、胆矾、水胆矾等氧化物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组成,矿石品位铜在5%~10%、钴在0.8%~1.0%范围内,相对原生矿石富集了3~5倍。下部为次生硫化物富集带,出现蓝铜矿、辉铜矿等次生硫化物矿物,矿石品位铜在3%~5%、钴在0.3%~0.8%范围内,相对原生硫化矿富集了1~3倍。综合分析认为,如瓦西铜-钴矿床表生成矿作用受岩石地层、地质构造和地下水等因素的控制,次生富集作用明显提高了矿石品位和矿床开发价值,形成了氧化物富铜-钴矿、硫化物富铜-钴矿和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的氧化物富铜矿及黑色富钴矿等类型的高-特高品位矿体。经勘探验证,在矿区深边部新揭露高品位矿石资源量256万吨,平均品位铜为3.68%、钴为0.44%,可采储量143万吨,平均品位铜为3.53%、钴为0.32%。该研究可为矿区及区域同类型矿山硫化矿演化成氧化矿的表生富集过程及深边部找矿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表生地球化学酸碱性风化,对矿体氧化露头成矿元素的滞留或流失、分散或次生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讨论在不同的酸碱性风化条件下,成矿元素按其本身的地球化学性状,另行组成适合表生环境的稳定化合物或矿物。进行元素再分配。利用成矿元素的地化性状,对元素表生地化行迹顺向追踪其次生富集,逆向追踪原生矿的矿物组合和元素组合,从中提炼找矿信息,指示找矿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3.
二龙抢宝背斜隆升导致F_4断层上盘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向北滑坡,泥堡氧化矿体几乎都限制在滑坡体中。因而滑坡堆积是氧化矿体的主要成矿机制。原生矿石在滑坡时与围岩混合造成矿石贫化,但混合矿石同时发生碎裂和扩容作用,增大其孔隙度和渗透性,在表生作用环境下载金含砷矿物得以部分分解而成为易选冶氧化矿石,深入研究滑坡堆积过程的氧化机制有利于提高该类矿床黄金资源利用率和地质勘探程度。  相似文献   

4.
兰坪金顶铅锌矿的表生作用及次生硫化物富集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兰坪金顶铅锌矿的氧化带十分发育,矿石的表生作用,特别是次生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白铁矿的形成在世界铅锌矿床中比较特殊,颇为罕见。本文在研究表生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次生硫化物的形成条件以及近矿围岩性质、水文地质条件对矿床的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5.
表生条件下铜的迁移是众所周知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氧化淋虑带显著贫铜,而次生硫化带则富铜.小新厂铜矿氧化富集现象较明显.该矿床未见流化富集带,原生矿体薄而贫,但由于氧化富集可形成比原生矿较富厚的矿体,从而提高了矿床的利用价值.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控制氧化带发育的诸因素,探讨铜的迁移途径和氧化富集部位,以为在该类矿床中寻找较富的矿体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茶梁子矿区的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初步探讨了矿床的成因。认为矿体是由含硫质的低温热液携带矿质运移到断裂构造的有利部位沉淀而形成的。同时在表生环境下,原生矿体经过后期的次生改造作用后,形成了富含铁、锰氧化物的土状矿石,并且以较为富集的铁、锰氧化物作为寻找钴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7.
周友清 《贵州地质》2015,32(2):119-125
紫金山铜金矿属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共生矿床。金矿体赋存于氧化带中,为原生含金金属硫化物矿床经表生作用所形成的次生富集金矿床。金矿体容矿岩石和赋矿围岩基本一致,主要是中细粒花岗岩,其次是隐爆角砾岩和英安玢岩。然而金矿床仅在隐爆角砾岩和英安玢岩呈脉状似"蟹脚"出露地表区域富集成工业矿体。带着这一疑惑,作者借助在紫金山矿区工作的优势,通过对紫金山铜金矿区金矿床空间形态分布特征、隐爆相、次火山岩相、断裂构造、金属硫化物氧化特征等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紫金山铜金矿金矿床次生富集规律与紫金山火山机构隐爆相隐爆角砾岩和次火山岩相英安玢岩是否侵入地表以及出露地表的形态特征极为密切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兰坪金顶铅锌矿的氧化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体被沟谷切割,剥蚀垂深达三百米以上,约有一半的矿石为氧化矿。大气降水为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来源。含矿带为透水、含水层,矿带顶、底板隔水性良好,渗透水、地下水具层间流动性质。大气降水在渗透过程中对硫化矿物进行氧化的同时,其自身也被改造为宙含金属离子的含矿水。随着硫化物被溶解,氢氧化物、碳酸盐、硫酸盐矿物沉淀的反应往复进行,水中自由氧被大量消耗,缓慢流动的地下水在还原条件下释放出所携带的金属离子,最后形成硫化物沉淀,至使铅、锌、铁的氢氧化物,及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次生硫化物在氧化带依次出现。按标型矿物组合,可划分为褐铁矿——氢氧化物亚带;白铅矿——异极矿亚带;白铅矿——(水)菱锌矿亚带;铁菱锌矿——次生硫化物亚带;松散硫化物亚带。由于上述表生作用,矿石中碳酸盐围岩被大量淋失,铁、铅、锌成倍富集,形成规模巨大的次生氧化富集和次生硫化富集,地表分布有壮观的锌帽。矿体形状、内部结构都大为简单化,厚度增大,产状变缓。金顶铅锌矿氧化带分带,可与其他硫化矿床的氧化带相对比,但又自具特征。特别是发育铁菱锌矿——次生硫化物亚带。  相似文献   

9.
Kimin铜钴矿床位于刚果(金)加丹加铜钴多金属成矿带北西部,是该带内代表性超大型矿床。文章在剖析Kimin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的基础上,探讨和厘定了矿床成因类型,建立了矿床成矿模式。结果表明,Kimin矿床铜钴矿体呈层状、板状及薄膜状产出,总体呈EW—近EW向展布,明显受控于地层岩性、近EW向层间断裂、氧化淋滤等作用;Kimin矿床由浅部至深部矿物由铜、钴次生氧化物逐渐转变过渡为原生硫化物;其成矿作用主要经历了原始沉积铜钴矿化、热液改造铜钴叠加富集及表生氧化淋滤富集等三个阶段,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热液改造型铜钴矿床”。  相似文献   

10.
桃江锰矿锰帽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桃江锰矿区发育有较完整的表生氧化剖面,根据不同深度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物组合及化学成分特征,将表生氧化剖面分成三个带:氧化矿石带,地渡矿石带和原生矿石带。桃江锰矿原生矿石矿物主要为含锰碳酸盐,表生富集作用包括两上地球化学过程;可溶杂质的溶解淋失作用和锰质的氧化残留作用。在过渡矿石带中,可溶性杂质发生大规模溶解迁移,锰质发生相对富集;氧化矿石带中,碳酸锰氧化成难溶的高价锰的氧化物,使锰质残留下来,形成  相似文献   

11.
国家辉 《地质与资源》1996,5(4):266-278
本文分析了金在表生氧化带的地球化学性状,具体研究了桂西北地区超微粒浸染型金矿典型矿床表生氧化带中金的氧化淋滤和富集——矿体及矿石特征,气候条件,矿体赋存标高、剥蚀深度及具体出露情况,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条件,氧化带发育情况及氧化壳类型,矿体形态、产状、厚度和品位变化——以及保存条件等。总结出该区氧化矿形成的十项有利条件,并以此为基础对本区该类型金矿氧化矿的找矿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贵州赋存于沉积碉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为低温开放体系中经复杂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形成。在综合研究该类矿床地质地地正规化地球化学,矿床组合和元素组合的基础上,拟定实验方案,总结出元素迁移富集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高寒干旱地区金矿氧化带金的次生富集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探讨了高寒干旱气候条件下,金矿氧化带金的迁移形式、方向和次生富集机理。毛细管作用使Au(S2O3)3-2配合物向上迁移至近地表处,该配合物中S2O2-3被氧化成SO2-4,Au+岐化或被还原为Au0富集  相似文献   

14.
扬子-华夏接合带的韧性剪切与金的迁移富集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子与华夏地块间发育一条近东西向展布的巨型板块缝合带--华南中部复合混杂岩带,对其次级北东向剪切带(进贤-婺源韧性剪切带)进行的构造地球化学剖面研究发现:①剪切带中构造岩金元素含量总体上高于原岩中金元素含量,从剪切带边部至中心,从原岩带至糜棱岩化带、糜棱岩带,随剪切程度的逐渐增强,金元素含量逐渐增高;②金元素有2个峰值点,1个出现在韧性剪切最强的糜棱岩中,另1个出现在叠加于早期韧性剪切糜棱岩化岩石之上的晚期脆性破裂张性构造角砾岩中;③叠加在原岩(千枚岩、砾岩)上的晚期脆性破裂张性构造角砾岩金元素没有出现富集作用.说明韧性剪切及叠加在韧性剪切之上的脆性破裂均有利于金的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5.
该矽卡岩型铜金矿床位于阿尔泰萨拉寇克申花岗杂岩体与下寡武统火山沉积岩之接触带上,热液型金矿化(360-130℃)多叠加于早期矽卡岩( > 400℃)之上。金矿化多分布于石榴万一硅灰石矽卡岩中。在氧化作用过程中导致次生成化物富集、自然金的成色降低,原因是金的活动性比银更强。与之同时,在氧化作用过程中自然金有部分银去除,故其成色与内生矿石中自然金相近。因此,在氧化带中自然金的成色具有广阔的离散性特点。为此,在评价深部矿石过程中应充分地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6.
广东河台金矿矿床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从成矿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入手,在分析成矿物质来源、金的地球化学性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金的迁移-沉淀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床成因的新观点,建立了新的成矿模式.认为河台金矿床的定位受韧性剪切带等构造因素的控制;成矿物质来源为多源,但主要来源于震旦系C组的地层;矿床成因类型属于韧性剪切带中的热动力变质 热液循环富集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安家营子金矿基岩与土壤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对比和土壤中金的相态分析研究,指出Bi、Au、Cu、Pb、Mo、W和Hg为该区金矿最佳的指示元素。Bi能形成明显的衬度高比含矿带宽的异常;Au也能形成衬度高而与含矿带相近的异常;Cu、Pb、Mo、W、Hg皆可显示较明显的异常,但宽度均小于含矿带的宽度。因此,土壤地球化学找矿方法在该区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8.
康如华 《地质与资源》2001,10(4):210-214
掉水洞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位于湘中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成矿带中部.泥盆系半山组岩石特征有利于金的储存富集,1-3结构式沉积建造对金成矿最为有利.基底断裂、穹隆构造联合控制了金矿床的分布,北西向基底隆起和北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了含金蚀变带的空间分布及金矿体的产出.区域上具较大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豫西唐山村金矿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山村金矿地处著名的嵴山金成矿区,是主要的金成矿远景区之一。在成矿有利部位——拆离断层带及硅质岩带,1:5万分散流测量呈现Au、Pb、Ag、Zn组合异常;1:2.5万沟系次生晕测量呈现浓集中心明显的串珠状Au异常,并沿拆离断层带及硅质岩带呈带状分布;经原生晕测量验证均具有Au矿化显示。由此,充分说明了地球化学测量在唐山村金矿床勘查中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湘西南漠滨地区元古界地层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承辕  张干 《物探与化探》1992,16(4):295-303
本文研究了湘西南漠滨地区元古界板溪群五强溪组地层中金的分布、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与金的成矿关系,研究表明,本区五强溪组呈现明显的金亏损,而地层则具有富As、Sb,贫Hg、Sr,以及Co/Ni比值大于 1、Au/Ag及 Sr/Ba比值低的地球化学特点。金的分布在空间上有一定变化规律,从远离矿区的地层岩石到矿床内部的脉旁围岩,根据其丰度高低,相应地划分出背景区—亏损区—富集区—亏损区—富集区五个区段,后四者组成一个共轭体系。两次金亏损都是水热淋滤作用的结果,但二者在形成的时间、规模及地球化学特征上都存在显著差异。这种淋滤的阶段性,导致了漠滨金矿床的两期成矿作用。金以及其他成矿元素的亏损区或亏损带的出现有一定普通性,因而对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