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招远黄埠岭金矿断裂构造性质及其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斌  李守生  孙林  覃鹏 《矿产与地质》2006,20(3):211-213
黄埠岭金矿主矿体产于灵北断裂带主断裂上盘次级断裂中,根据7号和10号矿体旁侧小角度斜交剪节理与矿体锐夹角指向的判断,控矿断裂具左旋性质。根据7号矿体旁侧节理统计及共轭剪节理产状的分析,黄埠岭矿区含矿断裂形成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30°∠37°。NE向次级断裂是成矿前煌斑岩脉侵位的重要空间,也是主要的容矿构造。灵北主断裂带则主要扮演了一种导矿构造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1上庄金矿勘探现状与找矿策略上庄矿区地处焦家断裂带北段。矿区内发育北东向断裂,包括焦家断裂、东庄子断裂、侯家断裂、望儿山断裂等(如图1)。矿区范围内以望儿山断裂为界,西侧出露玲珑型花岗岩,东侧出露郭家岭型花岗闪长岩。区内主要容矿断裂为望儿山断裂,次为东庄子断裂。上庄金矿目前勘探深度已超过1000 m,本次找矿目标是1000 m深度以下的隐伏矿体,根据动态  相似文献   

3.
胶西北红布金矿地质特征及构造解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胶西北红布金矿在焦家金矿田独具特色,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是发育在断裂带两侧花岗(闪长)质岩石中受密集节理裂隙带控制的细脉,网脉状金矿,构造解析表明红布金矿体主要形成于主断裂发生右行走滑的构造应力环境,基信压应力方位大致为SWW-NEE,主压应力轴近水平,含矿裂隙表现为张剪性质。  相似文献   

4.
蚕庄金矿上庄矿区控矿构造特征及构造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庄矿区的主要控矿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主断裂、次级断裂及节理的多种组合方式控制了矿体的产出。运用断裂面波形模拟方法得出了控矿主断裂在成矿期的断裂面波形图,并以此对上庄矿区的深部矿体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董汉文 《地质与勘探》2011,47(2):135-142
邓格庄金矿床位于胶东牟(平)-乳(山)金矿带内,矿区内出露地层以太古界胶东群和古元古界荆山群为主.矿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并较为发育,矿脉主要受其控制,呈北东向、北北东向展布.矿区内控矿断裂为与金牛山断裂同期的次级断裂.通过分析断裂构造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可分为成矿前、成矿期和成矿后构造体系,初步认为成矿期的主压应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以山东望儿山、焦家金矿床为例,阐述复合类型金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主要是断裂构造控矿及控制蚀变,成矿的温压、成矿溶液的性质及成分均说明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和石英脉型金矿的成因是一致的。预测在望儿山金矿床的深部有望找到破碎蚀变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7.
山东焦家金矿带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及其意义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通过5年时间对山东焦家金矿带深部的地质找矿工作,发现了位于莱州寺庄矿区深部的特大型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该矿床与产于焦家断裂第一矿化富集带中的寺庄矿区浅部金矿床之间有100~250m垂深的无矿间隔,构成第二矿化富集带.认为胶西北地区3务主要金矿控矿断裂--三仓断裂、焦家断裂、招平断裂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形成上陡下缓的铲状断层,构成了沿玲珑花岗岩与早前寒武纪地质体边界分布的大型伸展构造带.建立了焦家式金矿新的成矿模式:在伸展构造主断面附近的岩石受到强烈的伸展剪切应力,产生倾向与伸展滑动方向一致的一系列伸展断层,构造岩为变形均匀的碎粒岩和糜棱岩,形成浸染状蚀变岩型矿石;主断面之下,由伸展引起的剪切应力,产生了具共轭剪节理性质的网状裂隙带,形成网脉状矿石;远离主断面,岩体上拱造成的引张作用产生近直立的裂隙带,形成脉状矿石.指出焦家金矿带深部成矿远景区在该断裂平面位置的西侧,而非其东侧的玲珑花岗岩分布区.  相似文献   

8.
河东金矿位于焦家矿田内,属蚀变岩型金矿,矿床受望儿山断裂控制,矿体沿断裂带平行产出,上下盘围岩分别为玲珑型花岗岩和郭家岭似斑状花岗闪长岩。河东金矿的矿体全部落于两断裂之间,尤其位于断裂菱形结环的分叉或复合部位,且其延伸受Ridel剪切带次级断裂系统控制。因此,作者提出了双剪切带控矿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胶东望儿山金矿带有限应变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望儿山金矿带中广泛发育变形石英颗粒。经三维有限应变分析表明,望儿山断裂曾经历过强烈的挤压作用,金矿体定位于断裂带的扩容空间,矿体附近付林参数普遍表现为拉伸型。构造岩有限应变椭球体拉伸轴,主要集中于NE—SW向,含矿热液在区域应力及岩浆热动力作用下,沿望儿山断裂带运移。成矿过程中,体系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10.
望儿山金矿带中广泛发育变形石英颗粒。经三维有限应变分析表明,望儿山断裂曾经历过强烈的挤压作用,金矿体定位于断裂带的扩容空间,矿体附近付林参数普遍表现为拉伸型。构造岩有限应变椭球体拉伸轴,主要集中于NE-SW向,含矿热液在区域应力及岩浆热动力作用下,沿望儿山断裂带运移。成矿过程中,体系是开放的。  相似文献   

11.
大坳矿床为大型与高分异花岗岩相关的蚀变岩型钨锡矿床。通过采用共轭剪节理应力反演方法,恢复了矿区自中侏罗世金鸡岭岩体侵位以来的古构造应力场,进而探讨了构造演化历史及其对钨-锡成矿的控制。据构造演化与成矿的对应关系,可将构造事件分为成矿前、成矿期、成矿后三期,各期构造事件的应力场方向和性质各有特点:①成矿前构造应力场为NNW—SSE向压应力。②成矿期构造体系可分为性质各异的两次:第1次最大主应力总体方位为280°~100°,为压扭性构造;第2次最大主应力总体方位为190°~10°为压性构造。③成矿后体系为近SN向的挤压应力。区内成矿分为三个阶段:①岩浆脉动侵位和区域性断裂形成阶段;②容矿构造的形成与脉动式张开和多阶段矿化阶段;③破矿阶段。  相似文献   

12.
王偲瑞  杨立强  孔鹏飞 《岩石学报》2016,32(8):2494-2508
焦家金矿带是焦家式金矿的命名地,也是我国第一个千吨级金矿田的发现地。其内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体)受NE-NEE向焦家断裂及其下盘近平行的次级断裂控制,具有明显的空间群聚分布特征。然而,由于对这些金矿床成因机理的认识存在分歧,对其空间群聚分布的形成机制也有多种解释,对断裂带覆盖区及其深部成矿潜力更是缺乏科学评价。为此,针对这些难题,论文在详细控矿构造解析的基础上,通过建立焦家金矿带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应力转移模拟计算成矿期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值(△CFS),标定了成矿期断层活动导致的应力转移情况及其形成的高渗透率区域,探讨它们对矿床空间分布的可能控制作用和金矿床群聚分布的形成机理及焦家式金矿的成因机理,并据此圈定了成矿远景区,估算了其深部资源潜力。应力转移模拟结果显示△CFS以焦家断裂为中心呈现玫瑰弧瓣图像分布,其中,应力减小(负值)区(-195bar≤△CFS≤-3bar)以新城-高家庄子为中心呈"十"字形分布(东西宽8km、南北长12km),为低渗透率区域,其内尚未发现金矿床产出;而应力增大(正值)区(3bar≤△CFS≤84bar)呈28个大小不等的弧瓣分布在断层走向转弯处或断层交汇处,为高渗透区域,已发现的金矿床均位于其中,且已探明的金金属量与其所处区域△CFS极值正相关(金金属量Q=4.526×△CFS-83.27)。这种金矿床与断层活动导致的△CFS在空间分布上的一致性,表明焦家式金矿床的形成和产出严格受焦家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区别于典型的"与侵入体有关的金矿"和"岩浆热液矿床",而与造山型金矿床类似。然而其独特的构造背景与成矿环境及蚀变-矿化组合,表明该类型金矿床不能被现有成矿模式所涵盖,而可能属于独特的"胶东型"金成矿系统。焦家金矿带上控矿断裂的形成受同震应力转移的制约,断裂带脆性变形过程中,地震破裂沿断层传播,在断层产状变化或多组断层交汇处,△CFS增大,造成反复余震活动破坏岩石,形成局部高渗透率结构,为金的沉淀提供有利场所,产生了金矿床的群聚现象。据此,圈定朱宋、徐家疃、西良、马埠庄子四个成矿远景区,预测金资源量分别为79t、66t、43t和16t;而寺庄、望儿山、河西、河东等金矿床深部仍有巨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3.
江西青塘地区盖层构造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青塘地区盖层的详细共轭节理的统计、分析,得出主压应力方位(σ_1)在海西印支期:向斜南翼为154°∠4°,北翼为314°∠22°;燕山早期:向斜南翼为102°∠40°,北翼为286°∠39°;燕山晚期:向斜南翼为157°∠41°,北翼为333°∠10°。从而得出海西印支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为NW—SE,燕山早期为NWW—SEE,燕山晚期为NNW—SSE,与中国东部区域构造应力场一致,其构造机制为太平洋板块与亚洲板块相互作用和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通过望儿山断裂带构造控矿规律总结和成矿构造演化分析,建立区域构造成矿模式.望儿山断裂带构造控矿规律为:矿床在断裂带走向上呈似等间距分布;断裂带的上下盘均可成矿,矿体在断裂带中分布具有多层性;断裂带倾斜延深度大,控制矿体深度亦大;矿床在剖面上均呈“S”型产出,显示断裂成矿期具正向滑移性质;断裂带上各矿床矿体普遍向南西侧伏...  相似文献   

15.
古构造应力场对芙蓉矿区煤与瓦斯突出起主控作用。本文采用煤镜质体有限应变分析、Etchecopar电算、共轭剪节理解析以及有限元模拟等方法对其作了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矿区现存构造是在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分别为194°∠23°和145°∠29°的两期应力场作用下产生的,对应构造差应力分别为21MPa和23MPa,使全区各级构造呈北东向和东西向为主的复合叠加规律。这些不同构造型式对矿区煤层气赋存及煤与瓦斯突出具有不同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6.
高山金银矿是遂昌—龙泉地区典型的中低温火山-次火山热液型矿床,断裂控矿特征明显。在野外实地观测和节理测量的基础上,利用区域构造解析法、节理统计分析法、共轭剪节理分析法等,通过吴氏网投图分析和计算机软件处理,厘定了高山金银矿区多期次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主压应力的转变过程,并根据构造变形交切关系及相应的地层时代证据,推断应力作用的期次和时代。据此,将高山金银矿区的构造应力场划分为6个阶段,包括:成矿前的基底变形期(包括3个阶段),成矿期的早期成矿阶段和晚期成矿阶段,以及成矿后矿体被破坏阶段;并结合矿区目前找矿实际,提出下一步找矿方向应重点向矿区深部勘查,在综合研究确定矿体可能赋存部位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少量深部钻探工程验证。  相似文献   

17.
梁良  刘成东 《矿产与地质》1994,8(4):262-265
根据全区共轭节理测量数据求得矿区主应力轴方位和主应力值,进而用数学模拟方法模拟矿区构造应力场,并用构造岩岩组辅助判定含矿断裂性质。根据上述资料,认为矿区的NE向基底断裂为主逆钟向压剪性断裂,NW向基底断裂为顺钟向张剪性断裂,SN向的含矿断裂为逆钟向剪姓或张剪姓裂面,应力梯度带是深部找矿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8.
“山东招远市界河金矿区找矿靶区及已知矿体深部预测研究”是受山东省招远市黄金集团总公司委托 ,由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完成的科研项目。山东省招远市界河金矿床位于著名的焦家—新城矿田的最北部、望儿山断裂带的最北端。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为太古界胶东群和第四系。矿区内的构造主要为望儿山断裂带 ,呈北东向横贯全区 ,是矿区内重要的赋矿构造。矿区内岩浆岩大面积出露。矿床为断裂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的形态、规模及产状受到赋矿断裂构造的严格控制。界河金矿床原是一座年产黄金达 5 0 0 kg以上的大型矿山。矿山经多年的生产开采 ,到 …  相似文献   

19.
构造因素分析是成矿过程分析的基本要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各古构造层中发育的共轭剪节理和褶皱测量统计,恢复了本区白垩纪以来的各期古构造应力场,发现各期古构造应力场的中间主应力轴均为近水平状态,其中建德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W向,衢江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NE向,始新世–渐新世期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近EW向。指出本区球川–萧山断裂等NE向区域大断裂构造开启的期次,决定了成矿期次,开启的时间决定了铀矿形成的年龄,其开启时序明显受古构造应力场发展演化控制。建德期晚期,随着NW向挤压应力场转为应力松弛状态,区域大断裂处于开启状态,火山喷发期后的深部含矿流体沿区域大断裂向上运移,形成了本区早期铀成矿(125~115 Ma),衢江期NNE向挤压构造应力场使本区区域大断裂再次开启,带来了深部成矿流体,形成了第二期铀成矿(90~70.2 Ma),两期铀成矿叠加最终形成了本区的铀矿化定位。  相似文献   

20.
高松矿田芦塘坝矿段节理特征分析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松矿田芦塘坝矿段节理系统的实地观测,对岩石节理特征、性质、方位的详细分析,探讨了节理系统发育的特征,发现该矿段三个方位岩石节理优势组:第一组300°~340°∠70°~85°,第二组120°~170°∠50°~65°,第三组250°~280°∠35°~55°,分别占节理总数的55%、23%和18%。对各优势节理组中脉状硫化矿以及氧化矿观察采样,分析测试主要成矿元素Cu、Pb、Sn、Ag、As、Mn,研究了节理与成矿的关系,认为第三组节理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第二组次之,第一组节理虽发育广泛,但含矿性较差,这可能与NE向断裂主要起导矿作用,而矿液最终充填于控矿构造EW向小断裂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