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中国北方沙漠化土地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17,自引:57,他引:60  
对2000年中国北方256×104 km2区域内沙漠化土地的遥感监测结果表明:沙漠化土地总面积现已达到38.57×104 km2,其中轻度和潜在沙漠化土地13.93×104 km2,占沙漠化土地面积的36.1%;中度沙漠化土地9.977×104 km2,占25.9%;重度沙漠化土地7.909×104 km2,占20.5%;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6.756×104 km2,占17.5%。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后期的沙漠化土地发展状况相比,目前我国沙漠化土地演变趋势具以下特征:(1)沙漠化土地仍在蔓延,面积已由1987年的33.895×104 km2增加到了2000年的38.569×104 km2,13a中净增4.674×104 km2;(2)沙漠化土地继续呈加速发展的趋势,年平均发展速率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的1560 km2、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的2100 km2发展到90年代的3600 km2;(3)部分旱农区以及农牧交错地区沙漠化土地出现明显逆转,但荒漠草原地区沙漠化土地面积继续扩大,并且程度有所加剧。  相似文献   

2.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和西北部。管辖伊犁、塔城、阿勒泰3个地区的24个县市。境内居住着哈萨克、汉、维吾尔、回、满、达翰尔、锡伯、乌孜别克等41个民族,还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0个团场。1990年全州总人口3530193人,其中团场757533人。本州幅员辽阔,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气候温和,日照长、光热充足,宜于发展农、林、牧业生产。目前已开垦各类农业用地208.87×10~4hm~2、,其中耕地173.33×10~4hm~2,还有可垦宜农荒地111.13x10~4hm~2。1990年生产粮食1.38×10~5t,油料15×10~4t,还有棉花、甜菜、烟叶、亚麻、  相似文献   

3.
黄河上中游人工造林对年径流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丹东  王礼先 《山地学报》2005,23(6):678-686
流域年径流量是水资源评价与合理配置利用的重要依据,而人工造林的减水作用又是估算水土保持对河川年径流量影响的基础。在综合分析了人工造林减水作用现有主要研究成果,对黄河上中游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分区的基础上,求算了各分区人工造林减水定额,黄土丘陵沟壑区为93.82 m3/hm2、黄土高塬沟壑区为58.54 m3/hm2、土石山区为168.87 m3/hm2。并结合《2003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05年中国森林资源报告》,计算了各分区截止2003年人工林地累计面积,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塬沟壑区、土石山区、河源区分别为119.10×104hm2、45.29×104hm2、34.08×104hm2、2.56×104hm2。最后求得黄土丘陵沟壑区、黄土高塬沟壑区、土石山区、河源区现状人工造林减水量分别为11 173.96×104m3、2 651.28×104m3、5 755.09×104m3、432.31×104m3,全流域现状人工造林减水量为20 012.64×104m3。  相似文献   

4.
新疆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3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地形封闭、干旱缺水,沙漠戈壁包围绿洲,绿洲呈分散分割状。森林覆盖率1.68%,盆地中心分布着两大沙漠,生态环境脆弱。40多年来,新疆在改造沙质荒漠化、土壤盐渍化、水域治理、中低产田等荒漠化治理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同时,人口也增长了2.9倍,人类活动使生态平衡失调。荒漠化土地总面积79.59×104km2,其中沙质荒漠化面积52.05×104km2;盐碱土总面积847.6×104hm2,现有耕地中31.1%的面积受到盐碱危害;山区云杉林已减少2.3×104hm2,落叶松减少2.4×104hm2,平原林退化更为严重;80%的草场均有不同程度的退化,产草量下降35.4%~75.8%;湖泊较70年代减少一半,耕地土壤肥力下降。根据新疆荒漠化发生发展的特点与原因,总结防治经验,形成有效的防治方法、措施与体系,新疆的荒漠化是可以防治的。  相似文献   

5.
1954 年以来三江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   总被引:79,自引:1,他引:78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获取了自1954年以来三江平原6期土地利用数据,在GIS空间分析模块下对三江平原土地利用方式及格局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50年里,三江平原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耕地净增加了38.55×105hm2,年均增加75597.3 hm2,其中湿地、林地与草地对耕地的增加贡献最大;湿地减少了25.67×105 hm2,除极少数退化为草地外,绝大部分转化为耕地;草地减少了57.65×104 hm2hm2,面积比由9.13%缩减为3.86%;林地在整个研究期间呈现出一定波动趋势,但总体呈减少趋势;水域与未利用地也呈现出减少趋势;居工地则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且其年增长率为6.96%,远远大于其他土地利用的年增长率.耕地变化是驱动三江平原其他土地利用变化的直接因素,通过对人口与国家农业经济政策分析表明,耕地变化与人口增加关系密切,回归确定性系数为0.93,同样国家宏观农业政策与市场对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水田面积的快速增加就是其直接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中美巴印过去300年耕地时空变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长时间序列数据,对中、美、巴、印四国过去300 年耕地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①四国耕地总量在过去300 年均呈持续增长态势。中国和印度土地垦殖历史悠久,其中,中国在1700-1980s 耕地面积增加了68.21×104 km2,印度在1700-2000 年增加了131.28×104 km2,为中国的1.92 倍;美国和巴西虽然农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其中,美国在1700-1950 年的250 年间耕地面积增长了190.87×104 km2,分别是中国、印度增量的2.80 倍和1.46 倍;巴西在1700-2000 年增加了64.57×104 km2,其中近百年的增量为62.82×104 km2,超过了同期其他三国的增加量。②从空间格局变化特征看,近300 年来,中国和印度均是在已有耕地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向高原及山地丘陵地区扩展;而美国在“西进运动”的影响下,耕地大规模向中西部拓殖;巴西随着向北西部开发的推进,北部、西部地区的耕地急剧增加。③过去300 年推动四国土地垦殖发展最直接的驱动因素是国家政策,但就根本驱动因素而言,中国和印度是人口,而美国和巴西则是国家财政;在农技发展取向方面,中国和印度选择了精耕细作以提高土地生产率;而美国和巴西则选择了机械化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坡地资源优化利用模式与途径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三峡库区土地资源以山丘地为主,耕地又以坡旱地为主。其中>2 5°的陡坡耕地为2 6 7×10 4hm2 ,占库区耕地总量的18.2 %。研究表明,三峡库区粮食产量的5 6 %来自坡耕地,同时库区泥沙量的6 6 %也来自坡耕地。三峡大坝蓄水,移民后靠安置,对坡耕地利用的压力更大。坡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在库区农业生产、移民安置,以及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基于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原理和生态设计的理念,提出库区土地资源优化利用应突出生态效益、经济主导、产业协调、区域特色等4种模式,并针对当前库区土地资源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利用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大庆市土地盐碱化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庆市1988年、1992年、1996年、2001年和2006年每年二景TM影像数据的分析,提取出大庆市土地盐碱化信息数据,利用GIS的空间叠加功能对大庆市盐碱化土地进行时空变化特征分析,得出1996~2001年和2001~2006年大庆市土地盐碱化程度,并据此实践分析产生盐碱化土地的原因及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得出低洼易涝盐碱地发展水田、轻中度盐碱化低产耕地退耕还草、轻中度盐碱化草地围栏封育及重度盐碱化草地人工种草的分类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土地沙漠化是当前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也存在着严重的土地沙漠化问题。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我国沙漠化土地以每年1560km~2的速度扩大。近10余年来其总的趋势仍在发展,平均每年以2100km~2的速度蔓延。目前,全国已经沙漠化了的土地面积达19.70×10~4km~2以上,其中以沙质草原农垦区和能源基地附近的情况最为严重。实例说明,沙漠化土地在采取必要的措施之后,不仅可以防止其蔓延,而且还可以重新恢复其生产潜力成为农牧业用地。  相似文献   

10.
以高氯酸三庚基十六烷基铵为活性材料的 PVC 膜高氯酸根离子选择电极 Nernst 响应范围2×10~(-6)~10~(-1)M,选择性良好,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的电极,K_(clo_4~-,cl~-)=7.8×10~(-5),K_(clo_4~-,Br~-)=2.6×10~(-4),K_(clo_4~-,1~-)=1.9×10~(-2),K_(clo_4~-,NO_3~-)=9.8×10~(-4),K_(clo_4~-,clo_3~-)=1.6×10~(-3),K_(clo_4~-,BF_4)=8.3×10~(-2)。使用寿命~6个月。以此电极指示,用 CETAC 电位滴定≥5×10~(-4)MClO_4~-,Gran 作图法处理结果,回收率99.5—102%,变动系数0.3%。以 AgCl 和硫酸亚铁铵消除 I~-、IO_4~-和 MnO_4~-的干扰,常见的阴阳离子无显著影响。可用于高氯酸盐测定。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新疆土壤盐渍化调控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建议   总被引:95,自引:4,他引:91  
论述了新疆土壤盐渍化形成的地质、地貌、气候背景和土壤盐渍化现状,表明新疆的土壤盐渍化问题始终存在,绿洲的稳定性外受过渡带影响,内受土壤盐渍化的威胁。简述了新疆与国外盐碱奎作改良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新疆在研究、改良和利用盐渍化土壤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疆土壤盐渍化问题研究建议:1)建立区域水盐监测体系;2)区域水盐信息系统与次生盐渍化的测报技术研究;3)抗盐碱基因工程抗性育种与耐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国盐渍土地面积较大,尤其是青藏高原的盐渍地,常伴有干旱、半干旱的生境,导致植物不易生长,生态环境日渐恶劣,这种生态现状亟待解决。盐生植物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和耐旱性,是改善盐渍地的首选植物,种子的活力决定了种子萌发的情况,多数学者为改善严峻的生态环境开始了盐生植物引种的研究。测定种子活力有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大多数学者采用的是直接方法,即在实验室模拟一定条件直接测定萌发率。本文简述了盐生植物的概况、制造胁迫的主要方法以及检测种子活力的指标,综述了近年来各位学者对盐爪爪、白刺等具有代表性的22种盐生植物在种子萌发期的耐盐性以及抗旱性的相关研究,为改善盐渍地的生态环境、提升盐渍地的生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胡娟  张洁  盛洲  周宸宇  张旭萍  拉本 《盐湖研究》2022,30(1):95-100
目前我国盐溃土地面积较大,尤其是青藏高原的盐溃地,常伴有干旱、半干旱的生境,导致植物不易生长,生态环境相对恶劣,这种生态现状亟待解决.盐生植物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和耐旱性,是改善盐渍地的首选植物,种子的活力决定了种子萌发的情况,多数学者为改善严峻的生态环境开始了盐生植物引种的研究.测定种子活力有直接方法和间接方法,大多数学...  相似文献   

14.
新疆焉耆县土地盐渍化遥感监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土地盐渍化不仅会造成地表土壤资源的破坏和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而且对干旱区绿洲的生态安全也构成了极大威胁,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土地)退化问题。研究土地盐渍化动态演化过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有助于了解土地盐渍化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对于干旱区的粮食生产安全及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和GIS技术,以新疆焉耆县为例,基于土地利用现状图和1976、1994和2009年的MSS、TM、ETM遥感影像,系统分析了区域土地盐渍化的动态演化过程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76-2009年间,尽管焉耆县的土地利用类型未发生显著变化,但土地盐碱化的面积却呈现显著增长趋势,并已达到研究区面积的8.85%;研究时段内,盐碱化持续加重区域的面积比例相对较高,盐碱沼泽和重度盐碱土地在研究区所占面积比例分别增加了2.97%和1.31%,这表明焉耆县土地盐碱化程度发展较快,今后需改善灌溉及排水方式,合理利用地下水。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盆地绿洲农田土壤水盐运动动力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采用改进型Picard迭代差分法求解土壤水分运动的混鸽ichards方程,避免了采用Picard迭代求解h型Richards方程所现的质量平衡误差问题。  相似文献   

16.
赵振勇  张科  王雷  王平  田长彦 《中国沙漠》2013,33(5):1420-1425
以新疆克拉玛依农业综合开发区新垦重盐渍土为研究对象,在滴灌条件下开展了盐生植物盐角草(Salicornia europaea)、盐地碱蓬(Suaeda salsa)和裸地(对照)处理的试验,通过测定植物地上生物量及植株和土壤中K+、Na+、Ca2+、Mg2+、Cl- 和 SO2-4含量及土壤总盐含量,评估种植盐生植物对重盐渍土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条件下,盐角草和盐地碱蓬地上生物量分别为11 044.37 kg·hm-2和19 119.26 kg·hm-2,刈割后地上部分灰分盐分别为4 709.98 kg·hm-2和5 184.96 kg·hm-2;与种植期前相比,种植期后盐角草、盐地碱蓬和对照处理0~30 cm土层总盐分别下降了55.62%、32.98%和20.79%,盐角草和盐地碱蓬处理下降幅度均高于对照,30~60 cm土层盐角草和盐地碱蓬处理土壤总盐分别下降了21.82%和29.16%,而对照却上升了18.31%;盐角草和盐地碱蓬均对Na+、Cl-和SO2-4具有较强的摄取能力,尤其是对Cl-表现出更强的选择吸收倾向;盐角草和盐地碱蓬SO2-4含量基本相当,但盐角草Na+和Cl-含量分别是盐地碱蓬的2.33倍和2.22倍,盐角草对于Na+和Cl-的强积聚特征使其更适于对氯化物盐渍土的改良。在盐渍荒漠新垦地种植盐生植物,土壤脱盐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Choosing the Minqin Oasis, located downstream of the Shiyang River in Northwest China, as the study area, we used field-measured hyperspectral data and laboratory-measured soil salt content data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line soil spectral reflectance 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 the area, and elucidated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soil spectral reflectance, reflectance transformation, and soil salt content. In addition, we screened sensitive wavebands. Then,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soil salt content based on the measured spectral data,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model was verified using field-measured salinity dat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shapes of the spectral curves of soils with different degrees of salinity were consistent, and the reflectance in visible and near-infrared bands for salinized soil was higher than that for non-salinized soil. After differential transformatio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the spectral reflectance and soil salt content was obviously improved. The first-order differential transform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logarithm of the reciprocal of saline soil spectral reflectance produced the highest accuracy and stability in the bands at 462 and 636 nm; the determination coefficient was 0.603, and the root mean square error was 5.407. Thus, the proposed model provides a good reference for the quantitative extraction and monitoring of regional soil salinization.  相似文献   

18.
土壤盐分的动态分析与监测,是实现盐渍化土地科学管理与利用的必要前提。运用GIS技术,结合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渭干河绿洲土壤盐渍化的分布格局,探讨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盐分离子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少,CO2-3和HCO3-变化不明显,整个剖面表现为:Na++K+>Ca2+>Mg2+,SO2-4>Cl->HCO3->CO2-3,具有中-强变异性,除了HCO3-、CO2-3和Ca2+外,其他盐分离子变异系数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含盐量具有显著差异垂向分布,耕地、荒地和草地、林地分别呈现为平均型、表聚型和底聚型盐分剖面,且各类型表层土壤(0~40 cm)含盐量依次为荒地(38.42 g·kg-1)>草地(16.30 g·kg-1) > 耕地(5.37 g·kg-1) > 林地(4.62 g·kg-1)。渭干河绿洲土壤属于重盐土类型,自然因素(蒸降比和地下水波动等)是土壤盐渍化的形成条件,而人为干扰(土地利用方式、灌排、施肥等)则促进了土壤盐渍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疆阿勒泰地区中低产田及其改造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低产田指农作物产量低下的耕地。中低产田生产潜力大,对其改造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均大于新垦荒地,在水少地多和生态脆弱的干旱区尤其如此,对其加强研究与改造是十分重要的。阿勒泰地区中低产田分布广,面积大,成因复杂,在新疆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文论述阿勒泰地区中低产田的分布、类型,分析中低产田的成因,并提出改造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时期古黄河三角洲土壤剖面盐渍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渤海湾西岸选取8个不同地貌单元、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剖面,分别在土壤返盐和淋溶最强的季节,按0~20、20~40、40~60和60~90cm采集土壤盐渍化样品,分析土壤剖面盐渍化特征。古河道带地势较高,为轻度盐化土壤,以硫酸盐型和氯化物-硫酸盐型盐渍化类型为主。河间洼地多为中度盐化土壤,为硫酸盐-氯化物型盐渍化类型。潮上带土壤的盐分含量达7~11g/kg,为盐土,为氯化物型盐渍化类型。土壤的蒸发、淋溶作用跟地貌、沉积等密切相关。同一地貌类型上,距海较远土壤剖面HCO3-含量高,Cl-含量低,全盐含量低,盐化程度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