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者的话     
冯景兰教授(1898—1976)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地质学家、矿床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原北京地质学院一级教授。他早年曾留学美国获硕士学位。自1923年起,先后在中州大学、北洋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地质学院任教,并曾兼任清华大学地质系主任、云南大学工学院院长等职。冯教授从事地质教育工作五十余年,历尽艰辛,鞠躬尽瘁,为我国地质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人材。在他的学生中,不少人已成为卓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冯教授毕生致力于矿床学、工程地质学和地文学的调  相似文献   

2.
冯景兰先生辞世十周年了。在老师忌辰之际,凝视桌前老师送给我的照片,他那平易近人的长者风度,那循循善诱的教学艺术,都历历在目。回想起就学于老师门下的情景,不禁思绪如潮,往事如烟。冯老师生于1898年,河南省唐河县人。青年时期留学美国,1923年学成归国。他长期从事地质科学和地质教学事业,辛勤地工作了五十多年,是我国近代地质和地质教育事业的先驱之一。他在我国近代矿床学,尤其是在金、铜等矿床地质学方面,作了不少奠基性的工  相似文献   

3.
冯景兰教授离开我们已经22年了。今年适逢先生百岁诞辰,令人倍加怀念。冯景兰,字淮西(怀西),河南省唐河县祁仪镇人。父亲冯台异是清朝进士,做过湖北省崇阳县知事。曾协助张之洞兴办“洋务”,欲以实业救国。幼年冯景兰颇受影响。那时,先生喜得大冶铁铜矿石,爱不...  相似文献   

4.
冯景兰,字淮西,河南唐河县人。我国著名地质学家矿床学家。1918年考取北京大学预料。同年赴美留学,在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学习矿山地质、荣获矿山工程师学位,1921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矿床学、岩石学和地貌学、获地质硕士学位。1923年回国,任河南中州大学科学通论讲师,不久晋升为地质系教授,并任矿物地质系主  相似文献   

5.
袁扬  胡世玲 《第四纪研究》2007,27(5):896-899
袁复礼(1893.12.31~1987.5.22),字希渊,河北徐水县人.著名地质学家、教授、教育家.1913年考入清华学校高等科,1915年获庚子赔款奖学金赴美深造.1920年获硕士学位,1921年回国进入地质调查所工作,从此献身地质事业.他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立会员,曾任清华大学教授、地学系主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教授.从教60余年,培养了几代地质人才,对中国的地质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1924年开设了《地文学》课程,1953年开始编写了我国第一本《中国第四纪地质学》教材,他的文章涉及到第四纪地质、地貌、新构造运动等各个方面,是我国当代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6.
袁复礼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质教育家。他是中国地质学会的创立人之一,我校建校元老。大半个世纪,他献身于我国地质事业,不畏艰辛,兢兢业业,奋斗不息,功勋卓著。1993年12月31日是袁复礼教授100周年诞辰,中国地质学会等20个单位将联合举行纪念活动,以缅怀袁复礼教授对我国地质科学与地质教育事业的杰出贡献,弘扬袁  相似文献   

7.
2019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  相似文献   

8.
正李四光教授(1889~1971)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和先驱者之一,是著名的地质学家。他长期担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是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现称院士)。他曾两度在北京大学执教,1920年至1928年任地质学系教授,1931年至1936年任研究教授,并任地质学系系主任,对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对北京大学也贡献良多。  相似文献   

9.
夏湘蓉 《地质论评》1944,9(Z1):121-122
刘君辉泗,江西南昌人,民国二十一年夏毕业於江西省立第二中学,旋入国立清华大学地质系肄业,专攻地质,从袁复礼,冯景兰,孙云铸,张席禔诸教授游,同级习地质学者有熊秉信,孟昭彝两君。君素行勤俭,好学不倦,为师友所重,二  相似文献   

10.
<正>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地层古生物学家,原地质部副部长、中国地质科学院第一任院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地质矿产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许杰教授,一九○一年三月二十日生于安徽省广德县誓节渡镇,一九一九年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地质学专业,一九二五年以优异成绩于该校毕业。此后,一直从事地质工作,为发展我国的地质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为推动我国的地质科学技术进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一九八六年是许杰教授八十五岁之年,也是他从事地质事业六十七周年之际。  相似文献   

11.
王竹泉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地质学家,煤田地质创始人之一。他从1916年投身地质事业,至1975年逝世,在地质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60个春秋,为我国地质科学和煤炭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勤奋好学、勇于探索、兴趣广泛、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对地质学的各个领域及多种矿产进行过   相似文献   

12.
<正>金风送爽,又是一度教师节。我们不由得想起那些默默耕耘在地质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三尺讲台、无私奉献,他们为祖国输送了一代又一代地矿人才,支撑起了祖国的地质矿产事业。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的郑明华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是我国著名的矿床学家和地质教育家,迄今已在地质教育战线辛勤耕耘了60载。他热爱祖国,热爱地质教育事业;他学识渊博,严谨治学,具有坚韧的意志和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他成果丰硕,在层控矿床学、金矿成矿与预测、矿床勘查与  相似文献   

13.
刘玉海,男,1933年1月25日生于辽宁省台安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 ,享受政府津贴专家。1958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系,1961年硕士研究生 毕业 后留校任教,1982年调入西安地质学院(现长安大学),直至2000年11月25日去世。   刘玉海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他先后培养了10名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研究生和数以千计的 本科生。   刘玉海教授一生著作颇丰,先后完成了《延安城市工程地质》、《大同城市地质研究》、《 地震工程地质学》、《大同机车工厂及邻区地裂缝研究》等学术专著,并与他人合作完成了 《黄河大柳树坝址区工程地质研究》、《中小型水电工程地质》、《南迦巴瓦峰地区地质》 等专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在病重期间仍在主编《中国城市工程地质》 专著。   刘玉海教授曾是中国环境地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地质研究会理事,西安地质学会常 务理事,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会员,西北大学兼职教授等。   刘玉海教授德高望重,知识渊博,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他为 我国的工程地质事业和地质教育事业,为长安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奉献了毕生的精力。   刘玉海教授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14.
袁复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和教育家,是目前还健在的两位中国地质学会创立会员中年长的一位,也是我院建院元老。袁复礼教授从事地质科学和教育事业已经六十年。 几十年来,他献身于我国地质事业,历尽艰辛,兢兢业业,奋斗不息,功勋卓著,真是“探宝藏足迹遍中华,育英才桃李满天下”。特别是他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科学道德,重视实践、不畏艰险、顽强开拓的工作精神,关心他人,热心教育事业和地学各领域的建树,很值得我们学习和称颂。本期特辟专栏,发表袁老五十年前的文章和学生们的纪念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的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限于篇幅,本刊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嵩阳运动和嵩山区的五台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张伯声 《地质论评》1951,16(1):79-79
一九五○年春季应河南地质调查所——现改为中南区第一地质调查所——的约,到河南西部调查煤矿和铁矿。调查后曾与冯景兰教授合作写成简报,已经刊印。最近还要写成详报,里面墙有谈到泰山后期五台前期的造山运动。因为它是一个地质构造中的新发现,特先发表,请地质工作者同志们予以批评。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的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限于篇幅,本刊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今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的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限于篇幅,本刊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孟宪民教授毕生从事地质工作,为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奋斗了一生。解放前,他在中国南部进行矿产地质调查及研究,特别对个旧锡矿和东川铜矿的勘查和开发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解放后,他为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发展,特别为发展同生成矿理论建立了不朽功勋。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地质学界一代宗师、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黄汲清先生诞生115周年为纪念这位对我国地质事业作出了杰出历史性贡献的地学大师,我刊特邀著名地质学史专家、中国科学院大学潘云唐教授撰写此文。黄汲清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地质学大家,他在开创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地质制图事业,创立中国大地构造理论,提出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勘查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创造了突出业绩。黄汲清先生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地质和科学事业,他的爱国无私的奉献精神、求真创新的科学追求,值得我们永远尊敬、怀念和学习。本文内容丰富,篇幅较长,本刊将分期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