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2016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嵩阳运动和嵩山区的五台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张伯声 《地质论评》1951,16(1):79-79
一九五○年春季应河南地质调查所——现改为中南区第一地质调查所——的约,到河南西部调查煤矿和铁矿。调查后曾与冯景兰教授合作写成简报,已经刊印。最近还要写成详报,里面墙有谈到泰山后期五台前期的造山运动。因为它是一个地质构造中的新发现,特先发表,请地质工作者同志们予以批评。  相似文献   
2.
镶嵌的地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 为了纪念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四十周年,作者提出“镶嵌的地壳”这一篇短文,说明目前地壳的构造图案,为进一步探讨地壳构造的历史发展及其运动变化的原因提出一个理论基础。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作者对大地构造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见解是否能够成为一本之花、一家之言,还是问题。这有待同志们批评指正和以后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是个套合的“毋”字型构造。在“毋”字型地块翘起的部位有油气的储集。 盆地地块内,褶皱断裂构成波浪构造。波浪构造在运动中迁移着。时而作北东向,时而作北西向的迁移,而以北西为主。通过这样不同方向的迁移而形成编织构造。塔里木盆地的斜方形及其内部所有的斜方地块,都是这种编织的一部分。此外,由于编织组成的波浪镶嵌构造,使得盆地内部出现许多叠谷型构造。  相似文献   
4.
地壳的波浪状镶嵌构造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壳的“镶嵌构造波浪运动”学说,原来通称“镶嵌说”。从五十年代后期张伯声提出相邻地块的“天平式运动”和六十年代初期提出“镶嵌的地壳”以来,通过近二十年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认识客观世界的辩证过程,并汲取国内外其他各个大地构造学派的长处,已使这一观点发展成为能够用来解释地壳构造与地壳运动的具有独立学术思想体系的一种大地构造假说。它以地壳目前的构造地貌为研究的向导,运用波浪运动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已六十周年了,这是一件很值得庆贺的事。六十年来,中国地质学会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国的地质工作从古代就开始了。它首先是从找矿开始的。远在石器时代,“北京人”通过生产斗争,就利用了矿物岩石。奴隶社会时期,劳动人民就可以找到铜矿,炼铜铸鼎,制作兵器。到了夏代,我们的祖先能认识和利用的矿物岩石就更多了。在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发了波浪状镶嵌构造学说的要义。在对学说的创立和发展做了简要的回顾之后,着重阐述了学说发展的现状,并对其今后发展的广阔前景及有待解决的问题也进行了概略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唯物辩证的方法,说明自然界一切物质都是在波浪运动中发展的。中国的地势和水文网的特征,都受到地质构造的控制,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大陆与海洋地壳的演化都存在一定的辩证关系,地质变化在时空上都具有波浪性。地质学本身的发展也是具有波浪性的。  相似文献   
8.
引言当作者读完“中国东部地质构造基本特徵”一文后,联想到毛主席的实践论和  相似文献   
9.
陕北盆地的黄土及山陕间黄河河道发育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黄土线与黄河河道发育的问题[1], 笔者很欣幸地得到王乃楔先生提出的宝贵意见[2]并基本上同意黄土是流水堆积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波浪状镶嵌构造观点,对“汾渭地堑”的形成机制与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形成和发展都受环太平洋和地中海这两大地壳波浪系统周期性的交替活动所控制。它是一个在两个波系不同的交替期中分步骡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复合地堑”。两大地壳波浪系统的这种交替活动至今仍控制着“地堑”内的地震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