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GPS精密定位中的海潮位移改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洋负荷潮理论,利用NAO99b全球海潮模型,计算了中国部分IGS站的海潮位移改正,并将海潮位移改正应用到GPS数据处理当中。在GAMIT软件的解算过程中,分别按加入和不加入海潮位移改正,对GPS基线分量和测站坐标分别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潮位移改正无论是对GPS基线分量还是对测站坐标,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海潮对GNSS高精度测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GNSS技术与数据处理方法的快速发展,GNSS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其中,GNSS技术应用于地壳运动监测与高精度重点工程变形监测均已达到毫米级的精度,而海潮对GNSS测站坐标、基线解算和天顶延迟的影响不可忽略.基于全球海潮模型和GAMIT软件分析,顾及中国近海海潮,主要研讨海潮对测站位移改正、基线向量解算的影响,并提出...  相似文献   

3.
Sherneck海潮系数对中国GPS网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叙述了海潮引起测站位移的计算公式 ,分析了利用 Sherneck海潮系数计算的海潮改正对中国 GPS网的影响 ,指出在高精度 GPS网中连续观测时间延长至 15 d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叙述了海洋负荷潮改正的基本原理,结合算例分析了海潮对GPS网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于近海地区较短时段的GPS观测,考虑海潮负荷改正可以明显地提高解算精度,特别对改善高程方向的精度贡献明显。影响可达数厘米,这种影响的量级对水平方向不明显;对于远离海洋地区,海潮负荷改正的影响已不明显,可以不与考虑。  相似文献   

5.
南极国际GPS联测的海潮位移改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海洋负荷潮理论,利用CRS4.0全球海潮模型,计算了参加南极国际GPS联测的中国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的海潮位移改正,并将海潮位移改正应用到GPS数据处理当中。在GAMIT软件的解算过程中,分别按加入和不加入海潮位移改正,对GPS基线分量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南极国际GPS联测,海潮位移改正对GPS基线分量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数据处理时需要重点考虑。  相似文献   

6.
赵红  涂锐  刘智  蒋光伟 《测绘学报》2017,46(8):988-998
受特殊海岸线及复杂海底地形的影响,目前发布的全球海潮模型在局部沿海地区差异较大,需利用其他大地测量手段直接测定沿海地区的海潮负荷位移参数。GPS技术因具有全天候、精度高、成本低等优势,已成为获取海潮负荷位移参数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GPS技术监测测站三维位移变化的灵敏度高于监测48个海潮参数的灵敏度这一基本思想,改进了利用GPS精密单点定位(PPP)技术估计48个海潮调和参数的方法,直接逐历元求解三维海潮负荷位移变化,再利用调和分析方法提取主要潮波(M2、S2、N2、K2、K1、O1、P1、Q1)的海潮负荷位移建模参数(振幅与相位)。利用12个香港连续运行参考站(CORS)8年的GPS观测数据,计算各测站的海潮负荷位移建模参数。与传统方法比较,本文方法可有效加速K1潮波在东西方向的收敛。将GPS海潮负荷位移建模参数估值与中国近海海潮模型值比较,发现除S2、K2和K1潮波的均方根误差较大外,其他潮波的均方根误差均小于1.5mm。将香港2008—2014年验潮站数据反演的潮波参数与海潮模型值比较,结果表明:GPS与验潮站数据反演的潮波参数均与中国近海海潮模型及HAMTIDE2011.11A全球海潮模型符合较好,验证了GPS PPP反演海潮负荷位移的有效性。采用GPS PPP估计的8个潮波的振幅与相位值替换全球海潮模型中对应的潮波值,进行海潮负荷效应改正,可减弱GPS长时间序列中的半周年信号。  相似文献   

7.
利用5种全球海潮模型,采用积分格林函数的方法计算了海洋潮汐负荷对中山站GPS测站的影响;并利用GAMIT软件对中山站2006年060~090的GPS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了海潮负荷对GPS基线向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潮负荷对中山站GPS观测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联合利用中山站附近的海潮资料和全球海潮资料对于中山站GPS测量的海潮负荷位移改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根据固体潮理论,利用IERS 2003规范,计算中国部分IGS站的固体潮位移改正,分别对加入和不加入固体潮位移改正,对测站坐标的影响进行计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固体潮改正对测站坐标径向影响明显,其他方向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9.
汪利  吴北平  何光滔  杨虎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1):95-96,98,14
利用GAMIT软件解算了2011年前200天国内9个IGS站的数据,解算时考虑采用未加入和分别加入4种不同的海潮改正模型等情况,对4种不同海潮改正模型在基线分量上的影响进行了比较,说明了不同模型对GPS基线的影响差异较小;并对含沿海地区GPS测站和只含内陆地区GPS测站的基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沿海地区GPS测站的基线比只含内陆地区GPS测站的基线受海潮改正模型的影响大;最后重点采用功率谱分析了海潮改正对GPS基线分量影响的周期,得到其3个方向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10.
利用5 种全球海潮模型,采用积分格林函数的方法计算了海洋潮汐负荷对中山站GPS 测站的影响;并利用GAMIT 软件对中山站2006 年060~090 的GPS 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了海潮负荷对GPS 基线向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海潮负荷对中山站GPS 观测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联合利用中山站附近的海潮资料和全球海潮资料对于中山站GPS 测量的海潮负荷位移改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固体潮对三峡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和重力变化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ERS协议上的方法和DE405星历文件,基于三峡地区CORS站和重力台站位置,计算了从2011年到2015年6月固体潮每2 h对三峡地区地壳垂直形变和重力变化的影响,并计算了2012年12月14日大潮期间固体潮影响分布。研究发现,三峡地区固体潮有很强的周期性,存在半月和半年的长周期、一天和半天的短周期。三峡地区农历每月月中和月底前后有2次大潮,月中和月底的大潮潮差相差约1/4;每年冬季(月球赤纬28°36',约11、12、1月)和夏季(约5、6、7月,太阳高度角接近最大)大潮潮差大,春季和秋季大潮潮差小。大地高最大潮高0.346 m,最低潮高-0.190 m(参考历元2000.0);固体潮对重力与对垂直形变影响异相,最大值110 μGal,最小值-200 μGal。区域固体潮呈明显的条带分布,固体潮对垂直形变与重力变化影响的增减方向相反。本文的研究成果可用于CORS站、重力台站的固体潮影响分析,为局部固体潮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ocean loading tides corrections of GPS stations in Antarctica, such as the Great Wall station and Zhongshan st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ocean loading tides, the displacement corrections of ocean loading tides on GPS stations in Antarctica are calculated by using the CRS4.0 ocean loading tides model. These corrections are also applied to GPS data processing. The GPS data are analyzed by the GAMIT software with and without these corrections. W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GPS baseline components to get the differenc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cean tidal displacement corrections have obvious effects upon GPS baseline components. Therefore, we should not ignore the ocean loading tides corrections of GPS stations in Antarctica to obtain precise and reliable results.  相似文献   

13.
Assessing the accuracy of predicted ocean tide loading displacement valu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accuracy of ocean tide loading (OTL) displacement values has long been assumed to be dominated by errors in the ocean tide models used, with errors due to the convolution scheme used considered very small (2–5%). However, this paper shows that much larger convolution errors can arise at sites within approximately 150 km of the coastline, depending on the method used to refine the discrete regularly spaced grid cells of the ocean tide model to better fit the coastline closest to the site of interest. If the local water mass redistribution approach is implemented, as used in the OLFG/OLMPP software recommended in the IERS 2003 conventions, OTL height displacement errors of up to around 20% can arise, depending on the ocean tide model used. Bilinear interpolation only, as used in the SPOTL and CARGA softwares for example, is shown from extensive global and regional comparisons of OTL displacement values derived from the different methods and softwares to be more appropriate. This is verified using GPS observations. The coastal refinement approach used in the OLFG/OLMPP software was therefore changed in August 2007 to use bilinear interpolation only. It is shown that with this change, OTL displacement values computed using OLFG/OLMPP, SPOTL and CARGA invariably agree to the millimetre level for coastal sites, and better than 0.2 mm for sites more than about 150 km inland.  相似文献   

14.
基于IERS2003协议,介绍了地球固体潮,海潮,极潮等改正模型,叙述了各潮汐项改正步骤,分析了各类潮汐改正模型的量级及对精密单点定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郭金运  金鑫  边少锋  常晓涛 《测绘学报》2022,51(7):1215-1224
垂线偏差是大地测量学和地球物理学的基础数据。固体潮和海潮是影响高精度垂线偏差测量的重要因素,固体潮改正主要表现为天体引潮位对垂线偏差的直接影响及造成地球形变而产生的附加位对其的间接影响。本文基于引力场球谐展开理论,推导了垂线偏差测量中固体潮和海潮的改正公式。利用JPL DE421星历和EOT11A海潮模型,计算全球19 570个GNSS测站处垂线偏差的潮汐改正值,分析了垂线偏差潮汐改正的时空变化规律。通过实例给出了日、月引潮位及附加位、海潮对垂线偏差子午和卯酉分量的改正。现有高精度垂线偏差测量精度已达到0.1″,而固体潮和海潮对垂线偏差的改正总量级可达我国一等天文规定精度(0.3″)的17%,因此在高精度的垂线偏差应用中需要顾及潮汐改正。  相似文献   

16.
针对近海区域海潮变化复杂且海潮负荷效应显著,而全球海潮模型在近海区域精度较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将全球海潮模型NAO.99b和区域模型osu.chinasea.2010相结合,分析海潮对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IGS站的影响。使用GAMIT软件解算IGS站实测数据,通过海潮负荷计算软件SPOTL对解算结果进行改正,并对改正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表明,海潮负荷对中国及周边区域站点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垂直方向,对一些站点的影响可以达到厘米级;海潮负荷对站点坐标的改正效果明显,特别是日本的种子岛站改正效果接近30%;站点改正效果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地测量的数据处理要科学界定潮汐改正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中国大地测量的现行规范细则中 ,凡涉及潮汐改正计算的都采用全潮汐改正 ,所以相应的数据处理和大地成果就相应于无潮汐值 ,如无潮汐重力值、无潮汐水准高、无潮汐垂线偏差、无潮汐高程异常值 ,甚至由此涉及无潮汐地壳等。这项改正曾经受到 1979年国际大地测量协会 (IAG)堪培拉 (Canberra)大会有关决议的支持 ,但随后不久 ,IAG就作了改正 ,在 1983年汉堡 (Hamburg)大会上仍以决议形式修正了它原来的意见 ,转而对零潮汐改正表示支持。国际大地测量界对潮汐改正的研究几经反复 ,近十年来已取得了比较一致的意见 ,即认为采用零潮汐改正是比较科学的 ,特别是对以陆地国土为主的国家更为合适。因此 ,中国在制定新的大地测量基准的有关条例和相应的各种大地规范细则时 ,应及时修正原来的无潮汐改正的规定 ,确定采用零潮汐改正 ,使全国在这方面的数据处理和所得大地成果纳入更为科学的轨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