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翠淳  徐德明 《矿物学报》1993,13(3):282-285
我们发现于信阳地区的珍珠云母是我国的首例原生钙质云母、该区的珍珠云母和白色云母与十字石都呈残斑共生于变余糜棱岩中,这表明它们是含珍珠云母的十字石云母片岩糜棱岩化后的变余矿物。据矿物共生组合推测这些珍珠云母形成于较深位的角闪岩相区域变质作用中。  相似文献   

2.
论信阳地区珍珠云母的成因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淳  徐德明 《矿物岩石》1992,12(3):34-40
产于变余糜棱岩带中的原生珍珠云母首见于我国信阳地区。变余糜棱岩的矿物成分主要是珍珠云母、白色云母、十字石和石英,而且其中的珍珠云母、白色云母和十字石都呈变余残斑存在,所以,这些残斑矿物应是糜棱岩化前原岩中的原生变晶矿物。据实验资料,珍珠云母++字石+石英组合形成的温压条件为600—700MPa,560—650℃,fo_2=10~(-12)Pa。这正是一般含十字石和蓝晶石等变度带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因此,珍珠云母++字石+石英组合完全可以成为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标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河南信阳龟山地区变余糜棱岩中不同产状的石榴石、黑云母及白云等矿物的矿物学特征及其反映的变质作用温压条件研究,建立了区内变余糜棱岩热-构造演化的三阶段模式;(1)原岩的深部加热和抬升;(2)中深部走滑剪切和逆冲推覆;(浅表层脆性断裂和火山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4.
横穿北京云蒙山东部的白垩纪大水峪韧性剪切带的云蒙峡剖面中,主体岩石为花岗质-闪长质糜棱岩,普遍发生了脆性-韧性变形。糜棱岩中的残斑为斜长石、钾长石,基质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糜棱岩中一类斜长石基质与斜长石残斑化学成分基本相同,是斜长石残斑机械破碎的产物,未经历动态重结晶。另一类斜长石基质的An值明显高于斜长石残斑的An值,表明此类斜长石基质经历了动态重结晶作用。糜棱岩中钾长石基质的Or值略大于钾长石残斑Or值。本文根据糜棱岩中经历动态重结晶的斜长石基质和钾长石基质,采用二长石温度计估算的糜棱岩韧性变形温度条件为450~630℃。发现随着背离云蒙山岩基的方向,自西而东,大水峪糜棱岩带的韧性变形温度条件有明显的递降现象。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对张宣地区的研究发现,该区韧性剪切构造十分发育,呈东西向狭长带状分布于尚义—赤城—平泉韧性剪切带及两侧,宽约1~5km,长约60~70km。根据韧性剪切带构造岩的宏观、微观特征、重结晶程度、组构特征及矿物组合,将糜棱岩分为糜棱岩化岩石,糜棱岩及变晶糜棱岩三类。 1.区内糜棱岩分类及特征糜棱岩化岩石:主要分布在西水沟、四道沟等地、韧性剪切带的边部或弱变形中,变形较弱,具残斑(碎斑)结掏,斑晶粒径0.3~1.5mm,残斑为圆形、椭圆形具定向排列,成分为长石、石英、角闪石、黑云母、磷灰石、石榴石等。长石以条纹长石、斜长石为主,其条纹及聚片双晶多发生弯曲,石英破裂纹发育,具波状消光,糜棱岩化岩石的基质为细粒或微粒,粒径0.01~0.1mm,由石英,长石、绿帘石及云母、绿泥  相似文献   

6.
桂北元宝山花岗岩岩体内发育一条长约25~30 km,宽约8~10 km,呈NNE向延伸的韧性剪切带,代表性的构造岩类型为长英质糜棱岩,其主要矿物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脆性–韧性变形。本文对韧性剪切带中代表性糜棱岩样品进行了细致的显微观察,同时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糜棱岩中不同产状的黑云母、白云母和绿泥石进行了详细的成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绿泥石成分地质温度计、白云母–绿泥石地质温度计、白云母/黑云母Ti温度计,结合多硅白云母Si压力计展开变质–变形温压研究,以期合理解译糜棱岩化过程中变形作用对云母类矿物中放射性成因氩(40Ar*)保存能力的影响以及这些云母矿物的40Ar/39Ar定年结果是代表冷却年龄还是变形年龄,为进一步探讨该地区在加里东期及其后的构造–热演化历史打下良好基础。显微镜下观察显示,糜棱岩中的云母类矿物主要以大颗粒残斑和细粒基质两种形式存在,其产状和粒径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残斑云母与基质中新生或重结晶云母在化学成分上具有较大差异:与基质中的新生或重结晶白云母相比,残斑白...  相似文献   

7.
在南苏鲁东海地区,部分超高压榴辉岩中的变斑晶石榴石具有复杂的生长成分环带和多期矿物包体组合,它们记录了超高压变质岩的多阶段变质演化过程,即绿帘角闪岩相进变质、柯石英榴辉岩相峰期变质、石英榴辉岩相和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运用相关的地质温、压计,使用代表最高变质温度的变斑晶石榴石慢部(具最低的Fe/Mg比值)和与其平衡的绿辉石包体成分,获得了〉900℃和4.1~4.5GPa的超高压变质务件。联合其他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一个顺时针的变质作用P—T轨迹得以建立。它的特征是进变质与退变质路径近于平行,早期退变质作用为降温、降压过程.榴辉岩石榴石生长成分环带的保存说明超高压变质岩在峰期变质阶段有非常短暂的停留时间,并以很快的折返速率抬升到地壳浅部,超高压变质岩折返过程中的明显降温是石榴石生长环带得以保存的另一个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渣尔泰山处阴山山脉中段北部,石龙湾地区指内蒙古巴盟乌拉特前旗小佘太公社书记沟一带。该地区出露一套深灰、灰绿、暗灰色和浅灰、粉灰色的二云母斜长变粒岩、绿帘二云斜长变粒岩、二云变粒岩、斜长黑云残斑片岩、绿帘黑云斜长残斑片岩、绿帘蓝闪片岩和黑云绿帘蓝闪片岩等变质岩地层,岩石普遍具有不同程度的糜棱岩化及混合岩化现象。这套地层的外貌特征、岩石组合特点及岩石变质程度等均与渣尔泰群其它岩组截然不同,目前根据其总体产状,暂划归刘洪湾组,其确切的时代归属和划分对比还有待深入研究。最近,我们在该地层中首次发现蓝闪片岩。现将其薄片资料和岩石化学成份资料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苗煦  史淼  王礼胜 《岩矿测试》2021,(4):522-531
石英岩质玉是一种市场上常见且产地较多的玉石品种,本文基于前人石英岩质玉的研究基础,通过常规宝石学测试、红外光谱测试、偏反光显微镜下观察,以及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X射线荧光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样品的宝石学特征、矿物组成进行分析,并对其成因进行讨论。结果表明:该地区黑色石英岩质玉多为中-细粒粒状结构,偏光显微镜观察可见多种变晶/变余结构;成分中主要矿物石英平均含量为44.7%,次要矿物云母、长石平均含量合计31.0%,黏土矿物平均含量为12.7%,另含有有机碳以及红柱石、铁铝榴石、黄铁矿等铁质矿物;结合样品结构、构造特征及矿物化学成分分析可知,样品为典型副变质岩系的中、低温热液交代型区域变质岩,属绿片岩相,原岩为富铝且富含石英、长石的沉积岩,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属大陆边缘构造。本研究为该地区石英岩质玉的矿物组成鉴定提供了多手段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岳季  吕增  崔莹 《地球科学》2020,45(12):4617-4629
西南天山造山带是塔里木板块和伊犁-中天山板块聚合碰撞的产物,经历了长期复杂的演化.伊犁-中天山陆块南缘的变质作用研究对于揭示西南天山的地质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地区变质岩分布广泛,但目前的变质作用研究主要集中于木扎尔特的高级变质岩,位于同一构造带上其他变质岩的演化和分布特点缺少详细的研究,尚不清楚它们是作为高温变质带的一部分还是来自造山带的其他构造单元.针对该问题,在详细的岩相学分析基础上,利用碳质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RSCM)温度计对木扎尔特东侧的阿克牙孜河下游地区多个剖面开展了变质温度研究.根据结构构造特征将这些岩石分为具有变余沉积结构构造且发生不同程度糜棱岩化的浅变质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列和具有变质结晶结构的片岩-变粒岩系列.RSCM温度计显示前者经历的峰期温度为465~597℃,原岩很可能为卷入造山带的石炭纪地层,抬升过程中局部发生糜棱岩化.后者峰期温度为552~617℃,绿片岩相叠加期间发生C-O-H流体活动,可能属于伊犁-中天山的变质基底那拉提岩群.研究表明,伊犁-中天山南缘的阿克牙孜下游一带的变质岩具有不同的变质演化历史,它们来自不同的构造单元,并不是木扎尔特高温变质带的延续.   相似文献   

11.
赣南新元古代变质岩稀土矿物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赣南地区首次报道了变质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发现,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的找矿提供了新思路。赣南地区新元古代变质岩大面积分布,风化壳也广泛发育。文章对30件稀土元素含量(300×10~(-6))高的变质岩矿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分析,旨在查明赣南新元古代不同类型变质岩中的稀土矿物种类及特征,探讨其成因、对全岩稀土元素含量的贡献以及离子吸附型稀土元素的成矿潜力。研究表明,区域上变质岩可大致分为6类,分别是变质凝灰岩类、板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变砂岩类和变粒岩类,不同类型变质岩的稀土矿物组合不同,除了普遍存在的、难风化的独居石、磷钇矿和锆石外,部分岩性中出现易风化的褐帘石、含稀土元素绿泥石和含稀土元素金红石,及表生的水磷酸盐和磷铝酸盐等矿物。这些富稀土矿物贡献了全岩中大部分稀土元素,且部分矿物成因与后期流体作用相关,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文章总结分析认为,赣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变质岩中,片岩类、变砂岩类和变质凝灰岩类均具有相对易风化的稀土矿物组合,尤其变质凝灰岩类和变砂岩类,能为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具有可观的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2.
南天山榆树沟麻粒岩相构造岩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王居里  王润三 《岩石学报》1999,15(4):539-547
榆树沟麻粒岩相构造岩宏观上呈糜棱岩带和糜棱岩化带产出,发育强烈流变叶理;微观上主要造岩矿物发育各种塑性变形显微构造。变形过程中同种造岩矿物的动态重结晶新晶与塑变残斑(残晶) 之间化学成分变化不明显, 表明在变形期间水活度低,以位错蠕变为主。该构造岩形成于深地壳麻粒岩相变质的晚期阶段,是地体在早期阶段于下地壳底部-上地幔顶部发生高压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后因构造抬升进入深地壳麻粒岩相环境下发生退变质和强烈韧性剪切变形的产物, 其形成后经历了快速的构造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13.
鞍本地区鞍山群变质矿物及变质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鞍本地区鞍山群变质岩出露区可分为鞍山、辽阳、本溪三个小区。所有的变质岩均属角闪岩相,从西向东,变质程度递增。三个小区最先出现的特征变质矿物分别是铁铝榴石、十字石和夕线石。退化变质作用由西向东递减,在东-西鞍山矿区已退变为绿片岩相,在绿泥片岩中普通角闪石仅作为残留矿物出现在绿泥石的核心。鞍山小岭子矿区有紫苏辉石、红柱石和尖晶石组合,它们是燕山期花岗岩围岩中的接触变质矿物。  相似文献   

14.
张海祥  张伯友 《中国地质》2003,30(3):254-260
对星子群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星子群变质岩中的片岩和变粒岩的原岩是沉积岩,其中云母片岩的原岩为粘土岩,石英片岩和变粒岩的原岩是杂砂岩或亚杂砂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和榴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变质沉积岩的形成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而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岛弧拉斑玄武岩与大洋拉斑玄武岩的过渡类型,它们形成于拉张盆地。  相似文献   

15.
扬子板块西缘的康定杂岩为一套由侵入岩和变质岩共同组成的岩浆—变质混合杂岩,是研究罗迪尼亚超大陆裂解的重要窗口。长期以来对康定杂岩中的岩浆杂岩研究较多,但对变质杂岩研究较为薄弱。为全面了解康定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及成因机制,笔者等对扬子板块西缘的攀枝花大田地区康定群咱里组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矿物地球化学、变质P—T条件估算研究,同时对同一层位的石榴二云片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夕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可识别出三期变质矿物组合:进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1)为石榴子石变斑晶核部及其核部包裹体(石榴子石核部+第一期黑云母+第一期夕线石+钛铁矿+石英),P—T条件为609~690℃—0.2~0.3 GPa;峰期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2)为石榴子石变斑晶幔部及变基质矿物(石榴子石幔部+第二期黑云母+第二期夕线石+斜长石+石英),P—T条件为643~732℃—0.20~0.51 GPa;退变质阶段矿物组合(M3)为石榴子石变斑晶边部及变基质矿物(石榴子石边部+第二期黑云母+第二期夕线石+斜长石+石英),P—T条件为602~687℃—0.27~0.3...  相似文献   

16.
粤北棉花坑铀矿床蚀变花岗岩副矿物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采自棉花坑铀矿床特富矿体蚀变花岗岩中的副矿物,特别是富铀副矿物进行研究。蚀变花岗岩中的副矿物有锆石、直氟碳钙铈矿、铀石-钍石、磷灰石、磷钇矿、褐帘石等,其中主要富铀副矿物有铀石-钍石、磷钇矿、独居石。研究表明,热液作用能使副矿物的晶体结构和成分发生改变,甚至形成新的矿物,同时使富铀副矿物释放大量的铀进入成矿流体,如磷钇矿蚀变为磷灰石、铀钍石蚀变为铅钍石、独居石可蚀变为直氟碳钙铈矿等;磷灰石、锆石、褐帘石等副矿物铀含量较低,而且在蚀变过程中,它们保持相对稳定,且晶形完好,释放的铀量少;部分蚀变锆石出现相反情况,其铀含量不降反升。研究还表明,富铀副矿物受热液作用越强,即距热液活动中心越近,铀含量的降低越明显,释放的铀就越多,从而为铀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铀源。  相似文献   

17.
渤中凹陷19—6区域现有钻井揭示,研究区太古界潜山变质岩岩石类型主要有区域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2类,常见的7种岩性为变质花岗闪长岩、变质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质片麻岩、碎裂变质花岗闪长岩、碎裂变质二长花岗岩、长英质碎斑岩和花岗闪长质初糜棱岩。笔者从岩石矿物成分及组合、结构构造等方面详细描述了这7种变质岩及其鉴别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几种变质岩与裂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其中的变质二长花岗岩与花岗闪长质片麻岩裂缝密度相差 2倍,研究显示不同岩石矿物成分尤其是暗色矿物的含量与岩石产生裂缝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8.
构造地层学是变质岩地区地层研究的有效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变质岩区,尤其是前寒武纪古老变质岩地区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与争论.同一地区的同一套岩系经常有不同的结论.尤其是地层厚度相差更为悬殊.其原因是由于人们对变质岩系的特殊性认识不足,习惯于用研究沉积岩的方法来研究变质岩.由于变质岩系中古生物化石贫乏;经历了不同程度变质作用(可能为多期的)使原岩的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  相似文献   

19.
地壳深熔条件下的转熔矿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壳深熔作用有两种形式,即流体相缺乏的脱水熔融和流体相存在的加水熔融。由于地壳岩石中水含量的差异(岩石中含水矿物的丰度和外来水的加入量),岩石发生不同形式的部分熔融所需要的温度和压力条件有很大差异。转熔矿物是岩石发生不一致熔融的产物,在形成过程中携带了地壳深熔源区物质和熔体的大量信息,是追溯高温变质岩石经历深熔作用的最可靠依据。它们与高级变质岩中残留的变质矿物和岩浆或熔体中结晶的岩浆矿物具有明显不同的来源,分别代表了岩石曾经历的不同演化历史。通过对不同成因的矿物进行矿物结构、包裹体、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以及共生矿物组合等多方面的综合考察,可以有效识别出高级变质岩中的转熔矿物、变质残余矿物和岩浆矿物。准确识别高温-超高温变质岩以及花岗岩中不同成因的矿物相,是研究高温变质作用的前提条件,对研究混合岩和S型花岗岩的成因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变质带的多硅白云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云母是变质岩中广泛分布的一种变质矿物,其特征与变质作用的密切关系已引起人们的极大重视。尤其是2M型和3T型多硅白云母,是高压低温变质带的特征矿物之一,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1976年,河南信阳一带首次发现了我国2M型和3T型多硅白云母。1978年,我们对大别山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2M型和3T型多硅白云母广泛出现于该区的各变质带内,并对它们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