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利用岩相学、矿相学、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武平悦洋银多金属矿东矿段围岩蚀变、构造特征与成矿之间的关系。区内围岩蚀变具有分带性,垂向上从地表向深部,表现为从碳酸盐化带→水云母化+地开石化带→硅化+冰长石化带(银、金矿化)→绢云母化带(银铜矿化)的蚀变分带;北东向和北西向2组断裂中及其交会部位形成的围岩蚀变从矿体浅部到深部依次为黄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蚀变带的空间展布及内部分带特征明显受矿区岩相的"三层结构"及断裂控制。矿化蚀变总体上分布于"三层结构"的中部层的紫金山复式岩体中。区内蚀变带是寻找低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浅部碳酸盐化带、中部硅化+冰长石化带、深部绢英岩化带,其中中部的硅化+冰长石化带是矿体的矿化蚀变带。  相似文献   

2.
骆驼峰铜钼矿床是祁漫塔格成矿带新发现的斑岩型铜钼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古元古界金水口岩群片麻岩类;岩浆岩以印支期花岗闪长岩类为主,花岗闪长岩为区内主要含矿岩性;构造以北东向张性断裂为主,为区内主要的控矿构造。区内地表及外围矿体以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为主,深部矿体以斑岩型钼矿为主,总体形成以含钼斑岩体为中心的斑岩型钼矿,外围为热液脉型铜多金属矿的岩浆热液成矿系列,从地表向深部总体具绿泥石化—钾化—硅化+绢英岩化的矿化蚀变分带特征,初步建立了“上铜下钼”的成矿模式,今后的找矿思路是加强对斑岩体时空分布、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对比的研究,进一步建立找矿模型,为祁漫塔格地区乃至东昆仑地区铜钼多金属矿床的找矿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3.
达龙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为一大型钨钼多金属矿床,工程控制其倾向延伸超过1000m。文章系统总结了达龙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为受构造控制的脉状矽卡岩型钨钼多金属矿床,研究发现其垂向上蚀变与矿化分带明显,蚀变分带为(硅化)辉石石榴子石磁黄铁矿矽卡岩化带→(绢云母)磁黄铁矿石榴子石辉石矽卡岩化带→石榴子石黄铁绢英岩化带→黄铁绢英岩绿帘石化带→(石榴子石)绿泥石绿帘石化带,矿化分带为:块状钼钨矿化带→脉状钨(钼)矿化带→细网脉状(铜铅锌)钨矿化带→网脉浸染状铅锌矿化带→脉状铜铅锌矿化带,该矿床蚀变与矿化分带的划分可指导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同类型矿床的深部找矿。  相似文献   

4.
益克郭勒钼矿床是东昆仑成矿带东段近年来新发现的斑岩型钼矿床,深部新发现有厚大、高品位隐伏Mo矿体。文章通过研究分析矿体基本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因特点等,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深部成矿信息,认为矿床为斑岩型钼(铜)矿床,自岩体外至岩体内具有青磐岩化带→钾化+硅化带→黄铁矿化壳→钾化带的蚀变分带,属于典型的斑岩型矿床的矿化蚀变特征,成矿母岩为具埃达克质的侵入岩,矿化引起的弱磁异常和地球化学异常具有面积大和向深部拓延的特点,显示深部具有较大找矿前景;激电测井及原生晕分析成果显示,成矿最有利位置应位于ZK001的NE及NW向,也就是C2磁异常0值线及两侧弱磁异常区位置上。研究结果初步指出了找矿方向,并对研究区找矿前景作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5.
重熔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具有明显的蚀变、矿化分带性,由含矿岩体向外(或从深部到地表)蚀变分带依次为:碱性长石化带→黑鳞云母云英岩化带→黄玉云英岩化带→绢英岩化带→硅化带→似青盘岩化带;矿化分带为:钨(锡、钼、铜)→锡(钼、铋、锌)→钼(锡、铅、锌)→铅、锌(银、锡)。前两个矿化带与黄玉云英岩化带关系十分密切,钼矿化带与绢英岩化带和硅化带有关,铅—锌矿化带主要产于硅化带与似青盘岩化带叠加部位。  相似文献   

6.
【研究目的】黄沙坪铜锡多金属矿床是湘南地区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典型矿床之一。为了深化研究该矿床成岩成矿机制、高效指导深部找矿勘查,需要揭示与隐伏花岗斑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化-蚀变分带规律,构建深部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研究方法】应用热液矿床的大比例尺蚀变岩相定位找矿预测方法,开展矿区内-136 m、-176 m、-256 m中段典型穿脉剖面的矿化蚀变测量和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剖析了矿化-蚀变的强弱变化、矿物共生组合及其空间分带特征,探讨了成矿元素、元素组合及其元素比值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构建了矿化-蚀变空间分带模式:从花岗斑岩体(内带)→接触带→围岩(外带),依次为钨钼(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花岗斑岩带(Ⅰ)→磁铁(钨锡)矿化石榴石矽卡岩带(Ⅱ-1)→钨钼-磁黄铁矿化石榴石矽卡岩带(Ⅱ-2)→铅锌矿化结晶灰岩带(Ⅲ)→强方解石化灰岩带(Ⅳ)的分带规律,各带对应的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黄铁矿+绢云母)→磁铁矿+透辉石+硅灰石+绿帘石+绿泥石+(白钨矿+锡石+黄铁矿+石榴石)→白钨矿+辉钼矿+磁黄铁矿+(锡石+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石榴石+符山石+透辉石+角闪石+萤石+...  相似文献   

7.
巴达铜金矿位于藏东富碱斑岩带南段,是藏东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铜金矿。虽然对巴达铜金矿开展了大量勘查工作,但对该矿床的成因尚未取得共识。本文基于详细的野外调研、岩心与坑道编录及系统的镜下鉴定,对巴达铜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巴达矿床主要产于石英二长斑岩中,局部产于斑岩和砂岩地层的接触带内。矿床发育的围岩蚀变主要为青磐岩化、钾化、绢英岩化,高岭土化、蛋白石化、蒙脱石化次之,蚀变分带从内向外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高岭土化带,铜金矿体主要赋存于钾硅酸盐化和绢英岩化带内,铜矿化主要以黄铜矿形式产出,金矿化主要以银金矿形式产于白云石±石英+细粒黄铁矿±黄铜矿脉中,铜矿化与金矿化呈正相关,矿体的产出受北西向逆冲断层的控制。与典型斑岩和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不同,巴达铜金矿化主要产于白云石±石英+黄铁矿脉中;矿床内既发育碳酸盐、伊利石、绢云母和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黝铜矿、低FeS闪锌矿等一套中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蚀变矿物组合,又发育符合碱性斑岩系统的特征矿物赤铁矿。基于以上特征判断,巴达铜金矿矿床成因类型应为与富碱斑岩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巴达铜金矿矿床成因的厘定,为下一步找矿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智利科皮亚波GV地区侵入岩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智利北中部科皮亚波GV地区位于中生代铁氧化物铜金(IOCG)矿床与斑岩铜矿过渡带。侵入岩体主要为辉长闪长岩、闪长岩、闪长斑岩、黑云母花岗岩、斑状花岗岩和二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说明该侵入岩体属于钙碱性、I型或磁铁矿系列,来源于深部上地幔。推测这些岩浆岩岩石组合形成于洋壳俯冲带,局部扩张与挤压转换导致弧后盆地萎缩封闭并快速抬升。岩浆侵入具有多期次活动,形成了多期次热液活动中心,并发育面型与脉带型蚀变矿化分带,地表具有寻找大型IOCG矿床前景。地表泥化-绿泥石-多孔状硅化网脉和含金银多金属铁锰碳酸盐化网脉发育,含金银多金属网脉状-带状和面型蚀变区揭示地表有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多金属矿床;深部具有寻找隐伏斑岩型铜金矿床前景。今后需在该区加强蚀变矿化分带规律研究,进行深部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油房西矿区钼矿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油房西矿区为中型银多金属矿床,伴生的铅锌、铜、钼可形成独立矿体。银铅锌与铜、钼矿化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呈现出较明显的分带现象,即银、铅锌遍布全区且主要集中在浅部,钼、铜主要赋存在矿区中部和深部。通过2个较深钻孔的探索,在深部出现较普遍的与斑岩型矿床蚀变、矿化特征类似的钼(铜)矿化,且矿(化)体形态呈层状-似层状产出趋势明显。在位于西拉木伦河断裂以南的小东沟—库里吐地区,通过分析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化特征,初步认为本区钼矿化范围较大,矿床成因类型好,矿化空间保存完整,因而具有中型以上钼矿床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0.
王幻  王书来  黄波  王泉  冉皞  张培烈 《地质通报》2023,(9):1467-1479
新疆希勒库都克斑岩型铜钼矿床是近年来在新疆准噶尔盆地东北缘发现的隐伏矿床。为了理清该矿床成矿特征,构建找矿勘查模型,指导区内找矿,针对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结合矿化特征、蚀变特征、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和蚀变矿物分布规律等研究,建立了找矿勘查模型。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勘查研究手段发现,该矿床矿化主要赋存于早石炭世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体及接触带围岩中,深部的花岗斑岩提供成矿物质和流体来源;矿区内北北西向、近南北向断裂及岩体侵位导致的裂隙构造是重要的导矿和容矿构造;土壤中的主要成矿元素具有分带性,地球化学异常、矿化蚀变、高精度低磁异常和激电异常可以圈定蚀变矿化体。矿区地表圈定的1~2 km2的椭圆状蚀变异常内发育的褐铁矿化、细脉状硅化、绢云母化、粘土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角岩化等蚀变,是重要的找矿标志。建立的找矿勘查模型对东准噶尔地区斑岩铜钼矿床及中亚造山带斑岩矿床找矿勘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实现找矿突破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毓川 《矿床地质》2011,30(5):767-772
作者从事地质找矿工作实践和人类找矿历程的演化,提出522找矿模式.其中的5包括:地质工作程度和已有地质资料、地质找矿理论、探测技术方法、多元信息综合分析与预测、资金与工作量投入;第一个2是指政府政策与管理和工作区社会环境;第二个2是指科学组织管理和工作人员及团队素质及创造性的工作.共有九大找矿突破因素,九大因素分三类,...  相似文献   

12.
周平  陈胜礼  朱丽丽 《地质通报》2009,28(203):224-231
物探方法与技术作为开展深部找矿工作的一种主要手段,越来越受到矿产勘查界的广泛重视与应用。地下物探方法利用现有的钻孔或坑道,对钻孔底部或外围进行进一步的勘查很有优势,更适用于深部找矿。论述了井中磁测、井中激发极化法、井中(坑道)充电法、坑道(井中)自然电位法、井中电磁法等几种常用的金属矿地下物探方法。从应用实例着手,分析和总结了各种方法在深部找矿中所发挥的优势与作用,提出应重视并重新认识地下物探技术的地位和作用,增强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等建议,为矿产勘查、开发、开采与施工提供重要的信息指导。  相似文献   

13.
高建阳 《福建地质》2010,29(3):224-231
以遥感地质方法为主导,结合运用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多元地学数据,对泗洋铅锌矿点成矿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建立遥感信息找矿标志,并通过顶宅银矿点的验证,最后以该标志圈定了3处找矿有利地段,为泗洋—凤迹晚侏罗世火山喷发盆地的找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阿尔金成矿带成矿规律与找矿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尔金成矿带介于塔里木盆地与柴达木盆地之间,呈北东向带状展布,长约600km。该带以北东向带状分布的太古宇-古生代变质地层为特征,同时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中分布有弱至未变质的沉积岩。该区经历了多期造山运动和岩浆热事件,遭受了多期的抬升、走滑和变形作用。研究表明具有漫长地质演化历史的阿尔金成矿带发育类型较为齐全的金属、非金属和能源矿床,其中金、铜、铅、锌等矿种具有较好的成矿远景。区内金属矿床可划分为9个矿床类型,典型矿床如采石沟、大平沟、祥云金矿,拉配泉、索拉克、喀拉大湾铜矿床等。在对地、物、化、遥、区域成矿特征、控矿因素等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基础上,采用GIS技术进行了矿产预测,将阿尔金成矿带划分为5个成矿亚带、10个找矿远景区和25个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5.
在六批叶金矿区,硫化物蚀变岩型金矿上呈现高视极化率ηs、高视电阻率ρs、高土壤化探Au和低磁的“三高一低”综合异常。这4个参数组合是该区找矿行之有效的标志。用此标志进行找矿,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深部重力、磁力测量数据子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季生 《地球学报》2001,22(6):501-506
为了保证入库数据质量的可靠和所包含信息的完整,首先将入库的数据按照重磁数据入库技术规定的要求进行检查,对于符合重磁数据入库技术规定的数据才能入库。同时,为了对入库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建立了数据表。在深部重力测量和磁力测量数据子库中建立4个模块:浏览模块,维护模块,报表模块和数据处理与反演模块。文中对每个模块的功能加以介绍。建立数据库的目的是为了用户能够使用它,并为自己的工作服务。为了便于用户使用,在深部重力测量和磁力测量数据子库中充分利用了ACCESS提供的窗体技术,并在窗体中显示大量的提示信息。由于采用了对用户友好的图形界面,用户可以很快地掌握并使用数据库。  相似文献   

17.
辽东青城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和贵金属成矿区。在分析其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遥感影像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信息找矿模型,提出了有利的含矿层位、各级断裂构造及中生代岩体对金银多金属矿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找矿模型的指导下,该地区主要通过详细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高精度磁测扫面、遥感解译等工作,寻找与矿化有关的异常信息,进一步筛选出10余处可供调查评价并且资源潜力巨大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8.
地质找矿的科学思维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  张凯  任红伟 《西北地质》2014,(1):261-266
在矿产项目立项、设计及勘查工作部署时常会遇到找矿思路不清晰、找矿方法选择不当的问题,而对这两方面的研究是找矿工作的核心,具有指导全局方向性的意义。专家最关注的是项目相关地区地质资料收集与分析研究、找矿信息提取、找矿思路确定、找矿方法选择、工作部署、工作量安排、工作质量监督和实施计划等关键环节。项目设计的找矿思路、找矿方法选择与工作部署是由项目设置地区独特的地质背景所决定,一定的地质背景条件具有成矿的专属性与规律性。在实际工作中,常存在对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利用不够等问题。没有对工作区地质背景、物探、化探、遥感资料的综合分析与研究,就无法通过这些资料所包含的成矿规律信息来发现该地区的找矿线索。笔者通过工作实践,认为找矿思路可划分为6个步骤,即:①资料收集与初步整理。②综合整理与信息集成。③建立找矿信息点、面三维形态思维,认识与判断矿(化)体位置、特征。④物探、化探、遥感勘查技术方法选择。⑤工程验证方法选择。⑥科学推测与事实之间的误差校正与总结。  相似文献   

19.
青海绿梁山铜矿找矿信息的提取与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广东 《地质与勘探》2013,49(3):444-452
绿梁山铜矿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属柴北缘成矿带,它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之一。通过对绿梁山铜矿详细的地质调查、水系沉积物测量、高精度磁测扫面和遥感解译等工作,在系统研究其成矿地质条件、地球化学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和遥感影像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与矿化有关的异常信息,归纳并提取了地物化遥找矿信息: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绢云母化等近矿围岩蚀变是寻找铜矿床的间接标志;遥感解译的复合环形构造与遥感蚀变信息叠加区是找矿有利区;在Cu、Au、Bi异常区沿铜矿化向北西存在较多的铜金矿化线索;强磁异常梯度带分布是最显著的深大断裂位置反映;显著的水热蚀变晕也是寻找该类矿床的重要遥感标志。结合以上特征在绿梁山找矿远景区内共圈定出Ⅰ、Ⅱ类靶区共3个。  相似文献   

20.
天宝山多金属矿床地球化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宝山铅锌矿山正处于资源枯竭状态,在该矿山附近寻找新的矿床对天宝山矿山来说是当务之急。我们对现有的区域地球化学和地质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天宝山多金属矿床的水持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地球化学异常分带模式及地球化学找矿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光新屯找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