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和资源研究所研究员、《气候与环境研究》副主编章申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2年9月3日16时25分在北京逝世,终年69岁。 章申先生1933年10月24日生于江苏常熟,1956年毕业于南京农学院,1958年12月至1962年11月在莫斯科大学学习生物地球化学,获得副博士学位。毕业回国后,开始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长达40年。章申先生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土,1995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常委。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上空存在“臭氧低谷”的发现当选为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列第3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共524名院士参加了投票,评选结果于2000年1月6日揭晓。我院科学家周秀骥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地区大气臭氧变化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的研究中,通过TOM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单位参加,周秀骥院士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大项目“中国地区树轮和千年气候变化研究”于2008年批准立项,执行时间为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重大项目拟从建立中国典型气候区域的树轮气候网络入手,重建中国区域千年气候变化时间序列;通过非线性分析诊断,  相似文献   

4.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6,11(1):108-108
由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科学技术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生命科学部、军事医学科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五届“气象、环境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拟于2006年10月中旬在辽宁省丹东市召开。现征集论文。一、会议征文范围1.天气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2.大气环  相似文献   

5.
应新疆气象学会的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崇银院士、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孙菽芬研究员和南京气象学院何金海教授一行来疆。8月22日,专家们为新疆局处级以上干部和高级工程师做了为《气候及其变化的研究》和《陆气相互作用的研究》的学术报告,并回答了与会人员的问题。这是新疆气象部门近几年来所举办的学术水平最高的报告会。李崇银院士一行来新疆考察@帕尔哈特  相似文献   

6.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气象局科技教育司和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共同编辑的《世纪初大气科学回顾与展望──第三次全国大气科学前沿学科研讨会论文集》,近日由气象出版社出版。 该书收集了中国大气科学界8位院士和几十位学者对于20世纪大气科学各个领域研究进展的回顾以及对21世纪初大气科学前沿领域展望的文章,范围涉及全球变化,气候动力学和气候预测,大气环流和大气动力学,中小尺度气象学,大气物理、大气探测和人工影响天气,大气环境和大气化学,以及高新技术在大气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在"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亚洲风尘循环的过程、机制和环境效应"项目团队在中国黄土沉积揭示中更新世气候转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中更新气候转型和10万年冰期旋回出现的关联机理,是长期困扰古气候研究的难题。该项目中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孙有斌研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科学院(CAS)、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和世界气象组织(WMO)共同主办,中国气象局协办的国际气候论坛第一次研讨会“国际气候模拟及预测的物理数学问题”,于 200年 9月 25~29日在北京召开。来自五大洲 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 余名中外学者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会上对当今气候模拟与预测中有关数学和物理方面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深入讨论。 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对这次大会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他在致词中指出,人类跨入 21世纪,我们面临着很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第一届气候与冰冻圈国际科学大会”于2005 年4月11-1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25个国家共254 人参加了会议。本次大会由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和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共同主办,中国气象局、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及一些国外机构协办。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出席了会议开幕式,祝贺大会的召开。WCRP/CliC科学指导委员会成员,中国CliC 国家委员会主席秦大河院士担任本次科学大会的地方组委会主席。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记者王凤梅报道:应新疆气象局、新疆气象学会的邀请,我国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陶诗言、丑纪范、吴国雄,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泽椿以及中国气象局专家刘还珠、金之雁、李峰、田华、宋振鑫等一行来新疆讲学考察。9月23~24日,4位院士和5位专家为新疆气象科技人员做了高层次的、精辟的学术报告。陶诗言院士作了《新疆气候的年代际变化》的报告以及他长期研究的成果;讲述了在过去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作为预报员的他是如何做出预报的,之后还鼓励在座的预报员如何做好预报。丑纪范院士则论述了一个全球关心的话题———生态…  相似文献   

11.
新书架     
《气象》2018,(10)
正《珠穆朗玛峰地区气候环境变化评估》康世昌主编珠峰地区未来发展应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变化影响的实际出发,抓住机遇,减缓或预防环境变化中的风险。该书从气候、冰川与水资源、湖泊、大气环境、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影响六个方面综合评估了珠峰地区(珠峰自然保护区)最近几十年来的环境变化,并制定长远环境变化影响应对战略和中近期环境变化影响应对措施,为珠峰地区的环境  相似文献   

12.
遥感与气候信息开放研究实验室由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师范大学遥感与GIS研究中心联合组建。我国著名大气和遥感科学家周秀骥院士、陈联寿院士任顾问;李小文院士、童庆禧院士和许健民院士分别担任学术委员会正副主任;张佳华研究员、卢乃锰研究员和阎广建博士任实验室正、副主任。  相似文献   

13.
九月的蓉城 ,艳阳高照 ,在这火辣辣的日子里 ,中国科协 2 0 0 2学术年会 9月 5日— 8日在蓉城召开。全国 170多名院士、6 0 0 0多名科技工作者从四面八方齐聚蓉城 ,科学的热浪激荡着整个城市。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在蓉城一露面 ,就大设“气候象宴席” ,应邀中国科协年会代表、四川省气象局科技工作者、成都理工大学和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师生共计 2 0 0 0余人共享“气候大餐”。中国气象界的“学术泰斗”曾庆存、陈联寿、赵柏林院士以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气象科技工作者也纷纷赴宴。气候与环境、政治、经济“一起变化”“代表们椅子下放…  相似文献   

14.
1 会议概况全国“提高短期气候预测质量研讨会”于 1999年 11月11~ 13日在北京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陶诗言、曾庆存和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王绍武教授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意见 ;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副局长李黄在会上讲了话。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国家气候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及各区域中心和部分省的短期气候预测专家近 70人。2 会议主要内容这次会议既是对目前短期气候预测业务水平的检查和回顾 ,也是对 2 1世纪短期气候预测业务发展方向的重要研讨 ,特别深入总结和…  相似文献   

15.
秦大河,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共党员。生于1947年1月,山东泰安人。1970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地质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1981年取得硕士学位,1992年取得博士学位。从1990年起,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中国气象局局长、世界气象组织中国常任代表。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16.
本刊编委会顾问委员、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刘东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3月6日11时5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刘东生生前曾任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三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处书记、原国务院环境委员会专家组组长、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原主席、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宣传我国近几年来在气候和环境变化及其预测领域所取得的最新成就,提高我国在这些方面研究的学术水平,交流学术成果,促进世界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更快发展,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大气化学和大气边界层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的研究”,于2000年 8月7日至11日在上海联合举办”国际气候和环境变化及其可预测性研讨会”(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limate a…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0月10日上午,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攀登计划首席科学家叶笃正先生在杭州作了题为“全球变化和中国”的学术报告。该报告以高屋建瓴的视野,丰富翔实的资料,从大气科学出发,阐述了人类面临的环境挑战及应因对策。 本刊有幸蒙叶先生同意,将主要内容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气候与环境变化对我国的影响表现在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通过对我国气候与环境影响的评估,从生态系统、农业、水资源、重大工程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从冰冻圈、生态系统、土地退化、工业、交通、服务业、城市与生活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气候影响的利弊分析。进而评估了气候变化对我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提出了气候变化的适应与减缓对策。  相似文献   

20.
广西巴马长寿之乡气候环境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统计方法计算出巴马50a平均气温和降水、日照时数、气压等数值,分析该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作用,以揭示巴马地区气候环境与人类长寿的特征与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巴马平均气温接近于人类生活舒适温度;降水均匀,雨水丰富;湿度、太阳辐射量适中;大气压与人体处于平衡状态,具有最适宜于人类健康生活和人类长寿的自然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