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GAMIT/GLOBK10.7软件对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CMONOC)观测数据的限制问题(超过100个基准站观测数据解算报错),基于子网划分技术在CMONOC数据解算中的应用分析,采用不同子网划分方案对198个CMONOC基准站观测数据进行了同步解算。结果表明,相同解算服务配置情况下,不同子网划分方案对相同数量基准站观测数据的解算效率无显著影响;不同子网基线解算结果 NRMSE值较接近,整体平均值在0.20以内,总体基线解算结果较好;采用“均方分布、随机抽取”的子网划分原则可使网平差结果精度更高、可靠性更强。  相似文献   

2.
大规模GNSS基准站网快速同步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我国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网已基本建设完毕,全国范围内建设完成约2000个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随着站点规模的加大,数据计算的效率也迫切需要提高,采用传统的高精度数据处理软件已适应不了大规模GNSS网的数据解算要求。本文基于BERNESE5.2软件研究了我国“陆态网络工程”260个基准站的大规模GNSS网同步数据处理方法,通过修改源程序及利用并行计算技术,成功实现了陆态网络基准站快速、高效、高精度的数据计算能力。实例验证表明,陆态网络单天260个站的数据在无需分区的情况下,可在1 h内获得全球框架下的约束解,解算的框架点坐标精度在毫米量级,大大提高了国家数据中心的大规模GNSS网数据处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前关于IGS站选择对GPS数据解算的影响尚未有定论,讨论陆态网数据解算过程中IGS站的选取问题,简要介绍陆态网和GAMIT软件,分析IGS基准站的分布以及数量对陆态网解算精度的影响。在本文的GAMIT参数设置下,通过实验发现,进行陆态网解算时只需要加入北半球的IGS站就可使基线得到较好的U方向解算精度,而陆态网选择8个左右的IGS站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4.
间距分区法在解算卫星连续运行站数据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处理全国卫星连续运行站数据时,基线解算与平差的解算策略与流程,针对由于解算的CORS站点数量多、分布密集,存在短基线从而影响解算精度的问题,并且顾及GAMIT/GLOBK软件的处理效率,运用间距分区法首先对所有测站进行了分区解算,然后进行了联合处理。结果显示,通过这种分区方案得到的测站坐标,N、E方向的精度在1 mm以内,U方向的精度在3 mm以内,可以满足高精度的数据解算要求,验证了这种方法在解算数量多、分布密集测站时的精度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GAMIT软件在解算大型密集测站时一般需要进行分区处理,分区解算对结果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影响。为了解决一般分区方法中长短基线同时存在而导致整网解算精度降低的问题,引入了K-means++算法和Hash算法实现分区,简称为K-means++分区法。首先利用K-means++算法对测站进行聚类,再利用Hash算法进行排序组合,这样能得到分布均匀的子网。文中采用整网解算结果作为标准值,分析区域分区法和K-means++分区法的基线长度、基线精度及三维坐标差,然后再将K-means++分区方法与间距分区法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区域分区法精度更高,与现有的间距分区方法精度相持,且比间距分区法要稳定高效。   相似文献   

6.
主要探讨了基于SINEX的BERNESE和GAMIT/GLOBK的联合数据处理流程。选取东北地区的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陆态网络)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和周边IGS跟踪站组成区域网,利用GAMIT进行区域网基线解算。在BERNESE ADDNEQ框架下实现全球统一网平差,利用3种方法综合验证解算精度,并达到毫米级,为大规模GNSS控制网联合数据处理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陆态网络的区域水汽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陆态网络基准站观测数据,计算站址上空的可降水汽量,为天气分析预报、数值天气预报、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提供基础信息。通过陆态网基准站试运行情况,选取华中某地区5个陆态网基准站观测资料,利用GAMIT 软件解算出天顶湿项延迟和大气可降水量计算结果,结合当地实际观测降水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8.
赵倩  沈飞 《测绘科学》2011,36(6):124-125,76
本文针对江苏连续运行参考站网(以下简称江苏CORS)数据处理中IGS基准站的选取问题,简要介绍了数据处理软件GAMIT,探讨了选取IGS基准站的方位分布对基线解算结果U方向的影响以及IGS站数量的选取对江苏CORS网解算精度的影响.通过实验证明,在本文给出的GAMIT解算策略下,选择北半球较高纬度的IGS基准站与江苏C...  相似文献   

9.
移动GNSS基准站是外业测量中布设控制点的重要手段。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移动GNSS基准站的结构组成,并对移动基准站的解算模式以及解算过程中距离、观测时间等因素进行了外业实验与内业解算分析,基于GAMIT软件和移动站自带软件对点位解算精度进行了比较,通过实验发现移动GNSS基准站完全能够满足三级GNSS解算要求,布设灵活,是一种高效的替代连续运行基准站功能的作业模式。  相似文献   

10.
针对工程测量中高精度数据处理的需要,大宝公司研发的新版本TBC 4.0软件不仅兼容多导航定位系统,而巨显著改进了长基线解算精度.本文基于IGS观测数据,将TBC 4.0软件的基线解算精度与Bernese软件、GAMIT软件基线解算精度进行了对比,并与日版本TBC软件解算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1000 km长基线的情况下,TBC 4.0软件获得了与Bernese、GAMIT软件相当的解算精度,三维位置精度为毫米级,巨不受星历类型的限制.另外,与日版本TBC相比,TBC 4.0软件的基线解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陈海霞  罗国康 《四川测绘》2004,27(3):116-118
本文探讨了城市规划用地信息系统的实现方法和技术,提出适用于土地划拨专题数据管理的系统设计和数据组织,并对系统应具备的功能作了较详尽的介绍。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大规模无序影像稀疏三维重建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稳健、高效且易于并行的分区优化的混合式SfM方法。首先,利用SIFT算法进行影像匹配,无须GPS/INS等其他辅助信息,仅利用影像间的匹配结果计算得到的影像关联度完成影像分区。然后,提出一种改进的增量式SfM方法实现每个分区内快速重建,以及提出多项标准自动剔除不可靠分区并将这些分区内影像重新划分至其他分区,实现分区的动态调整。最后,提出一种稳健高精度的分区融合算法,实现相机参数、影像姿态和场景三维信息的准确融合。多组不同规模、不同影像类型以及不同场景的典型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不同数据集具有很好的稳健性,在保持高精度的同时能大大提高重建效率,尤其适用于大规模影像数据集。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形匹配的InSAR地形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我国InSAR系统中定位定姿设备精度不高的现状,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匹配的地形变化检测方法。该方法是InSAR数据应用于地形变化检测的一种新途径,能够在InSAR系统直接定位精度不高的情况下,提高地形变化检测数据处理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等角比例投影的球面三角四叉树剖分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袁文 《遥感学报》2009,13(1):103-111
将人不可及的观测统称为遥感,使地面传感器成为遥感的一部分.提出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内容,包括传感器研制、遥感数据获取、数据处理、信息提取和应用5个部分.其理论基础是辐射传输过程模拟与反演,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可视化及传输发布存在于从数据获取到应用的各个环节.遥感科学与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个方面都有前沿问题.辐射传输理论中的尺度和多角度问题,地形对辐射和图像几何影响及相应的多源多时相数据的匹配问题,遥感信息提取中自动化和目视解译的结合以及信息提取新策略问题,遥感与基于过程模拟的气候一水文-生态模式相结合的四维数据同化技术等是当前遥感科学与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学科前沿.四维数据同化技术是突破遥感瞬时信息获取、实现图像与机理模型有机结合、改善自身数据产品质量和促进地学大范围模拟准确性的重要发展方向,能增强遥感对全球变化科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针对平面散乱点集空间划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栅格统计的自适应空间划分算法。以栅格场为辅助手段为散乱点集建立空间索引,即判断各点与栅格的归属关系;统计各个栅格内包含点的数量;以栅格为基本统计单元对空间进行划分。划分过程中借助了二叉树结构,同时引入迭代次数作为划分终止的参数。该方法可灵活地将点集划分为数据量相对均衡的若干组,且各组的空间范围较合理。实验与分析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也不需占用太多额外的存储空间。  相似文献   

16.
对地图数据进行查询,统计是GIS中的基本操作之一,其关键是对地图数据建立一种索引。文中提出了一种利用数据分区建立数据索引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地图数据查询,统计速度,节省了系统的内存资源。  相似文献   

17.
顾及数据空间分布特性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描述空间数据分布的Voronoi图的有关理论分析了样本空间数据分布特性,从理论上论述了样本集中各类样本数差异较大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顾及数据空间分布特性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相似文献   

18.
邓红艳  王英杰 《测绘科学》2010,35(3):153-155
为解决现有屏幕饱和度计算模型浪费计算资源,计算结果与实际有时不符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划分的屏幕饱和度计算模型。该方法的主要步骤是:①针对空间目标进行自适应聚类,获取空间目标的疏密分布;②境界,高等级水系,高等级道路联合构建拓扑形成拓扑面,拓扑面与聚类结果进行叠置分析,形成待计算划分区域;③对划分区域分别进行屏幕饱和度计算。实践表明,该方法通过对划分后的可见小区域分别计算,有效弥补了原方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简要介绍地形起伏对地面点重力梯度的影响,推导棱柱法计算重力梯度改正的严格积分公式并和积分核累加法对比验证了其正确性;将积分区域划分为中央区和远区,中央区采用严格的棱柱法进行计算,远区采用线性积分的方式逼近真实值,简化了积分过程;根据重力梯度应用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地形设定了中央区划分准则。实验表明:根据文中提出的方法和分区准则,相比于传统的积分法和棱柱法,计算速度得到提高,且精度要求相比于积分核累加法优于0.01E。  相似文献   

20.
基于Voronoi图的人口普查区的划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普查区的划分是进行人口普查的先期工作。本文探讨了利用Voronoi图的良好空间拓扑属性进行人口普查区划分的方法。文章从多边形数据出发,利用间接法实现Voronoi图的生成,然后根据普查区划分的人口阀值,通过相邻Voronoi图之间的操作,最终实现人口普查区的划分。可为人口普查提供有效的服务,并间接地为人口空间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